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們考研複試失敗了,你切勿重蹈覆轍!

經驗/學長學姐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看看師兄師姐在複試中的失敗經歷, 對於備考複試的考試來說是一種警醒。 或許這些經驗對你來說更為重要。

經過一年的辛苦, 順利通過初試, 並且獲得了比較好的分數, 卻在複試的過程中遭遇滑鐵盧, 為什麼會這樣?

專業知識和心態都準備不充分

講述人:我本科的專業是電子資訊工程, 考研第一志願報考的是A大學的通信與資訊系統專業, 我初試成績353分, 相比其他同學這個分數不算太低, 但是和往年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不能確定是否有複試的機會。 接下來準備複試也是有點三心二意, 因為內心不能確定。 不夠自信, 這應該是我失敗的第一個原因。

A大學是自主劃線的學校, 所以複試會早一點, 3月下旬開始複試。 從網上公佈了複試名單到正式複試大概有十天的時間, 說實話, 那段時間有點浮躁,

加之有一點點興奮, 沒有好好準備複試。 現在回頭想想, 那段時間最起碼應該把複試中筆試的兩科好好溫習一遍。 還是心態沒調整好, 不夠穩, 這是我失敗的第二個原因。

接下來就是到A大學準備複試了, 當時也有一些師兄師姐說最好提前見一下導師, 後來聽A大學的學生說在A大學導師起不了什麼作用的, 沒有必要見導師, 到開學以後再選導師就行了, 於是我也沒有聯繫導師, 這應該是我失敗的第三個原因。 雖然導師不會起決定作用, 但是畢竟那些複試的老師都是未來的導師, 提前見個面打個招呼效果肯定不一樣的。

A大學的複試分筆試、實驗操作能力測試和麵試, 面試又分專業基礎知識面試、綜合能力面試、英語口語能力測試等。

我主要說一下失敗的地方。 當時大家是自主選擇先進行那個面試, 一些比較簡單的地方人自然會多一些, 而像專業基礎知識面試和綜合能力面試這樣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地方人就會少一點, 當時我的想法就是反正早晚都要去, 先去哪個無所謂, 就找人少的去吧。

我第一個進行的是專業基礎知識面試, 說實話, 當時問的問題並不是很難, 都是學過的一些專業課的基礎知識, 但是我答得並不好, 一方面是自己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好, 還有就是太緊張, 最致命的是老師問了好幾個電磁場的問題, 當時上學的時候電磁場被譽為我們專業的天書, 我考的是通信, 沒想到會問這麼多電磁場的問題。

等我出來以後才知道,

A大學的通信和電磁場專業是在一個屋裡面試的, 那個屋裡面試的老師有三四個是搞電磁場的。 我如果耐心一點, 進去之前就知道這些的話, 至少可以利用中午的時間看一下電磁場的基本概念。 不能做到知己知彼, 這是我失敗的第四個原因, 當然這也要怪自己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扎實。

出師不利, 其他的面試表現很一般, 最後的結果是我以1.1分之差和A大學失之交臂。 現在覺得我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夠坦然, 其實有一兩個你不太會的問題也沒有什麼, 坦然一點, 表述一下和這個問題相關的知識也是可以的, 至少不要尷尬得說一句我不會。 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讓老師覺得雖然你這個問題不會, 但仍然是可塑之才,

這就足夠了。

英語讓我功虧一簣

講述人:我們複試的時候考查專業英譯漢, 由於考試前就知道複試對英語要求很嚴格, 所以我特意在平時多看了一些專業英語翻譯的書。 但是底子還是太差, 試卷的難度完全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 一大段英語我只能零星地認識幾個單詞, 一個複合句子忙活了十多分鐘還沒搞明白大體意思, 急得我出了考場全身都被汗水濕透了, 最後結果可想而知。

能得到複試的機會已經不容易了, 但是就因為自己英語實力不行而沒法實現自己的研究生夢想, 實在是太可惜了。 提醒報考名校的同學, 一定要把英語基礎打好, 儘量把自己的英語學習範圍擴散開來, 廣泛涉獵一下英文原版的期刊, 經常看一些與專業有關的英文網站,在準備複試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英語訓練,這樣複試時才會遊刃有餘。

缺乏專業知識背景,難過複試關

講述人:我是跨校跨專業報考C大學的,初試排名第12,原本以為會很順利的錄取,誰知複試中自己表現得不盡如人意,沒能通過最後的複試關。複試最重要的是考查專業背景,不僅包括參考教材上的知識,更多的是看你是否對教材之外的專業領域有所涉獵。

由於我是跨專業考研,所以平時對所考專業的知識儲備不足,而准備考研的時候,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參考書上,導致自己的知識面狹窄,缺乏基本的專業背景。面試老師讓我介紹一個名詞的來源和含義,我沒聽說過,一下就懵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後面的發揮,越來越緊張,草草地說了幾句就結束了面試。

後來才知道那是一個與專業基礎相關的背景性、常識性的概念,後悔自己沒有廣泛涉獵一些課外專業書籍。

對開放性問題準備不足

講述人:我參加複試的時候,導師很少直接提問教材內容,而更偏好提問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開放式問題。通過提問這類問題,不僅可以考查考生是否具備研究潛力、興趣,還可以測試考生的反應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當時一位師兄告訴我,老師還是喜歡基礎知識比較扎實的學生,於是就把初試的專業課書籍好好地看了幾遍,信心百倍地走進了考場。沒想到老師直接就提了一個很有深度的開放性題目,這樣的問題讓我措手不及,回答顧此失彼,沒有抓住老師想要考查的重點,最終沒能被錄取。

建議考生對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主動瞭解閱讀一些專業刊物,有意識地培養把握開放性問題的能力,平時也不能只注重教材上的知識而忽略學術前沿的發展狀況,對專業領域知識瞭解少,面試分數自然會受影響。

複試恐懼症讓我無緣研究生夢想

講述人:以前在論壇上曾經看到過有關複試恐懼症的問題,沒想到這個問題竟然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我性格比較內向,平時在陌生人面前說話就會變得緊張、臉紅。我初試的分數不錯,但複試前的一段時間裡莫名其妙地感覺害怕,害怕英語口語不好,害怕老師問的問題自己答不上來,害怕我在複試中是不是註定要被淘汰……一連幾天這樣的焦慮,磨損了我僅有的一點信心。

面對老師提的專業問題,我大腦裡一片空白,心裡很著急卻始終無法靜下來理順思路,想不出該從哪方面回答。老師又給我一次機會,讓我介紹一下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這個問題我有所準備,但還是由於緊張,導致我的回答沒有一點條理性,只好接受失利的苦果。

建議性格內向的同學,多鍛煉一下在人前講話的能力,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多一點自信,才能在複試中表現出自己的真實水準。

希望學弟學妹們不要重蹈他們的覆轍,前車之鑒,有時擁有更大的善意和力量。

經常看一些與專業有關的英文網站,在準備複試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英語訓練,這樣複試時才會遊刃有餘。

缺乏專業知識背景,難過複試關

講述人:我是跨校跨專業報考C大學的,初試排名第12,原本以為會很順利的錄取,誰知複試中自己表現得不盡如人意,沒能通過最後的複試關。複試最重要的是考查專業背景,不僅包括參考教材上的知識,更多的是看你是否對教材之外的專業領域有所涉獵。

由於我是跨專業考研,所以平時對所考專業的知識儲備不足,而准備考研的時候,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參考書上,導致自己的知識面狹窄,缺乏基本的專業背景。面試老師讓我介紹一個名詞的來源和含義,我沒聽說過,一下就懵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後面的發揮,越來越緊張,草草地說了幾句就結束了面試。

後來才知道那是一個與專業基礎相關的背景性、常識性的概念,後悔自己沒有廣泛涉獵一些課外專業書籍。

對開放性問題準備不足

講述人:我參加複試的時候,導師很少直接提問教材內容,而更偏好提問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開放式問題。通過提問這類問題,不僅可以考查考生是否具備研究潛力、興趣,還可以測試考生的反應能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當時一位師兄告訴我,老師還是喜歡基礎知識比較扎實的學生,於是就把初試的專業課書籍好好地看了幾遍,信心百倍地走進了考場。沒想到老師直接就提了一個很有深度的開放性題目,這樣的問題讓我措手不及,回答顧此失彼,沒有抓住老師想要考查的重點,最終沒能被錄取。

建議考生對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主動瞭解閱讀一些專業刊物,有意識地培養把握開放性問題的能力,平時也不能只注重教材上的知識而忽略學術前沿的發展狀況,對專業領域知識瞭解少,面試分數自然會受影響。

複試恐懼症讓我無緣研究生夢想

講述人:以前在論壇上曾經看到過有關複試恐懼症的問題,沒想到這個問題竟然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我性格比較內向,平時在陌生人面前說話就會變得緊張、臉紅。我初試的分數不錯,但複試前的一段時間裡莫名其妙地感覺害怕,害怕英語口語不好,害怕老師問的問題自己答不上來,害怕我在複試中是不是註定要被淘汰……一連幾天這樣的焦慮,磨損了我僅有的一點信心。

面對老師提的專業問題,我大腦裡一片空白,心裡很著急卻始終無法靜下來理順思路,想不出該從哪方面回答。老師又給我一次機會,讓我介紹一下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本書,這個問題我有所準備,但還是由於緊張,導致我的回答沒有一點條理性,只好接受失利的苦果。

建議性格內向的同學,多鍛煉一下在人前講話的能力,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多一點自信,才能在複試中表現出自己的真實水準。

希望學弟學妹們不要重蹈他們的覆轍,前車之鑒,有時擁有更大的善意和力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