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集體備課如何獲得最佳效益

目前集體備課存在假備課、備假課的情況。 特別是為應付上級檢查時, 許多教師突擊抄教案、糊教案, 讓集體備課費時又無效。

集體備課是教師專業成長不可缺少的環節。 實踐證明, 從實際出發, 對集體備課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 才能挖掘出老教師的潛力, 鍛煉年輕教師的能力, 讓教師的備課狀態與教學水準有真正改觀。

徒具其形的假備課

在平時的集體備課中, 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現象:老師們坐在一起進行所謂的“集體備課”的原因, 僅僅是因為學校教務處要派人檢查。 這種“備課”事先缺乏合理的規劃與具體的目標設定,

老師們坐在一起, 研討的問題常常無法聚焦, 於是從天南海北到左鄰右舍, 從國家大事到趣聞八卦都會成為聊天的主題。 學校教務處派出的檢查督導人員, 常常只是匆忙過來轉一圈就轉身而去。 偶爾有學校領導或者相關學科專家蒞臨現場, 話題研討氛圍可暫時變得嚴肅一些, 但是無法保證每一次集體備課都不跑題, 更無法保障集體備課的品質。

無疑, 這種集體備課成了一種走過場, 老師們不但一無所獲還浪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 這導致了某些教師的教案書寫得一塌糊塗——因為集體備課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和步調, 教師各自為戰, 有的教案是純粹抄寫;一些比較懶的教師, 甚至抄寫都不及時。

每到期中或者期末學校檢查教案時, 很多人就又開始加班加點地趕補教案, 要是實在補不過來, 乾脆就把試卷糊到備課本上, 直到最後把備課本糊成了一個大肚子。 學校檢查完畢, 備課本就成了一堆廢紙。

分工合作, 任務落實到位

為了讓集體備課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我們嘗試備課改革, 採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備課, 難點各個擊破。 下面就以魯教版語文第四冊為例, 進行一個說明。 我們語文組一共有10位語文教師, 其中正高級教師1人, 高級教師3人, 中一級教師3人, 中二級教師1人, 新入職的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2人。 第四冊一共有10篇講讀課文, 半學期需要完成學習任務。 倘若按照以往的做法, 每個人各自為戰,

從前到後地備課到底, 結果就很有可能如前所述, 教案到頭來只能是廢紙一堆。 基於現狀, 我們進行了如下調整:

首先, 把10篇講讀課文的備課任務按照每個教師的具體情況與特長進行了分工。 比如, 宋老師是正高級教師, 文言文功底深厚, 其備課任務是《滕王閣序》。 徐老師是高級語文教師, 從教20年, 喜歡詩詞研究, 其備課任務是《宋詞二首》。 郭老師是剛入職新教師, 當代詩歌專業研究生, 其備課任務是新詩《雨巷》與《錯誤》。 崔老師也是剛入職的新教師, 外國文學專業研究生, 其備課任務是《米洛斯的維納斯》。

其次, 分工的時間調到假期之前。 比如, 暑假和寒假放假前, 就把任務分好, 一位教師在假期裡只需要認真備好一兩篇課文的課即可。

開學前三天, 通過電子郵件把備好的課以及PPT發送給組長, 由組長統一列印裝訂;開學第一天, 教研組長把裝訂好的集體教案分別上交年級部、教務處、教研處、分管教學副校長和校長。

再其次, 對備課提出嚴格要求。 要求教師備課必須自己在研讀課文、博覽眾多資料的基礎上, 親自完成, 不允許複製網上教案。 同時要考慮所寫教案的可操作性和可借鑒性。 每週集體備課時, 輪到誰講公開課, 大家就翻到備課教案, 先由本人做備課說明, 然後大家集體商討, 最後確定上課方案。

揚長避短, 集體備課益處多

集體備課是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一環。 老師們可以坐在一起, 對教育教學進行集體研究, 群策群力, 取長補短, 互相幫助,

相互借鑒, 形成合力, 共同進步。

一是將集體備課變得真實。 大家手頭上都有每個老師的教案, 人手一冊, 材料充分, 為集體備課的真實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並提高了集體備課的效果和效率。

二是節約了老師們的時間, 減少了老師們的很多無效勞動。 倘若一冊書讓一位老師從頭備到尾, 也不是完不成, 而是出不了細活, 若是再擔任班主任或者某一個領導職務, 難免就會出現應付現象——單純抄襲教案, 或者糊貼試卷。 開學前就備好課了, 補教案的現象自然也就杜絕了。

三是為老師們在開學後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教材, 批改作業, 管理學生。 開學前就把一學期的課都備好了, 開學之後, 教師批改作業等工作的時間更充足了, 教育教學效果改觀明顯。

四是挖掘了老教師的潛力,鍛煉了年輕人的能力,提高了教師整體教學科研能力。原來一些老教師感覺評上高級了,仿佛船到碼頭人到岸了,難免就會有懶惰思想,這種心理影響了他們教學經驗的正常發揮。備課改革後一學期就只寫一兩個教案,有助於老教師精益求精,無形中就挖掘了老教師的潛力。年輕教師如想把自己的課備得差不多,就需要多學習,多思考,如此一來,年輕教師也有了新的努力方向。新老教師共同努力,互幫互學,整個教研組的教學水準與教學研究能力就提上來了。

(作者:徐力,單位:山東泰安長城中學)

教育教學效果改觀明顯。

四是挖掘了老教師的潛力,鍛煉了年輕人的能力,提高了教師整體教學科研能力。原來一些老教師感覺評上高級了,仿佛船到碼頭人到岸了,難免就會有懶惰思想,這種心理影響了他們教學經驗的正常發揮。備課改革後一學期就只寫一兩個教案,有助於老教師精益求精,無形中就挖掘了老教師的潛力。年輕教師如想把自己的課備得差不多,就需要多學習,多思考,如此一來,年輕教師也有了新的努力方向。新老教師共同努力,互幫互學,整個教研組的教學水準與教學研究能力就提上來了。

(作者:徐力,單位:山東泰安長城中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