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等與不能等 程應峰

程應峰(湖北) 我每次撥打老家座機, 總會在心裡默默地說:“等一下, 再等一下。 ”我明白, 年邁的母親獨自一人在家, 是不可能每次都及時接聽電話的。 她喜歡在後院忙碌, 就算是在房間, 因為腿腳有傷的緣故, 她也不可能很快走到電話機前拿起話筒。 我不等一下再等一下, 她就有可能白跑一個來回。 我最擔心老家座機的線路問題, 一有問題, 就意味著跟母親聯繫不上了。 這, 自然是讓人放心不下的。 因此, 只要座機打不通, 我會馬上打當地的報修電話。 常常是打了一次, 對方記錄了, 我還是不放心, 再打一次。

還會再三囉唆, 請他們一定記得去修。 如此一來二去, 報修記錄員只要聽到我的聲音, 就直接說出是哪部座機線路有問題了。 生活中, 很多事情是需要“等一下, 再等一下”的。 比如送客出門, 是需要耐心等一下再關門的;接聽電話, 或是聽別人對你說話, 就算有事, 也是需要等一下, 聽對方把話說完的;在遭遇紅燈時, 也是需要“等一下, 再等一下”, 否則, 就有可能為之付出代價…… 可以說, “等一下, 再等一下”, 是加深親情、友情, 給予他人尊重, 注重安全、珍惜生命的一種方式。 然而, 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 也有一刻都不能等的。 曾經的“9·11”事件中, 有這麼一個記載:銀行家愛德華被困在南樓的56層, 他清醒地意識到, 自己已沒有生還的可能。 生死關頭,
他掏出了手機……清理人員在廢墟中發現他的遺體, 通過他的手機知道他臨死前打了三次電話, 一個是他的助手, 一個是他的私人律師, 遺憾的是, 兩人都沒有應答。 第三個電話是打給誰的?人們推斷, 很可能與愛德華的銀行遺產的歸屬權有關。 可愛德華無兒無女, 又在五年前結束了他失敗的婚姻, 他只有一個癱瘓的老母親。 當晚, 律師找到了愛德華悲痛欲絕的母親。 這位母親流著淚說:“愛德華的第三個電話是打給我的。 ”律師鄭重地說:“請原諒, 夫人, 我想我有權知道電話的內容, 這關係到您兒子龐大遺產的歸屬權問題, 他生前沒有立下相關遺囑。 ”可這位母親搖了搖頭, 說:“愛德華的遺言對你毫無用處。 我兒子在臨終前已不關心他留在人世的財富,
他明顯沒有時間了, 只對我說了聲‘媽媽, 我愛你!’” 在人生的最後關頭, 愛, 沒有時間讓一個人去等待, 唯一的選擇, 就是鮮明地表達。 紅塵之中, 孝心不能等, 愛不能等, 幸福不能等。 如果這些不該等的, 你總以各種各樣的理由, 一味地等下去, 你所能得到的, 註定是滿滿的悔意和永遠的遺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