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移民與恐襲是英國脫歐原因之一,但恐怖分子卻多來自本地

文:文茜大姐大

今日要聞:

1. 移民與恐襲是英國脫歐原因之一, 但恐怖分子卻多來自本地

2. 再三要北約付錢, 特朗普只顧銀子不顧他人面子

3. 巴西民眾抗議總統, 全國經濟陷入困境

移民與恐襲是英國脫歐原因之一

但恐怖分子卻多來自本地

21 年前曼徹斯特大爆炸

1996 年 6 月 15 日, 北愛爾蘭共和軍在曼徹斯特引爆了二戰以來最大的炸彈。 爆炸引發 20 起火災, 附近半英里內的建物玻璃被震破, 造成超過 7 億英鎊的財物損失。 有 212 人受傷, 但不幸中的大幸是沒有人罹難。

曼徹斯特會被恐怖襲擊的原因, 是當時它正主辦歐洲足球錦標賽,

它正接待著來自歐洲各地的遊客和媒體。 於是, 愛爾蘭共和軍趁此機會宣傳自己的獨立主張與決心。

倫敦七七爆炸案

2005 年 7 月 7 日早高峰時間, 英國倫敦連續發生了至少 7 次爆炸案, 多個地鐵站及數輛巴士爆炸, 共造成 56 人死亡, 其中包括 4 名策動恐怖攻擊者,

傷者數百人。 民眾說, 「我剛經歷可怕的一天。 我聽到很大的爆炸聲, 燈光熄滅, 還有大量的煙霧。 民眾都在尖叫。 」

這是英國本土自 1988 年洛克比空難以來, 傷亡最慘重的一次襲擊。 發生這項恐怖攻擊時, 蘇格蘭正舉行八國高峰會。 自稱「歐洲基地聖戰秘密組織」的團體宣稱對該行動負責, 並表示這是為了報復英國參與到阿富汗及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當中。

當時的英國首相布雷爾嚴肅宣佈:「我們決心聯合起來, 共同面對並擊垮恐怖主義。 」

格拉斯哥機場恐襲案

2007 年 6 月 30 日, 兩名男子試圖衝撞格拉斯哥機場, 其中一名恐怖攻擊者是英國出生的伊拉克後裔。 他原本是在皇家亞歷山大醫院工作的穆斯林醫生, 跳車後試圖攻擊人群但被警方控制;駕車的司機在這之後死於大火之中, 沒有造成其他人員傷亡。

2013 年伍爾維奇襲擊

2013 年 5 月 22 日, 英國街頭槍聲大作, 是三名員警試圖制服兩名英籍非裔的青年。 在倫敦東南伍爾維奇的威靈頓街, 嫌犯先開車將一名英國士兵撞倒,

然後企圖在眾目睽睽之下割掉對方的頭顱, 甚至還用阿拉伯語呼喊真主大能。

這個嫌犯早在 2007 年就出現在激進穆斯林遊行行列中。 英國情報局8年來多次對這個團體鎖定調查, 卻從未認定他們會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 結果使得一名英國皇家軍樂隊的鼓手無辜喪命。

3·22 英國議會大樓槍擊事件

2017 年 3 月 22 日下午 2:40, 一個黯淡深沉的午後, 一輛疾行的深色 SUV 在英國威斯敏斯特(又譯作西敏寺)大橋上往行人輾去, 拉開恐怖攻擊序幕。

CNN 報導:「一名女子掉進了泰晤士河裡, 之後她被人救起, 但是傷勢嚴重。 襲擊者在橋上朝著國會方向疾駛而過, 經過大本鐘後撞上國會旁的柵欄, 但他還不死心, 拿著刀向國會跑去。 」

這起恐怖攻擊事件,

造成至少 50 人受傷, 6 人死亡, 包括 52 歲的嫌犯馬蘇德。 他出生在英國東南部肯特郡, 學生時代是運動健將, 師長眼中的熱血足球員, 但 18 歲以後, 他多次進出監獄, 性情丕變。

據 CNN 稱, 他擁有一長串犯罪紀錄, 從 1983 年到 2003 年間都有, 犯罪類型林林總統, 包括當街攻擊, 造成他人嚴重肢體傷害, 擁有攻擊性武器等等。 在此次襲擊事件之前, 他最近一次犯罪紀錄是 2003 年持刀傷人。

馬蘇德出獄後的大部分時間都住在英國中部大城伯明罕,但其間他曾赴沙烏地阿拉伯教英文。反恐專家懷疑他就是在那時受到了聖戰思想的洗腦,犯案後,IS 稱他是英勇的戰士。過去 IS 大量製作傳播影片,吸納海外年輕人,近年則透過各種管道,鼓勵思想認同者成為海外「孤狼」。

英國反恐專家查理溫特分析道,「將這些出奇不意的恐攻拼湊起來就能理解,一切都是為了意識形態——他們希望自己的意識形態永垂不朽,因此聖戰宣傳和恐怖主義對伊斯蘭國而言都是最重要的。」

英國主掌國內反恐的軍情五處,之前就掌握著馬蘇德的資料,但因他的案底從未涉及恐怖犯罪,所以未列入高風險激進伊斯蘭份子名單。已過中年還能被恐怖主義激化的人並不多見,可見對抗恐怖主義的任務只會越見艱難。

5·22 曼徹斯特恐怖襲擊事件

結果在 5 月 22 日晚間,曼徹斯特體育館爆發了恐怖襲擊。造成自 2005 年 7 月 7 日倫敦爆炸案以來最嚴重的傷亡。多位青少年甚至幼童相繼罹難。凶嫌犯案網路複雜,作案手段和技術提升,遠不只是一把刀或一輛車。23 日到 27 日間,英國被迫將國內的恐攻威脅等級調升到最高的「危急」。

《金融時報》指出,曼徹斯特爆炸案呈現了最典型的現代歐洲恐怖分子的面貌:年輕、男性、第二代移民,他們的仇恨根源在於「既不想要父母的文化」「也不想要西方文化」。隨著 IS 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戰事失利,極端組織會更依賴本土恐怖主義分子發動的攻擊。

再三要北約付錢,特朗普只顧銀子不顧他人面子

5 月 25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出席上任後的第一次北約高峰會。特朗普在致詞前主動提議,為英國曼徹斯特恐攻罹難者默哀,隨後譴責襲擊者泯滅人性,並呼籲各國必須團結,組織恐怖主義的蔓延。

但在場的各國領袖怎麼也沒想到,特朗普接下來的話是這麼說的:「北約成員國該付的錢終究要付。28 成員國當中有 23 個沒有付錢,也未達國防上應有的支出水準,這對美國納稅人不公平。」

特朗普從競選總統到上任至今,已多次表達對北約財務問題的不滿,但從各國領袖的表情可以看出,當面聽特朗普說教的心情滋味肯定不太好受。

北約一直希望 28 個成員國能夠將其 2% 的 GDP 投入國防預算,但包括美國在內,只有 5 國達標,其中一個居然是希臘,就連德法兩國的軍費也在標值以下。身為北約老大哥的美國,更承擔了高達 75% 的聯盟軍事費用。

事實上,美國領導人長年呼籲歐洲國家為增加防衛能力理當承擔更多責任,但由於歐洲仍在努力擺脫經濟不緊氣的狀況,加上歐洲一直沒有明確的敵人,因此只有少數歐洲國家願回應美國的要求。

《華爾街日報》指出,北約各國之所以會願意考慮在財務上滿足特朗普的需求,是希望換取特朗普公開重申「遵守公約第五條」,也就是「集體防禦」的相關規定:「攻擊任何一個成員國,等同於攻擊所有成員國,成員國將捍衛彼此。」

特朗普與北約之間氛圍略顯緊張

此次會議在北約總部新大樓舉行,特朗普致詞的會場兩側,一邊是柏林圍牆倒塌後的殘餘碎片,一邊是紐約世貿大樓的殘骸。根據路透社報導,北約唯一一次啟動「集體防禦」條款就是針對「9·11」恐攻事件。

然而,特朗普在此次高峰會中就是不提「集體防禦」的承諾,反而在與各國領袖的互動插曲間,看到特朗普與北約的緊張疑慮一時之間也揮之不去。

首先是特朗普為了走到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身邊,一把推開了站在他左前方的黑山共和國總理瑪律科維奇。隨後,特朗普還拉拉西裝,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事後瑪律科維奇表示,這樣的事無傷大雅,他當時也沒有特別注意。但此事引起美國媒體熱議。

也是第一次參加北約高峰會的法國新任總統馬克龍,則是在接受各國領袖歡迎時,選擇迎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原本張開雙手的特朗普只能尷尬微笑。

終於輪到特朗普時,他一把握住馬克龍的手往自己身上拉去,而馬克龍的左手究竟是否在推開特朗普,這也成為國際媒體討論的焦點。

特朗普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的再次見面,氣氛不如前次在白宮那般親切友好。之前,美國司法部門將英方提供的曼徹斯特恐攻情資洩漏給媒體,梅認為事關兩國互信,將直接向特朗普表達不滿。

此次高峰會正逢北約總部新大樓的啟用儀式,各成員國領袖見證了歷史的一刻,對北約也有新的期許。

但特朗普的心思似乎都放在錢上了。北約新總部從規劃興建到完成耗時 20 年,花費 11 億歐元,特朗普難忘自己的地產大亨背景,用半開玩笑的語氣表示這大樓很美,但自己一次也沒過問新總部的造價是多少。

隨後,他再次申明:「若要對抗目前的嚴峻威脅,2% 的 GDP 只是最低限度,加入北約各國若能盡全力貢獻經費,那麼北約會比現在更強大,特別是在對抗恐怖主義方面。」

究竟有多少北約成員國會依照約定繳交特朗普口中的國防經費,目前尚未可知。但特朗普只顧銀子不顧他人面子的做法,是否進一步凝聚北約各國能在對抗 IS 方面的共識,恐怕還要面臨更多檢驗。

巴西民眾抗議總統,特梅爾拒絕下臺

5 月 24 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聚集了 4.5 萬民眾,抗議總統特梅爾的貪腐行為以及他所推行的勞動法、退休制度改革。這次抗議事件導致兩棟中央單位建築起火,而巴西警方以塑膠子彈,催淚瓦斯,和胡椒噴劑進行暴力驅趕,造成至少 49 人受傷,其中一人傷勢嚴重。

當天晚上特梅爾下令出動 1500 名軍人進駐首都,但面對民意反彈,他在隔天早上又取消了這項命令。巴西在 1964 年到 1985 年期間,一直實行軍事獨裁,許多人還心有餘悸。如今特梅爾選擇讓軍隊進駐,可見他十分擔心政局失控。

5 月 25 日,巴西律師公會理事長決定加入部分國會議員的行列,提出要求彈劾特梅爾的相關檔。

事情的起因在於 5 月中旬,一卷錄音帶公諸於世。內容顯示特梅爾涉嫌通過巴西最大肉品包裝商,向前眾議院議長庫尼亞支付封口費。而目前已因貪污罪入獄的庫尼亞,正是當初在國會發起彈劾前總統羅塞夫的幕後推手。

巴西最高法院於 5 月 18 日宣佈展開對特梅爾的調查。消息傳出之後,民眾要求彈劾特梅爾、要他下臺的示威抗議活動,開始在巴西各大城市展開。

5 月 23 日,特梅爾的一名助理及兩名前任州長,因涉入 2014 年「史上最昂貴足球場興建弊案」而遭到警方羈押。

有抗議人士在國會前的草地上插滿了紅色面具。草地上面具共有 595 個,正好代表 513 名眾議員、81 名參議員以及特梅爾,其中只有 95 面是白色的。「和平里約」的主席卡洛斯說:「紅色面具代表因羞恥而臉紅。巴西的政治階層都沒有羞恥心,證據確鑿還不會臉紅,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局勢混亂,造成巴西經濟衝擊

民眾的反貪腐示威遊行,不僅造成巴西政壇的動盪,也為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衝擊。5 月 18 日,最高法院宣佈將調查特梅爾之後,巴西證券交易所熔斷 30 分鐘,股市市值下跌 10%,當周雷亞爾對美金的匯率也大貶 7.3%。

當初羅塞夫被彈劾去職之後,特梅爾以副總統的身份繼任總統。但不少巴西民眾不承認特梅爾的執政合法性,加上他推動嚴格的經改措施,嚴格控制預算上限,鬆綁勞動法規並降低退休福利,民調受歡迎程度從此大幅下跌。

除此之外,特梅爾的內閣成員以及他自己,也都身陷巴西國營石油公司的「洗車行動」貪污醜聞中。

巴西下一次總統大選的表定時間是 2018 年。而到目前為止,特梅爾否定所有的指控,並以強硬的語氣表示自己絕不辭職。有消息指出,特梅爾至今仍不辭職的原因,就是要爭取時間與友好政黨討論代理總統的人選。

馬蘇德出獄後的大部分時間都住在英國中部大城伯明罕,但其間他曾赴沙烏地阿拉伯教英文。反恐專家懷疑他就是在那時受到了聖戰思想的洗腦,犯案後,IS 稱他是英勇的戰士。過去 IS 大量製作傳播影片,吸納海外年輕人,近年則透過各種管道,鼓勵思想認同者成為海外「孤狼」。

英國反恐專家查理溫特分析道,「將這些出奇不意的恐攻拼湊起來就能理解,一切都是為了意識形態——他們希望自己的意識形態永垂不朽,因此聖戰宣傳和恐怖主義對伊斯蘭國而言都是最重要的。」

英國主掌國內反恐的軍情五處,之前就掌握著馬蘇德的資料,但因他的案底從未涉及恐怖犯罪,所以未列入高風險激進伊斯蘭份子名單。已過中年還能被恐怖主義激化的人並不多見,可見對抗恐怖主義的任務只會越見艱難。

5·22 曼徹斯特恐怖襲擊事件

結果在 5 月 22 日晚間,曼徹斯特體育館爆發了恐怖襲擊。造成自 2005 年 7 月 7 日倫敦爆炸案以來最嚴重的傷亡。多位青少年甚至幼童相繼罹難。凶嫌犯案網路複雜,作案手段和技術提升,遠不只是一把刀或一輛車。23 日到 27 日間,英國被迫將國內的恐攻威脅等級調升到最高的「危急」。

《金融時報》指出,曼徹斯特爆炸案呈現了最典型的現代歐洲恐怖分子的面貌:年輕、男性、第二代移民,他們的仇恨根源在於「既不想要父母的文化」「也不想要西方文化」。隨著 IS 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戰事失利,極端組織會更依賴本土恐怖主義分子發動的攻擊。

再三要北約付錢,特朗普只顧銀子不顧他人面子

5 月 25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出席上任後的第一次北約高峰會。特朗普在致詞前主動提議,為英國曼徹斯特恐攻罹難者默哀,隨後譴責襲擊者泯滅人性,並呼籲各國必須團結,組織恐怖主義的蔓延。

但在場的各國領袖怎麼也沒想到,特朗普接下來的話是這麼說的:「北約成員國該付的錢終究要付。28 成員國當中有 23 個沒有付錢,也未達國防上應有的支出水準,這對美國納稅人不公平。」

特朗普從競選總統到上任至今,已多次表達對北約財務問題的不滿,但從各國領袖的表情可以看出,當面聽特朗普說教的心情滋味肯定不太好受。

北約一直希望 28 個成員國能夠將其 2% 的 GDP 投入國防預算,但包括美國在內,只有 5 國達標,其中一個居然是希臘,就連德法兩國的軍費也在標值以下。身為北約老大哥的美國,更承擔了高達 75% 的聯盟軍事費用。

事實上,美國領導人長年呼籲歐洲國家為增加防衛能力理當承擔更多責任,但由於歐洲仍在努力擺脫經濟不緊氣的狀況,加上歐洲一直沒有明確的敵人,因此只有少數歐洲國家願回應美國的要求。

《華爾街日報》指出,北約各國之所以會願意考慮在財務上滿足特朗普的需求,是希望換取特朗普公開重申「遵守公約第五條」,也就是「集體防禦」的相關規定:「攻擊任何一個成員國,等同於攻擊所有成員國,成員國將捍衛彼此。」

特朗普與北約之間氛圍略顯緊張

此次會議在北約總部新大樓舉行,特朗普致詞的會場兩側,一邊是柏林圍牆倒塌後的殘餘碎片,一邊是紐約世貿大樓的殘骸。根據路透社報導,北約唯一一次啟動「集體防禦」條款就是針對「9·11」恐攻事件。

然而,特朗普在此次高峰會中就是不提「集體防禦」的承諾,反而在與各國領袖的互動插曲間,看到特朗普與北約的緊張疑慮一時之間也揮之不去。

首先是特朗普為了走到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身邊,一把推開了站在他左前方的黑山共和國總理瑪律科維奇。隨後,特朗普還拉拉西裝,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事後瑪律科維奇表示,這樣的事無傷大雅,他當時也沒有特別注意。但此事引起美國媒體熱議。

也是第一次參加北約高峰會的法國新任總統馬克龍,則是在接受各國領袖歡迎時,選擇迎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原本張開雙手的特朗普只能尷尬微笑。

終於輪到特朗普時,他一把握住馬克龍的手往自己身上拉去,而馬克龍的左手究竟是否在推開特朗普,這也成為國際媒體討論的焦點。

特朗普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的再次見面,氣氛不如前次在白宮那般親切友好。之前,美國司法部門將英方提供的曼徹斯特恐攻情資洩漏給媒體,梅認為事關兩國互信,將直接向特朗普表達不滿。

此次高峰會正逢北約總部新大樓的啟用儀式,各成員國領袖見證了歷史的一刻,對北約也有新的期許。

但特朗普的心思似乎都放在錢上了。北約新總部從規劃興建到完成耗時 20 年,花費 11 億歐元,特朗普難忘自己的地產大亨背景,用半開玩笑的語氣表示這大樓很美,但自己一次也沒過問新總部的造價是多少。

隨後,他再次申明:「若要對抗目前的嚴峻威脅,2% 的 GDP 只是最低限度,加入北約各國若能盡全力貢獻經費,那麼北約會比現在更強大,特別是在對抗恐怖主義方面。」

究竟有多少北約成員國會依照約定繳交特朗普口中的國防經費,目前尚未可知。但特朗普只顧銀子不顧他人面子的做法,是否進一步凝聚北約各國能在對抗 IS 方面的共識,恐怕還要面臨更多檢驗。

巴西民眾抗議總統,特梅爾拒絕下臺

5 月 24 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聚集了 4.5 萬民眾,抗議總統特梅爾的貪腐行為以及他所推行的勞動法、退休制度改革。這次抗議事件導致兩棟中央單位建築起火,而巴西警方以塑膠子彈,催淚瓦斯,和胡椒噴劑進行暴力驅趕,造成至少 49 人受傷,其中一人傷勢嚴重。

當天晚上特梅爾下令出動 1500 名軍人進駐首都,但面對民意反彈,他在隔天早上又取消了這項命令。巴西在 1964 年到 1985 年期間,一直實行軍事獨裁,許多人還心有餘悸。如今特梅爾選擇讓軍隊進駐,可見他十分擔心政局失控。

5 月 25 日,巴西律師公會理事長決定加入部分國會議員的行列,提出要求彈劾特梅爾的相關檔。

事情的起因在於 5 月中旬,一卷錄音帶公諸於世。內容顯示特梅爾涉嫌通過巴西最大肉品包裝商,向前眾議院議長庫尼亞支付封口費。而目前已因貪污罪入獄的庫尼亞,正是當初在國會發起彈劾前總統羅塞夫的幕後推手。

巴西最高法院於 5 月 18 日宣佈展開對特梅爾的調查。消息傳出之後,民眾要求彈劾特梅爾、要他下臺的示威抗議活動,開始在巴西各大城市展開。

5 月 23 日,特梅爾的一名助理及兩名前任州長,因涉入 2014 年「史上最昂貴足球場興建弊案」而遭到警方羈押。

有抗議人士在國會前的草地上插滿了紅色面具。草地上面具共有 595 個,正好代表 513 名眾議員、81 名參議員以及特梅爾,其中只有 95 面是白色的。「和平里約」的主席卡洛斯說:「紅色面具代表因羞恥而臉紅。巴西的政治階層都沒有羞恥心,證據確鑿還不會臉紅,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局勢混亂,造成巴西經濟衝擊

民眾的反貪腐示威遊行,不僅造成巴西政壇的動盪,也為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衝擊。5 月 18 日,最高法院宣佈將調查特梅爾之後,巴西證券交易所熔斷 30 分鐘,股市市值下跌 10%,當周雷亞爾對美金的匯率也大貶 7.3%。

當初羅塞夫被彈劾去職之後,特梅爾以副總統的身份繼任總統。但不少巴西民眾不承認特梅爾的執政合法性,加上他推動嚴格的經改措施,嚴格控制預算上限,鬆綁勞動法規並降低退休福利,民調受歡迎程度從此大幅下跌。

除此之外,特梅爾的內閣成員以及他自己,也都身陷巴西國營石油公司的「洗車行動」貪污醜聞中。

巴西下一次總統大選的表定時間是 2018 年。而到目前為止,特梅爾否定所有的指控,並以強硬的語氣表示自己絕不辭職。有消息指出,特梅爾至今仍不辭職的原因,就是要爭取時間與友好政黨討論代理總統的人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