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經典電影《陰風陣陣》:恐怖、華麗與血色少女

在義大利電影史上, 遍地丟棄著新電影類型的屍體, 它們在某個時期破空而出, 獲得短暫的繁榮, 然後又迅速地消散。 不過, 在新現實主義之後, 義大利有兩種類型的電影相當長久, 甚至在影史上成為了非義大利莫屬的類型和流派。

《鏢客三部曲》· 賽爾喬.萊翁內

一類便是以賽爾喬·萊翁內為代表的“通心粉西部片”, 大約在1964年到1975年, 義大利一共拍出了接近四百部這類電影, 其中萊翁內的《鏢客三部曲》成就了這一類型的頂峰, 也成就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騎鐵馬縱橫在西班牙廣袤荒原上的英雄形象。

另一類則是更為暴烈、更重感官的義大利恐怖片, 由於素材大多來自黃色封面的犯罪、色情小說, 也被稱作“鉛黃電影 Giallo Film”, 這是義大利最具邪典色彩的電影類型。

鉛黃電影

義大利“鉛黃電影”出現於六七十年代期間, 以犯罪、神秘、驚悚、恐怖、色情、殺人狂為題材, 極盡血腥、色情、暴力之能事, 對死亡過程有著詳盡寫實描繪的癖好, 而且死者往往是美麗優雅的女性, 總要遭受一番皮肉割離的殘忍虐待, 死狀又慘又豔。

賽爾喬·萊翁內的好朋友達裡奧·阿基多是令“鉛黃電影”聲名遠揚的導演, 1977年他拍出了大名鼎鼎的《陰風陣陣》, 將恐怖片上升到了極度風格化、藝術化的高度。 片中肆無忌憚的狂熱光影、舞臺劇般的超現實色彩和哥布林樂隊妖氣沖天的電子配樂, 令到阿基多有資格站在70年代的世界恐怖片勢力——約翰·卡朋特、大衛·柯南伯格、布萊恩·德·帕爾馬、大衛·林奇的隊伍當中……

《陰風陣陣》海報

狂躁症與“未來主義”運動

二戰後, 義大利的經濟復蘇很快達到頂峰, 從1960年開始義大利經歷了橫跨20年的經濟危機, 失業率激增, 社會衝突此起彼伏。 1970年極左翼恐怖組織“紅色旅”成立, 爆發了多起襲擊殺人案, 甚至綁架殺害了義大利前總理阿爾多·莫羅,

社會上人心惶惶。

世界範疇, 越南戰爭愈演愈烈、歐美爆發的各種女權運動、性解放運動、嬉皮士運動, 無一不對傳統的倫理觀產生了巨大衝擊, 在這些林林總總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下, 恐怖片作為挖掘人心陰暗面的電影類型獲得了最有營養的文化土壤, 應運而生。

未來主義

與6、70年代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相類似的另一個時間節點,是義大利在20世紀初葉誕生出“未來主義”這個文藝流派的時代。這個流派出現在一戰前,最初只是一個文學、詩學上的主張,在戰爭期間,未來主義全面輻射向音樂、繪畫、建築、電影等各個領域,波及整個歐洲,前後足足興盛了20年,到今天我們已經很少提起這個流派,甚至會把它跟科幻、賽博朋克等題材混為一談,然而根據當年一位元文藝批評家的說法:“今天一切的藝術形態,都呼吸著未來主義的空氣。”

從各種跡象看來,《陰風陣陣》,正代表了達裡奧·阿基多對未來主義最崇高也是最華麗的致敬。

《陰風陣陣》開頭的15分鐘曾被人無數次地書寫,在哥布林樂隊鬼魅刺耳的電子樂聲中,我們看到一位少女從一片詭異的粉色燈光中出現。

狂風暴雨的一夜,這位少女,我們的女主角蘇西·邦妮乘坐計程車在一片荒林中穿梭,那個司機看她的眼神極其冷漠,就像是在看一條蛆蟲一樣。

而當蘇西終於到達了她的目的地,一座巴羅克風格的血色古堡時,突然從古堡內闖出一個表情驚惶的少女,她在朝著門內的什麼人大聲叫喚,然後不顧風雨,跑進了黑暗裡。

達裡奧·阿基多在短短7分鐘內向觀眾展示了他營造恐怖氣氛的殺手鐧——神秘。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藏在表像之後,每一個人都很可疑,而暴露在這四伏的惡意之中的,則是一位和觀眾同樣一無所知的純潔少女。

緊接著敘事一轉,我們看到從古堡中跑出來那位少女,她出現在一座裝潢奇特的旅館。

就在這個旅館的房間裡,少女遭到了殘忍的殺害,一隻長滿了毛的手在少女嬌嫩的皮膚上捅進一刀又一刀,兇手甚至採用了極其吊詭的手段,將旅館天花板上的五彩玻璃擊碎,讓少女的屍體從房頂上垂下來,所有的光影、色彩和線條都極富形式感和表現性,恐怖的氛圍在兇手出現之前已經彌漫在電影的空間裡凝而不散。

旅館大堂牆壁上畫滿了樣式詭異的幾何圖形,與我們所熟悉的任何一種裝飾風格都不太一樣。所有的圓形都不是正圓,甚至不是規則的橢圓;

沒有等邊三角形,也沒有規整的菱形,所有的邊角都像利刃一般支棱著…… 再加上難以言表的古怪紅色,整個空間給人一種極具攻擊性,讓人異常不舒服的感覺。

這種奇怪的造型風格正來源於未來主義繪畫和建築的激進傳統。

1909年2月義大利詩人馬里內蒂在《費加羅報》上發表《未來主義的創立和宣言》一文,標誌著這項運動的誕生。在《宣言》中,馬里內蒂全盤否定了傳統的價值,以一種徹底決裂的態度抨擊歷史與政治,“文學從古至今一直讚美停滯不前的思想、癡迷的感情和酣沉的睡夢。我們讚美進取性的運動、焦慮不安的失眠、奔跑的步伐、翻跟頭、打耳光和揮拳頭。”他們甚至認為,“藝術,說到底,不能不是暴力、殘酷和邪惡的。”

在未來主義繪畫中,具體的形象被徹底拋棄,對速度的追求使得未來主義畫家狂熱地使用扭曲變形的線條和高反差的色彩,擯棄所有和諧和對稱的構圖,其目的就是要挑戰人的視覺。

未來主義繪畫中的線條與圖形

《陰風陣陣》中的線條與圖形

未來主義繪畫偏愛尖銳的三角形,後來在1916年馬里內蒂和幾位藝術家又發表了《未來主義電影宣言》,提出“色彩與線條的交響樂”等等觀念,1917年義大利前衛藝術家Anton Giulio Bragaglia依照未來主義的主張拍出了35分鐘的短片《Thais》,其中就大量運用了三角形。

Thais · Anton Giulio Bragaglia

身處在尖銳圖形之中的女子,仿佛面臨著被某物穿透的威脅,暗藏著對失貞的恐懼。一切都是不安穩的,然而女子對於這種危險毫無覺察……

在《陰風陣陣》裡,這份恐懼化為了現實,少女的頭被兇手撞向玻璃窗,尖銳的碎片在她的臉上留下了道道傷痕;

一把尖刀戳向少女跳動的心臟;

跌落在天頂彩色玻璃上,少女的身體正正從一面三角形玻璃的中間穿過,然後懸掛在半空。

一片從天而降的碎玻璃,又將地面上另一位少女的臉一分為二。

尖銳尖銳尖銳,殺死人的,不是尖刀,就是玻璃碎片、狗的利齒、剃鬚刀,與此相對的,總是女性渾圓的身體、渾圓的臉蛋、渾圓的乳房,在銳物面前不斷逃避、不斷受傷……

以未來主義將人體抽象、將運動幾何化的立場看來,《陰風陣陣》一片中整個殺與逃、殺與被殺的故事情節,其實可以無限抽象為三角和圓在運動中所呈現出的對立關係——三角總是向著圓心,是攻擊性的;而圓總是在旋轉、彷徨……

Shape Noise Motorcyclist · Giacomo Balla

達裡奧·阿基多甚至直接借用了Giacomo Balla在這張畫作中混亂的螺旋造型,用成捆的鐵絲圈作為困住人、讓人無法逃離的陷阱。

隱形的女巫和不存在的世界

當影片進入後半段的高潮時,畫面的光影和色彩每每毫無預兆地進入超現實,感受到致命威脅,逃跑過程中經過的學校走廊,閃爍著不可思議的紅光。

照在人物背後,無法判斷來源的綠光。

過於誇張的冷暖色對比。

其實從故事的角度,《陰風陣陣》的結局是很容易令人大失所望的——這一切都是一個死而不僵的女巫搗的鬼,導演在羅馬的大街上找來了一個90多歲的妓女扮演了這個女巫。當蘇西終於找到了這個罪魁禍首,並打算殺死她的時候,女巫略施小計,讓自己變得隱形了。

“隱形”讓我不禁懷疑起作為大Boss的女巫存在的真實性——影片中段女主角蘇西曾求助於一位精神科醫師,他告訴蘇西,站在精神分析的角度,對魔法和神秘學的信仰其實都是精神病的一部分。

他的意思是,一切對於外部世界的神秘化、巫術化的解釋,其實本質上都源自於人內心的焦慮和恐懼。這樣看來,那座分為了上(女生宿舍)、中(教學區)、下(密室)三層的血色古堡其實是女主角蘇西精神結構的具象化。而那時而紅時而藍的高純度色彩,也正代表了她不斷變化的內在情緒。

俄羅斯抽象藝術先驅康定斯基曾在他的《論藝術的精神》一書中提到,寫實主義繪畫的問題就在於細節太多,令人注意力分散的地方也太多,使觀眾沒有辦法領會到藝術家最為核心、最為直接的情感變化,他因此將他眼中的世界抽象為線條與色塊,紅就用大紅,藍總是深藍,每一種顏色對應著不同的情緒特徵,並通過一定的節奏形成組合。他稱之為“視覺交響樂”。

康定斯基的抽象藝術

在大衛·林奇的作品裡,影像成為了幻想的舞臺。而《未來主義宣言》則說,電影應該作為人的“非真實重構”,“物的戲劇”——讓我們嘗試著這樣來看待這部《陰風陣陣》,整部電影唯一真實的,只有那彌漫在空氣中的恐怖,而貫穿全片的主角其實並不是蘇西,也不是女巫,而是那交替變換的詭異光影,造型古怪的紅色古堡,和鋪陳在影像背後那呼嘯尖叫的音樂。

未來主義

與6、70年代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相類似的另一個時間節點,是義大利在20世紀初葉誕生出“未來主義”這個文藝流派的時代。這個流派出現在一戰前,最初只是一個文學、詩學上的主張,在戰爭期間,未來主義全面輻射向音樂、繪畫、建築、電影等各個領域,波及整個歐洲,前後足足興盛了20年,到今天我們已經很少提起這個流派,甚至會把它跟科幻、賽博朋克等題材混為一談,然而根據當年一位元文藝批評家的說法:“今天一切的藝術形態,都呼吸著未來主義的空氣。”

從各種跡象看來,《陰風陣陣》,正代表了達裡奧·阿基多對未來主義最崇高也是最華麗的致敬。

《陰風陣陣》開頭的15分鐘曾被人無數次地書寫,在哥布林樂隊鬼魅刺耳的電子樂聲中,我們看到一位少女從一片詭異的粉色燈光中出現。

狂風暴雨的一夜,這位少女,我們的女主角蘇西·邦妮乘坐計程車在一片荒林中穿梭,那個司機看她的眼神極其冷漠,就像是在看一條蛆蟲一樣。

而當蘇西終於到達了她的目的地,一座巴羅克風格的血色古堡時,突然從古堡內闖出一個表情驚惶的少女,她在朝著門內的什麼人大聲叫喚,然後不顧風雨,跑進了黑暗裡。

達裡奧·阿基多在短短7分鐘內向觀眾展示了他營造恐怖氣氛的殺手鐧——神秘。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藏在表像之後,每一個人都很可疑,而暴露在這四伏的惡意之中的,則是一位和觀眾同樣一無所知的純潔少女。

緊接著敘事一轉,我們看到從古堡中跑出來那位少女,她出現在一座裝潢奇特的旅館。

就在這個旅館的房間裡,少女遭到了殘忍的殺害,一隻長滿了毛的手在少女嬌嫩的皮膚上捅進一刀又一刀,兇手甚至採用了極其吊詭的手段,將旅館天花板上的五彩玻璃擊碎,讓少女的屍體從房頂上垂下來,所有的光影、色彩和線條都極富形式感和表現性,恐怖的氛圍在兇手出現之前已經彌漫在電影的空間裡凝而不散。

旅館大堂牆壁上畫滿了樣式詭異的幾何圖形,與我們所熟悉的任何一種裝飾風格都不太一樣。所有的圓形都不是正圓,甚至不是規則的橢圓;

沒有等邊三角形,也沒有規整的菱形,所有的邊角都像利刃一般支棱著…… 再加上難以言表的古怪紅色,整個空間給人一種極具攻擊性,讓人異常不舒服的感覺。

這種奇怪的造型風格正來源於未來主義繪畫和建築的激進傳統。

1909年2月義大利詩人馬里內蒂在《費加羅報》上發表《未來主義的創立和宣言》一文,標誌著這項運動的誕生。在《宣言》中,馬里內蒂全盤否定了傳統的價值,以一種徹底決裂的態度抨擊歷史與政治,“文學從古至今一直讚美停滯不前的思想、癡迷的感情和酣沉的睡夢。我們讚美進取性的運動、焦慮不安的失眠、奔跑的步伐、翻跟頭、打耳光和揮拳頭。”他們甚至認為,“藝術,說到底,不能不是暴力、殘酷和邪惡的。”

在未來主義繪畫中,具體的形象被徹底拋棄,對速度的追求使得未來主義畫家狂熱地使用扭曲變形的線條和高反差的色彩,擯棄所有和諧和對稱的構圖,其目的就是要挑戰人的視覺。

未來主義繪畫中的線條與圖形

《陰風陣陣》中的線條與圖形

未來主義繪畫偏愛尖銳的三角形,後來在1916年馬里內蒂和幾位藝術家又發表了《未來主義電影宣言》,提出“色彩與線條的交響樂”等等觀念,1917年義大利前衛藝術家Anton Giulio Bragaglia依照未來主義的主張拍出了35分鐘的短片《Thais》,其中就大量運用了三角形。

Thais · Anton Giulio Bragaglia

身處在尖銳圖形之中的女子,仿佛面臨著被某物穿透的威脅,暗藏著對失貞的恐懼。一切都是不安穩的,然而女子對於這種危險毫無覺察……

在《陰風陣陣》裡,這份恐懼化為了現實,少女的頭被兇手撞向玻璃窗,尖銳的碎片在她的臉上留下了道道傷痕;

一把尖刀戳向少女跳動的心臟;

跌落在天頂彩色玻璃上,少女的身體正正從一面三角形玻璃的中間穿過,然後懸掛在半空。

一片從天而降的碎玻璃,又將地面上另一位少女的臉一分為二。

尖銳尖銳尖銳,殺死人的,不是尖刀,就是玻璃碎片、狗的利齒、剃鬚刀,與此相對的,總是女性渾圓的身體、渾圓的臉蛋、渾圓的乳房,在銳物面前不斷逃避、不斷受傷……

以未來主義將人體抽象、將運動幾何化的立場看來,《陰風陣陣》一片中整個殺與逃、殺與被殺的故事情節,其實可以無限抽象為三角和圓在運動中所呈現出的對立關係——三角總是向著圓心,是攻擊性的;而圓總是在旋轉、彷徨……

Shape Noise Motorcyclist · Giacomo Balla

達裡奧·阿基多甚至直接借用了Giacomo Balla在這張畫作中混亂的螺旋造型,用成捆的鐵絲圈作為困住人、讓人無法逃離的陷阱。

隱形的女巫和不存在的世界

當影片進入後半段的高潮時,畫面的光影和色彩每每毫無預兆地進入超現實,感受到致命威脅,逃跑過程中經過的學校走廊,閃爍著不可思議的紅光。

照在人物背後,無法判斷來源的綠光。

過於誇張的冷暖色對比。

其實從故事的角度,《陰風陣陣》的結局是很容易令人大失所望的——這一切都是一個死而不僵的女巫搗的鬼,導演在羅馬的大街上找來了一個90多歲的妓女扮演了這個女巫。當蘇西終於找到了這個罪魁禍首,並打算殺死她的時候,女巫略施小計,讓自己變得隱形了。

“隱形”讓我不禁懷疑起作為大Boss的女巫存在的真實性——影片中段女主角蘇西曾求助於一位精神科醫師,他告訴蘇西,站在精神分析的角度,對魔法和神秘學的信仰其實都是精神病的一部分。

他的意思是,一切對於外部世界的神秘化、巫術化的解釋,其實本質上都源自於人內心的焦慮和恐懼。這樣看來,那座分為了上(女生宿舍)、中(教學區)、下(密室)三層的血色古堡其實是女主角蘇西精神結構的具象化。而那時而紅時而藍的高純度色彩,也正代表了她不斷變化的內在情緒。

俄羅斯抽象藝術先驅康定斯基曾在他的《論藝術的精神》一書中提到,寫實主義繪畫的問題就在於細節太多,令人注意力分散的地方也太多,使觀眾沒有辦法領會到藝術家最為核心、最為直接的情感變化,他因此將他眼中的世界抽象為線條與色塊,紅就用大紅,藍總是深藍,每一種顏色對應著不同的情緒特徵,並通過一定的節奏形成組合。他稱之為“視覺交響樂”。

康定斯基的抽象藝術

在大衛·林奇的作品裡,影像成為了幻想的舞臺。而《未來主義宣言》則說,電影應該作為人的“非真實重構”,“物的戲劇”——讓我們嘗試著這樣來看待這部《陰風陣陣》,整部電影唯一真實的,只有那彌漫在空氣中的恐怖,而貫穿全片的主角其實並不是蘇西,也不是女巫,而是那交替變換的詭異光影,造型古怪的紅色古堡,和鋪陳在影像背後那呼嘯尖叫的音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