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與端午有關的植物們

點擊上方↑↑↑↑↑↑↑【+關注】↑↑↑↑↑↑↑↑↑↑↑↑↑即可訂閱關注【多肉植物百科】

感謝作者【嗚莎花園】的原創獨家授權分享

編輯整理:百科君

從人類的祖先在6萬年前走出非洲的那一刻, 就已經把我們與植物不尋常的關係寫進基因裡了。 無論人類未來還會建造多少高樓大廈, 都改變不了我們對植物的那種眷戀。

這不是嗎, 過個端午節, 我們也會與這麼多的植物扯上關係呢。

說起端午與植物, 我們立馬就能想起來的便是粽葉了, 下面的這些植物的葉子都擔當過粽葉的角色。 她們分屬於不同的科屬, 當然也有不一樣的香味, 看一看,

你吃過其中的幾種呢?

箬竹

我們都知道最常見的粽葉就是竹葉, 但是知道粽葉是哪種竹子的花友就不多了。

就是她, 這種低矮的竹子叫做闊葉箬竹, 別名又叫鋪地竹, 有些地方乾脆就把這種竹子叫做粽粑, 因為我們種植她們的唯一目的, 就是用來包粽子的。

箬竹葉做的粽子是最常見不過的了。 就是下面這種。

蘆葦

嗚莎是地道的東北人。 北方是不產箬竹的。 在我小的時候, 包粽子用的最常見的材料是葦葉。

葦葉的香氣與竹葉不一樣, 很難用語言來形容, 但是很容易記住, 如果讓我品嘗, 我肯定是能夠吃得出來的。

葦葉也可以長得比較寬大, 但依然比竹葉要小不少, 所以要包大粽子的話, 就要幾張葦葉一起用才行。 葦葉粽子還可以包成下面這種樣子, 非常精巧, 讓你根本捨不得去吃它。

荷花

說到包裹食物, 什麼時候都少不了荷葉。 荷葉粽子在江南也是挺常見的。

荷葉粽子在端午的時候叫粽子, 平常的時候常常叫做荷葉糯米雞或者荷葉糯米飯之類的名字。 不管叫啥, 總之很好吃就是了。

芭蕉

哈哈,芭蕉是我最愛吃的水果之一啦。口味甜中帶酸,絕對是最可口的甜點。要是放在油鍋裡炸一下,再撒上一點兒椒鹽(不騙你,真的),那簡直就是最美味的甜點了。

額,跑題了,我們應該說芭蕉葉才對。

說到芭蕉,我一定要放這張雨打芭蕉的圖片,因為即使僅僅用芭蕉葉來包裹食物,咱也要吃出個意境,吃出個調調來才行。

玉米

玉米的葉子也不小,能不能用來包粽子呢?應該可以吧。不過,按照我兒時的記憶,我們用來玉米粽的,並不是玉米的葉子,而是玉米皮。這是因為玉米皮更柔軟,而且,有著更濃郁的玉米香氣。

玉米皮包出來的粽子非常清雅,有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有時候,為了體現玉米的風味,在包玉米粽子的時候,會往糯米裡面摻入一點點的玉米麵或者玉米珍,這樣玉米的香味就更濃郁了。

竹筍

竹筍的葉子薄而韌,也可以用來包粽子。不過並不是什麼竹子的筍都能包粽子的,最常用的是冬筍的外皮,也就是南方常見的楠竹的竹筍。

之所以使用冬筍的葉子,是因為冬筍還沒有出土,葉片比較嫩,比較好包。如果等她們長出土外的時候,竹筍的葉子就顯得太硬了。

筍葉包的粽子在顏色上很有特點,是黃棕色的。筍殼更緻密,能更好的把內外隔離開,比較適合包肉粽(別吵架,北方有沒有筍),包出來的肉粽肉香四溢,非常好吃。

竹子

好吧,我承認這玩意不一定算是粽子,你可以叫它竹筒飯,但是說真的,很好吃,而且你也可以在端午節吃一次嘛。

竹筒飯的優勢是既有粽子的香味,又可以反復利用。做竹筒飯的筒子可以在偉大的淘寶買到。然後把正好的糯米飯與臘腸、香菇以及所有你喜歡吃的材料拌勻,塞入竹筒,上鍋蒸熟,美味的竹筒飯就做好了。

絕對簡單而且好吃的美食啊。

還有無數種……

我覺得用於包粽子的材料應該還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種的。似乎各省的人民都在用手頭的材料來包粽子。

比如,海南就有這種用棕櫚葉包出來的棕櫚粽。

這是雷州半島的櫓罟粽,因為是手工編織的粽子,所以做成什麼樣的都有,最常見的是做成鴨子,所以又叫做鴨乸(nǎ)粽。

使用的葉子是櫓(lǔ)罟(gǔ)葉,植物的名字叫做露兜樹。露兜樹的葉子葉緣有很多刺,使用前需要摘掉刺,包出來的粽子絕對是藝術品。

同樣也是用櫓罟葉,中山地區做出的粽子就又不一樣了,這是中山蘆兜粽。

只要植物的葉片夠大夠結實,就能用來做粽子。這是廣東肇慶地區的桐葉粽。

這才是最牛逼的

這是在河南的某些地區才能見到的槲葉粽。別覺得這種粽子很冷門。據說,這是粽子最古老的形態了。提到河南咱也不得不服,誰讓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呢。既然有這個說法,咱信了就是了。

看你們說了那麼多,俺也吃一個嘗嘗啥味道。

【本文已獨家授權給多肉植物百科】

==========

芭蕉

哈哈,芭蕉是我最愛吃的水果之一啦。口味甜中帶酸,絕對是最可口的甜點。要是放在油鍋裡炸一下,再撒上一點兒椒鹽(不騙你,真的),那簡直就是最美味的甜點了。

額,跑題了,我們應該說芭蕉葉才對。

說到芭蕉,我一定要放這張雨打芭蕉的圖片,因為即使僅僅用芭蕉葉來包裹食物,咱也要吃出個意境,吃出個調調來才行。

玉米

玉米的葉子也不小,能不能用來包粽子呢?應該可以吧。不過,按照我兒時的記憶,我們用來玉米粽的,並不是玉米的葉子,而是玉米皮。這是因為玉米皮更柔軟,而且,有著更濃郁的玉米香氣。

玉米皮包出來的粽子非常清雅,有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有時候,為了體現玉米的風味,在包玉米粽子的時候,會往糯米裡面摻入一點點的玉米麵或者玉米珍,這樣玉米的香味就更濃郁了。

竹筍

竹筍的葉子薄而韌,也可以用來包粽子。不過並不是什麼竹子的筍都能包粽子的,最常用的是冬筍的外皮,也就是南方常見的楠竹的竹筍。

之所以使用冬筍的葉子,是因為冬筍還沒有出土,葉片比較嫩,比較好包。如果等她們長出土外的時候,竹筍的葉子就顯得太硬了。

筍葉包的粽子在顏色上很有特點,是黃棕色的。筍殼更緻密,能更好的把內外隔離開,比較適合包肉粽(別吵架,北方有沒有筍),包出來的肉粽肉香四溢,非常好吃。

竹子

好吧,我承認這玩意不一定算是粽子,你可以叫它竹筒飯,但是說真的,很好吃,而且你也可以在端午節吃一次嘛。

竹筒飯的優勢是既有粽子的香味,又可以反復利用。做竹筒飯的筒子可以在偉大的淘寶買到。然後把正好的糯米飯與臘腸、香菇以及所有你喜歡吃的材料拌勻,塞入竹筒,上鍋蒸熟,美味的竹筒飯就做好了。

絕對簡單而且好吃的美食啊。

還有無數種……

我覺得用於包粽子的材料應該還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種的。似乎各省的人民都在用手頭的材料來包粽子。

比如,海南就有這種用棕櫚葉包出來的棕櫚粽。

這是雷州半島的櫓罟粽,因為是手工編織的粽子,所以做成什麼樣的都有,最常見的是做成鴨子,所以又叫做鴨乸(nǎ)粽。

使用的葉子是櫓(lǔ)罟(gǔ)葉,植物的名字叫做露兜樹。露兜樹的葉子葉緣有很多刺,使用前需要摘掉刺,包出來的粽子絕對是藝術品。

同樣也是用櫓罟葉,中山地區做出的粽子就又不一樣了,這是中山蘆兜粽。

只要植物的葉片夠大夠結實,就能用來做粽子。這是廣東肇慶地區的桐葉粽。

這才是最牛逼的

這是在河南的某些地區才能見到的槲葉粽。別覺得這種粽子很冷門。據說,這是粽子最古老的形態了。提到河南咱也不得不服,誰讓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呢。既然有這個說法,咱信了就是了。

看你們說了那麼多,俺也吃一個嘗嘗啥味道。

【本文已獨家授權給多肉植物百科】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