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心山】徒步穿越青海湖冰面!海心山朝聖之旅!!

作者:WTF王啟旻ITF(旅行家)

【序】

傳說, 青海湖的中心有一座小島, 島上隱居著一群修行的尼姑。

每年冬天青海湖冰封後, 她們徒步三十餘公里走出青海湖, 準備完一年的供給後便回到島上, 一年內不再出來……

2012年秋天, 我來到青海湖畔的牧民之家, 希望可以坐船登上這座神秘的小島, 卻最終無功而返。

2014年春節, 我再一次來到這裡。 這一次, 我要徒步穿越結冰的青海湖面, 靠自己的雙腳登上這座傳說中的小島。

登場角色簡介:

王啟旻:也就是本人, 武癡一枚兼戶外探險狂熱分子, 崇尚輕量化的零裝備極限戶外體驗。

原本是純滬產屌絲, 移居湖南五年, 游走四方後回到上海以偽硬碟形態繼續存在。

房辰:和樓上一樣是上海人, 曾徒步雨崩。 此人系軍品狂熱愛好者。 身材粗大有力, 崇尚全裝備負重旅行, 隨身攜帶大量物資, 因而被眾人稱為航空母艦, 是團隊重要的物資補給中心。

鸚鵡:樓上的樓上(也就是我)的大學同學, 湖南妹紙, 初次戶外冒險。 先前唯一的戶外體驗是大學時期在長沙的月亮島帳篷露營。 此次隨同我和房辰一起冒險前往青海湖。

LIZ:來自揚州的江南女子, 似乎木有過特別瘋狂的冒險經歷, 原本打算去茶卡鹽湖。 在青旅遇到我和房辰後, 鑒於季節原因改變行程, 一同前往海心山。

翠翠:來自廣西的女大學生, 剛從西藏歸來,

在青旅遇到我和房辰後決定加入一同前往青海湖。

【詳細攻略】

【青海湖交通提示】

1.西寧西站出發:旅遊旺季, 從西寧西站西側的汽車站有發往烏蘭方向的汽車, 沿青海湖南岸行駛, 途徑日月山, 二郎劍景區, 黑馬河等地。 要去青海湖核心景區的可以坐這趟車, 在二郎劍景區(151基地)下車。

2.西寧市區出發:旅遊旺季, 建國東路1號的西寧客運站和八一客運站有開往二郎劍景區的班車。

3.旅遊淡季:新寧客運站有開往倒淌河的班車, 到了倒淌河後包車或搭便車沿109國道前往二郎劍景區。

【海心山徒步路線】

1.夏季登島:夏季每個月有一班補給船船開上海心山, 但是很難上船, 除非有關係。 可以試圖聯繫一些當地的嚮導, 但是成功率很低。 建議還是冬天登島比較好。

2.冬季登島:開車穿越冰面, 或者徒步登島, 最短路程不低於25公里。 一般來說, 徒步需要走至少30公里以上。

冬季登島路線:從江西溝的祭海台出發, 向北前往海心山島。

祭海台交通資訊:西寧開往烏蘭方向的班車經過江西溝祭海台, 可以從西寧西站旁邊的西寧汽車站坐烏蘭方向班車前往。 如果冬季班車停開, 只能從新寧客運站坐班車到倒淌河, 然後搭便車沿109國道前往。 建議從西寧包車出行。

【注意事項】

1.前往祭海台, 可以搭乘前往烏蘭方向的班車路過江西溝後在祭海台下車。

2.徒步穿越往返至少需要2天時間。 每天的出發時間不得晚於中午12點。 穿越歷時6-8小時。 必須趕在天黑前到達島上或陸地。 不得在冰面紮營或夜間徒步。

【餐飲提示】

1.西寧和青海湖一帶的優酪乳很不錯, 值得嘗嘗。 另外, 牛羊肉湯也非常不錯。

2.西寧的美食街主要在莫家街, 白天夜晚都有不少店營業。

【住宿提示】

1.青海缺水, 所以需要問清楚旅館是否提供24小時熱水, 看房間時要試一下水流量是否夠大。

2.西寧的國際青旅比較推薦塔頂陽光。 環境和服務都挺不錯。 即使在過年期間其他青旅都不開了, 他們還在營業。

3.青海湖周圍的鄉鎮如黑馬河、江西溝、151基地、安置農場等地都有青年旅社。 但是條件都很艱苦。

4.在二郎劍景區有青海湖賓館, 可以直接入住。

【海心山露營提示】

1.海心山島上有洞穴, 可以住宿。 保暖性比帳篷強很多。

2.島上都一口井, 但是只能打出咸水, 所以務必帶好足夠的淡水。

3.所有垃圾自行帶離, 不要扔在島上。

【溫馨貼士】

1.青海湖環湖四周基本都是當地人的私家牧場, 進去是要收費的, 所以千萬不要隨意從公路翻越圍欄進入湖岸看油菜花, 也不要輕易拿出相機拍照。 所有能拍攝的東西基本都是要收費的。 當地的牧民可能會突然冒出來向你收費, 費用在5元-30元不等。

2.當地的蜂蜜基本也是假貨居多, 所以不要輕易相信路邊養蜂的牧民。

3.二郎劍景區的郵局可以蓋青海湖的風景郵戳, 值得收藏一枚。

【青唐城下】

2014年2月1日, 經歷了一天一夜的火車, 我和同伴房辰從千里之外的上海來到西寧。 經歷了短暫的休整補給, 我們在塔頂陽光國際青旅遇到了LIZ和翠翠。 兩位姑娘原本各有自己的安排, 但是最終都加入了我們的行程。於是,我們一行四人開啟了海心山冒險之旅。啟程前,我們在西寧逛了一天,一方面等待第五名夥伴的到來,一方面也正好逛一下這座傳說中的青唐城。

東關清真大寺

東關清真大寺是我國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也是青海一帶穆斯林的聖地。這座清真寺有百年歷史,在晨曦的陽光下格外聖神。

由於時間很早,清真寺裡還沒有什麼遊客。雖然對伊斯蘭教並不是很瞭解,但是並不妨礙欣賞這座充滿魅力的殿堂。

門票信息:25元/人

青海省博物館

青海省博物館位於新甯廣場,作為首府西寧的省級博物館,藏品帶有濃重的西域特色。和其他博物館一樣,這裡免費開放,鎮館之寶是齊家文化的青銅大矛。

青銅大矛,長61.5釐米,寬19.5釐米,青海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柄青銅大矛屬於齊家文化的遺產,是目前出土最大的青銅兵器。從形制上來看,這麼大的銅矛並非戰爭武器,應該是用作禮器。

玉錢,用青色的玉石雕刻,田外圓內方,非常精緻。

波斯薩珊朝銀幣,這些國家的貨幣大多都是手工打制。雖然材料是白銀,但是工藝比中原地區簡陋很多,大多都不夠圓。

藏經調曲譜,很神奇的音符……

藏文金剛經

銅鎏金觀音像,高146釐米,明代的作品。是目前青海省最大的銅鑄鎏金佛像。

熏爐蓋,上面的青銅鳥也非常精緻。

非常喜歡的一把藏刀~

由於時間緊湊,我們沒能來得及去大名鼎鼎的塔爾寺。和第五位小夥伴鸚鵡姑娘會和後,我們從新寧汽車站搭上倒淌河的班車,趕往我們的下一站:牧民之家。

【牧民之家】

從西寧一路往西,經過了湟源和倒淌河,沿109國道繼續向西北,牧民之家青年旅舍就坐落在青海湖南岸,距二郎劍景區約4公里。

一路上,所有鄉鎮都是一片冷清。沿街的所有店鋪幾乎都不營業,所有人都還在過年的氣氛中。冬季班車很少,幾乎沒有從西寧直達二郎劍景區的公交。我們坐班車到達了倒淌河,與老周還有北京趕來的老米大哥會和後7個人擠一輛小車前往牧民之家。順便插一句,如果你覺得7個人擠一輛小轎車已經超載了,那這和我們後面相比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早在出發前,我一直擔心10來度的氣溫可能導致青海湖冰面不夠穩定,冒然上去恐怕風險很大。之前的新聞報導,越野E族的一輛越野車試圖開上青海湖冰面,結果陷入了冰水裡。前來救援的搶險車也一樣難逃厄運,陷得更深……

一路上,老周告訴我們,青海湖面已經不能開車,他們打算駕駛兩輛三輪農用摩托車將我們和另外6個女孩以及4位嚮導送上海心山。是的,沒有錯。除了我們5人和老米大哥,牧民之家還有6位來自各地的女孩,她們打算和我們一起,外加老周等4位當地嚮導,16人外加背包和睡袋帳篷食物供養物品祈福用品等物資,擠上兩輛農用3輪摩托車開上青海湖……(是不是覺得相當不靠譜?說實話直到我安全回到岸邊後還是覺得相當不靠譜……)

在牧民之家,沒有見到以前的老馬和鬼迷,婷子也回重慶過年了,除了老周基本都是新面孔。寵物貓大米飯的眼睛因為打架受了傷。就連夜晚的星空也沒有以前那麼清晰,或許是因為冬天的緣故吧,雖然還能看見北斗七星和北極星,卻無法像以前那樣看見銀河。

當晚,我和9個女孩住在12人混住間,老米和房辰則堅持要睡在牧民之家的欠扁酒吧客廳。我預料這裡乾燥的氣候很難適應,外加火爐的關係,客廳夜晚會特別乾燥。果不其然,第二天就聽到了房辰流鼻血的消息。

【徒步冰湖】

經過一夜準備,2月3日上午11時眾人從牧民之家出發,駛向江西溝的祭海台(線路二)。就像上面說的,16個人外加所有裝備擠兩輛三輪摩托。

車上擠得根本沒騰不出空間,只能給對面車上的6個姑娘和兩個嚮導拍一張了。至於這麼高的海拔這麼冷的天在這在摩托上吹風是怎樣一番感受,請大家自行腦補……

從祭海台沖上青海湖面,摩托車一個華麗的漂移後停在冰面上。眾人開始下車徒步,同時試探一下冰面的厚度。老周讓我們每人腰上系一圈繩子,把眾人拴在一起。不過沒多久,大家就意識到繩子這個東西很礙事,各自解開繩子獨自行動了。

剛走上冰面,感覺還是相當結實的,踩上去沒有絲毫碎裂的聲響(廢話,有聲響我們還敢繼續走麼……)女孩子們開始各種滑冰各種拍照各種抱成一團,老米和房辰則自顧自一路向北走向海心山的方向。

冰封的青海湖真的很美,讓人感覺仿佛行走在南極一般。冰面上呈現出花朵狀的圖案,不知是因為鹽分還是熱脹冷縮的關係。

從策劃登陸海心山起,我就算過登島需要穿越的路程。從地圖來看,祭海台到海心山的直線距離就超過25公里。考慮到徒步的話多多少少會走些彎路,還得繞過冰隙等障礙,所以至少得走上將近30公里。相當於從上海的虹橋機場走到浦東的唐鎮,而且還得冒著打滑摔倒和落入冰水的風險。

我在公路上的徒步速度大約5km/h。雖然平整的冰面上徒步速度最高可以達到7km/h,但考慮到冰面的障礙和各種難走的地形會嚴重影響速度,徒步走到海心山至少得花上六七個小時。

顯然,同行的女孩子們並不瞭解徒步走到海心山是怎麼個概念。在冰上玩了一陣後,老周將她們再次拉上摩托車,繞過各種冰溝和碎冰面直接開往海心山島。只有LIZ和回族女孩那森穎繼續徒步,房辰照顧著她們2人,老米則背著背包全副重裝在一名嚮導的指引下繼續徒步。我一個人游離在團隊之外,分析著冰面的情況、離海心山的距離、以及全程徒步的可行性。

最終,兩個女孩和房辰也上了摩托,就連隨同老米的嚮導也上了車。老周試圖說服我和老米一同上車,但最終我們還是決定全程徒步。老米把背包扔在了摩托上,而我也把隨身的地質錘扔到車上,兩人一起輕裝徒步。

摩托車一開走,世界上就剩下了我們兩個人。老米對路程和行進速度的判斷總是相當樂觀,覺得再過2小時就能登島了。但是根據我的判斷,天黑前能夠抵達就已經不錯了。此時是下午14:06。我用跳眼法判斷,離島的距離至少還有15公里。

起初的冰面還比較平整,偶爾有些坎坷不平的碎冰面。老米穿的冰抓雖然可以防滑,但也減慢了行進的速度。我利用冰面滑行,盡可能加快速度又控制體能的消耗。很快,老米漸漸落到了後面。

冰面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結實,隨處可見裂開的冰隙和破碎的冰洞。或許大家並不瞭解落入冰窟裡的後果。在這裡小小科普一下吧。冰湖的水溫接近零度,一旦落入後體溫會急速下降,正常情況下不出10分鐘就會被凍死。就連海豹突擊隊的隊員採取熱量守護姿勢也僅僅能撐一個小時。更何況落入冰洞後根本看不見洞口的位置,外加全身衣服鞋子裡吸滿了水分分量沉重,想要活著爬上來基本上是沒多大可能性的。老周等人曾經落入過冰隙,在眾人的援救下脫險。按照他的說法,當時唯一想的就是快點凍死早點解脫……

這是我們踩破的一個冰窟。如果不慎冰面破裂掉下去,基本上就再也上不來了。

大約又走了兩個小時,平整的冰面到了盡頭,迎面而來的是坎坷難行的碎冰路面。腳底下各種打滑,一路上還摔倒兩次。回頭看看老米,已經沒了人影。

全世界只剩下了我一個人。耳旁只有風的聲音。抬頭看著前方的海心山漸漸由小變大,意識到自己離目標正在靠近。於是邁開腳步,繼續前行……

在碎冰路面行走隨時都有可能打滑或被絆倒,無數次失去平衡後險些摔倒。膝蓋早已開始疼痛。在3200米的高原上,體能的消耗速度也加快了一倍。看著身邊極地般的美景,真心應了戶外圈的那句話:身在地獄,心在天堂。

離海心山越來越近,一條條冰溝不斷出現。深色的冰面薄得讓人心裡發毛,不知道踩上去會不會碎裂。只能先撿一塊碎冰投石問路,扔上去看看硬度如何,憑藉聲音判斷冰面的大致厚度,然後小心快速地通過。有些冰面實在太薄,又找不到可以繞過去的地方,只能趴在冰面上,讓身體和冰溝成45°角,斜著滾過去。

不知道走了多遠的碎冰湖面,也不知道穿過了多少道冰溝,我終於走到了海心山面前。看著眼前這座冰湖中心的小島,將藍天與湖面劃分開來,顯得無比聖潔美麗!

又往前走了幾公里,我聽到島上有人向我呼喊,但是聽不清說些什麼。繼續靠近後,房辰醒目的衝鋒衣清晰可見,指引我向東行進。我試探了一下前面的路況,冰層很薄。原來湖面靠近海心山島的冰面基本上已經融化了,只有很薄的一層冰,如果繼續前行,恐怕會落入冰水裡。

這時,我聽見島上傳來一個聲音,讓我繼續往東走,摩托車那裡有橋。我抬頭向東尋覓,看到我們的兩輛三輪摩托就停在不遠處。走到車邊上,我找到了我的地質錘和一根登山杖。仔細環顧四周,看到兩塊木板架在冰塊上,跨過冰溝形成簡易的木橋,邊上還有繩索可以扶。跨國木橋,前方巨大的碎冰超過人的高度,擋住登島的去路無法繞開,加上此時體力情況下降,冰塊又非常濕滑,即使借助登山杖也很難翻越,一不小心就可能滑倒掉入冰水裡。

於是,我換了個比較暴力的方法。我用地質錘直接砸碎擋在面前的冰塊,在碎冰堆上開出一條通道。終於,我在18:00離開冰面,跨上了海心山島的碎石地面。回望自己走過的路,仿佛穿越了世界盡頭……

在冰面徒步了6個小時,踏上岩石地面的時候心裡踏實了很多。向同伴們的營地走去,看到大家還在向湖面眺望尋找我的蹤跡。我向大家呼喊了一聲,同時舉起右手的登山杖。大家看到我平安登上了島,有的開始歡呼了起來,有的向我詢問老米有沒有上來。說真的,此時感覺還是挺累的。上一次這麼累還是2012年秋天在稻城亞丁徒步穿越的時候,不過這一次更加危險。

【荒島宿營】

在兩座佛塔下,搭了一個簡陋的多人營帳,這就是我們今晚過夜的地方了。鑽進營帳,LIZ遞給我一條士力架和幾瓶AD鈣奶,聽大家訴說剛才的經歷。原來他們也只比我早了一個小時抵達這裡。老周帶來的兩個帳篷一路上全丟了。幾個女生花了將近一個小時才把車上的裝備搬進營地裡。

環顧四周,營帳的條件相當簡陋。幾條舊棉被鋪在地上充當防潮墊,下麵是幹稻草。零下十幾度的夜晚睡在這上面基本上是會被凍醒的。而我們幾個男人的鋪位則連棉被都沒有,只有一層薄薄的銀色墊子。島上的物資十分緊缺。由於老周們每年都來島上為居士提供些供養,所以他們為我們送來了幾壺熱水。這在島上是十分珍貴的東西。不過由於島上沒有淡水,唯一一口井裡打出來的水也帶有鹽分,所以熱水自然也是鹹的。

半個多小時後,老米終於也趕在天黑前登上了島。大家聚在一起沖了泡面當晚餐。不過由於泡面太辣吃不了,我的份也給了老米。

夜晚,幾個姑娘和嚮導們一起喝酒聊天,老周拍打著他的鼓給我們唱歌,講應龍將軍和海心山島的故事。我至今記得那首《那一世》非常好聽。

【營救行動】

過了9點,天已經黑了。冰面上不斷出現閃爍的燈光。另一支騎行的戶外團隊竟然在天黑後才到達海心山。老周等人指引他們往東尋找木橋登島。沒過多久,突然聽到有人呼喊救命。我的體能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外加不熟悉冰面情況,沒有參與援救。幾位嚮導借了我和房辰的手電筒趕往呼救聲的方向。

事後瞭解到,他們是古道瘦馬的戶外團隊,從江西溝出發騎車穿越青海湖面抵達海心山,但是一路上各種考慮不周全,直到天黑才到達島上。落入冰水的是一個叫胡力的男子,為了保護一個女隊員一直跟在最後面,由於天黑了又沒帶手電筒,沒看清冰面情況不慎踩上薄冰落入冰水裡。由於他穿著救生衣,只有半個身子浸入冰水,女隊員一直拽著他卻拉不上來。我們的領隊蘭州同志出去上廁所碰巧遇到了他們,趕緊跑回來取了繩子前去營救,終於把人拉了上來。

可以說,這個叫胡力的男子是撿回了條命。但是他們的團隊實在是組織混亂不負責任。竟然到天黑才登上島,更離譜的是團隊缺乏團結,竟然讓胡力自己一個人把落水的自行車打撈上來,導致他一個人憤然離隊。

之後,另一個離譜的戶外團隊出現了。一支叫安達戶外的團隊號稱自己從鳥島徒步穿越到海心山。從地圖上看,鳥島到海心山的距離大約25公里。這群人沒有 安排好出發的時間,走了十幾個小時直到深夜十二點才登上島。若不是老周等人指引他們從我們的木板橋登島,這群人基本上也就準備下水了……

看著這一支又一支不靠譜的戶外團隊,不得不提醒各位,如果要參加戶外活動,必須得跟一個靠譜的領隊。否則就是在拿生命當兒戲。

【轉山朝聖】

第二天清晨天還沒亮,我已經凍的不得不起身了。平生第一次用咸水漱了下口,用濕巾稍微擦了下眼睛,在帳篷裡活動一下恢復體溫。沒過多久,大家也一個個都起來了。稍微喝了點熱水,和房辰還有翠翠一起登上島的最高點。太陽出來前,島上的氣溫不到零下十度,相機鏡頭凍住打不開,直到日出後才能使用。

海心山島的主要遺跡大致如下圖所示:

島的山頂有一座尼姑庵叫做蓮花庵,供奉著傳說中將藏傳佛教穿入西藏的蓮花生大士。蓮花庵的建築只有很少幾棟。其中一座30米高的蓮花生大士金像格外顯眼。

蓮花庵的主殿,只有幾位尼姑在這裡生活。

蓮花庵邊上的一個小山坡是海心山的至高點,掛著彩色的經幡。根據藏傳佛教的習俗,人們常把經幡掛在風口處,風吹過一遍相當於誦經一次。

握著地質錘拼盡全力爬上至高點,只是小小一個土坡,中途卻停下來喘了兩次。原本打算用地質錘把海心山山頂最高點的岩石鑿下來帶回去留作紀念,當我登上了頂峰,看到刻著經文的石頭,終於還是沒有動手。取而代之地,我撿了幾張飄落在山頂的龍達和幾塊雪白的鵝卵石。

按照藏傳佛教的習俗,在這裡所有的行進路線都要走順時針,轉山和朝聖祈福都不例外。我們和老周等人在蓮花庵朝拜後,來到一處石頭圍城的神壇,開始祈福的儀式。老周幾人用手捧著犛牛糞便堆上神壇,點火燒起來後,圍著神壇吹起法螺,向空中抛灑龍達祈福,我們幾個也一起跟著湊熱鬧……

再科普一下……所為的“龍達”是一種比巴掌小的正方形紙片,上面畫著馬等圖案,也叫做“風馬”,用於祈福和藏傳佛教的一些儀式,和經幡的作用類似(事實上經幡也稱為“龍達”)。

祈福完畢回到營帳,除了我的5人小組以外,老米和其他的6個女孩要趕回西寧,都先搭乘摩托返回湖岸了。LIZ一個人留在帳篷,其餘四人和嚮導們一起環島轉山。

海心山島上有很多洞穴。和西藏的青朴修行地類似,有些洞裡住著修行的居士。這些洞穴有些經過簡單的修繕變成了半洞半房的建築,有的依舊是最原始的樣子。

島上的岩石到處畫著經文和佛像,有些大石頭上還有用小石頭堆成的瑪尼堆,風口處還掛著經幡。

這座黑色的佛像比較特殊。據說,當地人相信它是天然形成的神跡。根據我的判斷,這塊石頭上黑色的部分應該是天然形成的,後人可能是覺得這塊黑色的部分狀似佛像,就將它刻成了現在的樣子。在這座佛像旁,我撿到了一節犛牛角,帶回來留作紀念。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諸如判斷是否孝順父母的洞穴,判斷罪惡是否沉重的石秤等等。老周等人跟我們講著島上的傳說,還有每一個洞穴,每一塊石頭,每一座佛像的故事……

老周等人的行進速度很快,連我都要借助跑酷技巧才能跟上。很快,先是房辰貌似丟了手機返程尋找,接著翠翠和鸚鵡也跟不上了。我放慢速度走在老周和大家的中間,最後不得不決定不再跟著老周,帶隊縮短路線繞回半山腰上走一個小轉山的環線。

回到半山腰,走在山坡的草甸上,看到一群犛牛警惕地打量著我們。雖然這些食草動物通常是比較溫順的,但考慮到安全因素還是讓大家別靠它們太近,遠遠地拍了幾張照片。

海心山上零星地立著幾座佛塔,有的或許是僧人圓寂後的塔葬。不瞭解的人可能以為,西藏最高級的喪葬是天葬,其實按照藏族的喪葬習俗,塔葬是高於天葬的最高級別的喪葬方式。

回到營帳休息了一陣,老周等人終於回來了。嚮導洛旦丟了蘋果手機,其他人都一切安好。有幾個其他戶外團隊的人因為種種原因,向我們求助希望可以搭乘我們的三輪摩托離島。此時我們只剩下了一輛車,載上我的5人組和3位嚮導就已經滿員,可最終還是又載上了好幾個人外加他們的單車和裝備……真心覺得跟不靠譜的戶外團隊出行實在是作死的節奏。

【逃離天堂】

下午三點多,我們十來個人終於擠上三輪摩托,出發返回祭海台。

青海湖的冰面一天比一天危險。湖面上冰溝密佈,為了找一個突破口,常常得繞行很遠。有時候不得不全體下車徒步跨過冰溝,然後讓老周駕駛空車加速沖過冰溝,甚至全體幫忙把車推上碎冰臺階。

一路上,已經顧不得寒風和擁擠,我隨時保持高度警惕狀態,時刻關注著四周的冰面。一旦摩托車陷入冰坑,我隨時做好了跳車和翻滾緩衝的準備。

同行的兩位其他團隊的成員都相當緊張,表示從沒見過這樣的情況,比他們預料的危險得多,開裂的冰面危險得簡直讓人絕望。不過老周在冰面的駕駛技術和經驗也相當過硬,不愧是曾經掉進過冰水裡的……

冰封的青海湖美得如同天堂。但是行走在這樣的天堂,死亡似乎近在咫尺……離死亡只隔著一層開裂的冰面,我們四處尋找冰溝的突破口,逃離這個危險的天堂……

當然,我們最終還是安全地到達了湖岸。婷子緊張地打來電話打聽我們是否安全。大家懸著的心也終於都放下了。吃了一頓地道的牛肉湯,返回牧民之家。我們第二天就將返回西寧。海心山之行,相當完美~~

終於,登陸海心山島的心願在新年的伊始得以實現。昔日縱馬任逍遙,俱是少年英豪。而今心願已了,或許以後很少再有如此冒險的旅行了吧。留下一截犛牛角和三塊白石,紀念這瘋狂的歲月……

但是最終都加入了我們的行程。於是,我們一行四人開啟了海心山冒險之旅。啟程前,我們在西寧逛了一天,一方面等待第五名夥伴的到來,一方面也正好逛一下這座傳說中的青唐城。

東關清真大寺

東關清真大寺是我國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也是青海一帶穆斯林的聖地。這座清真寺有百年歷史,在晨曦的陽光下格外聖神。

由於時間很早,清真寺裡還沒有什麼遊客。雖然對伊斯蘭教並不是很瞭解,但是並不妨礙欣賞這座充滿魅力的殿堂。

門票信息:25元/人

青海省博物館

青海省博物館位於新甯廣場,作為首府西寧的省級博物館,藏品帶有濃重的西域特色。和其他博物館一樣,這裡免費開放,鎮館之寶是齊家文化的青銅大矛。

青銅大矛,長61.5釐米,寬19.5釐米,青海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柄青銅大矛屬於齊家文化的遺產,是目前出土最大的青銅兵器。從形制上來看,這麼大的銅矛並非戰爭武器,應該是用作禮器。

玉錢,用青色的玉石雕刻,田外圓內方,非常精緻。

波斯薩珊朝銀幣,這些國家的貨幣大多都是手工打制。雖然材料是白銀,但是工藝比中原地區簡陋很多,大多都不夠圓。

藏經調曲譜,很神奇的音符……

藏文金剛經

銅鎏金觀音像,高146釐米,明代的作品。是目前青海省最大的銅鑄鎏金佛像。

熏爐蓋,上面的青銅鳥也非常精緻。

非常喜歡的一把藏刀~

由於時間緊湊,我們沒能來得及去大名鼎鼎的塔爾寺。和第五位小夥伴鸚鵡姑娘會和後,我們從新寧汽車站搭上倒淌河的班車,趕往我們的下一站:牧民之家。

【牧民之家】

從西寧一路往西,經過了湟源和倒淌河,沿109國道繼續向西北,牧民之家青年旅舍就坐落在青海湖南岸,距二郎劍景區約4公里。

一路上,所有鄉鎮都是一片冷清。沿街的所有店鋪幾乎都不營業,所有人都還在過年的氣氛中。冬季班車很少,幾乎沒有從西寧直達二郎劍景區的公交。我們坐班車到達了倒淌河,與老周還有北京趕來的老米大哥會和後7個人擠一輛小車前往牧民之家。順便插一句,如果你覺得7個人擠一輛小轎車已經超載了,那這和我們後面相比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早在出發前,我一直擔心10來度的氣溫可能導致青海湖冰面不夠穩定,冒然上去恐怕風險很大。之前的新聞報導,越野E族的一輛越野車試圖開上青海湖冰面,結果陷入了冰水裡。前來救援的搶險車也一樣難逃厄運,陷得更深……

一路上,老周告訴我們,青海湖面已經不能開車,他們打算駕駛兩輛三輪農用摩托車將我們和另外6個女孩以及4位嚮導送上海心山。是的,沒有錯。除了我們5人和老米大哥,牧民之家還有6位來自各地的女孩,她們打算和我們一起,外加老周等4位當地嚮導,16人外加背包和睡袋帳篷食物供養物品祈福用品等物資,擠上兩輛農用3輪摩托車開上青海湖……(是不是覺得相當不靠譜?說實話直到我安全回到岸邊後還是覺得相當不靠譜……)

在牧民之家,沒有見到以前的老馬和鬼迷,婷子也回重慶過年了,除了老周基本都是新面孔。寵物貓大米飯的眼睛因為打架受了傷。就連夜晚的星空也沒有以前那麼清晰,或許是因為冬天的緣故吧,雖然還能看見北斗七星和北極星,卻無法像以前那樣看見銀河。

當晚,我和9個女孩住在12人混住間,老米和房辰則堅持要睡在牧民之家的欠扁酒吧客廳。我預料這裡乾燥的氣候很難適應,外加火爐的關係,客廳夜晚會特別乾燥。果不其然,第二天就聽到了房辰流鼻血的消息。

【徒步冰湖】

經過一夜準備,2月3日上午11時眾人從牧民之家出發,駛向江西溝的祭海台(線路二)。就像上面說的,16個人外加所有裝備擠兩輛三輪摩托。

車上擠得根本沒騰不出空間,只能給對面車上的6個姑娘和兩個嚮導拍一張了。至於這麼高的海拔這麼冷的天在這在摩托上吹風是怎樣一番感受,請大家自行腦補……

從祭海台沖上青海湖面,摩托車一個華麗的漂移後停在冰面上。眾人開始下車徒步,同時試探一下冰面的厚度。老周讓我們每人腰上系一圈繩子,把眾人拴在一起。不過沒多久,大家就意識到繩子這個東西很礙事,各自解開繩子獨自行動了。

剛走上冰面,感覺還是相當結實的,踩上去沒有絲毫碎裂的聲響(廢話,有聲響我們還敢繼續走麼……)女孩子們開始各種滑冰各種拍照各種抱成一團,老米和房辰則自顧自一路向北走向海心山的方向。

冰封的青海湖真的很美,讓人感覺仿佛行走在南極一般。冰面上呈現出花朵狀的圖案,不知是因為鹽分還是熱脹冷縮的關係。

從策劃登陸海心山起,我就算過登島需要穿越的路程。從地圖來看,祭海台到海心山的直線距離就超過25公里。考慮到徒步的話多多少少會走些彎路,還得繞過冰隙等障礙,所以至少得走上將近30公里。相當於從上海的虹橋機場走到浦東的唐鎮,而且還得冒著打滑摔倒和落入冰水的風險。

我在公路上的徒步速度大約5km/h。雖然平整的冰面上徒步速度最高可以達到7km/h,但考慮到冰面的障礙和各種難走的地形會嚴重影響速度,徒步走到海心山至少得花上六七個小時。

顯然,同行的女孩子們並不瞭解徒步走到海心山是怎麼個概念。在冰上玩了一陣後,老周將她們再次拉上摩托車,繞過各種冰溝和碎冰面直接開往海心山島。只有LIZ和回族女孩那森穎繼續徒步,房辰照顧著她們2人,老米則背著背包全副重裝在一名嚮導的指引下繼續徒步。我一個人游離在團隊之外,分析著冰面的情況、離海心山的距離、以及全程徒步的可行性。

最終,兩個女孩和房辰也上了摩托,就連隨同老米的嚮導也上了車。老周試圖說服我和老米一同上車,但最終我們還是決定全程徒步。老米把背包扔在了摩托上,而我也把隨身的地質錘扔到車上,兩人一起輕裝徒步。

摩托車一開走,世界上就剩下了我們兩個人。老米對路程和行進速度的判斷總是相當樂觀,覺得再過2小時就能登島了。但是根據我的判斷,天黑前能夠抵達就已經不錯了。此時是下午14:06。我用跳眼法判斷,離島的距離至少還有15公里。

起初的冰面還比較平整,偶爾有些坎坷不平的碎冰面。老米穿的冰抓雖然可以防滑,但也減慢了行進的速度。我利用冰面滑行,盡可能加快速度又控制體能的消耗。很快,老米漸漸落到了後面。

冰面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結實,隨處可見裂開的冰隙和破碎的冰洞。或許大家並不瞭解落入冰窟裡的後果。在這裡小小科普一下吧。冰湖的水溫接近零度,一旦落入後體溫會急速下降,正常情況下不出10分鐘就會被凍死。就連海豹突擊隊的隊員採取熱量守護姿勢也僅僅能撐一個小時。更何況落入冰洞後根本看不見洞口的位置,外加全身衣服鞋子裡吸滿了水分分量沉重,想要活著爬上來基本上是沒多大可能性的。老周等人曾經落入過冰隙,在眾人的援救下脫險。按照他的說法,當時唯一想的就是快點凍死早點解脫……

這是我們踩破的一個冰窟。如果不慎冰面破裂掉下去,基本上就再也上不來了。

大約又走了兩個小時,平整的冰面到了盡頭,迎面而來的是坎坷難行的碎冰路面。腳底下各種打滑,一路上還摔倒兩次。回頭看看老米,已經沒了人影。

全世界只剩下了我一個人。耳旁只有風的聲音。抬頭看著前方的海心山漸漸由小變大,意識到自己離目標正在靠近。於是邁開腳步,繼續前行……

在碎冰路面行走隨時都有可能打滑或被絆倒,無數次失去平衡後險些摔倒。膝蓋早已開始疼痛。在3200米的高原上,體能的消耗速度也加快了一倍。看著身邊極地般的美景,真心應了戶外圈的那句話:身在地獄,心在天堂。

離海心山越來越近,一條條冰溝不斷出現。深色的冰面薄得讓人心裡發毛,不知道踩上去會不會碎裂。只能先撿一塊碎冰投石問路,扔上去看看硬度如何,憑藉聲音判斷冰面的大致厚度,然後小心快速地通過。有些冰面實在太薄,又找不到可以繞過去的地方,只能趴在冰面上,讓身體和冰溝成45°角,斜著滾過去。

不知道走了多遠的碎冰湖面,也不知道穿過了多少道冰溝,我終於走到了海心山面前。看著眼前這座冰湖中心的小島,將藍天與湖面劃分開來,顯得無比聖潔美麗!

又往前走了幾公里,我聽到島上有人向我呼喊,但是聽不清說些什麼。繼續靠近後,房辰醒目的衝鋒衣清晰可見,指引我向東行進。我試探了一下前面的路況,冰層很薄。原來湖面靠近海心山島的冰面基本上已經融化了,只有很薄的一層冰,如果繼續前行,恐怕會落入冰水裡。

這時,我聽見島上傳來一個聲音,讓我繼續往東走,摩托車那裡有橋。我抬頭向東尋覓,看到我們的兩輛三輪摩托就停在不遠處。走到車邊上,我找到了我的地質錘和一根登山杖。仔細環顧四周,看到兩塊木板架在冰塊上,跨過冰溝形成簡易的木橋,邊上還有繩索可以扶。跨國木橋,前方巨大的碎冰超過人的高度,擋住登島的去路無法繞開,加上此時體力情況下降,冰塊又非常濕滑,即使借助登山杖也很難翻越,一不小心就可能滑倒掉入冰水裡。

於是,我換了個比較暴力的方法。我用地質錘直接砸碎擋在面前的冰塊,在碎冰堆上開出一條通道。終於,我在18:00離開冰面,跨上了海心山島的碎石地面。回望自己走過的路,仿佛穿越了世界盡頭……

在冰面徒步了6個小時,踏上岩石地面的時候心裡踏實了很多。向同伴們的營地走去,看到大家還在向湖面眺望尋找我的蹤跡。我向大家呼喊了一聲,同時舉起右手的登山杖。大家看到我平安登上了島,有的開始歡呼了起來,有的向我詢問老米有沒有上來。說真的,此時感覺還是挺累的。上一次這麼累還是2012年秋天在稻城亞丁徒步穿越的時候,不過這一次更加危險。

【荒島宿營】

在兩座佛塔下,搭了一個簡陋的多人營帳,這就是我們今晚過夜的地方了。鑽進營帳,LIZ遞給我一條士力架和幾瓶AD鈣奶,聽大家訴說剛才的經歷。原來他們也只比我早了一個小時抵達這裡。老周帶來的兩個帳篷一路上全丟了。幾個女生花了將近一個小時才把車上的裝備搬進營地裡。

環顧四周,營帳的條件相當簡陋。幾條舊棉被鋪在地上充當防潮墊,下麵是幹稻草。零下十幾度的夜晚睡在這上面基本上是會被凍醒的。而我們幾個男人的鋪位則連棉被都沒有,只有一層薄薄的銀色墊子。島上的物資十分緊缺。由於老周們每年都來島上為居士提供些供養,所以他們為我們送來了幾壺熱水。這在島上是十分珍貴的東西。不過由於島上沒有淡水,唯一一口井裡打出來的水也帶有鹽分,所以熱水自然也是鹹的。

半個多小時後,老米終於也趕在天黑前登上了島。大家聚在一起沖了泡面當晚餐。不過由於泡面太辣吃不了,我的份也給了老米。

夜晚,幾個姑娘和嚮導們一起喝酒聊天,老周拍打著他的鼓給我們唱歌,講應龍將軍和海心山島的故事。我至今記得那首《那一世》非常好聽。

【營救行動】

過了9點,天已經黑了。冰面上不斷出現閃爍的燈光。另一支騎行的戶外團隊竟然在天黑後才到達海心山。老周等人指引他們往東尋找木橋登島。沒過多久,突然聽到有人呼喊救命。我的體能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外加不熟悉冰面情況,沒有參與援救。幾位嚮導借了我和房辰的手電筒趕往呼救聲的方向。

事後瞭解到,他們是古道瘦馬的戶外團隊,從江西溝出發騎車穿越青海湖面抵達海心山,但是一路上各種考慮不周全,直到天黑才到達島上。落入冰水的是一個叫胡力的男子,為了保護一個女隊員一直跟在最後面,由於天黑了又沒帶手電筒,沒看清冰面情況不慎踩上薄冰落入冰水裡。由於他穿著救生衣,只有半個身子浸入冰水,女隊員一直拽著他卻拉不上來。我們的領隊蘭州同志出去上廁所碰巧遇到了他們,趕緊跑回來取了繩子前去營救,終於把人拉了上來。

可以說,這個叫胡力的男子是撿回了條命。但是他們的團隊實在是組織混亂不負責任。竟然到天黑才登上島,更離譜的是團隊缺乏團結,竟然讓胡力自己一個人把落水的自行車打撈上來,導致他一個人憤然離隊。

之後,另一個離譜的戶外團隊出現了。一支叫安達戶外的團隊號稱自己從鳥島徒步穿越到海心山。從地圖上看,鳥島到海心山的距離大約25公里。這群人沒有 安排好出發的時間,走了十幾個小時直到深夜十二點才登上島。若不是老周等人指引他們從我們的木板橋登島,這群人基本上也就準備下水了……

看著這一支又一支不靠譜的戶外團隊,不得不提醒各位,如果要參加戶外活動,必須得跟一個靠譜的領隊。否則就是在拿生命當兒戲。

【轉山朝聖】

第二天清晨天還沒亮,我已經凍的不得不起身了。平生第一次用咸水漱了下口,用濕巾稍微擦了下眼睛,在帳篷裡活動一下恢復體溫。沒過多久,大家也一個個都起來了。稍微喝了點熱水,和房辰還有翠翠一起登上島的最高點。太陽出來前,島上的氣溫不到零下十度,相機鏡頭凍住打不開,直到日出後才能使用。

海心山島的主要遺跡大致如下圖所示:

島的山頂有一座尼姑庵叫做蓮花庵,供奉著傳說中將藏傳佛教穿入西藏的蓮花生大士。蓮花庵的建築只有很少幾棟。其中一座30米高的蓮花生大士金像格外顯眼。

蓮花庵的主殿,只有幾位尼姑在這裡生活。

蓮花庵邊上的一個小山坡是海心山的至高點,掛著彩色的經幡。根據藏傳佛教的習俗,人們常把經幡掛在風口處,風吹過一遍相當於誦經一次。

握著地質錘拼盡全力爬上至高點,只是小小一個土坡,中途卻停下來喘了兩次。原本打算用地質錘把海心山山頂最高點的岩石鑿下來帶回去留作紀念,當我登上了頂峰,看到刻著經文的石頭,終於還是沒有動手。取而代之地,我撿了幾張飄落在山頂的龍達和幾塊雪白的鵝卵石。

按照藏傳佛教的習俗,在這裡所有的行進路線都要走順時針,轉山和朝聖祈福都不例外。我們和老周等人在蓮花庵朝拜後,來到一處石頭圍城的神壇,開始祈福的儀式。老周幾人用手捧著犛牛糞便堆上神壇,點火燒起來後,圍著神壇吹起法螺,向空中抛灑龍達祈福,我們幾個也一起跟著湊熱鬧……

再科普一下……所為的“龍達”是一種比巴掌小的正方形紙片,上面畫著馬等圖案,也叫做“風馬”,用於祈福和藏傳佛教的一些儀式,和經幡的作用類似(事實上經幡也稱為“龍達”)。

祈福完畢回到營帳,除了我的5人小組以外,老米和其他的6個女孩要趕回西寧,都先搭乘摩托返回湖岸了。LIZ一個人留在帳篷,其餘四人和嚮導們一起環島轉山。

海心山島上有很多洞穴。和西藏的青朴修行地類似,有些洞裡住著修行的居士。這些洞穴有些經過簡單的修繕變成了半洞半房的建築,有的依舊是最原始的樣子。

島上的岩石到處畫著經文和佛像,有些大石頭上還有用小石頭堆成的瑪尼堆,風口處還掛著經幡。

這座黑色的佛像比較特殊。據說,當地人相信它是天然形成的神跡。根據我的判斷,這塊石頭上黑色的部分應該是天然形成的,後人可能是覺得這塊黑色的部分狀似佛像,就將它刻成了現在的樣子。在這座佛像旁,我撿到了一節犛牛角,帶回來留作紀念。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諸如判斷是否孝順父母的洞穴,判斷罪惡是否沉重的石秤等等。老周等人跟我們講著島上的傳說,還有每一個洞穴,每一塊石頭,每一座佛像的故事……

老周等人的行進速度很快,連我都要借助跑酷技巧才能跟上。很快,先是房辰貌似丟了手機返程尋找,接著翠翠和鸚鵡也跟不上了。我放慢速度走在老周和大家的中間,最後不得不決定不再跟著老周,帶隊縮短路線繞回半山腰上走一個小轉山的環線。

回到半山腰,走在山坡的草甸上,看到一群犛牛警惕地打量著我們。雖然這些食草動物通常是比較溫順的,但考慮到安全因素還是讓大家別靠它們太近,遠遠地拍了幾張照片。

海心山上零星地立著幾座佛塔,有的或許是僧人圓寂後的塔葬。不瞭解的人可能以為,西藏最高級的喪葬是天葬,其實按照藏族的喪葬習俗,塔葬是高於天葬的最高級別的喪葬方式。

回到營帳休息了一陣,老周等人終於回來了。嚮導洛旦丟了蘋果手機,其他人都一切安好。有幾個其他戶外團隊的人因為種種原因,向我們求助希望可以搭乘我們的三輪摩托離島。此時我們只剩下了一輛車,載上我的5人組和3位嚮導就已經滿員,可最終還是又載上了好幾個人外加他們的單車和裝備……真心覺得跟不靠譜的戶外團隊出行實在是作死的節奏。

【逃離天堂】

下午三點多,我們十來個人終於擠上三輪摩托,出發返回祭海台。

青海湖的冰面一天比一天危險。湖面上冰溝密佈,為了找一個突破口,常常得繞行很遠。有時候不得不全體下車徒步跨過冰溝,然後讓老周駕駛空車加速沖過冰溝,甚至全體幫忙把車推上碎冰臺階。

一路上,已經顧不得寒風和擁擠,我隨時保持高度警惕狀態,時刻關注著四周的冰面。一旦摩托車陷入冰坑,我隨時做好了跳車和翻滾緩衝的準備。

同行的兩位其他團隊的成員都相當緊張,表示從沒見過這樣的情況,比他們預料的危險得多,開裂的冰面危險得簡直讓人絕望。不過老周在冰面的駕駛技術和經驗也相當過硬,不愧是曾經掉進過冰水裡的……

冰封的青海湖美得如同天堂。但是行走在這樣的天堂,死亡似乎近在咫尺……離死亡只隔著一層開裂的冰面,我們四處尋找冰溝的突破口,逃離這個危險的天堂……

當然,我們最終還是安全地到達了湖岸。婷子緊張地打來電話打聽我們是否安全。大家懸著的心也終於都放下了。吃了一頓地道的牛肉湯,返回牧民之家。我們第二天就將返回西寧。海心山之行,相當完美~~

終於,登陸海心山島的心願在新年的伊始得以實現。昔日縱馬任逍遙,俱是少年英豪。而今心願已了,或許以後很少再有如此冒險的旅行了吧。留下一截犛牛角和三塊白石,紀念這瘋狂的歲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