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傳承文字 延續美夢—記孫玉明教授的紅學三十年

1924年秋, 名著《紅樓夢》第一次被搬上銀屏, 由梅蘭芳出演的戲曲片《黛玉葬花》被廣為流傳。 此後, 以《紅樓夢》為題材的影視劇在銀屏上常演不衰。 1987年央視版的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掀起世界“紅樓夢熱”, 2010年版《紅樓夢》延續經典, 再創收視奇跡。 以《紅樓夢》為基礎打造的影視產業圈離不開孫玉明教授等紅學專家在背後提供的大量智力支援。

“《紅樓夢》內容博大精深, 語言描寫細膩, 不僅塑造了寶、黛、釵、鳳這些鮮活生動的主要角色, 其他的小人物也各有特色。 在這些影視作品中, 小人物的情感故事大都淹沒在主角的光環之下,

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紅樓夢》的藝術價值。 ”中國著名紅學專家孫玉明教授一語中的, 他在紅學研究方面的視角全面而深入, 不僅關注小說主線的發展, 也心系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2008年, 孫玉明教授出任《紅樓夢》經典故事系列電影的編劇, 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提煉內容, 昇華主題。 作為紅學研究領域的典型代表專家, 孫玉明教授另闢蹊徑, 他與製片方多次溝通商榷, 以《紅樓夢》中小人物的情感故事為主題, 每集一個人物, 再現《紅樓夢》中多樣的人物形象, 使觀眾從多方面瞭解《紅樓夢》的藝術內涵。

小說作為一種語言文字藝術, 要真正做到傳承最終還應回歸到對文本的研究, 在書中去解讀和探索。 三十年來, 孫玉明教授開展對《紅樓夢》主題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對《紅樓夢》作者生平的研究;對《紅樓夢》版本的研究等等,

在字裡行間尋找研究的真諦, 自成一體, 為弘揚紅學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成功源於專注, 在紅學研究界也是如此。 2006年, 孫玉明教授的學術專著《紅學:1954》獲得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三等獎及中國藝術研究院優秀著作三等獎。 2014年, 他撰寫的《“〈紅樓夢〉研究批判運動”發生的偶然與必然》一文獲得中國藝術研究院優秀論文二等獎。 孫玉明教授在學術研究一線工作近30年, 積累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研究經驗, 有承擔重大專案和解決重大疑難專業學術問題的經歷, 業績顯著。 此外, 他還具有良好的學術品德和職業道德;學術造詣深,

知識面廣, 在紅學研究領域知名度很高, 掌握本專業國內外最新理論和研究動態。 因此, 2016年,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特別邀請孫玉明教授擔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以下簡稱《成果文庫》)評審專家, 對中國文學領域內的申報成果從原創性、開拓性、前沿性等角度進行專業評審。 他給出的評審意見專業、明確、具體、詳細, 成為《成果文庫》評審工作順利完成的重要貢獻者, 其評審工作受到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的充分認可。

同年, 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又聘請孫玉明教授擔任2016年度全國藝術科學規劃專案評審專家。 孫玉明教授作為同行專家, 對所申報的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專案年度專案中的哲學社會科學類專案等46項申報課題進行了通訊評審。

評審過程中, 孫玉明教授從專業角度出發, 對所申報課題的目的和意義, 學術思想的創造性, 學術價值和社會經濟效益, 研究方案與技術路線, 研究人員的學術水準及研究能力, 申請資助的金額及擬購設備是否必要、合理等方面進行了獨立判斷和評價, 對所申報項目提出了客觀、公正、科學、合理的評審意見。 作為評審專家, 孫玉明教授充分發揮了他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對藝術研究的廣闊視野, 助力中國優秀藝術成果的推廣和藝術項目的推進。

好的作品會發光, 《紅樓夢》作為一部揚名海內外的中國傳世巨作, 傾注著作者曹雪芹畢生心血。 孫玉明教授如一位虔誠的追夢人,

在傳承文字的同時, 用點點墨香延續作者和紅學愛好者的紅樓大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