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朱自清《那裡走》的副題

作者:龔明德

1928年2月7日, 剛滿三十歲的朱自清寫完一篇長達萬字的散文, 傾吐了自己矛盾彷徨的情感, 題目曰《那裡走》。 這兒的“那裡”在當年的習慣表達中, 根據上下文意, 完全可以揣摸出是今天說的表肯定之“那裡”還是表疑問之“哪裡”, 在轉排為今天的簡體字本時, 最好不要擅改, 以確保當年的語言味道。 然而很可惜, 朱自清這篇嘔心瀝血的萬字長文, 在浙江文藝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後來又多次再版的《朱自清散文全編》中, 題目被改成了《哪裡走》, 破壞了原有的文字味道。

改“那”為“哪”還是小事, 但接著的副標題就鬧了個天大的笑話。

不!是出了嚴重的差錯。 而且這個差錯, 又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於1994年8月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後來也不斷重印的三卷本《朱自清散文》中。 甚至連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年12月印行的十二卷本《朱自清全集》中, 也出現了不應該有的同類差錯。

《朱自清散文全編》把副題排錯一個字, 弄成“吳萍郢火栗四君”, 導致完全讀不通了。 該書列入《現代經典作家詩文全編書系》, 印象中除了我手中的平裝本外, 還有精裝本, 除了散本發售還有盒裝套書……生意做得盆滿缽滿, 《那裡走》卻一開篇就出錯。

上面提及的另外兩個出版社的印本, 在該文副標題的錄入上沒有出錯, 都是正確的“呈”。 “呈萍郢火栗四君”就讀得通了, 表明這篇萬字長文是寫給四位友人即萍、郢、火、栗的。

如果認真讀過該文, 很容易糾正“吳”為“呈”這個手民之誤的。 從相關圖書得知, “萍”指茅盾, “郢”指葉聖陶, “火”指劉薰甯, “栗”據說是指一位姓名待考的黨人。 其實, 文中還有作者別的友人被寫及, 如“讓諦知道, 又該說我‘少見多怪’了”, “諦”可能是指西諦(鄭振鐸)。 這幾位朋友都是文學研究會的人, 與朱自清同屬一個社團。

說完“呈萍郢火栗四君”的意思, 該說它的準確位置了。 上述三種朱自清作品集, 都把它當成了長文第一節的小標題。 查最早發表《那裡走》的1928年三月號《一般》, 是完全規範的格式, 大號字“那裡走”是正標題, 緊轉下一行是小號字的副標題“呈萍郢火栗四君”, 再下是作者署名“自清”。 再接下去,

才是萬字長文的開篇的話。 開篇的話說完, 是三節正文, 小標題為“三個印象”“時代與我”和“我們的路”。

恭敬嚴肅地對待前賢的文化遺產, 是作為後學的我們應取的態度, 希望今後含有朱自清這篇《那裡走》的新書出版, 不要沿襲上述差錯了。 (龔明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