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為什麼你應該自建社群,沉澱粉絲流量

鐵打的營盤, 流水的兵。

如果流量於你而言只是數字, 只是一個ID, 只想在這個消費者上做一次生意, 還是想在這個消費者上不斷重複地構建強粘性關係, 實現多次消費?

“”自建粉絲池”, 成為會員的共識, 一個企業, 在淘寶京東賣一個億, 其價值不如微商賣100萬, 因為你在淘寶京東的粉絲都是平臺的, 和你一毛關係都沒有, 隨時粉絲都被平臺收回變為0。 而直營wei shang的粉絲都是企業自己控制, 至少可以讓你賺10年了錢。

雖然wei shang在大眾眼中, 還停留在瘋狂刷屏的印象中, 但"自建粉絲池"這個提法還是讓我想碼字說兩句。

無獨有偶, 前段時間, 與南京一位做直播的朋友(可看作直播網紅的經紀平臺)聊起新媒體, 她最大的感觸也是, 去年直播非常紅火的時候, 沒能把粉絲沉澱到自己的平臺上去, 現在看起來非常遺憾。

又愛又恨的平臺

平臺與入駐者之間, 不管是商品銷售,

還是服務, 亦或是內容, 總是相愛相殺。

平臺或衰退, 或消亡

遠的來看, 購物網站, 從8848的衰落到京東的崛起。

近的來看, 團購網站的百團大戰, 遍地叢生, 而又屍橫遍野, 只剩大眾點評及美團。

從來沒有日不落的平臺。

平臺 PK 入駐者, 聽誰的?

我的地盤我做主, 收了你的租子, 還得聽我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前段時間寫的"從共用單車讓修車大爺返聘,聊聊平臺和手藝"。

實體商場百度競價淘寶直通車京東排名, 規則制定者是永遠會勝出的。

萬能的平臺?

以內容生產者為例。

最大的內容移動流量分發平臺今日頭條, 所有入駐自媒體的文章由平臺演算法推薦。 對於內容消費者即閱讀者來看, 找到自己感

興趣的內容, 效率大大提高。

但是內容生產者之間與內容消費者之間並沒有很強的紐帶聯繫, 與以前的報紙和讀者之間的聯繫並沒有很大的進化, 只是分發的管道變到了移動端。

社群是沉澱粉絲的最好形式

社群是沉澱粉絲的最好形式, 沒有之一。

社群成員與品牌的關係, 和消費者與品牌的關係是完全不一樣的。

消費者與品牌的關係僅僅是消費行為本身, 比如我買了高露潔的牙膏, 除了購買牙膏行為本身, 並沒有與高露潔這個品牌發生更多的關係。

而社群成員除了購買行為本身, 與品牌有更多的互動關係, 典型的例子包括小米社區, 小米手機就是與粉絲的情感和價值認同的連結而創造的品牌。

因此, 品牌應該盡最大的可能把純粹簡單的消費行為連接變成強連接的社群成員關係。

只有通過這樣的深度的強互動, 品牌才有可能 建立自己忠實的消費者群體。

也只有這樣, 品牌才能真正獨立於平臺。

恩, 別“戴著鐐銬起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