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馬化騰、李彥宏、馬雲都在操心一個問題

2013年騰訊公司舉辦第一屆“WE大會”, 馬化騰在會上發表了題為“通向互聯網未來的七個路標”。

在談到順應潮流的勇氣時, 馬總旁徵博引,

以倒下的巨頭柯達、諾基亞、黑莓為喻道出了大公司的危機感。

馬化騰提到, “很多企業都知道順應潮流, 事到臨頭的時候卻被既得利益所牽絆, 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案例。 比如, 柯達第一個發現數碼相機的, 但它的膠捲相機是最大的利益市場。 它就把數碼相機雪藏起來, 希望這個東西越晚發現越好, 最終還是失去了市場。 諾基亞曾經是2000億歐元市值的公司, 最後74億美金賣掉它最有價值的手機部分。 黑莓也一樣, 曾經差點摸到1000億美金, 現在還賣不掉, 哪怕是40億。 這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血淋淋的案例。 雖然現在騰訊的市值很高。 我們也很害怕, 我們看到稍微不謹慎, 一沒跟上形勢, 你可能就會倒下。 現在拿到了所謂的門票、船票,

能不能走到最後都不一定, 還要多多思考。 所以對我們來說, 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李彥宏曾接受採訪表示, “現在就是最彷徨的時期, 如果所有人都用APP, 搜尋引擎就沒有用了, 所以我也一直很擔心這個問題, 就是它的各種各樣的成長過程所遇到的風險。 總是覺得這個坎過不去我的公司就完蛋了”。

2016綠公司年會展開“10人看10年”的演講環節。 馬雲在演講中如是說, “大家都覺得BAT了不起, 十年之後我們未必在, 也許兩三年格局就會發生變化。 ”他還談到自己如履薄冰, 每一天就像過了一年。

如今, BAT一旦跨行業收購或者投資, 媒體總是喜歡對外宣稱是“佈局”、顯得BAT一副運籌帷幄, 人定勝天的模樣。 但事實上, 互聯網企業的壽命平均只有2年, 它們所做的一切, 更多的是為了“延年益壽”, 投資背後的原因, 其實就是“怕死”。

所以說, 已經度過“成年禮”的阿裡和騰訊簡直稱得上“高齡”了。 大家預測到了2027年大部分標普500公司都要重新換一遍。

沒有人能確保10年後, BAT是否還會存在, 包括三位大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