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特朗普與默克爾的爭端正將德國推向亞洲

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歐洲之行引發的一場爭端或促使德國乃至歐洲背棄其戰後的核心盟友, 將重心轉向亞洲。

在上周旋風般結束了在歐洲的一連串會議後, 特朗普留下的是與北約等傳統盟友的摩擦。 這種不和睦被放大成為全球關注焦點是在上週末, 德國總理默克爾絲毫沒有掩飾他對特朗普支持氣候變化條約的失望情緒, 宣稱“互相完全依賴的時代已經結束”, “我們歐洲人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本週二, 特朗普將與德國的爭議再次擴大。 早上, 他發表推文稱, “我們與德國有大的貿易逆差,

而且他們在北約和軍事上的支出少得多得多。 這對美國非常不好。 這種情況將會改變。 ”

緊接著, 越來越多德國高級官員也紛紛介入, 指責特朗普破壞了團結和西方秉承的價值觀。

在兩國領導人的爭執發酵的同時, 正在德國訪問的印度總理莫迪與默克爾熱情握手寒暄、雙方簽署備忘錄的消息佔據了媒體版面。 接下來,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到訪柏林。 在這種情況下, 德國即將帶領歐洲向亞洲轉向的說法浮出了水面。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稱, 儘管歐洲距離與印度簽署自由貿易條約還有一段距離, 且美英仍然是德國最重要的交易夥伴, 但德國企業界已經開始認為, 若德國已經不能指望其老朋友, 那麼現在,

到了該交新朋友的時候了。

文章稱, 儘管莫迪的來訪幾個月前就已經定好了, 但週二兩位領導人在柏林面對面的私談被解讀為德國和德國之外具有深遠的象徵性意義。

從該國經濟部長Brigitte Zypries的發言和該國商業遊說團體的排程來看, 亞洲經濟體最近經常被“滿含熱情”地被提起, 而在不多的談及美國和正在脫歐的英國的時候, 常常飽含失望的語氣。

文章還說, 最近, 在柏林和布魯塞爾經常可見中德商業論壇, 大量中國代表團出現在德國的貿易展覽會上。 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天開始德國之行之前, 中國與德國、歐盟通力合作構建紐帶的努力已經持續了數年。

路透社刊發文章稱, 莫迪的德國之行意味著“大西洋主義者”默克爾要轉向亞洲了。

文章援引德國商報(Handelsblatt)的報導稱, “在中國和印度, 默克爾看到了構建合作關係, 採取行動支持減緩氣候變化、推廣自由貿易的可能性”。

“在G7令人失望的峰會過去後, 德國總理把自由貿易和保護環境的希望轉到了印度和中國身上, ”這家報紙週一頭版文章說。

美國總統特朗普27日結束了其首次歐洲之行返回美國。 這段旅程對其歐洲盟友來說很難算的上美好, 先是在布魯塞爾北約峰會上, 特朗普指責其北約盟友未能實現分攤軍費的目標, 接著在義大利的G7峰會上就氣候問題與其它六國作對, 表示將考慮是否退出《巴黎協定》, 還指責德國在貿易方面“很壞”。

默克爾形容G7峰會是“艱難的”, 並於28日在慕尼克一場競選活動上發表了令世界矚目的歐洲“自強”說。

大多數分析認為, 這番言論主要是為了爭取選民, 因為其主要支持者大多對特朗普持否定態度, 儘管如此, 德國官員還是無法掩飾他們對特朗普的失望和不滿。

據德國之聲報導, 在默克爾之後, 她在今年9月大選中主要競爭者、社會民主黨領導人舒爾茨也加入了這次爭端。 他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是“西方所有價值觀的破壞者, 這種破壞是前所未見的。 ”

在這之前, 德國外交部長加布裡埃爾指責美國“放棄了一個重要的國家”, 意味著“世界權力均衡發生了變化”。 他對特朗普政府向沙特出售武器、拒絕承諾應對氣候變化等表示批評。

“美國的同僚們顯然沒意識到, 當他們離開(歐洲)的時候,

一些人正在進來, 比如說, 中國, 後者帶來了全新的理念。 ”加布裡埃爾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