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廈門佛學界重修《太虛大師全集》 紀念一代高僧圓寂70周年

廈門佛學界人士集會紀念太虛法師圓寂70周年。 楊伏山 攝

中新網廈門3月19日電 (記者 楊伏山)廈門市佛學界人士19日在廈門南普陀寺集會,

紀念一代高僧太虛大師圓寂70周年, 並啟動《太虛大師全集》重修工作。

當天, 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和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連袂在廈門舉行《太虛大師全集》編修研討會暨專案啟動儀式, 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南普陀寺和閩南佛學院法師等共同參加活動。

太虛大師既是造詣高深的佛學理論家, 也是近代佛教改革的積極實踐者, 還是近代佛教界愛國愛教的典範。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南普陀寺方丈、閩南佛學院院長則悟大和尚致辭稱, 太虛大師建構的人間佛教思想體系, 已成為現代中國佛教的指導思想。

千年古刹南普陀寺是太虛大師人生佛教思想的發祥地、實踐地與輸出地, 閩南佛學院也在大師主持下成為海內外著名佛教高等學府,

引領了中國佛教教育的發展方向, 為中國佛教培育出了一大批出色的佛教僧才。

則悟大和尚說, 此次南普陀寺與閩南佛學院編修《太虛大師全集》, 不但是深切緬懷大師為佛教所做出的功德事業, 更重要的是傳承大師的精神和理念, 效法他的悲願和深行, 引領眾生同行“人間佛教”成佛大道。

《太虛大師全集》重修啟動儀式上, 閩南佛學院法緣法師、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張風雷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院長劉成有教授、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頌教授, 以及世界宗教雜誌社主編李建欣教授等, 圍繞太虛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時代價值, 重修《太虛大師全集》的相關原則等紛紛發言。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太虛大師全集》編修工作研討會上, 王頌介紹了此次編修工程的總體構思和具體方針, 他表示, 此次重修將以印順法師主編的《太虛大師全書》為基礎, 全面校勘核對現有資料、搜集整理新資料、重新編訂體例。

他說, 《太虛大師全書》問世七十年, 海內外學者受用無窮, 但因時間、條件等所限, 在內容、體例、注釋等方面尚有可待改進之處, 此次新編《全集》將盡可能地吸納、邀請海內外近代佛學研究、歷史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高僧大德, 採用現代化的檢索工具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和收錄, 使此書成為近代研究、民國研究各領域同行都能借鑒參考的資料。

與會專家學者也圍繞“太虛大師與人間佛教思想”、“太虛大師全集編修的方針和意義”、“民國佛教歷史與文獻研究”三個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專家稱, 太虛大師被譽為民國“四大高僧”之一, 傾其一生為佛教事業的發展和國家的振興而奔走, 曾提出“教理、教制、教產”三大革命的佛教改革主張, 提出建立新的僧團制度, 並創建了人生佛教和人間佛教思想, 奠定了中國佛教在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礎;還重視僧伽教育, 主張培育僧才, 創立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漢藏教理院等一批海內外知名的佛教教育機構。 (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