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宮崎駿正式宣佈複出,這可能真的是最後一次了

從1986年第一次宣佈隱退算起, 宮崎駿已經8次進出動畫圍城了。 他的最新長篇電影, 將在他80歲生日前上映。

刺蝟公社 | 彥東

最近, 吉蔔力工作室官網刊登了這樣一條招聘公告:

吉蔔力官網

簡單翻譯一下, “宮崎駿導演撤銷隱退聲明, 長篇動畫電影製作決定”……原來, 這是一條包裹著招聘外衣的宮崎駿官方複出聲明。

從1986年製作完《天空之城》後, 宮崎駿就表示“從來沒這麼想退休過”。

2013年《起風了》發表後, 老爺子又召開了隱退記者會。 他在會上表示:“我說過很多次要退休, 引起過大家的騷亂, 不過這次是認真的, 我的長篇動畫時代已經結束了。 ”

宮崎駿

如今距離《起風了》上映已經過去了4年, 即使你非常熟悉這個總把“面倒くさい”(麻煩死了)、“難しい”(難死了)掛在嘴邊的老爺子, 估計也數不清這是他第幾次隱退、複出了。

事實上, 從1986年到這次複出, 31年間, 宮崎駿導演了11部長篇動畫作品, 總計宣佈了8次隱退。

也難怪日本網友把這件事當成了段子調侃, “今回は何回目ですかね( ・ˍ・)”(這都第幾次了呀【冷漠臉】)。

但如果要問這到底是不是最後一次了, 我猜應該是的, 畢竟等到這部神秘的新作上映時, 老爺子就已經快80歲了。

76歲的宮崎駿

在創作《起風了》的三年間,

宮崎駿就不止一次因為心臟病復發而不得不中斷工作。 日常工作也受到了身體的拖累, 70歲的宮崎駿只要伏案工作一段時間, 就必須放下畫筆去做全身按摩以緩解身體的僵直狀況和疼痛。

每天的工作時間直線下降, 這讓他感到自己再也無力領導吉卜力一百多人的製作團隊了。

“到了這個體力漸失的年紀, 連希望重返年輕的錯覺都沒有了。 ”宮崎駿說。

宮崎駿隱退後, NHK(日本放送協會)跟蹤拍攝了他2015年以來的隱居生活, 影片名為《不了之人宮崎駿》(想看的話B站就有)。 畫面中的宮崎駿獨自坐在在空蕩蕩的工作室裡, 有一筆沒一筆地畫著吉卜力藝術展要用的原稿。

看到拍攝的工作人員登門, 他先是為他們泡了咖啡, 可剛坐下沒一會, 就起身去燒水泡茶。 “真閑啊”, 他一邊泡著茶一便自嘲。 隨後一轉身, 宮崎駿看到了窗邊的小鳥, 就想起來要喂它些吃的, “不知道能不能喂點巧克力?”他自言自語道。

令幾乎所有人都意外的是, 在長達2年的拍攝過程中, 幾乎沒有人來拜訪過宮崎駿。

原因是, 與他同時代的老夥伴和朋友, 一個接一個的去世了。

在偶爾的工作鏡頭裡, 宮崎駿就接了好幾通朋友去世的電話, 以至於他說, 這幾年只要是我出門, 那一定是參加葬禮去了。

而對他打擊最大的, 是《千與千尋》色彩師保田道世的突然去世。 那天,工作室裡裡外外都穿上了素服“怎麼會這樣呢?看上去絕對比我長壽的傢伙,先去了,非要把我留下來幹這種事(出席葬禮)。”

而宮崎駿對年老和死亡的焦慮,早在製作《起風了》時就開始了。

“我已經70歲了,這可不是說著玩的,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宮崎駿說。

2016年7月,宮崎駿興致勃勃地拿著長篇新作企劃找到老搭檔、動畫製作人鈴木敏夫,告訴他新作的的製作週期是3年時,鈴木調侃他,“作品倒是挺好,但要是分鏡都沒畫完,你先死了怎麼辦?”

周遭工作人員補刀說,“在製作中倒下也不錯啊,作品肯定大火。”

“別這麼說嘛,搞得我不死都不行了。”宮崎駿大笑。

就像中國焦慮的年輕人經常用窮自黑,這個時髦的老人也總把“死亡”當做段子,但其實內心無比在意。

“我已經沒有時間了”,只有在抽煙時,宮崎駿才會吐露心裡的另外一種聲音。

吉蔔力的困局

《風起了》上映後,隱退的宮崎駿就再也沒有參與吉蔔力的動畫製作了,這也一度讓人們相信,這個停不下來的老人終於要休息了。

令世人遺憾同時也是意料之中的是,2013年後,吉蔔力推出的《回憶中的瑪妮》《紅海龜》兩部電影的票房迎來了斷崖式下跌,兩者相加也僅有《起風了》的一半,《千與千尋》的五分之一左右,口碑也平淡無奇。

宮崎駿的離去,讓吉蔔力陷入了無比尷尬的局面——後繼無人。

宮崎駿的長子宮崎吾朗、被鈴木敏夫譽為“吉蔔力最棒動漫人”的米林宏昌,都不過是宮崎駿巨大光環下的陰影,建樹平平,在媒體間的風評也以批判為主。

談到繼承者的話題,宮崎駿延續了他悲觀至極的態度,“沒有一個能夠託付的人”。2015年,宮崎駿遣散了吉蔔力所有的動畫製作人員。

宮崎駿對屬下的嚴厲甚至不近人情是出了名的,包括他的兒子、動畫導演宮崎吾朗。

2011年,在宮崎吾朗新作《魚美人盛開的半坡》的試映會上,宮崎駿當著配音演員和台下觀眾的面,呵斥了一個動畫檢查的員工和宮崎吾朗,“這負責動畫檢查的人做不好,導演也有責任!動畫的水準因此降了一大截。”

左:長得有點像吳彥祖的宮崎吾朗

宮崎駿突然發難,令現場氣氛尷尬到了冰點,話筒被丟到吾朗手中,他只得不停鞠躬謝罪:“這都是我的錯,如果還有機會的話,希望可以繼續當導演”。

能得到宮崎駿本人公開肯定的接班人,只有在1995年導演了《側耳傾聽》的近藤喜文,但宮崎駿這位唯一的得意門生,卻因為背負了過於巨大的壓力,積勞成疾,于1998年英年早逝,享年47歲。

“想培養的繼承人們,卻在培養的過程中把人和才能都吞沒掉了。”

“吉蔔力是會吃人的,這裡就是這樣的地方。”宮崎駿說。

相反,吉蔔力以外的日本本土動畫勢力卻在加速崛起。

近期,宮崎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到有沒有看過《你的名字》和《新哥斯拉》,他回應“完全沒有看”時,誇張的笑容和動作被無數日本網友調侃:“看你的樣子就是在說謊,絕對是看了吧?”

主持人問宮崎駿這個問題是有緣由的。2016年,由日本青年監督新海誠導演的《你的名字》,不僅票房上打破了《哈爾的移動城堡》的本土記錄,而且新海誠本人也是繼宮崎駿之後,又一個廣受世界關注的動畫導演。

這個耀眼、冉冉升起的後輩和他的作品,或許,多少讓宮崎駿有所動心。即便,假設老爺子真的沒看過。

被時代拋棄之人?

眾所周知,宮崎駿一直堅持手繪作畫,《風起了》裡面僅僅4秒的鏡頭——地震了,人們在彼此構成的人山人海中倉皇逃竄——他就用了數萬張草稿,前前後加起來耗時近4年。

早年間,他就毫不掩飾自己對於CG(電腦視覺圖形表達)技術的抵觸。

“看起來電腦技術使人自由,其實很容易使用心的製作變成流水式的生產。CG後面還跟著3D技術,然後便不由自主地向迪士尼的風格投降了,這就是大家想要的結果嗎?”

歸隱期間,宮崎駿在箱子裡翻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自己做的一份短篇動畫企劃案——《毛毛蟲波蘿》,20年過去,宮崎駿卻無論如何都表現不出他的理想中的畫面,這個想法就這樣被束之高閣了。

可在觀看了幾部CG動畫後,他意外發現,“無論如何都畫不出來的東西,這些年輕人說不定可以幫我完成。”

於是他開始著手組建起CG團隊,挑戰CG作畫這樣全新的創作嘗試帶給他的刺激,並不亞于製作現實反戰題材《起風了》。原本沒有按摩師就不能工作的宮崎駿,隨著創作漸入狀態,伏案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

工作室中的年輕女士對他說,感覺你變得有精神了呢,眼神都不一樣了,“工作真的那麼重要嗎?”

“拜託別用這種說法嘛”,老爺子竟然害羞地轉過身子笑了起來。

然而,創作壓力和焦慮感也隨之而來。CG導演櫻木優平(在業界也算是名人)製作的動畫開頭的幾幀畫面無論怎麼改,也達不到老爺子想要的效果。櫻木優平剛開始工作一個月,就變得“精神嚴重失衡,想要自殺,只要醒來就很想死”。

最後,宮崎駿只能自己上陣,從零學起CG技術,用電腦作畫。電腦的按鍵旁邊用便簽貼著“向前”、“後退”、“快進”等功能。

鈴木敏夫感慨:“自己的意志傳達不下去了,只能說明,宮崎先生被這個時代拋棄了。”

也許,真的是這樣吧。

一家人工智慧CG技術公司找到宮崎駿推廣他們的最新動畫技術,畫面上展示出的是扭曲、殘缺的人體用古怪的姿勢向前爬行的姿態。負責人向宮崎駿介紹說,人工智慧通過學習模擬出的人體沒有疼痛感,可以做出各種你意想不到的行為模式。

聽完介紹,宮崎駿突然說起他的一個殘疾朋友,連抬起一隻手打個招呼都做不到,一想起這件事他就覺得“這些畫面很邪惡,總感覺對生命有種褻瀆,我很理解你們的心意,但我是絕對不會讓它和我的工作產生半毛錢關係的。”

鈴木敏夫也呵斥對方說,“你們還想做到什麼程度?”

當一個CG師挑釁式地回答說“我想做出能夠代替人類畫畫的機器人”,宮崎俊反而沉默了。

這件事發生後不久,宮崎駿便下定決心再創作人生中的最後一部長篇動畫電影。

“這個世界一定還有些美是時代所需要的,但大家都沒有察覺到,一定存在的。”宮崎駿說。

新作再開,宮崎駿不是為了吉蔔力工作室、甚至也不是為了我們(觀眾),他可能只是單純地還想在發現一種美,打發自己餘生的無聊。

但理由什麼的,其實無所謂的吧。至少,宮崎駿老爺子留給了我們一個珍貴的盼頭——真正的最後一次,他究竟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呢?

宮崎駿監督製作的主要動畫電影作品:

1984年《風之穀》

1986年《天空之城》

1988年《龍貓》

1992年《紅豬》

1997年《幽靈公主》

2001年《千與千尋》

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

2008年《懸崖上的金魚姬》

2013年《起風了》

那天,工作室裡裡外外都穿上了素服“怎麼會這樣呢?看上去絕對比我長壽的傢伙,先去了,非要把我留下來幹這種事(出席葬禮)。”

而宮崎駿對年老和死亡的焦慮,早在製作《起風了》時就開始了。

“我已經70歲了,這可不是說著玩的,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宮崎駿說。

2016年7月,宮崎駿興致勃勃地拿著長篇新作企劃找到老搭檔、動畫製作人鈴木敏夫,告訴他新作的的製作週期是3年時,鈴木調侃他,“作品倒是挺好,但要是分鏡都沒畫完,你先死了怎麼辦?”

周遭工作人員補刀說,“在製作中倒下也不錯啊,作品肯定大火。”

“別這麼說嘛,搞得我不死都不行了。”宮崎駿大笑。

就像中國焦慮的年輕人經常用窮自黑,這個時髦的老人也總把“死亡”當做段子,但其實內心無比在意。

“我已經沒有時間了”,只有在抽煙時,宮崎駿才會吐露心裡的另外一種聲音。

吉蔔力的困局

《風起了》上映後,隱退的宮崎駿就再也沒有參與吉蔔力的動畫製作了,這也一度讓人們相信,這個停不下來的老人終於要休息了。

令世人遺憾同時也是意料之中的是,2013年後,吉蔔力推出的《回憶中的瑪妮》《紅海龜》兩部電影的票房迎來了斷崖式下跌,兩者相加也僅有《起風了》的一半,《千與千尋》的五分之一左右,口碑也平淡無奇。

宮崎駿的離去,讓吉蔔力陷入了無比尷尬的局面——後繼無人。

宮崎駿的長子宮崎吾朗、被鈴木敏夫譽為“吉蔔力最棒動漫人”的米林宏昌,都不過是宮崎駿巨大光環下的陰影,建樹平平,在媒體間的風評也以批判為主。

談到繼承者的話題,宮崎駿延續了他悲觀至極的態度,“沒有一個能夠託付的人”。2015年,宮崎駿遣散了吉蔔力所有的動畫製作人員。

宮崎駿對屬下的嚴厲甚至不近人情是出了名的,包括他的兒子、動畫導演宮崎吾朗。

2011年,在宮崎吾朗新作《魚美人盛開的半坡》的試映會上,宮崎駿當著配音演員和台下觀眾的面,呵斥了一個動畫檢查的員工和宮崎吾朗,“這負責動畫檢查的人做不好,導演也有責任!動畫的水準因此降了一大截。”

左:長得有點像吳彥祖的宮崎吾朗

宮崎駿突然發難,令現場氣氛尷尬到了冰點,話筒被丟到吾朗手中,他只得不停鞠躬謝罪:“這都是我的錯,如果還有機會的話,希望可以繼續當導演”。

能得到宮崎駿本人公開肯定的接班人,只有在1995年導演了《側耳傾聽》的近藤喜文,但宮崎駿這位唯一的得意門生,卻因為背負了過於巨大的壓力,積勞成疾,于1998年英年早逝,享年47歲。

“想培養的繼承人們,卻在培養的過程中把人和才能都吞沒掉了。”

“吉蔔力是會吃人的,這裡就是這樣的地方。”宮崎駿說。

相反,吉蔔力以外的日本本土動畫勢力卻在加速崛起。

近期,宮崎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到有沒有看過《你的名字》和《新哥斯拉》,他回應“完全沒有看”時,誇張的笑容和動作被無數日本網友調侃:“看你的樣子就是在說謊,絕對是看了吧?”

主持人問宮崎駿這個問題是有緣由的。2016年,由日本青年監督新海誠導演的《你的名字》,不僅票房上打破了《哈爾的移動城堡》的本土記錄,而且新海誠本人也是繼宮崎駿之後,又一個廣受世界關注的動畫導演。

這個耀眼、冉冉升起的後輩和他的作品,或許,多少讓宮崎駿有所動心。即便,假設老爺子真的沒看過。

被時代拋棄之人?

眾所周知,宮崎駿一直堅持手繪作畫,《風起了》裡面僅僅4秒的鏡頭——地震了,人們在彼此構成的人山人海中倉皇逃竄——他就用了數萬張草稿,前前後加起來耗時近4年。

早年間,他就毫不掩飾自己對於CG(電腦視覺圖形表達)技術的抵觸。

“看起來電腦技術使人自由,其實很容易使用心的製作變成流水式的生產。CG後面還跟著3D技術,然後便不由自主地向迪士尼的風格投降了,這就是大家想要的結果嗎?”

歸隱期間,宮崎駿在箱子裡翻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自己做的一份短篇動畫企劃案——《毛毛蟲波蘿》,20年過去,宮崎駿卻無論如何都表現不出他的理想中的畫面,這個想法就這樣被束之高閣了。

可在觀看了幾部CG動畫後,他意外發現,“無論如何都畫不出來的東西,這些年輕人說不定可以幫我完成。”

於是他開始著手組建起CG團隊,挑戰CG作畫這樣全新的創作嘗試帶給他的刺激,並不亞于製作現實反戰題材《起風了》。原本沒有按摩師就不能工作的宮崎駿,隨著創作漸入狀態,伏案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

工作室中的年輕女士對他說,感覺你變得有精神了呢,眼神都不一樣了,“工作真的那麼重要嗎?”

“拜託別用這種說法嘛”,老爺子竟然害羞地轉過身子笑了起來。

然而,創作壓力和焦慮感也隨之而來。CG導演櫻木優平(在業界也算是名人)製作的動畫開頭的幾幀畫面無論怎麼改,也達不到老爺子想要的效果。櫻木優平剛開始工作一個月,就變得“精神嚴重失衡,想要自殺,只要醒來就很想死”。

最後,宮崎駿只能自己上陣,從零學起CG技術,用電腦作畫。電腦的按鍵旁邊用便簽貼著“向前”、“後退”、“快進”等功能。

鈴木敏夫感慨:“自己的意志傳達不下去了,只能說明,宮崎先生被這個時代拋棄了。”

也許,真的是這樣吧。

一家人工智慧CG技術公司找到宮崎駿推廣他們的最新動畫技術,畫面上展示出的是扭曲、殘缺的人體用古怪的姿勢向前爬行的姿態。負責人向宮崎駿介紹說,人工智慧通過學習模擬出的人體沒有疼痛感,可以做出各種你意想不到的行為模式。

聽完介紹,宮崎駿突然說起他的一個殘疾朋友,連抬起一隻手打個招呼都做不到,一想起這件事他就覺得“這些畫面很邪惡,總感覺對生命有種褻瀆,我很理解你們的心意,但我是絕對不會讓它和我的工作產生半毛錢關係的。”

鈴木敏夫也呵斥對方說,“你們還想做到什麼程度?”

當一個CG師挑釁式地回答說“我想做出能夠代替人類畫畫的機器人”,宮崎俊反而沉默了。

這件事發生後不久,宮崎駿便下定決心再創作人生中的最後一部長篇動畫電影。

“這個世界一定還有些美是時代所需要的,但大家都沒有察覺到,一定存在的。”宮崎駿說。

新作再開,宮崎駿不是為了吉蔔力工作室、甚至也不是為了我們(觀眾),他可能只是單純地還想在發現一種美,打發自己餘生的無聊。

但理由什麼的,其實無所謂的吧。至少,宮崎駿老爺子留給了我們一個珍貴的盼頭——真正的最後一次,他究竟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呢?

宮崎駿監督製作的主要動畫電影作品:

1984年《風之穀》

1986年《天空之城》

1988年《龍貓》

1992年《紅豬》

1997年《幽靈公主》

2001年《千與千尋》

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

2008年《懸崖上的金魚姬》

2013年《起風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