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MP3死了?還記得當年用過的“月光寶盒”嗎?

我們先來看一則近期的新聞。

“近日, 發明MP3這種音訊播放格式的德國研究機構——夫琅和費積體電路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宣佈, 該機構已經終止了某些MP3相關專利的授權, 從另一方面來看, 這就意味著該機構不想再對這種格式繼續提供支持, 因為2017年已有諸多更好的音樂存儲和播放方式出現, 因而, MP3該壽終正寢了。 ”

MP3, 蜜糖還是砒霜?

這則新聞如果放到十年、二十年前, 一定會有很多人拍手稱快, 尤其是堅定的唱片收藏者和音樂行業工作者。 但在十年、二十年之後再讀到這條新聞, 卻不禁有一些傷感。

這倒真印了一句俗語:君子報仇, 十年不晚。 但其實只有經歷過的人, 才會知道這句俗語還有失傳的後半句, 那就是:一旦報仇, 卻會傷感。

MP3格式的出現, 無疑是現代音樂工業史上, 最具爭議的一件事情。 推崇MP3的人, 認為這就是蜜糖;反感MP3的人, 則認為它就是砒霜。 從黑膠到卡帶再到CD唱片,

至少近百年的音樂載體史上, 還從沒有一種音樂載體, 會相應出現如此截然對立的兩大陣營。

很多事情說來也怪。 原本像工業、機械、科技層面的東西, 因為它們的理性、冷硬和非人性, 往往在誕生那天起, 總會受到感性人類的排斥。 典型如早年被視為妖怪與猛獸的火車, 最終卻因為綠皮火車日復一日的承載, 在如今已經成了文藝的代名詞。 而早年被認為可以攝人魂魄的照相機, 如今即使是那些器材本身, 也都被賦予了風花雪月、詩與遠方的印跡。

人, 是有感情的。 日久的相伴, 你甚至都想要和不會講話的娃娃, 走進婚姻的殿堂……

MP3同樣如此。 當如今音樂圈人士都吃上了飯, 甚至喝上了海鮮粥, 並且通過選秀節目、影視歌曲、授權曲庫等等各種各樣的方式,

繞道過上了音樂給予的好日子, 回過頭來看人與MP3的這段往事, 竟然也是苦中有樂。

隨機播放的驚喜

作為一個重度的唱片收藏者, 對於MP3這樣看不見摸不著的格式(難怪有人叫它馬屁三), 從一開始我就是心生抵觸的。

因為MP3這個東西吧, 它破壞了我們這種人傳統的聽歌模式。 比如聽熟悉的童安格經典專輯《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我們已經習慣了在同名主打曲稍做休息之後, 迅速就切換到節奏感相對很強的《讓生命去等候》。

然而, 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用MP3聽歌卻完全不那麼講究, 不僅在《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之後, 可以是《忘不了》, 可以是《別離歌》, 它甚至還可以是《一無所有》, 《Hotel California》, 它可以是所有的歌。 這就讓我們這種正經人家出來的人, 顯得相當不適應, 每一次換歌都像是經歷一次宇宙大冒險, 在想知道下一首歌曲是哪一首時, 空間全縈繞著“你猜”的回聲。

當然, 這一切在如今早已經變得不再重要了, 誰還Care一首歌曲後面必須跟著某一首歌曲?歲月是把殺豬刀,

其實, 它也是一台攪肉機。

即使像我這樣喜歡唱片, 恨不得聽唱片前要焚香沐浴的, 同樣也曾經迷戀過MP3。 因為, MP3真的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視窗。 經歷了打口磁帶對於世界的開放, MP3的開放則是全方面的。 對於渴望在音樂世界裡求知的人來講, MP3的出現, 讓收集一個歌手的全套專輯(作品)變得輕而易舉。 並且, 愛搖滾的人從此可以愛上爵士, 愛古典的人偶爾也可以聽聽鄉村, 愛說唱的發現電子原來也很迷人。 這才是真正的“我和你, 心連心, 共住地球村”啊!

最強互動感

在我看來,現在的數位音樂時代,雖然有大資料,雖然有系統推薦,雖然有各種的歌單,聽歌的模式也是五花八門,但真正互動感最強的,還是音樂版權最黑暗的MP3中世紀時代。

那時候,找同道可以去花邊下、碟碟不休、校園民謠網、浪琴、捌零音樂論壇等社區論壇,去交流音樂、討論心得。其中很多潛水不潛水的人,如今甚至都進入了音樂行業,甚至不乏還有高層。

而網站類的,則有網蛙、9Sky,以及後來的VeryCD和巨鯨,你可以通過網站內的搜尋網頁面,找到你想要的唱片,然後以FTP、eD2k等多種方式進行傳輸。值得一提的是,VeryCD電驢大全,真是一個能夠滿足大部分歌迷無盡“獸”欲的MP3超級大賣場,全場免費、統統免費,買不了吃虧、更買不了上當……

還有一種值得一提的方式,就是以SoulSeek和Nepster為代表的P2P傳輸MP3。前者曾經是國內第一代獨立搖滾樂評人嚴竣的最愛,並且在各種場合大肆推廣,吸引了無數高端樂迷用戶的注意。雖然不得不說,SoulSeek簡直是對人意志和耐力的考驗,因為有時候下一張專輯,可能需要幾小時,可能需要幾天,可能需要幾周,甚至可能需要幾個月。為了一張專輯等幾個月,現在的歌迷肯定會說:“何不食肉靡”?

像SoulSeek這樣的P2P軟體,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種共用經濟。你的MP3是你的,也是我的;我的MP3是我的,也是你的,我們的MP3,最終都可以用群的方式一起P。然後通過不停聆聽對方喜愛的音樂,讓自己的音樂世界變得更為開闊。

讓音樂回歸音樂

仔細想想,拋開版權方面的黑洞不談,MP3雖然是死的,但它卻比活的偶像和歌手有一點要好,那就是熱愛MP3的人,都在圍著音樂這個載體而不是人。在一定程度上,MP3的出現,打破了以前唱片公司的包裝模式,打破了唱片公司從上而下統治市場的平衡,讓這種看不見摸不著但聽得到的東西,最終讓音樂回歸到音樂。沒有臉的MP3,讓造型師和設計師差點失業,卻給了人們更多的好音樂,那種原來沒有包裝的好音樂。

當然,MP3確實沾染了很多音樂人的血。它把免費的快樂,建立在音樂人的痛苦之上,雖然唱片時代也有盜版,只是MP3在打開音樂視窗的同時,它的零門檻複製和傳播,確實也加速毀滅了音樂版權的價值。從盜版的角度來講,MP3唯一的貢獻,也僅僅是幹掉了盜版唱片產業鏈。

技術是死的,人是活的。非法複刻和盜版這個鍋,其實不應該完全由MP3來背,就像同樣可以複刻的CD,並不就代表著它是盜版的源頭。刀在人手上,有人用它來砍人,有人用它來切丁丁。兇器的定義,因人而異。

音樂,感動依舊

如今,MP3這種格式已經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雖然類似的如AAC格式,以及目前的數位音樂流媒體,依然還會繼續把音樂傳播下去,但那種無拘無束下MP3,並且導到“月光寶盒”的日子,終究一去不復返。

所幸,耳邊的旋律還是一樣的,320K、FLAC、APE、WAV,Who Care?

音樂的感動是一樣的,就好。

藝綻君說

各位刷著手機的小夥伴們,相信你們都對MP3這種聽音樂的方式無比熟悉吧?最近,關於“MP3死了”的消息傳來傳去,有人說這是官方給MP3判了死刑,也有人認為,這是宣傳報導上出現了偏差,MP3沒有死。

是啊,就算專利的持有者因專利過期不再對它進行授權許可,也只是宣告一種檔案格式變得過時而已,從MP3時代走過來的你們,電腦裡那些大大小小的音樂檔並不會“嘩”一下都消失的!所以,看到“MP3死了”這樣的新聞也不用擔心,小夥伴們還是可以愉快地聽歌的!

不過,懷舊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MP3風行的時代滿載著我們的回憶。那時候的你是不是還在象牙塔,在教室裡翻出心愛的MP3,偷偷摸摸地,戴上耳機就好像擁有了全世界。或者常常和朋友們聊天:你最近在聽誰的歌,我最近又在聽誰的歌,聊完之後還要補一句,“把你這幾首拷給我”——在互聯網聽歌時代還沒全然到來之前,這樣相互拷貝的分享,著實是友情歲月中最好的見證……

當然啦,時代在發展,三觀無比正的藝綻君(ID:bjvariety)還是希望大家正視數位音樂版權保護滴!不過這不妨礙我們說說當年的經歷,那時的你是不是也是MP3的重度依賴者?會不會也存了好幾個月的零用錢,就為買一款最新的MP3播放機?播放機裡的歌曲,又陪你走過了哪些人生歲月?歡迎大家留言噢,或許你會發現和你同樣愛音樂的同道中人。

有音樂的人生

不會特別糟

-END-

轉發是一種幸福

點贊是一種鼓勵

分享是一種支持

本期作者:愛地人

訂閱號:藝綻 · bjvariety

至 臻 文 藝 · 綻 放 如 花

北京日報文化新聞部 誠意奉獻

【版權聲明】

最強互動感

在我看來,現在的數位音樂時代,雖然有大資料,雖然有系統推薦,雖然有各種的歌單,聽歌的模式也是五花八門,但真正互動感最強的,還是音樂版權最黑暗的MP3中世紀時代。

那時候,找同道可以去花邊下、碟碟不休、校園民謠網、浪琴、捌零音樂論壇等社區論壇,去交流音樂、討論心得。其中很多潛水不潛水的人,如今甚至都進入了音樂行業,甚至不乏還有高層。

而網站類的,則有網蛙、9Sky,以及後來的VeryCD和巨鯨,你可以通過網站內的搜尋網頁面,找到你想要的唱片,然後以FTP、eD2k等多種方式進行傳輸。值得一提的是,VeryCD電驢大全,真是一個能夠滿足大部分歌迷無盡“獸”欲的MP3超級大賣場,全場免費、統統免費,買不了吃虧、更買不了上當……

還有一種值得一提的方式,就是以SoulSeek和Nepster為代表的P2P傳輸MP3。前者曾經是國內第一代獨立搖滾樂評人嚴竣的最愛,並且在各種場合大肆推廣,吸引了無數高端樂迷用戶的注意。雖然不得不說,SoulSeek簡直是對人意志和耐力的考驗,因為有時候下一張專輯,可能需要幾小時,可能需要幾天,可能需要幾周,甚至可能需要幾個月。為了一張專輯等幾個月,現在的歌迷肯定會說:“何不食肉靡”?

像SoulSeek這樣的P2P軟體,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種共用經濟。你的MP3是你的,也是我的;我的MP3是我的,也是你的,我們的MP3,最終都可以用群的方式一起P。然後通過不停聆聽對方喜愛的音樂,讓自己的音樂世界變得更為開闊。

讓音樂回歸音樂

仔細想想,拋開版權方面的黑洞不談,MP3雖然是死的,但它卻比活的偶像和歌手有一點要好,那就是熱愛MP3的人,都在圍著音樂這個載體而不是人。在一定程度上,MP3的出現,打破了以前唱片公司的包裝模式,打破了唱片公司從上而下統治市場的平衡,讓這種看不見摸不著但聽得到的東西,最終讓音樂回歸到音樂。沒有臉的MP3,讓造型師和設計師差點失業,卻給了人們更多的好音樂,那種原來沒有包裝的好音樂。

當然,MP3確實沾染了很多音樂人的血。它把免費的快樂,建立在音樂人的痛苦之上,雖然唱片時代也有盜版,只是MP3在打開音樂視窗的同時,它的零門檻複製和傳播,確實也加速毀滅了音樂版權的價值。從盜版的角度來講,MP3唯一的貢獻,也僅僅是幹掉了盜版唱片產業鏈。

技術是死的,人是活的。非法複刻和盜版這個鍋,其實不應該完全由MP3來背,就像同樣可以複刻的CD,並不就代表著它是盜版的源頭。刀在人手上,有人用它來砍人,有人用它來切丁丁。兇器的定義,因人而異。

音樂,感動依舊

如今,MP3這種格式已經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雖然類似的如AAC格式,以及目前的數位音樂流媒體,依然還會繼續把音樂傳播下去,但那種無拘無束下MP3,並且導到“月光寶盒”的日子,終究一去不復返。

所幸,耳邊的旋律還是一樣的,320K、FLAC、APE、WAV,Who Care?

音樂的感動是一樣的,就好。

藝綻君說

各位刷著手機的小夥伴們,相信你們都對MP3這種聽音樂的方式無比熟悉吧?最近,關於“MP3死了”的消息傳來傳去,有人說這是官方給MP3判了死刑,也有人認為,這是宣傳報導上出現了偏差,MP3沒有死。

是啊,就算專利的持有者因專利過期不再對它進行授權許可,也只是宣告一種檔案格式變得過時而已,從MP3時代走過來的你們,電腦裡那些大大小小的音樂檔並不會“嘩”一下都消失的!所以,看到“MP3死了”這樣的新聞也不用擔心,小夥伴們還是可以愉快地聽歌的!

不過,懷舊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MP3風行的時代滿載著我們的回憶。那時候的你是不是還在象牙塔,在教室裡翻出心愛的MP3,偷偷摸摸地,戴上耳機就好像擁有了全世界。或者常常和朋友們聊天:你最近在聽誰的歌,我最近又在聽誰的歌,聊完之後還要補一句,“把你這幾首拷給我”——在互聯網聽歌時代還沒全然到來之前,這樣相互拷貝的分享,著實是友情歲月中最好的見證……

當然啦,時代在發展,三觀無比正的藝綻君(ID:bjvariety)還是希望大家正視數位音樂版權保護滴!不過這不妨礙我們說說當年的經歷,那時的你是不是也是MP3的重度依賴者?會不會也存了好幾個月的零用錢,就為買一款最新的MP3播放機?播放機裡的歌曲,又陪你走過了哪些人生歲月?歡迎大家留言噢,或許你會發現和你同樣愛音樂的同道中人。

有音樂的人生

不會特別糟

-END-

轉發是一種幸福

點贊是一種鼓勵

分享是一種支持

本期作者:愛地人

訂閱號:藝綻 · bjvariety

至 臻 文 藝 · 綻 放 如 花

北京日報文化新聞部 誠意奉獻

【版權聲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