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脫貧攻堅:走向共同富裕的戰略舉措

這是舉世關注的減貧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短短4年, 5564萬中國人擺脫貧困, 相當於一個歐洲大國的人口總數。 未來3年, 還將有4335萬人脫貧。

這是擲地有聲的莊嚴承諾——絕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讓中國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2017年5月21日新華社)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百年中國夢的重要組內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現共同富裕, 有一個共同的要求:不能忘記還沒有富起來的群眾, 不能忘記貧困的農村群眾, 不能忘記落後的少數民族地區,

不能忘記革命老區。 必須打一場脫貧攻堅的硬仗, 這是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之役。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緊密結合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 順應人民群眾的期盼與呼聲,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 審時度勢, 高瞻遠矚, 及時做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 並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對全黨提出了脫貧攻堅的政治任務。 黨中央、國務院與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層層簽訂了扶貧脫貧的軍令狀。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 我們提出了精准識貧、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等概念, 特別強調“精准”二字。 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 關鍵在黨, 在党的各級幹部。 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

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成功解決了“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問題。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 我們要求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 強調扶貧先扶志, 變“要我幹”為“我要幹”, 激發貧困群眾主動致富的願望、決心、動力, 要求變輸血為造血, 重視發展當地教育文化事業, 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和創業致富能力。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 我們提出了“七個強化”:要強化領導責任、強化資金投入、強化部門協同、強化東西協作、強化社會合力、強化基層活力、強化任務落實。 總結了行之有效的“五條經驗”:加強領導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義、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參與是合力、群眾參與是基礎。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 各地按照中央部署, 都從政府各部門和有關單位抽調精兵強將組成扶貧工作隊, 駐守各個貧困村, 進村入戶, 與困難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 精准掌握困難群眾數量, 調查瞭解致貧原因、致貧程度, 與村幹部、困難群眾一起研究脫貧對策, 制訂扶貧措施, 一村一策, 一戶一策, 力求做到精准、務實、有效, 不玩虛的, 只求實的, 幫助群眾限期脫貧致富, 順利通過驗收, 讓貧困村早日摘帽。

黨的十八大以來,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 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每年都減少超過1000萬人, 累計脫貧556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 下降5.7個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貧困群眾生活水準明顯提高, 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 為消除全球貧困做出了舉世矚目的重要貢獻。 這是脫貧攻堅實實在在的成績、成就, 贏得了群眾的由衷讚美, 獲得感、滿足感不斷增強, 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上下同欲者勝。 只要我們黨和党的各級幹部永遠把人民放在心上, 把使命扛在肩上,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我們就一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 帶領全體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本網評論員 劉運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