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凱旋!援助尚比亞一年 鄭州28名醫療隊員回家

一年中他們共接診門診患者1.2萬余人次, 完成手術1500餘例, 帶教指導學生400余人。

歡迎爸爸回家

中原網訊(鄭報融媒記者 邢進 谷長樂/文 丁友明/圖)昨天下午5時35分,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T2航站樓到達大廳, 在鮮花和掌聲中, 中國第18批援助尚比亞醫療隊28人走出機場, 結束了他們一年的援贊生活。 “爸爸, 我想你了, 歡迎回家”“女兒, 辛苦了”……50多名援贊隊員家屬組成的親友團提前幾個小時就已經來到機場到達大廳, 當看到親人出來時, 紛紛上前擁抱, 訴說這一年多來的想念。

據悉, 2016年4月29日第18批援贊醫療隊踏上尚比亞的土地, 開始為期一年的援外醫療工作。 28名隊員的背後, 有無數動人的援贊醫療故事。 過去一年中, 他們開創多個“首例”;深入當地社區和中資企業, 為尚比亞民眾及僑胞進行義診;以過硬的醫療技術為當地病患消除病痛, 屢獲尚比亞政府褒獎, 為中贊友誼書寫了動人篇章。

隊長——鄭大一附院副院長苟建軍教授

28名隊員, 組成最強援贊陣容

尚比亞是非洲一個內陸國家, 經濟落後, 自然條件惡劣, 生活物資匱乏, 醫療衛生狀況還處在我國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水準。 我國自1978年開始, 已經派出了19批援贊醫療隊,

共515名援贊醫生。

中國援尚比亞第18批醫療隊共有28名隊員, 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組隊, 鄭大一附院副院長苟建軍教授擔任隊長。 醫療隊中有博士、碩士15名, 高級職稱17名, 均來自河南省及鄭州市三甲醫院, 專業涵蓋骨科、神經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消化內科、心內科、超聲科、影像科、中醫科等, 具有很高的業務技術水準和很強的英語交流能力。 隊員在利維·姆瓦納瓦薩醫院、尚比亞大學教學醫院、恩多拉中央醫院和利文斯頓總醫院4個地點工作。

他們於2016年4月底抵贊。 苟建軍介紹:過去一年中, 第18批援贊醫療隊積極投入到受援醫院的醫療管理和醫療工作中, 共接診門診患者1.2萬余人次, 完成手術病例1500餘例,

麻醉病例1800餘例, 搶救危重病患200餘人, 開展創新專案30余項, 帶教指導學生400余人。

迎接

各種膚色的患者, 小小診室獨特的“風景”

醫療隊員身著皮圍裙、眼戴護目鏡、腳穿防針刺拖鞋, 揮汗手術臺的畫面, 深夜乘車往返醫院搶救垂危生命的一幕幕, 經常出現在尚比亞媒體和國內媒體上。

醫療隊裡有4位隊員患了瘧疾, 但他們從不懼怕, 病情稍有好轉就又走向了工作崗位。 麻醉專業隊員蔡琴大姐得了面神經麻痹, 她天天戴著口罩去上班。

尚比亞醫院的產科是最忙的一個科, 在恩多拉中央醫院工作的楊蕾幾乎把醫院當成了家。 白天, 醫院每有難產孕婦便要喊她上臺主刀手術;夜晚, 醫院一有急診就要呼她前去支援搶救。 她的家中有年邁的父母, 還有天天要送幼稚園的女兒。

中醫針灸醫師李莉莉的門診, 進行針灸、拔罐治療的病人絡繹不絕。 黑皮膚的尚比亞人、棕皮膚的巴基斯坦人、黃皮膚的中國人和韓國人以及白皮膚的俄羅斯人在這個小小的診室裡匯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一絲不苟的普外科醫師金俊碩身後時常跟隨著一班鐵杆粉絲的黑人醫生和學生,拜師學藝在無影燈下;普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等,經常一忙就是一個通宵,但他們從無怨言。

來,寶貝,抱抱

遠端會診系統 架起鄭州和尚比亞的橋樑

尚比亞的醫生基本都是全科醫生,樣樣通但樣樣都不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醫療隊員在各醫療點除完成日常醫療工作外,結合受援醫院的實際情況,致力在臨床工作中開展一些新技術、新業務,填補了醫院的空白。

苟建軍介紹,過去一年醫療隊幫助受援醫院建立遠端醫療會診系統——“中贊遠端醫療會診中心”,捐贈4套價值40余萬元的遠端醫療會診設備,連線中國河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展了遠端疑難病例討論、遠端手術演示轉播、遠端國際學術交流等工作,為加強中贊醫療領域交流與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3月7日,鄭大一附院神經外科主任劉獻志通過遠端連線向利維·姆瓦納瓦薩醫院的中贊醫生直播了摘除病人顱內血管瘤的手術,這是中贊之間的首例微創手術直播。

據統計,醫療隊累計向贊方醫院捐贈醫療物資共計266項,近50萬元人民幣。

在尚比亞大學教學醫院神經外科工作的周輝教授,來自鄭大一附院,看到科室應用的手術裝備非常簡陋,自費購買了2萬餘元的手術器械捐贈給醫院使用。在利維·姆瓦納瓦薩醫院泌尿外科工作的張二偉,一心想把中國捐贈的前列腺汽化電切設備利用起來,但缺少一個關鍵的部件引流瓶。他便想法與國內生產廠家聯繫,自己掏錢購買了一個讓華僑從國內帶回。

幸福的擁抱

援贊一年感受如何? 讓人落淚

“尚比亞的條件非常艱苦,隊員們憑藉著精湛的醫術和堅強的心理素質挺了過來。”昨天的接機現場,苟建軍回憶起援贊這一年多的工作,數次落淚。

醫療隊抵贊後,隊委會把融入華僑華人、服務華僑華人作為醫療援外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建立了駐地服務和上門服務機制,隊長電話24小時對華僑華人開放。在駐地,他們利用鄭大一附院捐贈的40余萬元的醫療裝備籌建了醫務室,免費為華僑華人開展心電圖、超聲、血糖等檢查。他們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開展巡迴醫療和健康講座,半年時間為尚比亞中資企業500餘名員工體檢。

過去一年中,他們屢次創新,開創多個“首例”:深入當地社區和中資企業,為尚比亞民眾及僑胞進行義診;以過硬的醫療技術為當地病患消除病痛,屢獲尚比亞政府褒獎。尚比亞衛生部在18批援贊醫療隊歡送會中致辭,對中國援贊醫療隊,特別是第18批醫療隊的援贊醫療工作給予了高度讚賞。醫療隊被尚比亞政府授予了集體五一勞動獎章及健康大使稱號。

鄭大一附院副院長文建國表示,第18批醫療隊在贊期間不僅收穫了當地人民的友情,也獲得了許多榮譽。他還透露,由我省派出的中國第19批援贊醫療隊已經抵達尚比亞。

兒童節孩子最好的禮物:爸爸回來啦

一絲不苟的普外科醫師金俊碩身後時常跟隨著一班鐵杆粉絲的黑人醫生和學生,拜師學藝在無影燈下;普外科、泌尿外科、婦產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等,經常一忙就是一個通宵,但他們從無怨言。

來,寶貝,抱抱

遠端會診系統 架起鄭州和尚比亞的橋樑

尚比亞的醫生基本都是全科醫生,樣樣通但樣樣都不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醫療隊員在各醫療點除完成日常醫療工作外,結合受援醫院的實際情況,致力在臨床工作中開展一些新技術、新業務,填補了醫院的空白。

苟建軍介紹,過去一年醫療隊幫助受援醫院建立遠端醫療會診系統——“中贊遠端醫療會診中心”,捐贈4套價值40余萬元的遠端醫療會診設備,連線中國河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展了遠端疑難病例討論、遠端手術演示轉播、遠端國際學術交流等工作,為加強中贊醫療領域交流與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3月7日,鄭大一附院神經外科主任劉獻志通過遠端連線向利維·姆瓦納瓦薩醫院的中贊醫生直播了摘除病人顱內血管瘤的手術,這是中贊之間的首例微創手術直播。

據統計,醫療隊累計向贊方醫院捐贈醫療物資共計266項,近50萬元人民幣。

在尚比亞大學教學醫院神經外科工作的周輝教授,來自鄭大一附院,看到科室應用的手術裝備非常簡陋,自費購買了2萬餘元的手術器械捐贈給醫院使用。在利維·姆瓦納瓦薩醫院泌尿外科工作的張二偉,一心想把中國捐贈的前列腺汽化電切設備利用起來,但缺少一個關鍵的部件引流瓶。他便想法與國內生產廠家聯繫,自己掏錢購買了一個讓華僑從國內帶回。

幸福的擁抱

援贊一年感受如何? 讓人落淚

“尚比亞的條件非常艱苦,隊員們憑藉著精湛的醫術和堅強的心理素質挺了過來。”昨天的接機現場,苟建軍回憶起援贊這一年多的工作,數次落淚。

醫療隊抵贊後,隊委會把融入華僑華人、服務華僑華人作為醫療援外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建立了駐地服務和上門服務機制,隊長電話24小時對華僑華人開放。在駐地,他們利用鄭大一附院捐贈的40余萬元的醫療裝備籌建了醫務室,免費為華僑華人開展心電圖、超聲、血糖等檢查。他們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開展巡迴醫療和健康講座,半年時間為尚比亞中資企業500餘名員工體檢。

過去一年中,他們屢次創新,開創多個“首例”:深入當地社區和中資企業,為尚比亞民眾及僑胞進行義診;以過硬的醫療技術為當地病患消除病痛,屢獲尚比亞政府褒獎。尚比亞衛生部在18批援贊醫療隊歡送會中致辭,對中國援贊醫療隊,特別是第18批醫療隊的援贊醫療工作給予了高度讚賞。醫療隊被尚比亞政府授予了集體五一勞動獎章及健康大使稱號。

鄭大一附院副院長文建國表示,第18批醫療隊在贊期間不僅收穫了當地人民的友情,也獲得了許多榮譽。他還透露,由我省派出的中國第19批援贊醫療隊已經抵達尚比亞。

兒童節孩子最好的禮物:爸爸回來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