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離開張偉的日子裡

記者 盧好亮 通訊員 胡恩來 李圓圓

3月17日, “踐行焦裕祿精神的好校長”張偉去世三周年紀念日, 張偉紀念館在他生前工作的鄲城縣秋渠一中正式揭牌開館, 紀念館陳列著張偉的辦公桌椅、日記、照片、榮譽證書、獎盃等遺物300餘件, 十裡八鄉前來參觀悼念的人們絡繹不絕。

三年前的這一天, 秋渠一中原校長張偉因連續工作三天突發腦幹出血, 倒在工作崗位上, 年僅42歲。 為了讓家鄉的孩子都上好學, 他20年如一日堅守在農村校園, 克服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 把一個瀕臨倒閉的學校發展成全縣農村辦學的典範。

一個農村中學校長的不幸離世, 引發了持續的鄉村震盪, 周邊近萬名幹部群眾和師生自發為他送行, 28家中央和省級媒體齊聚鄲城宣傳報導其感人事蹟, 張偉先後被評為全國最美鄉村教師、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時隔三年, 記者再次來到校園, 看到張偉生前的願望一個個被實現, 教學樓前坑窪不平的土路已經變成平整的水泥路;校園裡建成了張偉生前最想建成的教學綜合樓, 學校教師辦公條件緊張、學生實驗室不足的問題徹底解決;全校57名教師每人配了一台電腦, 每一個教室都裝上了多媒體一體機……

三年的時光改變了這所學校的風貌, 卻改變不了師生內心深處的記憶,

漫步在秋渠一中的校園裡, 仿佛感覺張偉不曾離開。

“對一個人最好的思念, 就是放下悲傷, 好好生活、學習、工作, 讓他安心。 ”座談會上, 張偉的女兒張晗這樣說。 三年的時光, 讓當初這個稚嫩的女孩變得堅強。

張偉生前常覺得因為工作忙虧欠女兒, 如今張晗已經是鄭州大學醫學院大三的學生, 還是學校公益團隊積極分子, 今年12月將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張偉的兒子張霄也以優異成績考取了鄲城一高, 張偉的愛人韓春英也找到了新工作, 靠危房改造專案幫助建設的新房也已經落成, 張偉的家人已不再令他牽掛。

“張偉精神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我也要讓學生在我身上看到張偉校長的點點滴滴。

”張偉曾經教過的學生張燦, 2015年師範畢業後, 毅然回到母校當了一名鄉村教師。 他不但一人擔任多門課程, 還利用業餘時間多方搜集素材, 創作了兩萬字的音樂劇《永遠的追思》, 以此紀念恩師。

“張偉為了學校, 命都捨得出去, 我們吃點虧算啥?怎麼著也要幫著實現他生前的願望。 ”秋渠行政村黨支部書記王永安介紹建校過程, 是他和幾個村民自願作出犧牲, 提供了秋渠一中綜合樓建設所需的土地。

“張偉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的精神給我很大的洗禮, 時時刻刻鼓舞著我。 ”率先報導張偉事蹟的《中國教育報》記者李見新, 時隔幾年談起張偉仍很動情。

秋渠一中現任校長劉中華告訴記者, 在過去的三年裡, 全校師生以實際行動深入學習張偉校長先進事蹟,

師生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三年裡, 學校有30多名師生獲得縣級以上榮譽和獎勵, 45名學生被縣一高錄取, 還有兩名學生考入北京、清華。

“張偉讓鄉里孩子都上好學的夢想, 正是國家所宣導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方向。 今天我們學習張偉, 就是要辦好每一所學校, 教好每一個孩子, 推動教育在更高水準上均衡發展。 ”該縣教體局長劉現營說。

張偉走了, 留給大家無盡的回憶與思念;張偉又沒有走, 因為他給人們留下了享用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正是那一份源於內心深處對教育事業的奉獻與熱愛, 不斷激勵著來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