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揭秘:摩拜、易車、滴答、優信背後的男人和他的隱秘帝國!

他是摩拜、易車、滴答、優信……背後的男人, 主宰著中國智慧出行的半壁江山, 甚至更多……

在做與“車”相關領域的互聯網人中, 你很難再找到一個經歷比李斌更加豐富的人。

身兼易車、摩拜單車、蔚來汽車三家公司董事長的李斌, 從1996年創業開始, 20餘年來見證了中國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狂飆。

李斌不是高調的佈道者, 你很少會看見他表露出對“生態”的野心, 但李斌以互聯網人的身份, 主導著4家出行或互聯網汽車行業明星公司, 總共牽動了35億+美元融資, 還投資30餘家互聯網汽車服務創企, 將勢力滲透到與車相關的眾多環節。

低調野心家

李斌早前並不經常面對公眾, 作為一家大部分時間都游離在大部分民眾視野之外的上市公司(易車網)的CEO, 李斌低調的表像之下, 潛藏著一個巨大的汽車版圖。

據不完全統計, 2014年開始, 李斌以易車為依託, 密集地投出了4億美元, 投資了32家互聯網汽車服務公司或產品, 囊括了汽車媒體、汽車電商、整車製造、汽車後市場、移動出行服務以及汽車周邊服務等與車相關的領域和行業。 覆蓋了從造車到用戶看車, 再到購車、用車最後至賣二手車整個車輛生命的全週期。

這是一個從未有人嘗試過的計畫——打造一個帝國,

將與車有關的幾乎一切服務都納入其中, 佔領與車有關的場景。 我們對這套宏大敘事並不陌生, 李斌要追求的統治力, 或許正如騰訊之於社交, 或是阿裡之于電商。

而在互聯網對汽車行業滲透越來越深入的今天, 李斌的構想正在迅速走向現實。 一方面, 易車的交易服務正在快速成長;另一方面投資和創業雙管齊下的李斌, 已經孵化了優信與摩拜兩家獨角獸公司, 創辦了估值超過200億元人民幣的蔚來, 還通過易車控股著獨立出去的、融資額將超過300億元的易鑫金融。 易車投資的ETCP停車與車輪互聯等公司和產品, 也在各自的領域佔據了統治地位。

時代弄潮兒 天生創業者

時勢造英雄。 支撐起李斌出行版圖的, 正是一個“勢”。 恰好李斌是一個順勢而為的人。

李斌抓住了汽車與互聯網協同發展、共用經濟席捲全球、汽車行業電動化轉型三次浪潮, 分別成就了其出行版圖中最耀眼的三個企業——市值(估值)20億美元級別的易車、10億美元級別的摩拜、30億美元級別的蔚來。

在2000年時, 李斌就預見到中國的互聯網和汽車行業將會迎來跨越式的發展。 互聯網出身又熱愛汽車的李斌因此創立在2000年6月創立了國內最早的汽車網站之一, 易車, 同時這也是國內最早的汽車電商。

在當時的背景下, 這無疑是一個冒險的舉動, 2000年中國汽車銷量為208萬輛, 而線民數量不足1800萬, 私家車還是個稀罕物, 線民們在網上常去的地方還是BBS。

那一年的馬雲還在竭力推廣誕生不久的阿裡巴巴, 劉強東還在中關村賣光碟, 而汽車電商這類更加垂直、在當時交易頻次十分可憐的平臺, 看上去豪無前景。

但時代證明了李斌是對的。 汽車與互聯網暴漲的大潮把易車和李斌越推越高, 直至2010年, 將易車送到了美國上市。 幾經沉浮, 如今的易車網市值達到近22億美元。 22億美元的市值在互聯網行業並不算多, 但它為李斌的出行版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正是有了易車提供的啟動資本和商業信譽背書, 李斌才得以孵化了摩拜, 創辦了蔚來。

2014年年末, 李斌將他的共用單車想法連同146萬元天使輪投資交給了極客汽車創始人胡煒瑋。 其時從美國興起的共用之風刮到了大洋彼岸, 背後分別站著騰訊與阿裡的滴滴和快的,以及外來的共用出行開闢者Uber,正打得不可開交。

這次李斌晚了時代一步,天價補貼戰的開啟意味著資本壁壘已經將小體量的公司拒之門外。但李斌捕捉到了那些打車軟體力不能及的場景——1-3公里的短途出行。在這個乘車嫌太近,走路嫌太遠的出行場景,可以手機掃碼開鎖、隨用隨停的共用單車一經問世,就立刻成為了爆款。

李斌沒有糾結“分時租賃到底能不能稱為共用”這類問題,而是去探究共用模式火熱背後人們的需求與解決方案,遷移至他擅長的出行領域,收割著這一波共用浪潮的紅利。即便李斌並不出現在摩拜的管理團隊中,但從他上電視節目時在自己的title中加入“摩拜單車董事長”這一條可以看出,他對這家自己親手孵化的獨角獸顯然感到很滿意。總用戶數量達到千萬級別的的摩拜,不僅是資本的寵兒,也成為了李斌出行版圖上的一顆明珠。

在促成摩拜的創辦之前數月,另一股汽車行業的洶湧浪潮也讓李斌作出了最終的決定——他創辦了蔚來,要造電動車。而這一次的浪潮,是汽車行業整體風向的轉變——一大波電動車和互聯網汽車正在路上。

中國政府與互聯網巨頭是浪潮的助推者。為了減少污染排放、扶持國內車企在新技術領域追趕國際汽車巨頭們,中國政府拿出了冠絕全球的新能源車推廣力度,消化了全球近半的新能源車產量,乃至於國內汽車行業一度出現騙補生態。雖然即使到2016年國內新能源車的產銷量僅為50萬台,不足傳統能源汽車銷量的五十分之一,但這是一個年增長率超過50%的市場,這是面向未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而不斷擴張著自身版圖的互聯網巨頭們,也對汽車這個萬億級市場虎視眈眈,他們並不滿足于同強勢的傳統汽車商合作,轉而想通過這一段技術門檻與政策對後來者都十分有利的視窗期,扶持起隸屬於自身勢力的新玩家,加強自己在這個前景巨大的行業的存在。騰訊、阿裡、百度等等撒下重金,一場新造車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啟。

以騰訊、百度、京東、順為、紅杉資本為首,李斌的蔚來身後站著互聯網勢力的半壁江山,這些巨頭的合力在本已令人矚目的新造車運動之下額外為蔚來掀起了一股巨浪:成立不到三年,甚至在尚未發佈量產車時,蔚來汽車的估值就超過了他創辦17年的易車,達到了200億元——這個數字正是他所說的造車的入場券。在各類身份加持下,李斌也成為新造車隊伍中最耀眼的明星。

毫無疑問,時代成就了李斌,互聯網與汽車行業的發展、變遷、轉折,為李斌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但李斌不是一個投機者,而是一個連續創業者。而且除了自己創業之外,李斌還帶動了一大批創業者。據不完全統計,李斌投資/創辦了33家企業,為5家公司提供了天使輪資金,其中摩拜、蔚來、優信三家公司已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

四大吸金利器

當李斌帶著摩拜單車的樣品找到愉悅資本的劉二海時,即便還沒看懂摩拜的模式,劉二海也投出了近三百萬美元——這是摩拜的A輪融資。從摩拜日後令人咋舌的融資進程來看,劉二海的愉悅資本作為此輪融資唯一的投資方,“撿了個大便宜”。

按常理來說,不研究清楚盈利模式就貿然下注的投資人完全是不合格的,但投資對象是李斌的時候,劉二海需要做的,似乎只是掏錢——劉二海跟李斌太熟了,在他還身處聯想的君聯資本時,他就結識了李斌。2005年聯想首筆投資易車的300萬美元,正是經他之手。而易車上市前一共融資四筆,聯想投了三輪。易車赴美上市之後,短時間內股價飆升,讓聯想的投資賺了個盆滿缽滿。

愉悅資本劉二海

同樣憑藉投資易車大賺一筆的,還有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BAI)的龍宇,她在2009年主導了BAI對易車的1200萬美元投資。不過這一次,龍宇並未親自負責對摩拜的考察,BAI因此錯失了良機。等到BAI參與進對摩拜的投資時,後者的融資已經推進到C輪,和BAI搶份額的基金、巨頭已經超過十家。這也意味著,龍宇沒有機會再像投資易車時一樣,和劉二海一起進入摩拜的董事席。

儘管大多數騎摩拜單車的人或許對易車根本不熟,但事實是,這家他們視野之外的公司為李斌和摩拜最初的融資提供了信用擔保。在易車、摩拜、蔚來這三家李斌任董事長的“三駕馬車”中,易車作為創辦已17年的上市公司,展示著它的創辦者李斌的能力,也托起了李斌整個關於出行的宏大構想。

2015年1月,騰訊聯合京東投資以5.5億美元現金加7.5億資源的方式向易車投資13億美元。這一投資背後是暗流湧動的汽車電商大戰。對京東來說,它需要借助易車的力量,來對抗阿裡在汽車電商的佈局,騰訊作為京東的大股東,自然也支持這一舉動。在背靠亞洲市值最高互聯網公司和國內第二大綜合電商的情況下,李斌進行宏大敘事的能力暴漲。

2015年6月,李斌的造車公司蔚來宣佈首輪融資時,騰訊與京東赫然在列。互聯網巨頭的投資加持往往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僅僅3個月後,蔚來就拿到了第二輪高達5億美元的融資。該輪融資完成後,蔚來的投資方除了騰訊和京東,還包含了紅杉資本和高瓴資本兩大頂級VC和互聯網投資新貴順為資本,以及李斌的舊識劉二海所屬的愉悅資本。在隨後的C輪及D輪融資中,淡馬錫、IDG、TPG等國際知名投資機構也相繼加入。

而在摩拜的融資中,愉悅、紅杉、高瓴都分別跟進了三輪,騰訊也在D輪時成為了摩拜的投資方。考慮到他們在此之前投資蔚來的動作,很難不將這一切聯繫起來——因為投了易車,所以投資蔚來;因為投了蔚來,所以投資摩拜。這邏輯看上去很荒謬,但實際上投資圈常常存在“投熟人”的慣性投資動作。

尤其是在資本過剩、優質專案稀缺的現實情況下,在有了成功的商業經歷背書過後,一個上市公司的CEO、連續創業者帶著他的想法出現時,他的新項目很難不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對資本來說,投資李斌似乎已經成為了一項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活動。

而由易車獨立出去的易鑫金融,作為汽車電商的另一項核心業務,儼然已經成為了李斌產業中的第四極。易鑫金融至今已累積完成近10億美元融資,其中騰訊更是三度參投。同時易鑫最近數月密集獲投總值達340億元人民幣的戰略融資,券商的加入也意味著,易鑫金融距離獨立上市,不會太遠了。

僅僅四年,和李斌密切相關的易車(8.5億美元)、摩拜(超5億美元)、蔚來(超12億美元)、易鑫(10美元+340億元人民幣)就獲得總值或超過500億人民幣的融資。這一數值,高達到易車網市值的3倍。李斌也因此成為互聯網力量中,除了滴滴之外出行領域吸引投資的另外一極。

結語:快速崛起的大佬

毫無疑問,在互聯網汽車行業沉澱了17年的李斌,正在憑藉互聯網力量湧入汽車產業的大潮強勢崛起。李斌用他豐富的經驗打造著一家家明星公司,撬動著百億級的巨量資本。這個低調的互聯網人以易車和易鑫為中心,以摩拜和蔚來為先鋒,再生長出各個細分領域的服務,構建起了去整個出行產業的生態。

而與某些熱衷於宣傳自己佈局的“生態愛好者”不同,李斌的這一切又完成得如此隱秘,總是做了再說。因此李斌的帝國建設,似乎又發生在人們的視野之外。但嗅覺敏銳的資本早已指示了一切,狂熱的資本代替李斌之口勾勒出了其隱秘帝國的輪廓,並且正在快速將這一帝國變為現實。

作為互聯網力量分食十萬億產值出行大蛋糕的典型代表,構築起宏大佈局的李斌和他的公司能否成為下一個巨頭,資本已經入場豪賭,時間會很快給出分曉。

背後分別站著騰訊與阿裡的滴滴和快的,以及外來的共用出行開闢者Uber,正打得不可開交。

這次李斌晚了時代一步,天價補貼戰的開啟意味著資本壁壘已經將小體量的公司拒之門外。但李斌捕捉到了那些打車軟體力不能及的場景——1-3公里的短途出行。在這個乘車嫌太近,走路嫌太遠的出行場景,可以手機掃碼開鎖、隨用隨停的共用單車一經問世,就立刻成為了爆款。

李斌沒有糾結“分時租賃到底能不能稱為共用”這類問題,而是去探究共用模式火熱背後人們的需求與解決方案,遷移至他擅長的出行領域,收割著這一波共用浪潮的紅利。即便李斌並不出現在摩拜的管理團隊中,但從他上電視節目時在自己的title中加入“摩拜單車董事長”這一條可以看出,他對這家自己親手孵化的獨角獸顯然感到很滿意。總用戶數量達到千萬級別的的摩拜,不僅是資本的寵兒,也成為了李斌出行版圖上的一顆明珠。

在促成摩拜的創辦之前數月,另一股汽車行業的洶湧浪潮也讓李斌作出了最終的決定——他創辦了蔚來,要造電動車。而這一次的浪潮,是汽車行業整體風向的轉變——一大波電動車和互聯網汽車正在路上。

中國政府與互聯網巨頭是浪潮的助推者。為了減少污染排放、扶持國內車企在新技術領域追趕國際汽車巨頭們,中國政府拿出了冠絕全球的新能源車推廣力度,消化了全球近半的新能源車產量,乃至於國內汽車行業一度出現騙補生態。雖然即使到2016年國內新能源車的產銷量僅為50萬台,不足傳統能源汽車銷量的五十分之一,但這是一個年增長率超過50%的市場,這是面向未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而不斷擴張著自身版圖的互聯網巨頭們,也對汽車這個萬億級市場虎視眈眈,他們並不滿足于同強勢的傳統汽車商合作,轉而想通過這一段技術門檻與政策對後來者都十分有利的視窗期,扶持起隸屬於自身勢力的新玩家,加強自己在這個前景巨大的行業的存在。騰訊、阿裡、百度等等撒下重金,一場新造車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啟。

以騰訊、百度、京東、順為、紅杉資本為首,李斌的蔚來身後站著互聯網勢力的半壁江山,這些巨頭的合力在本已令人矚目的新造車運動之下額外為蔚來掀起了一股巨浪:成立不到三年,甚至在尚未發佈量產車時,蔚來汽車的估值就超過了他創辦17年的易車,達到了200億元——這個數字正是他所說的造車的入場券。在各類身份加持下,李斌也成為新造車隊伍中最耀眼的明星。

毫無疑問,時代成就了李斌,互聯網與汽車行業的發展、變遷、轉折,為李斌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但李斌不是一個投機者,而是一個連續創業者。而且除了自己創業之外,李斌還帶動了一大批創業者。據不完全統計,李斌投資/創辦了33家企業,為5家公司提供了天使輪資金,其中摩拜、蔚來、優信三家公司已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

四大吸金利器

當李斌帶著摩拜單車的樣品找到愉悅資本的劉二海時,即便還沒看懂摩拜的模式,劉二海也投出了近三百萬美元——這是摩拜的A輪融資。從摩拜日後令人咋舌的融資進程來看,劉二海的愉悅資本作為此輪融資唯一的投資方,“撿了個大便宜”。

按常理來說,不研究清楚盈利模式就貿然下注的投資人完全是不合格的,但投資對象是李斌的時候,劉二海需要做的,似乎只是掏錢——劉二海跟李斌太熟了,在他還身處聯想的君聯資本時,他就結識了李斌。2005年聯想首筆投資易車的300萬美元,正是經他之手。而易車上市前一共融資四筆,聯想投了三輪。易車赴美上市之後,短時間內股價飆升,讓聯想的投資賺了個盆滿缽滿。

愉悅資本劉二海

同樣憑藉投資易車大賺一筆的,還有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BAI)的龍宇,她在2009年主導了BAI對易車的1200萬美元投資。不過這一次,龍宇並未親自負責對摩拜的考察,BAI因此錯失了良機。等到BAI參與進對摩拜的投資時,後者的融資已經推進到C輪,和BAI搶份額的基金、巨頭已經超過十家。這也意味著,龍宇沒有機會再像投資易車時一樣,和劉二海一起進入摩拜的董事席。

儘管大多數騎摩拜單車的人或許對易車根本不熟,但事實是,這家他們視野之外的公司為李斌和摩拜最初的融資提供了信用擔保。在易車、摩拜、蔚來這三家李斌任董事長的“三駕馬車”中,易車作為創辦已17年的上市公司,展示著它的創辦者李斌的能力,也托起了李斌整個關於出行的宏大構想。

2015年1月,騰訊聯合京東投資以5.5億美元現金加7.5億資源的方式向易車投資13億美元。這一投資背後是暗流湧動的汽車電商大戰。對京東來說,它需要借助易車的力量,來對抗阿裡在汽車電商的佈局,騰訊作為京東的大股東,自然也支持這一舉動。在背靠亞洲市值最高互聯網公司和國內第二大綜合電商的情況下,李斌進行宏大敘事的能力暴漲。

2015年6月,李斌的造車公司蔚來宣佈首輪融資時,騰訊與京東赫然在列。互聯網巨頭的投資加持往往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僅僅3個月後,蔚來就拿到了第二輪高達5億美元的融資。該輪融資完成後,蔚來的投資方除了騰訊和京東,還包含了紅杉資本和高瓴資本兩大頂級VC和互聯網投資新貴順為資本,以及李斌的舊識劉二海所屬的愉悅資本。在隨後的C輪及D輪融資中,淡馬錫、IDG、TPG等國際知名投資機構也相繼加入。

而在摩拜的融資中,愉悅、紅杉、高瓴都分別跟進了三輪,騰訊也在D輪時成為了摩拜的投資方。考慮到他們在此之前投資蔚來的動作,很難不將這一切聯繫起來——因為投了易車,所以投資蔚來;因為投了蔚來,所以投資摩拜。這邏輯看上去很荒謬,但實際上投資圈常常存在“投熟人”的慣性投資動作。

尤其是在資本過剩、優質專案稀缺的現實情況下,在有了成功的商業經歷背書過後,一個上市公司的CEO、連續創業者帶著他的想法出現時,他的新項目很難不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對資本來說,投資李斌似乎已經成為了一項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活動。

而由易車獨立出去的易鑫金融,作為汽車電商的另一項核心業務,儼然已經成為了李斌產業中的第四極。易鑫金融至今已累積完成近10億美元融資,其中騰訊更是三度參投。同時易鑫最近數月密集獲投總值達340億元人民幣的戰略融資,券商的加入也意味著,易鑫金融距離獨立上市,不會太遠了。

僅僅四年,和李斌密切相關的易車(8.5億美元)、摩拜(超5億美元)、蔚來(超12億美元)、易鑫(10美元+340億元人民幣)就獲得總值或超過500億人民幣的融資。這一數值,高達到易車網市值的3倍。李斌也因此成為互聯網力量中,除了滴滴之外出行領域吸引投資的另外一極。

結語:快速崛起的大佬

毫無疑問,在互聯網汽車行業沉澱了17年的李斌,正在憑藉互聯網力量湧入汽車產業的大潮強勢崛起。李斌用他豐富的經驗打造著一家家明星公司,撬動著百億級的巨量資本。這個低調的互聯網人以易車和易鑫為中心,以摩拜和蔚來為先鋒,再生長出各個細分領域的服務,構建起了去整個出行產業的生態。

而與某些熱衷於宣傳自己佈局的“生態愛好者”不同,李斌的這一切又完成得如此隱秘,總是做了再說。因此李斌的帝國建設,似乎又發生在人們的視野之外。但嗅覺敏銳的資本早已指示了一切,狂熱的資本代替李斌之口勾勒出了其隱秘帝國的輪廓,並且正在快速將這一帝國變為現實。

作為互聯網力量分食十萬億產值出行大蛋糕的典型代表,構築起宏大佈局的李斌和他的公司能否成為下一個巨頭,資本已經入場豪賭,時間會很快給出分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