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山西最美社區幹部”李曉明 三大“銀行”促民禮善

原標題:2017“山西最美社區幹部”候選人系列報導之李曉明

愛琢磨愛創新 他讓社區更和諧

5月24日, 潞安集團長治漳村煤礦社區南華苑社區公示欄裡貼出了最新一期的好人積分榜, 居民們馬上圍了上去。 居民張梅香擠進人群, 探著身體仔細觀看, 終於在名單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這個月增加了20分, 不算多, 下個月得多參加點兒活動, 年底一定要評個獎回來……”張梅香告訴記者, 社區共有6個社區、9000多位居民, 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都在積極爭取積分的增加。 這一切, 源于該社區居委會主任李曉明提出的“三個銀行”創新管理模式。

李曉明介紹社區內張貼的好人積分榜。

社區辦公室門口掛著3塊“銀行”牌匾。

漳村煤礦社區是一個廠礦型社區, 社區住戶既是居民, 也是職工。 作為社區主任, 李曉明的主要職責就是做好礦區子弟的後勤工作, 把握社區居民的思想動態, 讓礦工們的後方“穩如泰山又其樂融融”。

李曉明是個愛琢磨的人, 創新發展的手段層出不窮, 廠礦的領導和職工都挺放心, 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也跟著噌噌上漲。

網格化掌握問題 和事佬調解糾紛

漳村社區是個開放型社區, 居住在這裡的居民並不一定都是本地人,

因為工作在這裡買房定居的異鄉人也不在少數。 由於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的不同, 矛盾糾紛在所難免。

2015年7月, 居民黃先生因不在漳村社區居住, 想將房屋轉讓他人。 資訊公佈後, 不少居民都來諮詢, 最終黃先生同意將房屋按照約定價格轉讓給蘇先生。 但等二人談至過戶時, 卻因互不信任產生了矛盾。 無奈之下, 蘇先生找到了社區。 居委會主任李曉明和社區調解委員會主席孫傑瞭解情況後, 立即開展工作。 在調解過程當中, 兩人多次乘坐公車來往於市里和社區, 讓雙方當事人十分感動。 經過幾次協商, 雙方最終達成一致。

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有。

鄰里矛盾事雖小, 可如果調解處置不及時, 很容易激化成大矛盾。

為此, 李曉明琢磨出兩個辦法:先通過“一格五員”的方式獲悉鄰里糾紛, 再通過和事佬協會調解矛盾。

作為“一格五員”中最基層的資訊員, 任務是把單元裡每層住戶的情況及時瞭解, 並隨時上報聯絡員;聯絡員不僅要關注居民動態, 還要查看社區裡的安全隱患或不文明行為, 及時向協管員, 也就是網格長彙報。 “我得管理好單元網格內的一切事務, 比如公共設施、安全隱患、鄰里糾紛等, 並及時向管理員和督導員彙報。 ”網格長張麗利說, 管理員就是他們社區的區長。 每個社區根據規模大小不等, 設置有十幾到幾十個網格長, 近百個信息員。

及時掌握居民的動態還不夠, 還得解決處理好問題。 為此, 李曉明創造性地在矛盾調解委員會的基礎上成立了“和事佬”協會。

“我把社區主任都吸納到協會裡, 因為他們有群眾基礎, 並且對社區裡大致的情況都瞭解, 工作開展起來也方便。 ”李曉明說, “和事佬”選取很關鍵, 不是誰想當就能當。 必須既有威望, 又能和居民打成一片。

“主任的管理手段, 實實在在穩固了職工後方, 這些管理辦法已經推廣到我們潞安煤礦的很多社區。 ”社區幹部李向南說, 幾年來, 漳村社區的礦區職工可以說是開開心心下井, 平平安安歸家。

活動特別多 居民一家親

5月24日, 記者採訪的時候恰逢社區舉辦第二屆“包粽子”比賽活動。

“本次比賽, 咱們6個社區和社區機關一共7個組參加比賽, 每組4人, 限時6分鐘……”李曉明擔任主持人, 講解規則。比賽正式開始,選手們爭先恐後地拿起粽葉,卷成圓錐形,填入糯米,放入紅棗……大家你追我趕,粽葉、糯米和輔料在手中上下舞動。不一會兒,一個個飽滿的粽子便包好了,有三角的、有四角的,圍觀的居民加油聲、喝彩聲不絕。

“我們一會兒還要把粽子送到社區的孤寡老人家裡和要下礦的礦工手中。”比賽結束後,今年68歲的居民榮改改說。

一旁的居民張梅香接過話茬,雖然嫁來僅兩年,但社區6個社區,她都有很多熟人:“我們社區每個月都有主題活動,1月的迎新春元旦文藝晚會、春節趣味活動;2月的送元宵、話安全活動等等,此外,還會定期舉行各種志願服務。各個社區的居民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成了朋友。社區就像個大家庭,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樂。”

“社區的各種活動、節日慶典基本上都是曉明琢磨出來的。比如說剛剛舉辦的‘母親節’表演,有小品、兒童劇,還有我們的詩朗誦,大傢伙都能參與。”榮改改繼續說,以前社區只在重大節日時搞一些舞蹈、演講比賽,像他們這些年齡大的,每次都是坐在台下看。李曉明來了以後,變著法子帶大家一起玩,好多活動幾乎不分年齡,只要大夥兒願意,都能參與。比如鄰居節,通過開展各類小活動,讓大家明白互幫互助益處多多。

“好多活動大家不僅玩得開心了,主任還寓教於樂,把大道理通過節目講給大夥兒。”張梅香說,居民們參加各種活動和志願服務,都有積分。積分是家庭和個人評比的重要參考標準,積分高了,年底還能獲得最美家庭、最美個人等榮譽,大家都很珍惜。所以,各種活動和志願服務都能吸引到大量居民參與。

“現在各家各戶都是住單元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並不緊密。社區通過搞活動,讓每家每戶都參與進來,既熟悉了彼此,也讓大夥兒有了歸屬感、認同感,社區成了一個大家庭。”李曉明笑呵呵地說,大夥兒彼此都熟悉了,你“曝光”他們的好事或者壞事,關注度可不就高了麼!

三大“銀行”宣導居民文明禮善

張梅香說的積分引起了記者的好奇,積分是怎麼賺取的?“到‘銀行’賺啊。”此銀行非彼銀行,張梅香說的,便是社區盛行的“道德銀行”“愛心銀行”“圖書銀行”。說到這“三行”,李曉明最有發言權。

“以前咱們社區和其他普通社區沒啥兩樣,對於老百姓來說,我們就是‘一個部門’,百姓生活百姓的,我們工作我們的,看起來好像沒多大交集。”這種狀態在李曉明看來可不行,在他心裡,社區是職工家屬安居樂業的港灣,是職工生活的樂園、美麗的花園、幸福的家園,是建設“幸福潞安新天地”的平臺和依託,更是保障礦山安全發展、和諧發展、文明建設的大後方和前沿陣地,用他的話說,“這裡是我第二個家”。

為了讓家人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李曉明靠著鑽研勁兒,創造性地提出“三行”建設方案。

以2015年啟動的“道德銀行”為例。漳村社區6個社區3015戶居民都有一本“道德帳戶”。“道德銀行”還建立了“儲戶檔案”,檔案以積分的形式,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4項記錄居民的善行善舉。建檔之初,社區為每戶居民的帳戶充入100分作為道德基礎分值。每人所做的好人好事為“存款”,不道德或不文明行為是“支岀”,對儲戶的表彰獎勵和無償回報服務作為“利息”。積分的增減通過社區推薦、居民自薦、他人舉薦3種方式,經過初審確認、社區公示無誤、行長審核簽字,最後經社區“總行”上會審查、確定真實無誤,記入帳戶。在“道德銀行”的驅動下,社區居民人人爭先,僅今年1至5月,居民就獲得積分30000餘分。

李曉明稱,這樣做就是為了激勵居民不斷提升道德素養,動員居民積累道德“資產”,真正把“道德銀行”打造成社區居民道德能量的“孵化器”。

道德提升,愛心也不可或缺。李曉明給每個愛心使者和志願者開設了“愛心帳戶”,建立了“愛心檔案”,把他們對社會奉獻的愛心作為“存款”,以積分形式記錄他們的善行義舉,把對他們的表彰獎勵和無償服務作為“利息”。志願者們存入“愛心銀行”的分數,可作為社區和煤礦、集團年終評選各類“文明榮譽”的一項重要依據。

如今,漳村社區這個9000多人的大家庭裡文明禮善蔚然成風。《禮記·禮運篇》雲:“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切,終將實現!

○個人簡介

李曉明,男,中共黨員,1963年7月出生,潞安集團漳村煤礦社區黨工委副書記、居委會主任。個人曾獲得“全國安全社區建設先進工作者”“中國第二屆社區社會建設自主創新百花獎”“第二屆全國模範小巷總理”等榮譽。社區曾獲得 “國際安全社區”“全國社區服務先進單位”“全國文明社區”“全國科普社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全國法治社區建設示範社區”“全國煤礦文化廣場活動先進單位”“山西省文明和諧社區”“山西省科普示範社區”“山西省平安家庭創建活動標兵社區”等榮譽。

○工作實績

開展以“五必幫”為載體的為民工程建設。建立困難群眾必幫制,開展“一幫一、多幫一”幫扶活動,解決實際困難;建立婚喪大事必幫制;建立出現違章必幫制,開展“超前幫教、變化幫教、重點幫教”活動,樹立安全為天意識;建立居民求助必幫制,開設24小時居民熱線電話,做到有求必應、有難必幫、有困必解;建立居民有病必幫制,開展健康知識講座、老年人體檢等,開設社區醫療服務站和5分鐘醫療服務圈。居民反映問題的落實率達99.5%,使其成為群眾辦事的“直通車”。

開展以“五必訪”為載體的利民工程建設。每年網格長對網格內普通家庭必訪;每季網格督導員對困難群眾必訪;每月網格管理員對弱勢群體必訪;每週網格聯絡員對孤寡老人必訪;每日網格信息員對獨居老人必訪。化解矛盾率達到98.9%,使其成為化解矛盾的“緩衝器”。

開展以“六必報”為載體的惠民工程建設。堅持抓好 “公共設施損壞必報、外來人員進住必報、新增孕婦(人口變化)必報、居民房屋岀租必報、有安全隱患必報、有不穩定因素必報”“六必報”制度。資訊回饋率達到100%,使其成為民情動態的 “晴雨錶”。

開展以“六個一”為載體的便民工程建設。每戶發放一張居民聯繫卡,每格設立一塊責任公示牌,每區安裝一個居民聯繫箱,每員領取一本民情日誌,社區專設一部居民熱線電話,建立完善一個居民飛信、QQ群。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問、處處有人管、件件有落實”的服務管理新格局。民生問題的解決率達98.8%,使其成為轉變作風的“百葉窗”。

○尋美路上

在漳村社區採訪時,最令記者感到震驚的是,這個社區竟然用銀行業的運營理念,把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搞得如火如荼。

圖書銀行,居民無償捐書,再從書室裡無償借閱;道德銀行,用公示欄曝光,用道德評判,提升個人、社會、家庭、職業四德建設;愛心銀行,通過居民自願參加志願服務,在全社區形成了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奉獻理念。李曉明主任的管理方式真是一個字:高!

講解規則。比賽正式開始,選手們爭先恐後地拿起粽葉,卷成圓錐形,填入糯米,放入紅棗……大家你追我趕,粽葉、糯米和輔料在手中上下舞動。不一會兒,一個個飽滿的粽子便包好了,有三角的、有四角的,圍觀的居民加油聲、喝彩聲不絕。

“我們一會兒還要把粽子送到社區的孤寡老人家裡和要下礦的礦工手中。”比賽結束後,今年68歲的居民榮改改說。

一旁的居民張梅香接過話茬,雖然嫁來僅兩年,但社區6個社區,她都有很多熟人:“我們社區每個月都有主題活動,1月的迎新春元旦文藝晚會、春節趣味活動;2月的送元宵、話安全活動等等,此外,還會定期舉行各種志願服務。各個社區的居民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成了朋友。社區就像個大家庭,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樂。”

“社區的各種活動、節日慶典基本上都是曉明琢磨出來的。比如說剛剛舉辦的‘母親節’表演,有小品、兒童劇,還有我們的詩朗誦,大傢伙都能參與。”榮改改繼續說,以前社區只在重大節日時搞一些舞蹈、演講比賽,像他們這些年齡大的,每次都是坐在台下看。李曉明來了以後,變著法子帶大家一起玩,好多活動幾乎不分年齡,只要大夥兒願意,都能參與。比如鄰居節,通過開展各類小活動,讓大家明白互幫互助益處多多。

“好多活動大家不僅玩得開心了,主任還寓教於樂,把大道理通過節目講給大夥兒。”張梅香說,居民們參加各種活動和志願服務,都有積分。積分是家庭和個人評比的重要參考標準,積分高了,年底還能獲得最美家庭、最美個人等榮譽,大家都很珍惜。所以,各種活動和志願服務都能吸引到大量居民參與。

“現在各家各戶都是住單元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並不緊密。社區通過搞活動,讓每家每戶都參與進來,既熟悉了彼此,也讓大夥兒有了歸屬感、認同感,社區成了一個大家庭。”李曉明笑呵呵地說,大夥兒彼此都熟悉了,你“曝光”他們的好事或者壞事,關注度可不就高了麼!

三大“銀行”宣導居民文明禮善

張梅香說的積分引起了記者的好奇,積分是怎麼賺取的?“到‘銀行’賺啊。”此銀行非彼銀行,張梅香說的,便是社區盛行的“道德銀行”“愛心銀行”“圖書銀行”。說到這“三行”,李曉明最有發言權。

“以前咱們社區和其他普通社區沒啥兩樣,對於老百姓來說,我們就是‘一個部門’,百姓生活百姓的,我們工作我們的,看起來好像沒多大交集。”這種狀態在李曉明看來可不行,在他心裡,社區是職工家屬安居樂業的港灣,是職工生活的樂園、美麗的花園、幸福的家園,是建設“幸福潞安新天地”的平臺和依託,更是保障礦山安全發展、和諧發展、文明建設的大後方和前沿陣地,用他的話說,“這裡是我第二個家”。

為了讓家人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李曉明靠著鑽研勁兒,創造性地提出“三行”建設方案。

以2015年啟動的“道德銀行”為例。漳村社區6個社區3015戶居民都有一本“道德帳戶”。“道德銀行”還建立了“儲戶檔案”,檔案以積分的形式,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4項記錄居民的善行善舉。建檔之初,社區為每戶居民的帳戶充入100分作為道德基礎分值。每人所做的好人好事為“存款”,不道德或不文明行為是“支岀”,對儲戶的表彰獎勵和無償回報服務作為“利息”。積分的增減通過社區推薦、居民自薦、他人舉薦3種方式,經過初審確認、社區公示無誤、行長審核簽字,最後經社區“總行”上會審查、確定真實無誤,記入帳戶。在“道德銀行”的驅動下,社區居民人人爭先,僅今年1至5月,居民就獲得積分30000餘分。

李曉明稱,這樣做就是為了激勵居民不斷提升道德素養,動員居民積累道德“資產”,真正把“道德銀行”打造成社區居民道德能量的“孵化器”。

道德提升,愛心也不可或缺。李曉明給每個愛心使者和志願者開設了“愛心帳戶”,建立了“愛心檔案”,把他們對社會奉獻的愛心作為“存款”,以積分形式記錄他們的善行義舉,把對他們的表彰獎勵和無償服務作為“利息”。志願者們存入“愛心銀行”的分數,可作為社區和煤礦、集團年終評選各類“文明榮譽”的一項重要依據。

如今,漳村社區這個9000多人的大家庭裡文明禮善蔚然成風。《禮記·禮運篇》雲:“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切,終將實現!

○個人簡介

李曉明,男,中共黨員,1963年7月出生,潞安集團漳村煤礦社區黨工委副書記、居委會主任。個人曾獲得“全國安全社區建設先進工作者”“中國第二屆社區社會建設自主創新百花獎”“第二屆全國模範小巷總理”等榮譽。社區曾獲得 “國際安全社區”“全國社區服務先進單位”“全國文明社區”“全國科普社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全國法治社區建設示範社區”“全國煤礦文化廣場活動先進單位”“山西省文明和諧社區”“山西省科普示範社區”“山西省平安家庭創建活動標兵社區”等榮譽。

○工作實績

開展以“五必幫”為載體的為民工程建設。建立困難群眾必幫制,開展“一幫一、多幫一”幫扶活動,解決實際困難;建立婚喪大事必幫制;建立出現違章必幫制,開展“超前幫教、變化幫教、重點幫教”活動,樹立安全為天意識;建立居民求助必幫制,開設24小時居民熱線電話,做到有求必應、有難必幫、有困必解;建立居民有病必幫制,開展健康知識講座、老年人體檢等,開設社區醫療服務站和5分鐘醫療服務圈。居民反映問題的落實率達99.5%,使其成為群眾辦事的“直通車”。

開展以“五必訪”為載體的利民工程建設。每年網格長對網格內普通家庭必訪;每季網格督導員對困難群眾必訪;每月網格管理員對弱勢群體必訪;每週網格聯絡員對孤寡老人必訪;每日網格信息員對獨居老人必訪。化解矛盾率達到98.9%,使其成為化解矛盾的“緩衝器”。

開展以“六必報”為載體的惠民工程建設。堅持抓好 “公共設施損壞必報、外來人員進住必報、新增孕婦(人口變化)必報、居民房屋岀租必報、有安全隱患必報、有不穩定因素必報”“六必報”制度。資訊回饋率達到100%,使其成為民情動態的 “晴雨錶”。

開展以“六個一”為載體的便民工程建設。每戶發放一張居民聯繫卡,每格設立一塊責任公示牌,每區安裝一個居民聯繫箱,每員領取一本民情日誌,社區專設一部居民熱線電話,建立完善一個居民飛信、QQ群。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問、處處有人管、件件有落實”的服務管理新格局。民生問題的解決率達98.8%,使其成為轉變作風的“百葉窗”。

○尋美路上

在漳村社區採訪時,最令記者感到震驚的是,這個社區竟然用銀行業的運營理念,把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搞得如火如荼。

圖書銀行,居民無償捐書,再從書室裡無償借閱;道德銀行,用公示欄曝光,用道德評判,提升個人、社會、家庭、職業四德建設;愛心銀行,通過居民自願參加志願服務,在全社區形成了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奉獻理念。李曉明主任的管理方式真是一個字: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