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唉!胡蘭成不懂張愛玲

李海瑩丨文

他喜歡別的女子, 她容不下

胡蘭成在《今生今世》這本書裡寫道:“再或我有許多女友, 乃至挾妓遊玩, 她亦不會吃醋。

她倒是願意世上的女子都歡喜我。 ”

其實, 當胡蘭成人在武漢, 來的第一封信裡提到小周(小康)時, 張愛玲回信問候了小周, 並輕飄的說了聲“我是最妒忌的女人, 但是當然高興你在那裡生活不太枯寂。 ”

心氣高傲的張愛玲說是這樣說, 其實心裡悄悄萌生了醋意, 開始琢磨起他與小周的關係。 她一個人時就想胡蘭成與小周的關係——往自己希望的好處想:他與小周也只能開開玩笑, 跟一個十六歲的正經女孩子還能怎樣?

天下女人都會把戀人(丈夫)身邊的女性想一想, 辨明是否是潛在的情敵。 熱戀中的張愛玲也不例外。

胡蘭成回上海後, 他向愛玲說起小周, 不曾想到要避嫌, 感覺張愛玲糊塗得不知道妒忌。 其實, 張愛玲是那種把心思不表現,

深藏于心的女人。 這種女人明明是很在意, 卻表現的毫不在意。

那天, 倆人依偎著, 胡蘭成有點抱歉的說自己像開車的人一隻手臂抱著愛人, 有點心不在焉。 張愛玲瞬間感到一絲涼意, 很敏感地覺得他心不在焉是因為小周的緣故, 一絲隱憂纏繞於心。

他講起與小周的一些日常瑣事, 打打鬧鬧。 她心裡鄙夷他和小周打情罵俏。 在這樣的心態下, 張愛玲面不露色地笑著問胡蘭成, 小周什麼樣子?燙頭髮了嗎?他興致勃勃地談著與小周的故事。 她感覺到“他們的關係在變。 ”(《小團圓》)她以為“總不至於”的事, 一步步成了真的了。 她為了知己知彼, 為了還想保留他, 就必須聽他講, 無論聽了多痛苦, 一面微笑聽著, 一面心裡亂刀砍出來,

砍得人影子都沒有了。

一次, 她的閨蜜炎櫻(比比)和胡蘭成在陽臺聊天, 張愛玲聽到他問閨蜜:一個人能不能同時愛兩個人?那一瞬間, 她以前敏感的懷疑得到了證實——他愛小周。 她告訴他聽到那句話, 感覺天好像忽然天黑了下來。 她看不到他倆之間將來的光明了。

胡蘭成還一味的講小周是多麼好的人, 一定要給她受教育, 要好好的培植她……她卻想到的是軍閥們照例總是送下堂妾出洋, 而他剛花了這些錢離掉一個, 倒又要負擔起另一個五年計劃?

張愛玲去見躲藏在一家日本人家裡的胡蘭成。 前一天就想到他和小周分別的情形, 但是見了他, 她有點怕聽到不想聽到的, 慶倖他一直沒提。 自從他那次承認“愛兩個人”,

她就沒再十分違心問候過小周。 他卻沉著臉, 嫌她不提起小周。

幾天後, 他在她家, 不避諱地講起他臨走的時候小周躺在床上哭, 很美。 她想:原來他是跟小周生離死別了來的!並想像著躺在哪的床上哭?因她心裡不能正視現實, 曲解了幾個地方。 最後不得不想到是他的床。

張愛玲想問他和小周有沒有發生關係, 卻又很矛盾, 擔心如果得到沒有的答案, 他就會更把小周理想化, 這樣他就更對小周沒把握, 那真的是生離死別了。 權衡再三, 她最終採取逃避, 沒有問。 此時的張愛玲是多麼的不自信, 寧願裝糊塗, 來麻痹自己的心。

從前兩個人睡著單人床不擠, 但是這時她感覺非常擠, 礙手礙腳, 簡直像兩棵樹砍倒了堆在一起,

枝枝啞啞磕磕碰碰, 不知道有多少地方扡格抵觸。

斯君(郁先生, 即胡蘭成同學)來上海, 不經意提起胡蘭成想小周的時候多。 張愛玲忽然一刻也不能再忍耐下去了。 她心裡不自信到極致, 不能確定他選她, 還是小周。 任憑她姑姑一萬個不贊同她去。 她執意要當面問他到底預備怎樣。

張愛玲到溫州後, 一見秀美(巧玉), 就感覺胡蘭成與秀美兩人是彼此有心的, 朦朧地意識到他們路上有機會相好(後來知道了確實是在路上倆人好上了。 女人在這點上是天生敏感的, 直覺往往一定是准的。 )看見秀美娘家的小屋時, 又想到他二人可以在這裡相會。 但是不敢往下想, 是下意識的拒絕正視這局面。 張愛玲的情敵從一個變成兩個, 一個小周沒有走,又來一個秀美。

有一天,在旅館時,張愛玲給秀美畫像,畫了半天,只畫了一隻微笑的眼睛,就停筆了,因為她畫著畫著,只覺得秀美的眉眼神情,越來越像胡蘭成,心裡好一驚動,一陣難受,就再也畫不下去了。胡蘭成卻不理解她為何不畫了,完全沒有想到張愛玲是察覺到了他和秀美的關係,更沒有想到她內心的酸苦。一對男女生活在一起,會越長越像,即所謂的夫妻相。她太聰明,又太自尊了,不肯把話說透。

小城外菜花正開著,最鮮明的正黃色,直伸展到天邊。走著看著,驚笑著,張愛玲一拖再拖,終於鼓足勇氣微笑問胡蘭成:

“決定怎麼樣,要是不能放棄小周,她可以走開。”

“好的牙齒為什麼要拔掉?要選擇就是不好……”

他這樣的回答,她聽了半天聽不懂,為什麼“要選擇就是不好”?覺得不是詭辯,是瘋人的邏輯。她第一次責問:“你與我結婚時,婚帖上寫現世安穩,你不給我安穩?”(《今生今世》)

胡蘭成搪塞世景荒荒,小周又不在這,將來有沒有再見之日都不可知,眼前只有張愛玲,他可以隨口答應一聲,但他卻以“但君子之交,死生不貳,我焉可如此輕薄?”為理由,拒絕選擇。

胡蘭成分明是不想放棄任何一個。

其實,張愛玲曾給他時間,讓他自己做出選擇。“他自動答應了放棄小康,她也從來不去提醒他,就像他上次離婚的事一樣,要看他的了。”(《小團圓》)

這是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最大限度的寬容。因為不想失去他,只能如此卑微。他卻不選擇。最後她不得不心痛地要求他做出選擇。做出這一行為的女人,心裡其實早已隱約有了答案,但是她不願相信,亦心有不甘,還幻想著、希冀著能得到她想要的答案(結果)。

她是平凡女子,不是花開流水兩無情

她姑姑看到她夜不能寐,食不下嚥的痛苦樣子,心裡感歎:到底是平凡女人。是的,張愛玲是曠世才女,孤傲,冷豔,但戀愛中,她就是平凡女子,一切平凡女子有的想法,她都有:相愛的時候喜形於色,渴望全世界都知道她的愛情,願意為對方做一切他喜歡的事情,唯獨不容第三者插在中間,分手的時候痛不欲生,意欲求死。

胡蘭成剛隨口提起登在《天地》上的——僅有、很貴——照片,第二天張愛玲就送給他,照片的背後寫著“見了他,她第一次變的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他喜歡她穿桃紅色旗袍,穿廟會上買的繡花拖鞋,因此他一來,她就穿著;他倆在一起有著說不完的話;兩人坐在房裡說話,她會只顧孜孜地看他,不勝之喜……

胡蘭成在信上告訴朋友跟張愛玲戀愛了。她沒說什麼,心裡卻十分高興,恨不得宣傳的全世界都知道他倆相愛了。

一日,兩人在陽臺眺望紅塵靄靄的上海,閒聊著,西邊天上餘輝未盡,有一道雲隙處清森遙遠。她為他倒來一杯茶時,喜氣洋洋的看著他的臉,眼睛裡都是笑。收杯進去時,她心裡還是喜之不盡。真是“今日相樂,皆當喜歡”。甚至於她每每歡喜得欲仙欲死,糊塗到竟以為早有“欲仙欲死”的成語。此時的張愛玲愛的忘乎所以,意亂情迷。

有一次,張愛玲突兀自歡喜得詫異起來,問:“你的人是真的麼?你和我這樣在一起是真的麼?”(《今生今世》)還必定要胡蘭成回答。熱戀中的張愛玲幸福的以為這是一場夢。如同現在的女孩子喜歡追著問男朋友(老公)“你愛我嗎?”

任何時代的女人都是這樣:愛著,惶恐著,其實是太在乎對方,生怕失去,所以才一直求證。

一個傍晚,胡蘭成說時局要翻,來日大難,她聽了很震動。“我恨不得把你包包起,像個香袋兒,密密的針線縫縫好,放在衣箱裡藏藏好。”(《今生今世》)說這樣癡話的張愛玲,不是胡蘭成認為的完全是理性的,理性到得如同數學。

愛著胡蘭成的張愛玲總害怕失去他。有一天,他在看波茨坦會議的報導,下午的陽光照進來,她在畫張速寫,他說二次大戰要完了。她笑著,低聲說,希望永遠打下去。她說這樣的癡人夢話,為的只是想要跟他永遠在一起。

當胡蘭成給張愛玲一點錢,她便歡喜地去做了一件皮襖;他說經濟上保護她時,她微笑著沒作聲,默認了。張愛玲是一個金錢上分清楚的人,她母親以前給她的錢都記著要還,和姑姑、閨蜜炎櫻在一起也要算清楚錢,而此時唯獨願意用他的錢。這是一個平凡女子的心思:願意花自己丈夫的錢,因為他的就是她的,二人是一體的。

當聽見胡蘭成表揚小周洗的衣服都特別乾淨,姿勢很美時,張愛玲從心底裡泛出鄙夷不屑來,心想必要的話她也會替他洗。她甘心情願為了丈夫像其他女子那樣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以前的張愛玲從來不牽愁惹恨,要就是大哭一場,像晴天落白雨。而戀愛後的張愛玲則有了靜靜淚痕。她看了他的來信,感覺他的心智在崩潰,就突然特別想見他的親人,便立刻去見他侄女,倆人說著話,她就流下淚來;一次,他同學到上海來,提起他,她竟又流下淚來;她在溫州碼頭,一人雨中撐傘在船舷邊,對著滔滔黃浪,佇立涕泣很久;從溫州回來後,在馬路上偶然聽見店家播送的京戲,唱鬚生的中州音非常像他,她立刻眼睛裡汪著眼淚;他從上海轉去溫州的那日早晨,在床前俯下身去親她,她從被窩裡伸手抱住他,叫了一聲“蘭成”,淚流滿面……

張愛玲是一個對愁恨抵抗力很強的女子,然而因為愛情,變得多愁善感,甚至是恨意叢生。

在胡蘭成逃亡的前夜,睡著了,正好背對著她。她一時意氣用事,想用廚房裡一把斬肉的板刀對準他那狹窄的金色背脊一刀。過了一會兒,轉念又對自己說“你要為不愛你的人而死?”僅存的理智讓她想到為他坐牢丟人出醜都不犯著。

他倆剛相愛時,張愛玲去信給胡蘭成:“我想過,你將來就只是我這裡來來去去亦可以。”(《今生今世》)那時,她很自信,話說得很灑脫。等到她從溫州回來後,直到過去了兩三星期後回過味來:他的想法是等有一天他能出頭露面了,回來三美團圓?

張愛玲是一位具有新思想的女性,經濟獨立,崇尚愛情專一。這樣的現代女性,是不可能與別人分享丈夫的。胡蘭成的三美團圓她無法接受,只能主動離開他。認清局面後,痛苦像火車一樣轟隆轟隆一天到晚開著,日夜之間沒有一點空隙,她一醒過來它就在枕邊,是一隻手錶,走了一夜。

除了張愛玲的母親,就只有胡蘭成給她罪受。曾經想死給她母親看;對於他,自殺的念頭也在那裡,不過沒讓它露面。

每天,張愛玲僅吃美軍罐頭的大聽西柚汁,比橙汁酸淡,不嫌甜膩。兩個月吃下來,有一天在街上看見櫥窗裡一個蒼老的瘦女人迎面走來,不認識了,嚇了一跳。由於缺乏營養,她一度停經。

這樣的張愛玲,會是胡蘭成在《今生今世》裡寫的:“還有愛玲,我與她亦不過像金童玉女,到底花開水流兩無情。”嗎?

張愛玲是妒忌胡蘭成愛其他女人的,她不能容忍三美團圓的將來,決定離開他。她雖不致尋短見,卻也不能再愛別人,將只是萎謝了。

唉!胡蘭成不懂張愛玲。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代

歡 迎 關 注

民國文藝

投稿至郵箱:wenyizhiguang@163.com

一個小周沒有走,又來一個秀美。

有一天,在旅館時,張愛玲給秀美畫像,畫了半天,只畫了一隻微笑的眼睛,就停筆了,因為她畫著畫著,只覺得秀美的眉眼神情,越來越像胡蘭成,心裡好一驚動,一陣難受,就再也畫不下去了。胡蘭成卻不理解她為何不畫了,完全沒有想到張愛玲是察覺到了他和秀美的關係,更沒有想到她內心的酸苦。一對男女生活在一起,會越長越像,即所謂的夫妻相。她太聰明,又太自尊了,不肯把話說透。

小城外菜花正開著,最鮮明的正黃色,直伸展到天邊。走著看著,驚笑著,張愛玲一拖再拖,終於鼓足勇氣微笑問胡蘭成:

“決定怎麼樣,要是不能放棄小周,她可以走開。”

“好的牙齒為什麼要拔掉?要選擇就是不好……”

他這樣的回答,她聽了半天聽不懂,為什麼“要選擇就是不好”?覺得不是詭辯,是瘋人的邏輯。她第一次責問:“你與我結婚時,婚帖上寫現世安穩,你不給我安穩?”(《今生今世》)

胡蘭成搪塞世景荒荒,小周又不在這,將來有沒有再見之日都不可知,眼前只有張愛玲,他可以隨口答應一聲,但他卻以“但君子之交,死生不貳,我焉可如此輕薄?”為理由,拒絕選擇。

胡蘭成分明是不想放棄任何一個。

其實,張愛玲曾給他時間,讓他自己做出選擇。“他自動答應了放棄小康,她也從來不去提醒他,就像他上次離婚的事一樣,要看他的了。”(《小團圓》)

這是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最大限度的寬容。因為不想失去他,只能如此卑微。他卻不選擇。最後她不得不心痛地要求他做出選擇。做出這一行為的女人,心裡其實早已隱約有了答案,但是她不願相信,亦心有不甘,還幻想著、希冀著能得到她想要的答案(結果)。

她是平凡女子,不是花開流水兩無情

她姑姑看到她夜不能寐,食不下嚥的痛苦樣子,心裡感歎:到底是平凡女人。是的,張愛玲是曠世才女,孤傲,冷豔,但戀愛中,她就是平凡女子,一切平凡女子有的想法,她都有:相愛的時候喜形於色,渴望全世界都知道她的愛情,願意為對方做一切他喜歡的事情,唯獨不容第三者插在中間,分手的時候痛不欲生,意欲求死。

胡蘭成剛隨口提起登在《天地》上的——僅有、很貴——照片,第二天張愛玲就送給他,照片的背後寫著“見了他,她第一次變的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他喜歡她穿桃紅色旗袍,穿廟會上買的繡花拖鞋,因此他一來,她就穿著;他倆在一起有著說不完的話;兩人坐在房裡說話,她會只顧孜孜地看他,不勝之喜……

胡蘭成在信上告訴朋友跟張愛玲戀愛了。她沒說什麼,心裡卻十分高興,恨不得宣傳的全世界都知道他倆相愛了。

一日,兩人在陽臺眺望紅塵靄靄的上海,閒聊著,西邊天上餘輝未盡,有一道雲隙處清森遙遠。她為他倒來一杯茶時,喜氣洋洋的看著他的臉,眼睛裡都是笑。收杯進去時,她心裡還是喜之不盡。真是“今日相樂,皆當喜歡”。甚至於她每每歡喜得欲仙欲死,糊塗到竟以為早有“欲仙欲死”的成語。此時的張愛玲愛的忘乎所以,意亂情迷。

有一次,張愛玲突兀自歡喜得詫異起來,問:“你的人是真的麼?你和我這樣在一起是真的麼?”(《今生今世》)還必定要胡蘭成回答。熱戀中的張愛玲幸福的以為這是一場夢。如同現在的女孩子喜歡追著問男朋友(老公)“你愛我嗎?”

任何時代的女人都是這樣:愛著,惶恐著,其實是太在乎對方,生怕失去,所以才一直求證。

一個傍晚,胡蘭成說時局要翻,來日大難,她聽了很震動。“我恨不得把你包包起,像個香袋兒,密密的針線縫縫好,放在衣箱裡藏藏好。”(《今生今世》)說這樣癡話的張愛玲,不是胡蘭成認為的完全是理性的,理性到得如同數學。

愛著胡蘭成的張愛玲總害怕失去他。有一天,他在看波茨坦會議的報導,下午的陽光照進來,她在畫張速寫,他說二次大戰要完了。她笑著,低聲說,希望永遠打下去。她說這樣的癡人夢話,為的只是想要跟他永遠在一起。

當胡蘭成給張愛玲一點錢,她便歡喜地去做了一件皮襖;他說經濟上保護她時,她微笑著沒作聲,默認了。張愛玲是一個金錢上分清楚的人,她母親以前給她的錢都記著要還,和姑姑、閨蜜炎櫻在一起也要算清楚錢,而此時唯獨願意用他的錢。這是一個平凡女子的心思:願意花自己丈夫的錢,因為他的就是她的,二人是一體的。

當聽見胡蘭成表揚小周洗的衣服都特別乾淨,姿勢很美時,張愛玲從心底裡泛出鄙夷不屑來,心想必要的話她也會替他洗。她甘心情願為了丈夫像其他女子那樣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以前的張愛玲從來不牽愁惹恨,要就是大哭一場,像晴天落白雨。而戀愛後的張愛玲則有了靜靜淚痕。她看了他的來信,感覺他的心智在崩潰,就突然特別想見他的親人,便立刻去見他侄女,倆人說著話,她就流下淚來;一次,他同學到上海來,提起他,她竟又流下淚來;她在溫州碼頭,一人雨中撐傘在船舷邊,對著滔滔黃浪,佇立涕泣很久;從溫州回來後,在馬路上偶然聽見店家播送的京戲,唱鬚生的中州音非常像他,她立刻眼睛裡汪著眼淚;他從上海轉去溫州的那日早晨,在床前俯下身去親她,她從被窩裡伸手抱住他,叫了一聲“蘭成”,淚流滿面……

張愛玲是一個對愁恨抵抗力很強的女子,然而因為愛情,變得多愁善感,甚至是恨意叢生。

在胡蘭成逃亡的前夜,睡著了,正好背對著她。她一時意氣用事,想用廚房裡一把斬肉的板刀對準他那狹窄的金色背脊一刀。過了一會兒,轉念又對自己說“你要為不愛你的人而死?”僅存的理智讓她想到為他坐牢丟人出醜都不犯著。

他倆剛相愛時,張愛玲去信給胡蘭成:“我想過,你將來就只是我這裡來來去去亦可以。”(《今生今世》)那時,她很自信,話說得很灑脫。等到她從溫州回來後,直到過去了兩三星期後回過味來:他的想法是等有一天他能出頭露面了,回來三美團圓?

張愛玲是一位具有新思想的女性,經濟獨立,崇尚愛情專一。這樣的現代女性,是不可能與別人分享丈夫的。胡蘭成的三美團圓她無法接受,只能主動離開他。認清局面後,痛苦像火車一樣轟隆轟隆一天到晚開著,日夜之間沒有一點空隙,她一醒過來它就在枕邊,是一隻手錶,走了一夜。

除了張愛玲的母親,就只有胡蘭成給她罪受。曾經想死給她母親看;對於他,自殺的念頭也在那裡,不過沒讓它露面。

每天,張愛玲僅吃美軍罐頭的大聽西柚汁,比橙汁酸淡,不嫌甜膩。兩個月吃下來,有一天在街上看見櫥窗裡一個蒼老的瘦女人迎面走來,不認識了,嚇了一跳。由於缺乏營養,她一度停經。

這樣的張愛玲,會是胡蘭成在《今生今世》裡寫的:“還有愛玲,我與她亦不過像金童玉女,到底花開水流兩無情。”嗎?

張愛玲是妒忌胡蘭成愛其他女人的,她不能容忍三美團圓的將來,決定離開他。她雖不致尋短見,卻也不能再愛別人,將只是萎謝了。

唉!胡蘭成不懂張愛玲。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代

歡 迎 關 注

民國文藝

投稿至郵箱:wenyizhiguang@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