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威海市二實小喜慶建校10周年 好習慣在這裡養成

好習慣在這裡養成

——寫在威海市第二實驗小學喜慶建校10周年之際

◎文/曲黎悅 李文悅

坐擁古陌嶺, 極目觀東海, 環境優雅、空氣清新, 威海市第二實驗小學就處在這安靜幽雅的環境中。

5月28日, 威海市第二實驗小學將迎來10周歲生日。

10年裡, 學校辦學理念和模式日臻清晰, “讓師生在習慣養成中成人成才”成為該校十年沉澱的最具特色的理念;

10年裡, 學校教學體系持續升級, 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健身習慣、教師素養提升四大梯隊性養成教育體系塗抹出厚重的教育底色;

10年裡, 學校教師團隊不斷強大, 捆綁式發展打造出一批有激情、有經驗的省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威海市名師、名班主任;學校在多領域、多學科喜獲第一名的佳績。

如今, 站在10周年的節點, 懷揣對未來發展的美好願景, 威海市第二實驗小學再出發。

自己動手整理行李包。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片

“讓師生在習慣養成中成人成才”

樸素理念引領學校蛻變

走進二實小, 像走進一本打開的大書, 孩子們奔跑、嬉戲的身影則像躍動的字元。 “叔叔好”“阿姨好”“HELLO”, 每個孩子見到客人後都熱情地打著招呼。 花園式的校園環境、禮儀至上的校風是二實小留給人的第一印象。

二實小能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十年探索十年磨礪, “讓師生在習慣養成中成人成才”成為學校獨樹一幟的辦學理念。 學校的管理者們認為, 養成教育是能夠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 引領學生充分地感悟世界、融入世界, 能夠調動家長、教師、學生的積極性, 把教育當成“大家事”的最好途徑。

十年時光, 從二實小畢業的孩子已經千余名, 學校首屆畢業生已是大學二年級學生,

他們在不同學校、不同場合展示著二實小學子的風采, 不少學校的老師回饋, 二實小的畢業生總體思維活躍、創新力強, 多個初中多個級部、班級的第一名均為二實小學子。

孩子們在津津有味地就餐。

四大養成教育體系

讓好習慣陪伴孩子一生

“不知不覺, 然然上小學一個學期啦。 我們能明顯看到孩子認識了很多字, 現在可以自己看書;回家有模有樣地教媽媽和妹妹韓語, 文明禮貌也比幼稚園時有很大進步, 相信這些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養成, 會讓然然今後的人生之路更精彩。 ”

“孩子每天都在長大, 書寫規範工整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孩子更加活潑開朗了。 我們家長感到非常滿意。 ”

……

在二實小就讀的孩子們的家長, 感受最深的是, 孩子在性格行為、習慣養成、學習習慣、生活自立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而這樣的變化正得益於學校多層面的養成體系建設。

十年沉澱, 二實小已形成獨具特色的學習、生活、健身和教師素養提升四大養成教育體系,

依託全體教職員工的細心和共同參與, 讓好習慣陪伴學生一生。

十年沉澱的生活習慣培養模式, 促學生形成好的生活習慣。 學校建校伊始就建立了全員參與的“祥雲寶貝行知路評價體系”, 精細化學生在校的每一個時間節點, 細化入學到離開學校的每一個瞬間, 如文明問好、課間有序喝水、文明就餐、讀書角文明讀書等。 學校自主編寫“慧心巧手習慣養成教育三維聯繫手冊”, 通過養成教育的課程化, 讓好習慣內化為學生自身素質。

十年打磨的自主學習教學體系, 促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成。 在“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模式引領下, 學生自主學習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印證。 學校教育的精緻和細心, 體現在基礎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上, 涵蓋課前、課中、課後三個界點,現已形成語文預學五步、數學思維導圖、習字、英語早晚讀、科學實驗等多學科自主學習培養模式。

十年打造的現代化智慧校園,已擁有管理、教學、安全三大智慧校園網路。平安校園管理系統,對出入學校的學生、家長和來訪人員實行圖片、短信、錄影三層管理,資料實現與威海智慧城市資料庫和公安戶籍管理系統聯網。重點部位的紅外報警系統和煙感報警系統,實現網路化管理。學校建有班班通數位化高互動教學管理系統和及時回饋系統,自動化錄製和補救的智慧錄製系統,智慧校園已然形成。

十年探索的國際化研修學體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二實小始終不忘理性、有選擇性地讓學生開闊視野。學校注重與辦學理念、傳統和本土文化、校內課程體系和家校溝通相結合,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市內、省內、國內和國外四個梯度的遊學體系。遊學過程中,學校為學生設計了遊學手冊,並為家長提供習慣養成的觀測點,讓家長明確遊學不僅僅是旅行,而是一次養成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孩子們自己動手洗腳。

堅守“靜心”與“專業”

打造專業教師團隊

教師是教育的根本,十年磨煉,二實小打造了一支多學科專業教師團隊。成長導師、青年教師主動選課等多種形式的觀課制,形成了學校多管道的教師培養體系,“骨幹教師家常課”、“名師教學風格”等展示課,讓老師有效掌握高效課堂的核心所在。在環翠區“習慣養成及全納教育”比賽中,學校參賽的五個學科均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成為環翠區小學唯一一所五個學科均進入一等獎的學校。

如今,在二實小,擁有省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威海市名師、名班主任等,更擁有環翠區小學唯一的“名班主任工作室”和環翠區唯一的“威海市教育名家工作室”。

“兒子4年級時轉入這個學校,在老師的關心下很快適應了新環境。短短一學期,孩子的字跡規範多了,跟以前判若兩人,看到他認認真真地書寫,我們家長打心裡感到欣慰。兒子以前數學也不算差,來到二實小後,感覺他對數學更感興趣了,成績也提高了不少。二實小的教學方式、培養孩子好習慣養成的方式,讓我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實效……”

這是4.4班一位家長發自內心的“告白”。當然不止這位家長,曾經以及現在就讀於二實小的孩子家長都有著這樣的感受:班主任老師在生活細節方面的關心到位,讓孩子更加活潑開朗;各科老師和班主任老師的高效配合,讓孩子的學習更加主動、積極。

十年沉澱,碩果累累。僅2016年,學校在環翠區英語教師口語技能、中小學師生現場書畫、“希望杯”足球比賽、“時代之聲”器樂舞蹈大賽、APEC亞太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教師基本功(鋼筆、粉筆、毛筆字)比賽中獲得第一名。2016年4月,學校更成功承辦了“全國少年兒童習慣鹽城教育研究聯盟暨中澳校長第六屆論壇”,來自全國各地校長和澳大利亞的校長、來賓400余人齊聚二實小,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全國養成教育領軍人物餘慧斌對學校養成教育的實施給予了充分肯定。

十年教育之路上,二實小始終崇尚“以靜為美”,淡泊名利,遵照自然規律,扎扎實實做事,不跟風,不盲從,“簡單、認真、用心”地教書育人。

不多言,靜心做著教育應該做的事;不修飾,用心呈現教育最本真的美。十年,二實小這樣一路走來;今後,二實小將繼續堅定前行。

■現場體驗

讓孩子“立”在起跑線上

——走進二實小感受寄宿教育

◎曲黎悅

作為威海市內唯一一家小學寄宿學校,二實小歷經十年的寄宿教育已成為它的獨特名片。5月23日晚,筆者走進二實小,感受其讓孩子“立”在起跑線上的特色寄宿教育。

19點50分,宿舍樓二樓的盥洗室開始熱鬧起來,第一批小學一年級的寄宿生開始洗漱。孩子們端著自己的臉盆,在老師的帶領下,洗臉、刷牙、洗腳……井然有序。

每間寢室均住有八至十名孩子,並配有獨立衛生間。站在一年級孩子的寢室門外向裡看去,每個孩子都將自己的小被子疊成豆腐塊模樣,床鋪也收拾得乾乾淨淨,鞋子統一擺放在門外的走廊上,拖鞋則統一放在床尾的右方,毛巾都是按照“左腳右臉後屁股”的位置整齊地掛在洗手盆邊。每個端著盆子去洗漱的孩子路過筆者身邊時,都會露出天真的笑臉,熱情地打招呼。

“在孩子入校前,我們會跟家長確認孩子是否寄宿,然後根據這個給孩子分班,既保證班級的穩定性,也能讓孩子有一個相對固定的生活環境,減輕孩子剛入學的焦慮和不安。”學校相關負責人張芳介紹說,一年級孩子剛入學的第一個月是不寄宿的,也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環境。

針對寄宿學生,二實小還特別打造了一支晚間教師隊伍,專門負責孩子晚間的學習和生活。她們不但是孩子們學習上的指導者,更是孩子們夜晚的守護“媽媽”。

“每晚都是老師帶著他們洗漱,晚上也有老師值班,孩子們休息以後,老師們平均半小時就會檢查一次孩子們的睡覺情況,防止有孩子踢被子著涼。對於低年級的孩子,老師們檢查得會更頻繁一些,因為有些孩子還太小,可能會尿床,老師們會為他們重新換好被褥,等他們睡著以後再將換下的衣物清洗乾淨。”張芳介紹道。

寄宿孩子的變化,家長們感受最深。“現在的鑫鑫看起來像個小大人,不僅會自己洗衣服、疊被子,還會主動幫我們做家務。剛開始鑫鑫的奶奶十分反對我送他來寄宿,但當她親眼看到孩子的改變時,再也沒有反對過,寄宿教育真的讓孩子長大了。”五年四班鄒鈺鑫的家長孫偉玲如是說。

“我回家有時候會將衣服隨手一丟,有次孩子看到了就幫我收拾整齊,板板正正疊好放在我的床頭櫃上,我看到以後眼眶都紅了。”另一位家長也深有感觸地說。

涵蓋課前、課中、課後三個界點,現已形成語文預學五步、數學思維導圖、習字、英語早晚讀、科學實驗等多學科自主學習培養模式。

十年打造的現代化智慧校園,已擁有管理、教學、安全三大智慧校園網路。平安校園管理系統,對出入學校的學生、家長和來訪人員實行圖片、短信、錄影三層管理,資料實現與威海智慧城市資料庫和公安戶籍管理系統聯網。重點部位的紅外報警系統和煙感報警系統,實現網路化管理。學校建有班班通數位化高互動教學管理系統和及時回饋系統,自動化錄製和補救的智慧錄製系統,智慧校園已然形成。

十年探索的國際化研修學體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二實小始終不忘理性、有選擇性地讓學生開闊視野。學校注重與辦學理念、傳統和本土文化、校內課程體系和家校溝通相結合,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市內、省內、國內和國外四個梯度的遊學體系。遊學過程中,學校為學生設計了遊學手冊,並為家長提供習慣養成的觀測點,讓家長明確遊學不僅僅是旅行,而是一次養成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孩子們自己動手洗腳。

堅守“靜心”與“專業”

打造專業教師團隊

教師是教育的根本,十年磨煉,二實小打造了一支多學科專業教師團隊。成長導師、青年教師主動選課等多種形式的觀課制,形成了學校多管道的教師培養體系,“骨幹教師家常課”、“名師教學風格”等展示課,讓老師有效掌握高效課堂的核心所在。在環翠區“習慣養成及全納教育”比賽中,學校參賽的五個學科均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成為環翠區小學唯一一所五個學科均進入一等獎的學校。

如今,在二實小,擁有省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威海市名師、名班主任等,更擁有環翠區小學唯一的“名班主任工作室”和環翠區唯一的“威海市教育名家工作室”。

“兒子4年級時轉入這個學校,在老師的關心下很快適應了新環境。短短一學期,孩子的字跡規範多了,跟以前判若兩人,看到他認認真真地書寫,我們家長打心裡感到欣慰。兒子以前數學也不算差,來到二實小後,感覺他對數學更感興趣了,成績也提高了不少。二實小的教學方式、培養孩子好習慣養成的方式,讓我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實效……”

這是4.4班一位家長發自內心的“告白”。當然不止這位家長,曾經以及現在就讀於二實小的孩子家長都有著這樣的感受:班主任老師在生活細節方面的關心到位,讓孩子更加活潑開朗;各科老師和班主任老師的高效配合,讓孩子的學習更加主動、積極。

十年沉澱,碩果累累。僅2016年,學校在環翠區英語教師口語技能、中小學師生現場書畫、“希望杯”足球比賽、“時代之聲”器樂舞蹈大賽、APEC亞太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教師基本功(鋼筆、粉筆、毛筆字)比賽中獲得第一名。2016年4月,學校更成功承辦了“全國少年兒童習慣鹽城教育研究聯盟暨中澳校長第六屆論壇”,來自全國各地校長和澳大利亞的校長、來賓400余人齊聚二實小,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全國養成教育領軍人物餘慧斌對學校養成教育的實施給予了充分肯定。

十年教育之路上,二實小始終崇尚“以靜為美”,淡泊名利,遵照自然規律,扎扎實實做事,不跟風,不盲從,“簡單、認真、用心”地教書育人。

不多言,靜心做著教育應該做的事;不修飾,用心呈現教育最本真的美。十年,二實小這樣一路走來;今後,二實小將繼續堅定前行。

■現場體驗

讓孩子“立”在起跑線上

——走進二實小感受寄宿教育

◎曲黎悅

作為威海市內唯一一家小學寄宿學校,二實小歷經十年的寄宿教育已成為它的獨特名片。5月23日晚,筆者走進二實小,感受其讓孩子“立”在起跑線上的特色寄宿教育。

19點50分,宿舍樓二樓的盥洗室開始熱鬧起來,第一批小學一年級的寄宿生開始洗漱。孩子們端著自己的臉盆,在老師的帶領下,洗臉、刷牙、洗腳……井然有序。

每間寢室均住有八至十名孩子,並配有獨立衛生間。站在一年級孩子的寢室門外向裡看去,每個孩子都將自己的小被子疊成豆腐塊模樣,床鋪也收拾得乾乾淨淨,鞋子統一擺放在門外的走廊上,拖鞋則統一放在床尾的右方,毛巾都是按照“左腳右臉後屁股”的位置整齊地掛在洗手盆邊。每個端著盆子去洗漱的孩子路過筆者身邊時,都會露出天真的笑臉,熱情地打招呼。

“在孩子入校前,我們會跟家長確認孩子是否寄宿,然後根據這個給孩子分班,既保證班級的穩定性,也能讓孩子有一個相對固定的生活環境,減輕孩子剛入學的焦慮和不安。”學校相關負責人張芳介紹說,一年級孩子剛入學的第一個月是不寄宿的,也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環境。

針對寄宿學生,二實小還特別打造了一支晚間教師隊伍,專門負責孩子晚間的學習和生活。她們不但是孩子們學習上的指導者,更是孩子們夜晚的守護“媽媽”。

“每晚都是老師帶著他們洗漱,晚上也有老師值班,孩子們休息以後,老師們平均半小時就會檢查一次孩子們的睡覺情況,防止有孩子踢被子著涼。對於低年級的孩子,老師們檢查得會更頻繁一些,因為有些孩子還太小,可能會尿床,老師們會為他們重新換好被褥,等他們睡著以後再將換下的衣物清洗乾淨。”張芳介紹道。

寄宿孩子的變化,家長們感受最深。“現在的鑫鑫看起來像個小大人,不僅會自己洗衣服、疊被子,還會主動幫我們做家務。剛開始鑫鑫的奶奶十分反對我送他來寄宿,但當她親眼看到孩子的改變時,再也沒有反對過,寄宿教育真的讓孩子長大了。”五年四班鄒鈺鑫的家長孫偉玲如是說。

“我回家有時候會將衣服隨手一丟,有次孩子看到了就幫我收拾整齊,板板正正疊好放在我的床頭櫃上,我看到以後眼眶都紅了。”另一位家長也深有感觸地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