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十二年的艱苦奮鬥,中國互聯網醫療第一股的光榮與夢想

“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淡泊無以明志。 ”

羅寧政今年44歲, 過了不惑的年紀, 他創辦深圳市寧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年, 歷經浮沉, 卻始終將諸葛亮這句話作為經營企業的決策信條。

2005年, 羅寧政從醫院資訊科主任崗位辭職, 組建了十幾人的團隊, 開始了就醫160的創業之路, 進入了中國束縛最多的行業——醫療。 之所以說醫療行業比其他行業束縛多, 一方面是因為政府對醫療行業政府管控極為嚴格;另一方面, 互聯網剛興起, 雖然人們對於互聯網有一定的認識, 但是滲透和顛覆行業並不多。 唯一看到的是希望是當年中國線民突破了1億。 互聯網的出現, 讓人們看到了無數可能性, 新潮、狂熱、財富等成了互聯網的標籤。

12年時間, 從默默無聞的小團隊蛻變為中國互聯網醫療第一股, 就醫160歷經行業的藍海與紅海, 羅寧政卻篤定:連接比擁有更重要, 連接代表關係,

而擁有代表物質!

縱觀就醫160的發展, 羅寧政一直用行動踐行著他的信念。

如今, 在互聯網醫療行業混戰的時代, 從數以萬計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2008年非典來臨時, 就醫160針對國內醫院感染病監測, 研發了藍蜻蜓院感軟體, 收穫了數千家醫院用戶, 為後來進軍移動醫療起到了關鍵性的幫助;2009年, 衛生部發佈了《關於在公立醫院施行預約診療服務工作的意見》, 明確所有公立三級醫院都要開展實名預約掛號服務, 可與協力廠商仲介合作開展預約掛號……

隨著政策不斷地放開, 迄今為止, 就醫160平臺已經接入全國3000多家大型醫院, 平臺註冊用戶超1億人, 註冊醫生50萬人左右, 用戶使用頻次超過3億人次……

第一股的光榮與無奈

2015年12月15日, 對於羅寧政來說, 意義非凡。 一是因為這天是寧遠科技掛牌新三板的日子, 被業內稱為中國移動醫療第一股;二是因為這也是從側面印證了他個人的才華。

一時間, 媒體關於稱讚就醫160的文章鋪天蓋地, 全國各地的長槍短炮都對著就醫160, “哢嚓、哢嚓”的快門聲音聽得羅寧政耳朵疼。

雖然被媒體爭相報導, 但是羅甯政很清楚, 在這華麗的背後隱藏著了他多少的汗水與堅持。 熬過多少通宵、敲過多少代碼、吃過多少醫院的閉門羹……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另一方面, 也預示著就醫160的醫療模式被各方認同。 據羅寧政介紹, 目前就醫160已擁有為醫院、醫生和患者打造的完整產品鏈。 針對醫院, 就醫160提供基於SaaS的門診排班、專病管理、患者隨訪等醫院患者管理服務, 説明醫院實現高效的資訊化管理;針對患者, 就醫160提供線上導診、掛號、繳費、查詢報告、隨訪等互聯網就醫全流程服務, 將醫院優質就醫服務持續提供給使用者, 以此形成競爭壁壘;針對醫生, 就醫160通過患者預約管理、線上諮詢、診後諮詢、醫患互評、病情主訴、轉診、加號等手段強化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互動,

使患者和醫生的溝通更高效, 從而增強用戶粘性。

“在2016年, 就醫160打破傳統醫療資訊壁壘, 不斷深化平臺資源, 實現90%以上的三級醫院接入, 實現醫院端“互聯網+醫療”解決方案在全國50個重點城市的規模推廣。 ”

同時, 就醫160完成連接的工作後, 也積累了大量的流量, 成為了搭建平臺的好時機。 2016年就醫160宣佈廣泛引入醫療健康產業鏈條各類優秀合作夥伴, 共用流量紅利。 與民營醫院、體檢機構、藥商、醫療器械商、金融保險機構、醫療可穿戴設備商、健康管理機構等共建互聯網醫療生態系統, 並將通過引入各類專科領域合作夥伴(比如糖尿病、心血管、腫瘤、婦幼、肝病、腎病、康復等)的合作, 拓展平臺服務的深度和粘性,深度整合醫療健康產業鏈條服務資源,提升合作各方的抗風險能力,共同打造一個開放共贏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生態系統。以此成為更大型開放平臺,強化就醫服務。

然而一直以來人們關注的還是企業的盈利狀況。雖然曾有投資人說過“就醫160是燒錢最少的移動醫療公司”,但不可置否的是,如何盈利始終是懸在羅寧政心中的一把劍。

自從上市後,每逢披露財報,都會引起業內人士的揣測:虧錢?公司如何盈利?

事實上,就醫160面臨的問題,很多移動醫療公司也遇到了。只是其他公司沒有上市,不需要披露財報。可見,上市,對於公司來說,是一把雙刃劍。雖然一方面提升了企業的品牌知名度,一時間風光無限;但是也將企業曝露在公眾面前,好比一個脫光了的表演者,站在舞臺上,毫無保留地曝露在鎂光燈下。

“作為互聯網醫療第一股,很多時候是替行業擋槍。”羅寧政很無奈。

2016年,就醫160因裁員事件,成為移動醫療行業裡的眾矢之的。傳統媒體、自媒體紛紛報導,比如站在被裁掉員工的角度批判就醫160的無情,如何看待就醫160裁員等文章在媒體圈內刷屏。“與當時就醫160成為第一股的報導類似,只是內容變成了負面。”

當羅寧政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他很平和,略帶喜感。在這個創業老兵面前,仿佛這一切都是過眼雲煙,日子是活給自己的,讓別人去說吧。

免費為400多家社康中心服務

挺過這一風波後,2017年就醫160在基層醫療方面,也將重點佈局。今年1月20日,就醫160與醫療O2O平臺醫和你,正式達成戰略合作。未來,雙方將通過資源優勢互補與業務協同,共同推動醫療業務發展,重點圍繞醫療系統產品業務、互聯網O2O醫療業務、共建互聯網門診中心以及資本運作等多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日間手術中心,作為基層醫療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而醫和你從微創與日間手術入手,開設診療中心與日間手術室,主打日間手術市場,線上下醫療領域具有豐富資源。

就醫160除了擁有完整的面向醫院的“互聯網+醫療”資訊化解決方案之外,還為患者、醫生提供了針對性的移動端產品,在互聯網醫療領域有豐富經驗。而有業界專業人士稱此次合作為“天作之合”,尤其是共建互聯網門診中心,直擊互聯網醫療商業模式不完整的痛點,為就醫160打造移動醫療閉環體系再落下重要一子。

然而,基層醫療的另一個重要的管道是分級診療和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只有將管道建立好,基層醫療才是真正做起來,不然它就是一個空中樓閣。

針對分級診療方面,2016年6月,就醫160正式發佈了全國首個以患者為中心的互聯網分級診療體系。該分級診療平臺以“病情優先”為切入點,發揮互聯網連接資訊的優勢有效連接醫患,調動專科醫生積極性,通過患者免費申請+醫生審核的方式合理匹配醫患資源,提高轉診患者就醫效率。

同時,就醫160分級診療平臺全面支持社區全科醫生簽約服務,患者通過就醫160平臺,可輕鬆獲取健康知識,培養就醫習慣,形成“基層首診”的就醫模式。

除了導診、分診,"就醫160"平臺還借助龐大的醫生資源、患者群體和流量,助力醫院與社康中心之間的"雙向轉診",通過HIS系統,支援線上轉診;可作為現有分級診療體系的運營平臺。

社康中心,作為基層醫療的最後一公里。因此除了網上醫院、分級診療平臺之外,網上社康也是就醫160醫療服務平臺中的重要一環,如為社區提供掛號問診和家庭醫生簽約的服務。在這些免費服務的基礎服務模組上,“就醫160”連接了大量的B端客戶,如縣級醫院、社區醫院、月子會所等。通過為它們進行用戶導流,盤活閒置的醫療資源。

截止到目前為止,就醫160免費為深圳市400多家社康中心做資訊化、提供醫療服務、轉診、醫患互動等功能。

“也與基層醫聯網達成了合作,我們是他們首批接入的移動互聯網公司。”目前該平臺的基層醫生超過5萬名,未來,該平臺還應在健康服務資訊精准推送、村醫與新媒體互動、村醫與村民互動等方面做出探索。

夢想:成為億萬用戶的健康管家

長達12年的創業長跑,練就了就醫160和羅寧政耐得住寂寞的秉性。好比阿裡健康CEO王磊說得那樣:“我們並不急於賺一時的錢,先做好平臺,商業模式跑通後,利潤自然會來。”

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繞不開盈利的坎兒。尤其是難變現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如何將流量變現,取得相應的商業價值,更是迫在眉睫。

就目前來看,互聯網醫療企業的盈利方式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利用廣告或者導流的方式實現流量的變現,其服務物件多半是醫療企業、藥企、保險公司等行業上下游企業。這種方式在PC端時代變現能力很強,但是在移動端上,由於廣告展示方式尚不成熟,潛在的轉換率過低,導致廣告主的投放熱情大大衰減。

另一類是綜合性的變現方式,即通過提供掛號、導診、支付等醫療全流程服務,在部分服務環節收取傭金或者與合作方進行收入分成。較之前者,綜合性的變現方式更具行業內生性,只要互聯網醫療企業提供的全流程服務能夠給鏈條上的各環節創造更高的價值。

羅寧政表示,目前在整個就醫160的戰略框架中,社康、醫院和藥店是業務的核心,盈利來源也是依據這三部分。一是以全流程醫院業務為代表的網上醫院服務;二是分級診療平臺;三是網上社康服務。

只有企業活下去,才能幫助更多的使用者、改善醫療服務。“未來,我們希望在就醫160平臺的用戶更健康,成為他們的健康管家,輸出更多健康管理類的內容,引入健身企業的合作活動。”

此外,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基本疾病的治療,借助就醫160平臺積累的大資料,為社區康復中心的慢病管理、健康管理提供幫助。讓用戶真正養成“大病去大醫院,小病去社康”的習慣,這是大勢所趨。

面對新一輪的暗湧,醫療行業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行業,羅寧政也不再是當年的羅寧政了。

文|羅美

動脈網(WeChat:vcbeat),關注互聯網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新技術、創業和投資,以及新技術背後的倫理變遷。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動脈網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拓展平臺服務的深度和粘性,深度整合醫療健康產業鏈條服務資源,提升合作各方的抗風險能力,共同打造一個開放共贏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生態系統。以此成為更大型開放平臺,強化就醫服務。

然而一直以來人們關注的還是企業的盈利狀況。雖然曾有投資人說過“就醫160是燒錢最少的移動醫療公司”,但不可置否的是,如何盈利始終是懸在羅寧政心中的一把劍。

自從上市後,每逢披露財報,都會引起業內人士的揣測:虧錢?公司如何盈利?

事實上,就醫160面臨的問題,很多移動醫療公司也遇到了。只是其他公司沒有上市,不需要披露財報。可見,上市,對於公司來說,是一把雙刃劍。雖然一方面提升了企業的品牌知名度,一時間風光無限;但是也將企業曝露在公眾面前,好比一個脫光了的表演者,站在舞臺上,毫無保留地曝露在鎂光燈下。

“作為互聯網醫療第一股,很多時候是替行業擋槍。”羅寧政很無奈。

2016年,就醫160因裁員事件,成為移動醫療行業裡的眾矢之的。傳統媒體、自媒體紛紛報導,比如站在被裁掉員工的角度批判就醫160的無情,如何看待就醫160裁員等文章在媒體圈內刷屏。“與當時就醫160成為第一股的報導類似,只是內容變成了負面。”

當羅寧政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他很平和,略帶喜感。在這個創業老兵面前,仿佛這一切都是過眼雲煙,日子是活給自己的,讓別人去說吧。

免費為400多家社康中心服務

挺過這一風波後,2017年就醫160在基層醫療方面,也將重點佈局。今年1月20日,就醫160與醫療O2O平臺醫和你,正式達成戰略合作。未來,雙方將通過資源優勢互補與業務協同,共同推動醫療業務發展,重點圍繞醫療系統產品業務、互聯網O2O醫療業務、共建互聯網門診中心以及資本運作等多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日間手術中心,作為基層醫療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而醫和你從微創與日間手術入手,開設診療中心與日間手術室,主打日間手術市場,線上下醫療領域具有豐富資源。

就醫160除了擁有完整的面向醫院的“互聯網+醫療”資訊化解決方案之外,還為患者、醫生提供了針對性的移動端產品,在互聯網醫療領域有豐富經驗。而有業界專業人士稱此次合作為“天作之合”,尤其是共建互聯網門診中心,直擊互聯網醫療商業模式不完整的痛點,為就醫160打造移動醫療閉環體系再落下重要一子。

然而,基層醫療的另一個重要的管道是分級診療和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只有將管道建立好,基層醫療才是真正做起來,不然它就是一個空中樓閣。

針對分級診療方面,2016年6月,就醫160正式發佈了全國首個以患者為中心的互聯網分級診療體系。該分級診療平臺以“病情優先”為切入點,發揮互聯網連接資訊的優勢有效連接醫患,調動專科醫生積極性,通過患者免費申請+醫生審核的方式合理匹配醫患資源,提高轉診患者就醫效率。

同時,就醫160分級診療平臺全面支持社區全科醫生簽約服務,患者通過就醫160平臺,可輕鬆獲取健康知識,培養就醫習慣,形成“基層首診”的就醫模式。

除了導診、分診,"就醫160"平臺還借助龐大的醫生資源、患者群體和流量,助力醫院與社康中心之間的"雙向轉診",通過HIS系統,支援線上轉診;可作為現有分級診療體系的運營平臺。

社康中心,作為基層醫療的最後一公里。因此除了網上醫院、分級診療平臺之外,網上社康也是就醫160醫療服務平臺中的重要一環,如為社區提供掛號問診和家庭醫生簽約的服務。在這些免費服務的基礎服務模組上,“就醫160”連接了大量的B端客戶,如縣級醫院、社區醫院、月子會所等。通過為它們進行用戶導流,盤活閒置的醫療資源。

截止到目前為止,就醫160免費為深圳市400多家社康中心做資訊化、提供醫療服務、轉診、醫患互動等功能。

“也與基層醫聯網達成了合作,我們是他們首批接入的移動互聯網公司。”目前該平臺的基層醫生超過5萬名,未來,該平臺還應在健康服務資訊精准推送、村醫與新媒體互動、村醫與村民互動等方面做出探索。

夢想:成為億萬用戶的健康管家

長達12年的創業長跑,練就了就醫160和羅寧政耐得住寂寞的秉性。好比阿裡健康CEO王磊說得那樣:“我們並不急於賺一時的錢,先做好平臺,商業模式跑通後,利潤自然會來。”

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繞不開盈利的坎兒。尤其是難變現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如何將流量變現,取得相應的商業價值,更是迫在眉睫。

就目前來看,互聯網醫療企業的盈利方式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利用廣告或者導流的方式實現流量的變現,其服務物件多半是醫療企業、藥企、保險公司等行業上下游企業。這種方式在PC端時代變現能力很強,但是在移動端上,由於廣告展示方式尚不成熟,潛在的轉換率過低,導致廣告主的投放熱情大大衰減。

另一類是綜合性的變現方式,即通過提供掛號、導診、支付等醫療全流程服務,在部分服務環節收取傭金或者與合作方進行收入分成。較之前者,綜合性的變現方式更具行業內生性,只要互聯網醫療企業提供的全流程服務能夠給鏈條上的各環節創造更高的價值。

羅寧政表示,目前在整個就醫160的戰略框架中,社康、醫院和藥店是業務的核心,盈利來源也是依據這三部分。一是以全流程醫院業務為代表的網上醫院服務;二是分級診療平臺;三是網上社康服務。

只有企業活下去,才能幫助更多的使用者、改善醫療服務。“未來,我們希望在就醫160平臺的用戶更健康,成為他們的健康管家,輸出更多健康管理類的內容,引入健身企業的合作活動。”

此外,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基本疾病的治療,借助就醫160平臺積累的大資料,為社區康復中心的慢病管理、健康管理提供幫助。讓用戶真正養成“大病去大醫院,小病去社康”的習慣,這是大勢所趨。

面對新一輪的暗湧,醫療行業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行業,羅寧政也不再是當年的羅寧政了。

文|羅美

動脈網(WeChat:vcbeat),關注互聯網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新技術、創業和投資,以及新技術背後的倫理變遷。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動脈網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