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一群武漢大學生下鄉種田去了,他們是怎麼想的?

長江日報融媒體5月25日訊25日, 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共青團武漢市委員會、長江日報、長江網聯辦的“新青年下鄉”微峰會上獲悉,

我市的“新青年下鄉”活動將逐步由4所試點市屬高校, 擴展到全體在漢高校。

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 今年2月, 武漢市啟動開展了“新青年下鄉”活動。 活動自3月3日舉行出征儀式以來, 江漢大學、武漢商學院、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武漢城市職業學院作為首批試點高校, 與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的107個村實現“班村結對”, 開展理論育農、科技支農、文藝樂農、愛心助農、生態興農“五大行動”。 截至目前, 學生們走訪貧困戶1602戶, 開展活動402場, 參與大學生4397人。

活動堅持以在校大學生為主體, 以思想引領為主線, 以服務農村精神家園建設為主旨, 建立“一校一區、一院(系)一街道(鄉鎮)、一班一村(社區)”的結對聯繫機制, 搭建“校院+農村實踐基地”共建教育平臺,

採取“集中活動+常態服務”模式, 推進活動常態化、制度化、長效化。

學生們還通過寫“新青年下鄉”日記, 記錄自己在下鄉過程中的經歷和感想。 “有幸成為‘新青年下鄉’活動的一份子, 不僅給農村帶去了新知識、新觀念, 更收穫了思想新變化, 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汽車技術與服務學院2016級車身維修1班學生楊明在日記中寫道。

楊明所在的班級與江夏區山坡街大咀漁業村結對, 同學們通過進村入戶調查瞭解到, 因臨近斧頭湖, 村裡人世代以捕魚為生。 近年來, 出於生態保護的需要, 村民們拆除了湖畔的圍網, 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另謀生計, 這個原本有千餘人的村落現在僅有幾百人。 調查訪問後, 楊明和同學們紛紛為村裡的出路出謀劃策。 目前,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已經在積極為村裡的轉型找出路, 決定利用專業師資力量, 為村民開展汽車技能培訓並推薦就業。

“進農家、體民情、幹農活。 大學生們通過‘走下去’, 接受了國情社情民情教育,

施展了所學所長, 增強了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和城市歸屬感, 堅定了留漢就業創業的信心和決心。 ”團市委負責人表示, “新青年下鄉”活動已成為大學生接受國情社情民情教育的生動課。

據悉, 武漢市的“新青年下鄉”活動將逐步由4所試點市屬高校, 擴展到全體在漢高校, 引導全體在漢大學生到農村、企業、社區, 積極開展幫扶活動, 積極為基層群眾送理論、送科技、送文化、送服務。 引導大學生走出象牙塔, 走進社會大課堂, 讓大學生親近武漢、心儀武漢。

學生們在下鄉中接了地氣受了教育

二維碼管理貧困戶, 教村民打腰鼓, 體驗下田拔草

25日, 長江日報派出兩路記者, 分別來到江夏區舒安街瓦窯村和山坡街紅星村, 直播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學生們開展“新青年下鄉”活動的情況。

瓦窯村的結對班是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外語學院英語教育1603班。 在68歲的貧困戶謝佑珍家, 幾位同學正在幫她擇菜。 “大學生們經常來我家, 幫我洗菜、洗衣服、做家務, 我特別開心。 ”謝佑珍還和大學生們互留了電話, 有啥事及時聯絡。

在謝佑珍家門口,貼著一個二維碼。這是英語教育1603班的同學專門為瓦窯村開發的,張貼在每戶貧困戶的門口。拿出手機輕掃二維碼,就可以看到貧困戶的資訊,以及大學生們近期走訪幫扶的情況。

瓦窯村黨支部書記韓軍介紹,瓦窯村有村民320戶、1060人。全村有8個自然灣,有貧困戶35戶。“‘新青年下鄉’活動開展以來,我們全村的老百姓十分高興。大學生給村裡帶來了新活力、新氣象。作為黨支部書記,我將則無旁貸地支援學生開展工作,幫助他們在這裡有所收穫,積累經驗。”韓軍說。

英語教育1603班班長李必冬告訴記者,班上共有53名同學。從3月份出征儀式開始,同學們一共開展了9次活動。“我們開展過的活動有,教授村民各項健康運動項目,成立舞蹈隊來教授村民們跳老年操、廣場舞和打腰鼓;幫助村委會幹部進行電腦培訓、將貧困戶資訊制做進二維碼;幫村民們做農活,以及黨團日活動等。”

“開展新青年下鄉活動以來,同學們對下村進鄉熱情高漲,從最開始的不知所措到日後與我們村民建立深厚感情,同學們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到了鄉村生活的艱苦,瞭解到了現代村民的生活狀況,深感到現有生活的幸福。不管從心態上,還是行動上都有巨大的轉變。”李必冬說。

在瓦窯村廣場上,幾名學生和村民一起打乒乓球,還有幾名學生在教村民打腰鼓。“據我們前期瞭解,瓦窯村從前就有一支腰鼓隊,村民們熱情高漲,但後來因為沒有指導老師而解散了。我們都是一群熱愛跳舞的學生,平時每週都會練習各類舞種,這次正好通過新青年下鄉活動,可以為村民們開展教授腰鼓舞。”正在教村民打腰鼓的王娜說,能盡自己所能幫助到村民,大家也很開心。

在山坡街紅星村,與之結對的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機電學院學生正在村裡的體驗田裡拔草。“拔草看上去簡單,一開始好玩。其實堅持一段時間就會腰酸背痛,很不容易。”紅星村黨支部書記張福海說,同學們在這,一邊幹農活,一邊也體驗了生活、接了地氣。“知道了農村是什麼狀況,存在什麼問題。”

【編輯:王戎飛】

有啥事及時聯絡。

在謝佑珍家門口,貼著一個二維碼。這是英語教育1603班的同學專門為瓦窯村開發的,張貼在每戶貧困戶的門口。拿出手機輕掃二維碼,就可以看到貧困戶的資訊,以及大學生們近期走訪幫扶的情況。

瓦窯村黨支部書記韓軍介紹,瓦窯村有村民320戶、1060人。全村有8個自然灣,有貧困戶35戶。“‘新青年下鄉’活動開展以來,我們全村的老百姓十分高興。大學生給村裡帶來了新活力、新氣象。作為黨支部書記,我將則無旁貸地支援學生開展工作,幫助他們在這裡有所收穫,積累經驗。”韓軍說。

英語教育1603班班長李必冬告訴記者,班上共有53名同學。從3月份出征儀式開始,同學們一共開展了9次活動。“我們開展過的活動有,教授村民各項健康運動項目,成立舞蹈隊來教授村民們跳老年操、廣場舞和打腰鼓;幫助村委會幹部進行電腦培訓、將貧困戶資訊制做進二維碼;幫村民們做農活,以及黨團日活動等。”

“開展新青年下鄉活動以來,同學們對下村進鄉熱情高漲,從最開始的不知所措到日後與我們村民建立深厚感情,同學們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到了鄉村生活的艱苦,瞭解到了現代村民的生活狀況,深感到現有生活的幸福。不管從心態上,還是行動上都有巨大的轉變。”李必冬說。

在瓦窯村廣場上,幾名學生和村民一起打乒乓球,還有幾名學生在教村民打腰鼓。“據我們前期瞭解,瓦窯村從前就有一支腰鼓隊,村民們熱情高漲,但後來因為沒有指導老師而解散了。我們都是一群熱愛跳舞的學生,平時每週都會練習各類舞種,這次正好通過新青年下鄉活動,可以為村民們開展教授腰鼓舞。”正在教村民打腰鼓的王娜說,能盡自己所能幫助到村民,大家也很開心。

在山坡街紅星村,與之結對的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機電學院學生正在村裡的體驗田裡拔草。“拔草看上去簡單,一開始好玩。其實堅持一段時間就會腰酸背痛,很不容易。”紅星村黨支部書記張福海說,同學們在這,一邊幹農活,一邊也體驗了生活、接了地氣。“知道了農村是什麼狀況,存在什麼問題。”

【編輯:王戎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