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完成 東盟各國達成南海共識?

東盟與中國的外交部高級官員18號在貴陽舉行會議前合影。 圖

框架勾勒出準則應有的內容的範圍, 包括應有監督落實準則情況的機制。

下一步, 框架將提交到8月在馬尼拉舉行的東盟—中國外長系列會議。

經過三年多的磋商, 東盟與中國18號完成了《南海行為準則》的框架。 雖然框架文本沒有明定準則將來談成後是否具法律約束力, 但至少是各方現階段願意接受的積極開端。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18號在貴陽與東盟國家的外交部高級官員舉行會議, 商討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將是下一步磋商過程當中要討論的十分重要的問題。 我現在很難給你一個預測的答案。 ”

東盟與中國在15年前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但由於這份檔沒有實質的法律約束力, 因此屢屢出現個別國家不按宣言條款解決爭議和避免激化矛盾的情況。 各方都希望制定比宣言更有力的《南海行為準則》,

而賦予準則法律約束力是使其不淪為白紙的方式之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明江接受訪問時從中國的角度解釋, 如果準則要求直接相關國以雙邊談判的方式解決主權糾紛, 而準則又具法律約束力, 這便能降低其他聲索國像菲律賓那樣把主權爭端提交國際仲裁庭的可能性, 這會是中國樂見的。

參與磋商的東盟官員說, 除了中國, 有些東盟國家也還沒完全確定準則應否具法律約束力, 因為目前無法預測最終談成的具體條款對本國利益的影響。

這名不願具名的官員也說:“同去年關係很僵、缺乏互信的情況相比, 今年的氣氛明顯好轉。 各方都儘量保持立場靈活,

儘量保持建設性。 互信的建立需要時間, 磋商如果能達成一系列的積極成果, 能讓各方更積極樂觀看待未來可取得的成果。 ”

信心建立兩機制已有進展

池偉強在記者會上說:“我們希望維持磋商的積極勢頭, 按領導人的共識, 朝達成實質性的COC穩步前進。 ”

他也彙報了東盟與中國兩項信心建立機制的進展。 各方外交官上個月就海上緊急事態24小時熱線平臺進行了試運行, 成果良好。 各方防務官員也在探討如何落實海上意外相遇規則。

東盟和中國高官今天將就整體合作進行磋商。 另外, 中國與菲律賓將就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舉行首次會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