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武當派絕學 武當三十六功一到三功 傳統武術自由搏擊綜合格鬥!

三十六功乃武當鎮山之寶, 來自清末武當山道總徐本善大師。 其中絕技均來自手抄秘本, 非常珍貴。

徐本善弱冠之年即拜王複邈、劉複空二位道長為師, 承襲道門內丹秘功。 武當“明瞭真人”把徐本善培養成為武當山一代道總, 並把武當秘功悉數傳授給他。 徐本善起早摸黑, 刻苦修煉, 練就了一身上乘武功。 清光緒己醜年間, 徐本善以武當絕技懾服60餘精通拳腳聚眾鬧事的暴徒。 徐本善接任道總後, 將三十六功秘傳給了水合一、李合林等弟子。 武當三十六功與少林七十二藝齊名, 威震武林。 而三十六功更注重內功內勁,

乃內家秘傳。

第一功:金針指功

武當金針指功

金針指功, 一種專門修習指尖勁力的武當功夫。 此功內外兼修, 尤適點穴, 一旦練成, 指力銳利, 擊敵立傷。

00全段共6式

1.陰陽雙針:雙臂左右平直分開, 兩手食指豎立上翹, 餘四指握於掌心, 沉肩墜肘舒臂, 微屈雙腿(弓步形)緩行八卦圈, 用暗勁貫力於兩手食指指端。 初期每5 分鐘歇一次, 歇時雙手放鬆甩手及反復抓握至舒緩為度, 練習次數不限(如下圖)。

2.神針探海:兩足分開平立, 俯身垂臂雙掌下按, 指尖相對, 掌心距地面約9 釐米定勢。 雙掌始終保持指尖向上翹、掌根下按的姿勢。 先對開拉掌左右各半尺, 再吐肩按掌接內外各旋3 圈還原勢, 次數自定(如下圖)。

3.海底尋針:兩足分開平立, 俯身垂臂, 掌心相對, 指尖向下。 雙肩、雙掌放鬆, 以肩為軸自然擺晃圓圈並保持掌形, 以雙手掌指熱燙、氣脹為度(如下圖)。

4.平針穿雲:雙膝微屈成馬步站立, 兩臂左右平開成一字形, 手指併攏, 掌心向下, 靜定不動。 待雙臂僵疲時, 正脊松肩墜肘, 兩臂以肩為軸心, 緩緩平行劃小圈, 內外各晃動18 次而止(如下圖)。

5.陰勁玄針:

(1)取新鮮毛竹一段, 長約15 釐米, 寬約2 釐米, 厚約半釐米。 削去內層留青皮一面,

用水浸泡使軟, 彎成弓形, 用粗線繃緊(如下圖)。

注意, 不能讓竹片青皮斷裂, 不能用火烘烤成弧形, 否則無彈性或力量不足。

(2)隨意站立或坐勢, 以大拇指和食指、中指稍彎捏住為宜。 用三指的合力把繃子捏攏、放開、再捏攏……一張一弛, 直到手指極度疲勞為止, 每天正規練習不應少於早、中、晚3 次(如下圖)。

練習時,左右手輪換交替,第一天捏10 ~20 下,以此為基準,每天遞加5 下,直至把繃子捏攏或捏斷為止,再換厚一點的毛竹做成繃力更大一些的繃子依法練習。

走路時繃子可放在衣袋中,用手在衣袋中練習;在工作臺,繃子可放在抽屜裡隨意練習。不能在左手捏時右手拿住繃子,或右手捏時左手拿住繃子,這樣會減小力量。

6.點石成金

(1)練前先找一塊約2 尺長、1 尺寬、厚寸餘的青石板或大理石塊(1 尺= 33. 33 釐米,1 寸= 3. 3 釐米,後同。),擱在板凳上,高與人腹齊。

練者將指甲剪淨,距石板半尺而立,兩腿屈成馬步,馬步之高低,可按其能力而定。兩手屈于胸前自然下垂,十指先在石板上慢慢往返摟磨,要求呼吸自然和緩,指尖用意不用力,以指紋處摟磨。如此半小時之後,可用十指在石板各處點打200 次,手指提起時離板半寸即可,擊打時要用手腕之力,用力不必兇猛,但意為擊石而穿。持久而練,手指尖會慢慢磨平,十指發燙,偶爾發硬(如下圖)。

以上練習,直至十指在木板、石板、青磚上擊打而有凹印時,真功成矣。

(2)牆前立一彈性較強的長木板,木板栽插於地下固定。板前方橫塞幾塊紅磚,以用手掌能把木板推抵牆面的彈力為度。練習時人立板前,先屈臂聚意貫勁,再用食指發力插擊。待能將木板插抵牆面時,在板前加磚一塊,隨功力加深依此類推。點石成金第一步功未滿120 日不得試練此法。插板功每天只練一次,每次不得過七數(如下圖)。

第二功:二龍指功

武當二龍指功

二龍指功,是通過秘傳的功法鍛煉,把全身的氣與力集中到食、中二指。功成後,手指犀利如劍,出指無形無跡,誠乃自衛防身之絕技,克敵制勝之法寶。它由練意、練氣、練力等幾個方面組成,強調在意守入靜的前提下,採取連貫圓活的動作與呼吸相配合,促進肌肉筋骨的強健。

二龍指指形。

00全段分內、外功,共24式

(一)內修

1.按勁功

(1)兩腳自然開立,與肩同寬。兩掌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十指尖向前上翹,儘量與手腕成90 °,指尖向前。全身自然放鬆,雙目平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用鼻做長、勻、細的深呼吸。

(2)吸氣,雙掌屈臂上提至兩肋旁。

(3)呼氣,雙掌用勁儘量向下按壓,意領丹田之氣至雙手掌心(勞宮穴)。

吸氣時,雙掌上提至兩肋旁不能鬆勁;呼氣時,雙掌用勁儘量向下壓。以後每次呼氣均要加勁,並要一次比一次增勁;吸氣時也不能鬆勁。只有這樣才能使勁力越來越強,增強臂力、腕力和掌力及全身氣力。

開始練9 次,隨著功力的進展逐漸增加至18 次、27 次、36 次,以後要增加至45 次為宜。

2.推山功

(1)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直臂向前立掌,掌心向前,指尖向上。

(2)吸氣時,雙掌收回至胸旁。

(3)呼氣時,雙掌儘量用勁向前推出至臂平直。

如此一呼一吸地收推練習,呼氣時要一次比一次增勁,吸氣時也不能鬆勁。

開始練9 次,隨著勁的進展逐漸增加至18 次、27 次、36 次,以後要增加至45 次為宜。

3.分水功

(1)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立掌直臂向左右兩側分開,掌心向外,指尖向上。全身要自然放鬆,雙目平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身體要始終保持正直,用鼻做均勻、細長的深呼吸。

(2)吸氣,雙掌屈臂縮回至兩肩外側。

(3)呼氣,雙掌緩緩用勁向外推至兩臂伸直。

如此一呼一吸地練習,呼氣時要一次比一次增勁,吸氣時也不能鬆勁,要保持原勁力。

開始練9 次,隨著勁力的進展逐漸增加至18 次、27 次、38 次,以後要增加至45 次為宜。

4.托天功

(1)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掌直臂向上自然托伸,掌心向上,指尖向後。身體正直,全身要自然放鬆,雙目平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用鼻做均勻、細長的深呼吸。

(2)吸氣,雙掌屈臂拉回至肩上。

(3)呼氣,雙掌慢慢用勁儘量向上托舉。

如此一呼一吸、一收一托地練習,呼氣時要一次比一次增勁,吸氣時也不能鬆勁,即呼吸、拉托次數越多,雙手掌勁力越充足.

開始練9 次,隨著勁力的進展逐漸增加至18 次、27 次、36 次,以後要增加至45 次為宜。

5.摧勁功

兩腳開立成馬步樁。兩手向前屈肘握拳,與胸同高,拳心相對,拳眼向上,上身中正。

全身自然放鬆,雙目平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用鼻做均勻、細長的深呼吸。吸氣時,隨意念將氣引至丹田;呼氣時,儘量用勁握緊拳頭,並隨意念將丹田之氣引至勞宮穴。如此一停一緊地練習,呼氣時要一次比一次增勁,吸氣時也不能鬆勁。

要求開始練9 次,隨著功力的進展逐漸增加至18 次、27 次、36 次,以後要增加至45 次為宜。

6.上下功

(1)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無名指和小指屈握,大拇指抵壓在無名指和小指上,食、中二指指節伸直成二龍指,松垂於體前,指尖向下,指背向前。身體正直,百會穴與會陰穴成一垂直線。

(2)全身自然放鬆,雙目平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用鼻做均勻、細長的深呼吸。吸氣時,兩手緩緩向體前上伸出,雙臂伸直,二龍指向上。

(3)呼氣時,上身緩緩前屈,同時帶動雙手、雙臂伸直,二龍指指尖向地面,隨意念將丹田之氣引向手指指尖,不需用勁,始終自然。

如此一呼一吸地練習。開始練9 次,隨著功力的進展,逐漸增加至18 次、27 次、36 次,以後增加至45 次為宜。

7.對牛功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無名指和小指屈握,大拇指按壓在無名指和小指上,左右手食、中二指在身前相互抵住對按。

身體要正直,全身自然放鬆,雙目平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用鼻做均勻、細長的呼吸。吸氣時隨意念將氣引至丹田;呼氣時,雙手食、中二指儘量用勁相抵對緊,並隨意念將丹田之氣經雙手食、中二指沖出。接著吸氣,不能鬆勁;呼氣時要一次比一次增勁,即呼吸次數越多,雙手指對抵越緊,只有這樣才能使勁力練達指尖。

開始練9 次,隨著功力的長進逐漸增加至18 次、27 次、36 次,以後增加至45 次為宜。

(二)外壯

1.撐功

(1)雙手直臂,食、中二指指尖皆頂撐牆壁上,與肩同寬。雙腿、兩腳伸直併攏,不可凹腰,頭應與軀體成一直線。雙目平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用鼻做均勻、細長的深呼吸。

(2)吸氣,雙臂彎曲,使上胸接近牆壁。

(3)呼氣,雙臂緩緩用勁推動身體,使之離開牆面,雙臂伸直。

如此一呼一吸地練習,呼氣時要一次比一次增勁,吸氣時也不能鬆勁,支撐著的手指儘量不要移動。練至能用食、中二指支撐10 分鐘時,則此功初具火候。

接著,先後用單臂食、中二指支撐(左右手互換),雙臂中指支撐,雙臂食指支撐,同時,應漸漸使雙腳遠離牆面,單臂練至能支撐10 分鐘後則可接換下勢練習。

2.臥虎功

(1)全身俯臥,雙手直臂,食、中二指撐地,與肩同寬。身軀及雙腿(併攏)伸直,兩腳腳尖拄地,全身成一直線,百會穴與會陰穴對直。雙目下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用鼻做均勻、細長的深呼吸。

(2)吸氣,雙臂彎曲,使身體貼近地面。

(3)呼氣,雙臂用力緩緩伸直,推動身體,離開地面。支撐著身體的手指不能移動。

如此一呼一吸、一起一伏地練習,練至能僅以雙臂食、中二指支撐身體起伏45 次,以後則可陸續用磚或其他物體將雙腳逐步墊高。練至能將身體全倒立,則此勢完成,進入下勢練習。

3.側撐功

(1)左手直臂,以二龍指撐地;右手成二龍指直臂斜伸向上。兩腳交剪伸直靠在地上,右腳在下,左腳放在右腳腳背上,靠緊在一起。全身挺直成一斜直線,不可左右或上下彎曲。用鼻做均勻、細長的深呼吸。

(2)吸氣,左臂彎曲,使身體貼近地面,右手二龍指屈臂收在肩前。

(3)呼氣,左臂慢慢撐直,使身體遠離地面成側臥撐勢;右手二龍指用力向外擺臂擊出,並隨意念將丹田之氣引至左手經指尖沖出。如此一呼一吸、上起下伏地練下去。

左右手互換練習,練至能左、右手各僅用二龍指臥撐45 次,以後則可陸續用磚或其他物體將腳墊高。練至能僅用單臂二龍指撐地將身體全倒立練功則大功告成。

(三)注意事項

1.練功者應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或在空氣流通的室內練功,酒後或過饑、過飽勿練此功。

2.練功應以早、晚各練一次為宜,最好按固定的時間練習。

3.練功者必須按功法要求進行修煉,以利於形成良好的習慣,提高功效。練功期間要適當地補充營養。

4.練功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防手指受傷。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勿練此功。

5.練功的強度應逐漸增加,練功的次數、時間只能在體力充沛允許的範圍內進行。要持之以恆,不可一曝十寒。

6.練功前後應活動全身筋骨,反復搓揉活動手指,以防手指僵硬,必要時可用練功藥酒擦洗手指。收功後,站著做幾分鐘深呼吸。

第三功:朱砂掌

武當朱砂掌功

朱砂掌是武林人“談掌色變”的一種奇門掌功,一旦功成後,用掌擊人的當時,表面沒有明顯變化而內在卻已造成內傷,被打處數日後呈現紅(朱砂)色掌印,內腑受損而亡。

此功具體修煉之法分為三步十五勢。

00全段分三步十五式

第一步:虎功

此步功由五個基本動作組成;同時,分為“築基”、“練意”、“采氣”三層練法。

(一)築基

預備勢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膝部微屈。上身中正,雙肩自然下垂,兩掌自然垂於體側。舌頂上齶,用鼻自然呼吸,全身放鬆,靜立約3 分鐘。

第一勢:按

吸氣,全身放鬆,兩掌心向下成俯掌,指尖向前。呼氣,頭微頂,雙掌用力下按;十趾抓地,提肛緊臀,牙齒相叩,瞪目遠視。(如下圖)

第二勢:推

雙臂抬起向前平伸,立腕,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吸氣,全身放鬆。呼氣,頭微頂,雙掌用力前推;十趾抓地,提肛緊臀,牙齒相叩,瞪目遠視。(如下圖)

第三勢:托

兩臂伸直上舉,掌心向上,指尖向後。吸氣,全身放鬆。呼氣,頭微頂,雙掌用力上托;十趾抓地,提肛緊臀,牙齒相叩,瞪目遠視。(如下圖)

第四勢:分

兩臂左右平伸,豎掌立腕,掌心向外。吸氣,全身放鬆。呼氣,頭微頂,雙掌向外用力撐推;十趾抓地,提肛緊臀,牙齒相叩,瞪目遠視。(如下圖)

第五勢:摸

1.兩掌下垂如預備勢。(如下圖)

2.吸氣,全身放鬆,腳不動,上身以腰為軸向左扭轉約90 °;雙掌向裡交叉,左裡右外。(如下圖)

3.雙掌上舉,掌心向外、向上翻,當到達頭頂上方時,掌心向外翻,上身正面向左,呼氣。(如下圖)

4.呼氣,頭微頂,雙手緩緩分開,立腕,直臂劃弧,徐徐下落,雙掌用力摸撐;瞪目遠視。(如下圖)

5.當雙掌下落將貼于體側時,上身回轉向前成預備姿勢。(如下圖)

6.身體右轉,右勢動作與左勢相同,唯方向相反。(如下幾圖)

左勢和右勢各做一次為一完整動作。

以上五勢練習次數、用力大小可依身體狀況而定。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可在開始練習時每勢做5 次,逐漸加至49 次。用力也是先小力,逐漸加大力量。在開始練習時,不必想著吸氣時氣如何走到丹田、呼氣時氣如何自丹田貫達雙掌。只要吸氣時全身放鬆,呼氣時雙掌分別按一至五勢動作要求下按、前推、上托、分推、摸掌及十趾抓地就行了。

(二)練意

“練意”——仍是上述五個基本動作,但須將一至四勢連起來做,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動作。第五勢向左的是一個完整動作,向右的是一個完整的動作,成為三頭六臂之法。

正面的:從預備勢即雙手從下往前上慢慢抬起。循第二、第三勢動作路線到達頭頂,再左右分開循第三、第四勢路線徐徐下落,歸返預備勢。如此循環往復。

左側面的:即第五勢的左勢。

右側面的:即第五勢的右勢。

為了不受干擾,增大練功效果,須遵循松、慢、勻、大、空、虛、靈、靜八字要訣。

前三個字是動作上的要求。

松:即全身放鬆。

慢:即動作要徐緩、漸進。

勻:即動作速度要均勻。

後五個字是意念上要遵循的,要充分發揮意念的作用,也就是說要發揮想像力。

大:即自身高大無比,有頂天立地之意境。

空:即宇宙空寂無物,唯我一人之意境。

虛:即冥冥緲緲,虛虛實實,似有似無,似存非存,似是非是之意境。

靈:即自己遍體金身靈光四射。雙手向外分開劃弧時,意念上是雙手描繪著自己全身放射出的立體光環。

靜:即意念集中,沉浸在大、空、虛、靈的意境中,不為外物所誘,不為外聲所擾,不為外情所動。

如此正面做5 次(或多些),再轉向左及右各5 次(或多些)。也可只做正面的。可多練,也可少練。

(三)采氣

動作仍是“築基”五勢,只不過不用力,加強采氣意念。意念通過勞宮穴采氣,攝 采大自然的清氣或日月之精華。

第一勢“按”是埰地氣。吸氣時意念從雙手勞宮穴埰地氣入丹田。為了增強意念和效能,雙掌可慢慢稍加上提,呼氣時可不加意念,只是慢慢伸臂,準備再回收采氣。

第二勢“推”是采前方之氣。如早晨練功可面向東方,采東方之生氣。中午練功可面向南方,采日之精。晚間練功可對月,采月之華。動作意念如第一勢。

第三勢“托”是采天氣,攝取太空霄漢之氣,動作意念同前。

第四勢“分”是采自身兩側原野之氣,沒有距離限制,沒有物質障礙(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任意攝取,動作意念同前。

第五勢“摸”,是采整個大自然之氣。也就是說廣泛地攝取宇宙空間、曠野山林大自然之氣。動作意念同前。

每勢動作次數可多可少。也可每天輪換練一種采氣方法。熟練後可採取任意姿勢攝取,根據需要來練。

第二步:龍功

也是五個基本動作,分為“築基”、“練意”、“采氣”三層來練。

(一)築基

主要是練身、練形、練力。它與“虎功”的“築基”相比,加大了難度,加深了層次,增多了軀幹的扭轉屈伸,關節的活動松展,姿勢的高低起伏,兩手的相互抻力,以及腰腎部位的鍛煉。因此,除能收到“虎功· 築基”的效應外,對體形、體質、體力、臟腑、內分泌等更有著特殊的鍛煉作用。

預備勢

如下圖所示。

第一勢:舒

1.吸氣,全身放鬆,雙掌上提,掌心向裡,左掌在裡,右掌在外,交於胸前,指尖斜向上方。(如下圖)

2.右小臂外旋上舉至頭頂右上方,當臂將伸直時翻掌,右掌心向上成仰掌;同時,左小臂內旋,左掌變俯掌下落,將要伸直在左胯外側時變俯掌,指尖向前。這時轉入呼氣,右掌用力上托,左掌用力下按;十趾抓地,頭微頂,收肛實腹,牙齒相叩,瞪目遠視。(如下圖)

3.轉入吸氣,右臂內旋徐徐下落;同時,左臂外旋,左掌徐徐上提,左掌在外,右掌在裡,交於胸前。(如下圖)

4.接著做左舉右按動作,與右舉左按方法相同,唯動作相反。(如下圖)

如此左右各一次為一個完整動作。

第二勢:望

1.吸氣,腳不動,上身以腰為軸向左轉,右掌在裡,左掌在外,掌心均向裡,交叉於胸前,恰好上身轉向左方。(如下圖)

2.右小臂外旋上舉至頭頂右上方,左掌隨之上翻成仰掌;同時,左小臂逐漸外旋下落,至右臀部後方時左掌變俯掌,上身盡力向左扭轉。當左右臂將伸直時轉入呼氣,右掌用力上撐,左掌用力下按;頭微低,雙眼向下注看右腳後方約1 米處,如回望海底狀;同時,十趾抓地,提肛緊臀,牙齒相叩。(如下圖)

3.吸氣,右小臂內旋帶動右掌徐徐下落,左小臂也內旋帶動左掌徐徐上提,身體逐漸右轉。當轉成正面時,雙掌交於胸前,左掌在裡,右掌在外,掌心均向裡。(如下圖)

4.接著做左舉右按動作,方法與右舉左按相同,唯動作相反。(如下圖)

如此左右各一次為一個完整動作。

第三勢:尋

基本動作同第二勢,只是頭往後仰,雙眼向左或向右上方看,如舞龍時,珠球高舉在上,龍要左右扭轉仰頭注視。(如下兩圖)

至少要看後上方10 米遠以外處,找一個固定目標,以青山綠水為宜。如此左右各一次為一個完整動作。

第四勢:探

1.吸氣,左掌(掌心向裡)上提;右掌(掌心向上)從右前方抬起伸出,當掌與肩相平時,掌向左平抹。(如下圖)

2.以腰為軸,隨右掌左抹上身向左轉,當轉向左方時,雙掌交於胸前,左掌在裡,右掌在外,掌心均向裡。(如下圖)

3.左掌從頜下成仰掌向後方伸出,當臂快伸直時,臂內旋成立掌,使掌心向外;同時,右小臂內旋帶動手掌成俯掌並後拉,屈肘沉肩,肘尖微上翹。這時轉入呼氣,左掌用力前推,右掌用力後撐;十趾抓地,提肛緊臀,牙齒相叩,瞪目遠視。(如下圖)

4.再吸氣,做左掌平抹動作,方法與右掌平抹相同,唯動作相反。(如下幾圖)

如此左右各一次為一個完整動作。

第五勢:騰潛

此動作之呼吸隨動作收放、開合而變化。也就是說,一般動作收攏時為吸,放開時為呼,要自然些。在動作變化過程中,可自由換氣,只是最後前推後按時是呼氣。

1.右腳向右方跨出一步,上身右轉成右弓步;同時,兩臂相抱,左臂在下,兩掌互按於對側肩部。(如下圖)

2.然後,兩臂向左右分展、伸直。(如下圖)

3.再向上劃弧,雙掌交叉于頭頂,左掌在上(一般雙掌向上交叉時為吸)。(如下圖)

4.身體前俯,左掌壓右掌從前方下落,雙掌置於右小腿前成左僕步,指尖向下。目視前方地面。(如下圖)

5.左小臂內旋,帶動左掌成仰掌向左方穿出,至左腳外踝關節處;同時,右臂亦內旋,帶動右掌成仰掌,向右方伸出上抬。目視左掌。(如下圖)

6.當左掌穿至左腳處,右腿蹬直變左弓步;同時,兩臂均外旋伸直,兩掌成八字掌,掌心均向外。此時左掌穿至左腳處,右腿蹬直變左弓步;同時,兩臂均外旋伸直,兩掌成八字掌,掌心均向外。此時左掌用力前推,指尖向上;右掌用力後按,指尖斜向後上;呼氣,同時十趾抓地,牙齒相叩,提肛緊臀,瞪目遠視。(如下圖)

在動勢中,目光隨左手而轉。

7.再做一次右勢動作,方法與左勢相同,唯動作相反。(如下幾圖)

如此左右各一次為一完整動作。

練習時要掌握七個字,即:抱、分、交、壓、穿、轉、推。

開始雙掌相“抱”,繼之“分”開向上,“交”於頭頂。然後,左掌“壓”右掌(或右掌壓左掌)向下,壓至膝下時,一掌前“穿”,一掌後摟。兩臂將伸直時,兩掌“轉”動,成八字掌,掌心朝外,再分別向前後“推”出。

動作變化過程中,可自由換氣,最後雙掌前後推出時是呼氣就可以。

而步形則是三種:先弓步,再僕步,後騎龍步。

以上五勢之練習次數、用力大小均同“虎功”。

如此練習日久,自會感到:吸氣時氣入丹田,呼氣時意領氣走,氣自丹田貫達雙掌。

(二)練意

練意也是“築基”的五個動作,只不過均不用力,而加強“意”的鍛煉,仍遵循松、慢、勻、大、空、虛、靈、靜八字要訣。

這裡著重講兩點:

1.在“虎功”練意中講到“靈”字是遍體金光,而這裡則視自身為玲瓏剔透,潔白無瑕,光澤柔潤,心胸坦蕩,怡然自得。

2.要有在太空中遨遊之意境。視自身雖頂天立地,但不是腳踏在地上,而是整個身軀飄在空中,如第一勢不僅在動時有這種意境,當成定勢時仍要有飄在空中擺動之感。可不管呼吸,沉浸在這種意境,達到適度則再做下勢。第二勢要有身在空中向下望海之感,看到湛藍藍的海水,水底之龍宮,達到適度則止。第三勢要有身在太空,仰首斜望月宮之感,不僅看到柔和的月華,而且看到月宮的桂樹、玉兔,達到適度則止。第四勢要有身在太空,前手可探到東海,或摸到西陲之意境,達到適度則止。第五勢當雙手在上邊相交舞動時,意念上是飛騰之中,遨遊霄漢;當下勢時則猶如潛入海底,所到之處海水讓路。如此反復數次,達到適度而止。

(三)采氣

動作仍是“築基”五勢,只不過不用力,加強采氣意念,意念通過勞宮穴采氣。

由於“龍功”五勢均系身、腰、臂、掌及下脘的旋轉纏繞動作,方位經常變化,所以,每勢所采之氣均系在前後、左右、天地、上下、四面八方——整個宇宙大自然界的精氣、靈氣、生氣、益氣,而且,每當定勢時,也就是說,當掌、臂伸展到定位時,即“築基”中五勢從吸氣變為呼氣時,姿勢停頓不動,可連續在吸氣時采氣3、5或7次,再轉做下勢。同時,還可以逐漸通過天目、膻中、百會穴,以至於全身采氣。

第三步:龍虎功

此步功法主要是為發放外氣所練之功。

預備勢

如下圖所示。

第一勢:降龍伏虎

全身放鬆,兩臂上抬稍低於肩,圈成環狀,十指伸展、相對,掌心向裡,雙臂緩緩拉開和相合,使十指尖、掌、臂有氣感。拉開時也要十指相對,其距離以有氣感為度;相合時,也是十指相對,一般以10釐米為宜。(如下圖)

第二勢:坎離相對

全身放鬆,兩臂上抬稍低於肩,肘微屈,使兩掌心相對,指尖向前。雙臂緩緩拉開和合攏,使兩掌、臂有氣感為度,合攏時一般相距約10 釐米。(如下圖)

第三勢:龍虎交媾

1.全身放鬆,兩腳稍開略寬於肩,上身前俯,兩掌下垂,指尖貼近於腳前地面,掌心向裡。(如下圖)

2.吸氣,以腰為軸,先從左向上、向右轉動,手掌漸漸轉上。(如下兩圖)

3.直至上身和雙掌轉向右側時呼氣。(如下圖)

4.上體再前俯,兩掌隨之垂下,指尖對地。呼氣時意感從指尖往外排濁氣。(如下圖)

如此迴圈5、7 或12 次,再反過來從右向左轉,同樣迴圈5、7 或12 次。

第四勢:太極運轉

1.全身放鬆,右掌在中丹田(胸部)上成俯掌,左掌在下丹田(肚臍部位)處成仰掌,兩掌掌心相對如抱球狀,這時要感覺兩掌間如抱著個輕輕的、薄薄的球體。(如下圖)

2.兩腳不動,以腰為軸,抱球左右轉動。動作可大可小。兩掌距離寬,意念中的球體則大,反之則小;腰的轉動幅度應與之相應。無論如何轉動,兩掌心始終相對。

具體做法是:身體緩緩左轉;同時,左掌劃弧向下成掌心向上,右掌劃弧向上成掌心向下。(如下圖)

3.身體緩緩右轉;同時,右掌劃弧向下成掌心向上,左掌劃弧向上成掌心向下。(如下圖)

如此左右運轉為一次,可重複12、24 或36 次。

第五勢:水火既濟

開始時同預備勢,然後兩掌心對向地面,指尖向前,兩臂緩緩提起、下落,意覺兩掌、兩臂有氣感。(如下圖)

收功

練完功後必須收功,一是使思想、骨骼、肌肉再度放鬆;二是使氣歸元,以防有些練功者氣散氣串。

1.接“水火既濟”放下雙掌,自然垂於體側。(如下圖)

2.兩掌外旋從身體兩側舉至頭頂處,掌心向前。隨即轉掌,掌心向後,從面前繞之下落,至小腹前時變指尖向下,導引至丹田處。(如下幾圖)

3.如此兩遍,然後兩掌疊於小腹前(丹田處),左掌在裡,右掌在外,先順時針摩腹12 圈,再逆時針摩腹12 圈。(如下圖)

4.然後,雙掌後伸用掌心貼于腰部腎俞穴,上下摩擦12 次。(如下圖)

5.再抬起兩掌,使兩掌心(勞宮穴)對兩眼貫氣(意念)12 次。(如下圖)

最後再重複一次兩掌外旋,從身體兩側掌心向前上舉至頭頂處。然後掌心向後從面前緩緩下落,至胸前時變指尖向下,導引至丹田處。再向體側兩邊分,恢

每天正規練習不應少於早、中、晚3 次(如下圖)。

練習時,左右手輪換交替,第一天捏10 ~20 下,以此為基準,每天遞加5 下,直至把繃子捏攏或捏斷為止,再換厚一點的毛竹做成繃力更大一些的繃子依法練習。

走路時繃子可放在衣袋中,用手在衣袋中練習;在工作臺,繃子可放在抽屜裡隨意練習。不能在左手捏時右手拿住繃子,或右手捏時左手拿住繃子,這樣會減小力量。

6.點石成金

(1)練前先找一塊約2 尺長、1 尺寬、厚寸餘的青石板或大理石塊(1 尺= 33. 33 釐米,1 寸= 3. 3 釐米,後同。),擱在板凳上,高與人腹齊。

練者將指甲剪淨,距石板半尺而立,兩腿屈成馬步,馬步之高低,可按其能力而定。兩手屈于胸前自然下垂,十指先在石板上慢慢往返摟磨,要求呼吸自然和緩,指尖用意不用力,以指紋處摟磨。如此半小時之後,可用十指在石板各處點打200 次,手指提起時離板半寸即可,擊打時要用手腕之力,用力不必兇猛,但意為擊石而穿。持久而練,手指尖會慢慢磨平,十指發燙,偶爾發硬(如下圖)。

以上練習,直至十指在木板、石板、青磚上擊打而有凹印時,真功成矣。

(2)牆前立一彈性較強的長木板,木板栽插於地下固定。板前方橫塞幾塊紅磚,以用手掌能把木板推抵牆面的彈力為度。練習時人立板前,先屈臂聚意貫勁,再用食指發力插擊。待能將木板插抵牆面時,在板前加磚一塊,隨功力加深依此類推。點石成金第一步功未滿120 日不得試練此法。插板功每天只練一次,每次不得過七數(如下圖)。

第二功:二龍指功

武當二龍指功

二龍指功,是通過秘傳的功法鍛煉,把全身的氣與力集中到食、中二指。功成後,手指犀利如劍,出指無形無跡,誠乃自衛防身之絕技,克敵制勝之法寶。它由練意、練氣、練力等幾個方面組成,強調在意守入靜的前提下,採取連貫圓活的動作與呼吸相配合,促進肌肉筋骨的強健。

二龍指指形。

00全段分內、外功,共24式

(一)內修

1.按勁功

(1)兩腳自然開立,與肩同寬。兩掌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十指尖向前上翹,儘量與手腕成90 °,指尖向前。全身自然放鬆,雙目平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用鼻做長、勻、細的深呼吸。

(2)吸氣,雙掌屈臂上提至兩肋旁。

(3)呼氣,雙掌用勁儘量向下按壓,意領丹田之氣至雙手掌心(勞宮穴)。

吸氣時,雙掌上提至兩肋旁不能鬆勁;呼氣時,雙掌用勁儘量向下壓。以後每次呼氣均要加勁,並要一次比一次增勁;吸氣時也不能鬆勁。只有這樣才能使勁力越來越強,增強臂力、腕力和掌力及全身氣力。

開始練9 次,隨著功力的進展逐漸增加至18 次、27 次、36 次,以後要增加至45 次為宜。

2.推山功

(1)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直臂向前立掌,掌心向前,指尖向上。

(2)吸氣時,雙掌收回至胸旁。

(3)呼氣時,雙掌儘量用勁向前推出至臂平直。

如此一呼一吸地收推練習,呼氣時要一次比一次增勁,吸氣時也不能鬆勁。

開始練9 次,隨著勁的進展逐漸增加至18 次、27 次、36 次,以後要增加至45 次為宜。

3.分水功

(1)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立掌直臂向左右兩側分開,掌心向外,指尖向上。全身要自然放鬆,雙目平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身體要始終保持正直,用鼻做均勻、細長的深呼吸。

(2)吸氣,雙掌屈臂縮回至兩肩外側。

(3)呼氣,雙掌緩緩用勁向外推至兩臂伸直。

如此一呼一吸地練習,呼氣時要一次比一次增勁,吸氣時也不能鬆勁,要保持原勁力。

開始練9 次,隨著勁力的進展逐漸增加至18 次、27 次、38 次,以後要增加至45 次為宜。

4.托天功

(1)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掌直臂向上自然托伸,掌心向上,指尖向後。身體正直,全身要自然放鬆,雙目平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用鼻做均勻、細長的深呼吸。

(2)吸氣,雙掌屈臂拉回至肩上。

(3)呼氣,雙掌慢慢用勁儘量向上托舉。

如此一呼一吸、一收一托地練習,呼氣時要一次比一次增勁,吸氣時也不能鬆勁,即呼吸、拉托次數越多,雙手掌勁力越充足.

開始練9 次,隨著勁力的進展逐漸增加至18 次、27 次、36 次,以後要增加至45 次為宜。

5.摧勁功

兩腳開立成馬步樁。兩手向前屈肘握拳,與胸同高,拳心相對,拳眼向上,上身中正。

全身自然放鬆,雙目平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用鼻做均勻、細長的深呼吸。吸氣時,隨意念將氣引至丹田;呼氣時,儘量用勁握緊拳頭,並隨意念將丹田之氣引至勞宮穴。如此一停一緊地練習,呼氣時要一次比一次增勁,吸氣時也不能鬆勁。

要求開始練9 次,隨著功力的進展逐漸增加至18 次、27 次、36 次,以後要增加至45 次為宜。

6.上下功

(1)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無名指和小指屈握,大拇指抵壓在無名指和小指上,食、中二指指節伸直成二龍指,松垂於體前,指尖向下,指背向前。身體正直,百會穴與會陰穴成一垂直線。

(2)全身自然放鬆,雙目平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用鼻做均勻、細長的深呼吸。吸氣時,兩手緩緩向體前上伸出,雙臂伸直,二龍指向上。

(3)呼氣時,上身緩緩前屈,同時帶動雙手、雙臂伸直,二龍指指尖向地面,隨意念將丹田之氣引向手指指尖,不需用勁,始終自然。

如此一呼一吸地練習。開始練9 次,隨著功力的進展,逐漸增加至18 次、27 次、36 次,以後增加至45 次為宜。

7.對牛功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無名指和小指屈握,大拇指按壓在無名指和小指上,左右手食、中二指在身前相互抵住對按。

身體要正直,全身自然放鬆,雙目平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用鼻做均勻、細長的呼吸。吸氣時隨意念將氣引至丹田;呼氣時,雙手食、中二指儘量用勁相抵對緊,並隨意念將丹田之氣經雙手食、中二指沖出。接著吸氣,不能鬆勁;呼氣時要一次比一次增勁,即呼吸次數越多,雙手指對抵越緊,只有這樣才能使勁力練達指尖。

開始練9 次,隨著功力的長進逐漸增加至18 次、27 次、36 次,以後增加至45 次為宜。

(二)外壯

1.撐功

(1)雙手直臂,食、中二指指尖皆頂撐牆壁上,與肩同寬。雙腿、兩腳伸直併攏,不可凹腰,頭應與軀體成一直線。雙目平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用鼻做均勻、細長的深呼吸。

(2)吸氣,雙臂彎曲,使上胸接近牆壁。

(3)呼氣,雙臂緩緩用勁推動身體,使之離開牆面,雙臂伸直。

如此一呼一吸地練習,呼氣時要一次比一次增勁,吸氣時也不能鬆勁,支撐著的手指儘量不要移動。練至能用食、中二指支撐10 分鐘時,則此功初具火候。

接著,先後用單臂食、中二指支撐(左右手互換),雙臂中指支撐,雙臂食指支撐,同時,應漸漸使雙腳遠離牆面,單臂練至能支撐10 分鐘後則可接換下勢練習。

2.臥虎功

(1)全身俯臥,雙手直臂,食、中二指撐地,與肩同寬。身軀及雙腿(併攏)伸直,兩腳腳尖拄地,全身成一直線,百會穴與會陰穴對直。雙目下視,舌尖輕抵上齶,排除一切雜念,用鼻做均勻、細長的深呼吸。

(2)吸氣,雙臂彎曲,使身體貼近地面。

(3)呼氣,雙臂用力緩緩伸直,推動身體,離開地面。支撐著身體的手指不能移動。

如此一呼一吸、一起一伏地練習,練至能僅以雙臂食、中二指支撐身體起伏45 次,以後則可陸續用磚或其他物體將雙腳逐步墊高。練至能將身體全倒立,則此勢完成,進入下勢練習。

3.側撐功

(1)左手直臂,以二龍指撐地;右手成二龍指直臂斜伸向上。兩腳交剪伸直靠在地上,右腳在下,左腳放在右腳腳背上,靠緊在一起。全身挺直成一斜直線,不可左右或上下彎曲。用鼻做均勻、細長的深呼吸。

(2)吸氣,左臂彎曲,使身體貼近地面,右手二龍指屈臂收在肩前。

(3)呼氣,左臂慢慢撐直,使身體遠離地面成側臥撐勢;右手二龍指用力向外擺臂擊出,並隨意念將丹田之氣引至左手經指尖沖出。如此一呼一吸、上起下伏地練下去。

左右手互換練習,練至能左、右手各僅用二龍指臥撐45 次,以後則可陸續用磚或其他物體將腳墊高。練至能僅用單臂二龍指撐地將身體全倒立練功則大功告成。

(三)注意事項

1.練功者應選擇空氣新鮮的地方或在空氣流通的室內練功,酒後或過饑、過飽勿練此功。

2.練功應以早、晚各練一次為宜,最好按固定的時間練習。

3.練功者必須按功法要求進行修煉,以利於形成良好的習慣,提高功效。練功期間要適當地補充營養。

4.練功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防手指受傷。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勿練此功。

5.練功的強度應逐漸增加,練功的次數、時間只能在體力充沛允許的範圍內進行。要持之以恆,不可一曝十寒。

6.練功前後應活動全身筋骨,反復搓揉活動手指,以防手指僵硬,必要時可用練功藥酒擦洗手指。收功後,站著做幾分鐘深呼吸。

第三功:朱砂掌

武當朱砂掌功

朱砂掌是武林人“談掌色變”的一種奇門掌功,一旦功成後,用掌擊人的當時,表面沒有明顯變化而內在卻已造成內傷,被打處數日後呈現紅(朱砂)色掌印,內腑受損而亡。

此功具體修煉之法分為三步十五勢。

00全段分三步十五式

第一步:虎功

此步功由五個基本動作組成;同時,分為“築基”、“練意”、“采氣”三層練法。

(一)築基

預備勢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膝部微屈。上身中正,雙肩自然下垂,兩掌自然垂於體側。舌頂上齶,用鼻自然呼吸,全身放鬆,靜立約3 分鐘。

第一勢:按

吸氣,全身放鬆,兩掌心向下成俯掌,指尖向前。呼氣,頭微頂,雙掌用力下按;十趾抓地,提肛緊臀,牙齒相叩,瞪目遠視。(如下圖)

第二勢:推

雙臂抬起向前平伸,立腕,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吸氣,全身放鬆。呼氣,頭微頂,雙掌用力前推;十趾抓地,提肛緊臀,牙齒相叩,瞪目遠視。(如下圖)

第三勢:托

兩臂伸直上舉,掌心向上,指尖向後。吸氣,全身放鬆。呼氣,頭微頂,雙掌用力上托;十趾抓地,提肛緊臀,牙齒相叩,瞪目遠視。(如下圖)

第四勢:分

兩臂左右平伸,豎掌立腕,掌心向外。吸氣,全身放鬆。呼氣,頭微頂,雙掌向外用力撐推;十趾抓地,提肛緊臀,牙齒相叩,瞪目遠視。(如下圖)

第五勢:摸

1.兩掌下垂如預備勢。(如下圖)

2.吸氣,全身放鬆,腳不動,上身以腰為軸向左扭轉約90 °;雙掌向裡交叉,左裡右外。(如下圖)

3.雙掌上舉,掌心向外、向上翻,當到達頭頂上方時,掌心向外翻,上身正面向左,呼氣。(如下圖)

4.呼氣,頭微頂,雙手緩緩分開,立腕,直臂劃弧,徐徐下落,雙掌用力摸撐;瞪目遠視。(如下圖)

5.當雙掌下落將貼于體側時,上身回轉向前成預備姿勢。(如下圖)

6.身體右轉,右勢動作與左勢相同,唯方向相反。(如下幾圖)

左勢和右勢各做一次為一完整動作。

以上五勢練習次數、用力大小可依身體狀況而定。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可在開始練習時每勢做5 次,逐漸加至49 次。用力也是先小力,逐漸加大力量。在開始練習時,不必想著吸氣時氣如何走到丹田、呼氣時氣如何自丹田貫達雙掌。只要吸氣時全身放鬆,呼氣時雙掌分別按一至五勢動作要求下按、前推、上托、分推、摸掌及十趾抓地就行了。

(二)練意

“練意”——仍是上述五個基本動作,但須將一至四勢連起來做,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動作。第五勢向左的是一個完整動作,向右的是一個完整的動作,成為三頭六臂之法。

正面的:從預備勢即雙手從下往前上慢慢抬起。循第二、第三勢動作路線到達頭頂,再左右分開循第三、第四勢路線徐徐下落,歸返預備勢。如此循環往復。

左側面的:即第五勢的左勢。

右側面的:即第五勢的右勢。

為了不受干擾,增大練功效果,須遵循松、慢、勻、大、空、虛、靈、靜八字要訣。

前三個字是動作上的要求。

松:即全身放鬆。

慢:即動作要徐緩、漸進。

勻:即動作速度要均勻。

後五個字是意念上要遵循的,要充分發揮意念的作用,也就是說要發揮想像力。

大:即自身高大無比,有頂天立地之意境。

空:即宇宙空寂無物,唯我一人之意境。

虛:即冥冥緲緲,虛虛實實,似有似無,似存非存,似是非是之意境。

靈:即自己遍體金身靈光四射。雙手向外分開劃弧時,意念上是雙手描繪著自己全身放射出的立體光環。

靜:即意念集中,沉浸在大、空、虛、靈的意境中,不為外物所誘,不為外聲所擾,不為外情所動。

如此正面做5 次(或多些),再轉向左及右各5 次(或多些)。也可只做正面的。可多練,也可少練。

(三)采氣

動作仍是“築基”五勢,只不過不用力,加強采氣意念。意念通過勞宮穴采氣,攝 采大自然的清氣或日月之精華。

第一勢“按”是埰地氣。吸氣時意念從雙手勞宮穴埰地氣入丹田。為了增強意念和效能,雙掌可慢慢稍加上提,呼氣時可不加意念,只是慢慢伸臂,準備再回收采氣。

第二勢“推”是采前方之氣。如早晨練功可面向東方,采東方之生氣。中午練功可面向南方,采日之精。晚間練功可對月,采月之華。動作意念如第一勢。

第三勢“托”是采天氣,攝取太空霄漢之氣,動作意念同前。

第四勢“分”是采自身兩側原野之氣,沒有距離限制,沒有物質障礙(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任意攝取,動作意念同前。

第五勢“摸”,是采整個大自然之氣。也就是說廣泛地攝取宇宙空間、曠野山林大自然之氣。動作意念同前。

每勢動作次數可多可少。也可每天輪換練一種采氣方法。熟練後可採取任意姿勢攝取,根據需要來練。

第二步:龍功

也是五個基本動作,分為“築基”、“練意”、“采氣”三層來練。

(一)築基

主要是練身、練形、練力。它與“虎功”的“築基”相比,加大了難度,加深了層次,增多了軀幹的扭轉屈伸,關節的活動松展,姿勢的高低起伏,兩手的相互抻力,以及腰腎部位的鍛煉。因此,除能收到“虎功· 築基”的效應外,對體形、體質、體力、臟腑、內分泌等更有著特殊的鍛煉作用。

預備勢

如下圖所示。

第一勢:舒

1.吸氣,全身放鬆,雙掌上提,掌心向裡,左掌在裡,右掌在外,交於胸前,指尖斜向上方。(如下圖)

2.右小臂外旋上舉至頭頂右上方,當臂將伸直時翻掌,右掌心向上成仰掌;同時,左小臂內旋,左掌變俯掌下落,將要伸直在左胯外側時變俯掌,指尖向前。這時轉入呼氣,右掌用力上托,左掌用力下按;十趾抓地,頭微頂,收肛實腹,牙齒相叩,瞪目遠視。(如下圖)

3.轉入吸氣,右臂內旋徐徐下落;同時,左臂外旋,左掌徐徐上提,左掌在外,右掌在裡,交於胸前。(如下圖)

4.接著做左舉右按動作,與右舉左按方法相同,唯動作相反。(如下圖)

如此左右各一次為一個完整動作。

第二勢:望

1.吸氣,腳不動,上身以腰為軸向左轉,右掌在裡,左掌在外,掌心均向裡,交叉於胸前,恰好上身轉向左方。(如下圖)

2.右小臂外旋上舉至頭頂右上方,左掌隨之上翻成仰掌;同時,左小臂逐漸外旋下落,至右臀部後方時左掌變俯掌,上身盡力向左扭轉。當左右臂將伸直時轉入呼氣,右掌用力上撐,左掌用力下按;頭微低,雙眼向下注看右腳後方約1 米處,如回望海底狀;同時,十趾抓地,提肛緊臀,牙齒相叩。(如下圖)

3.吸氣,右小臂內旋帶動右掌徐徐下落,左小臂也內旋帶動左掌徐徐上提,身體逐漸右轉。當轉成正面時,雙掌交於胸前,左掌在裡,右掌在外,掌心均向裡。(如下圖)

4.接著做左舉右按動作,方法與右舉左按相同,唯動作相反。(如下圖)

如此左右各一次為一個完整動作。

第三勢:尋

基本動作同第二勢,只是頭往後仰,雙眼向左或向右上方看,如舞龍時,珠球高舉在上,龍要左右扭轉仰頭注視。(如下兩圖)

至少要看後上方10 米遠以外處,找一個固定目標,以青山綠水為宜。如此左右各一次為一個完整動作。

第四勢:探

1.吸氣,左掌(掌心向裡)上提;右掌(掌心向上)從右前方抬起伸出,當掌與肩相平時,掌向左平抹。(如下圖)

2.以腰為軸,隨右掌左抹上身向左轉,當轉向左方時,雙掌交於胸前,左掌在裡,右掌在外,掌心均向裡。(如下圖)

3.左掌從頜下成仰掌向後方伸出,當臂快伸直時,臂內旋成立掌,使掌心向外;同時,右小臂內旋帶動手掌成俯掌並後拉,屈肘沉肩,肘尖微上翹。這時轉入呼氣,左掌用力前推,右掌用力後撐;十趾抓地,提肛緊臀,牙齒相叩,瞪目遠視。(如下圖)

4.再吸氣,做左掌平抹動作,方法與右掌平抹相同,唯動作相反。(如下幾圖)

如此左右各一次為一個完整動作。

第五勢:騰潛

此動作之呼吸隨動作收放、開合而變化。也就是說,一般動作收攏時為吸,放開時為呼,要自然些。在動作變化過程中,可自由換氣,只是最後前推後按時是呼氣。

1.右腳向右方跨出一步,上身右轉成右弓步;同時,兩臂相抱,左臂在下,兩掌互按於對側肩部。(如下圖)

2.然後,兩臂向左右分展、伸直。(如下圖)

3.再向上劃弧,雙掌交叉于頭頂,左掌在上(一般雙掌向上交叉時為吸)。(如下圖)

4.身體前俯,左掌壓右掌從前方下落,雙掌置於右小腿前成左僕步,指尖向下。目視前方地面。(如下圖)

5.左小臂內旋,帶動左掌成仰掌向左方穿出,至左腳外踝關節處;同時,右臂亦內旋,帶動右掌成仰掌,向右方伸出上抬。目視左掌。(如下圖)

6.當左掌穿至左腳處,右腿蹬直變左弓步;同時,兩臂均外旋伸直,兩掌成八字掌,掌心均向外。此時左掌穿至左腳處,右腿蹬直變左弓步;同時,兩臂均外旋伸直,兩掌成八字掌,掌心均向外。此時左掌用力前推,指尖向上;右掌用力後按,指尖斜向後上;呼氣,同時十趾抓地,牙齒相叩,提肛緊臀,瞪目遠視。(如下圖)

在動勢中,目光隨左手而轉。

7.再做一次右勢動作,方法與左勢相同,唯動作相反。(如下幾圖)

如此左右各一次為一完整動作。

練習時要掌握七個字,即:抱、分、交、壓、穿、轉、推。

開始雙掌相“抱”,繼之“分”開向上,“交”於頭頂。然後,左掌“壓”右掌(或右掌壓左掌)向下,壓至膝下時,一掌前“穿”,一掌後摟。兩臂將伸直時,兩掌“轉”動,成八字掌,掌心朝外,再分別向前後“推”出。

動作變化過程中,可自由換氣,最後雙掌前後推出時是呼氣就可以。

而步形則是三種:先弓步,再僕步,後騎龍步。

以上五勢之練習次數、用力大小均同“虎功”。

如此練習日久,自會感到:吸氣時氣入丹田,呼氣時意領氣走,氣自丹田貫達雙掌。

(二)練意

練意也是“築基”的五個動作,只不過均不用力,而加強“意”的鍛煉,仍遵循松、慢、勻、大、空、虛、靈、靜八字要訣。

這裡著重講兩點:

1.在“虎功”練意中講到“靈”字是遍體金光,而這裡則視自身為玲瓏剔透,潔白無瑕,光澤柔潤,心胸坦蕩,怡然自得。

2.要有在太空中遨遊之意境。視自身雖頂天立地,但不是腳踏在地上,而是整個身軀飄在空中,如第一勢不僅在動時有這種意境,當成定勢時仍要有飄在空中擺動之感。可不管呼吸,沉浸在這種意境,達到適度則再做下勢。第二勢要有身在空中向下望海之感,看到湛藍藍的海水,水底之龍宮,達到適度則止。第三勢要有身在太空,仰首斜望月宮之感,不僅看到柔和的月華,而且看到月宮的桂樹、玉兔,達到適度則止。第四勢要有身在太空,前手可探到東海,或摸到西陲之意境,達到適度則止。第五勢當雙手在上邊相交舞動時,意念上是飛騰之中,遨遊霄漢;當下勢時則猶如潛入海底,所到之處海水讓路。如此反復數次,達到適度而止。

(三)采氣

動作仍是“築基”五勢,只不過不用力,加強采氣意念,意念通過勞宮穴采氣。

由於“龍功”五勢均系身、腰、臂、掌及下脘的旋轉纏繞動作,方位經常變化,所以,每勢所采之氣均系在前後、左右、天地、上下、四面八方——整個宇宙大自然界的精氣、靈氣、生氣、益氣,而且,每當定勢時,也就是說,當掌、臂伸展到定位時,即“築基”中五勢從吸氣變為呼氣時,姿勢停頓不動,可連續在吸氣時采氣3、5或7次,再轉做下勢。同時,還可以逐漸通過天目、膻中、百會穴,以至於全身采氣。

第三步:龍虎功

此步功法主要是為發放外氣所練之功。

預備勢

如下圖所示。

第一勢:降龍伏虎

全身放鬆,兩臂上抬稍低於肩,圈成環狀,十指伸展、相對,掌心向裡,雙臂緩緩拉開和相合,使十指尖、掌、臂有氣感。拉開時也要十指相對,其距離以有氣感為度;相合時,也是十指相對,一般以10釐米為宜。(如下圖)

第二勢:坎離相對

全身放鬆,兩臂上抬稍低於肩,肘微屈,使兩掌心相對,指尖向前。雙臂緩緩拉開和合攏,使兩掌、臂有氣感為度,合攏時一般相距約10 釐米。(如下圖)

第三勢:龍虎交媾

1.全身放鬆,兩腳稍開略寬於肩,上身前俯,兩掌下垂,指尖貼近於腳前地面,掌心向裡。(如下圖)

2.吸氣,以腰為軸,先從左向上、向右轉動,手掌漸漸轉上。(如下兩圖)

3.直至上身和雙掌轉向右側時呼氣。(如下圖)

4.上體再前俯,兩掌隨之垂下,指尖對地。呼氣時意感從指尖往外排濁氣。(如下圖)

如此迴圈5、7 或12 次,再反過來從右向左轉,同樣迴圈5、7 或12 次。

第四勢:太極運轉

1.全身放鬆,右掌在中丹田(胸部)上成俯掌,左掌在下丹田(肚臍部位)處成仰掌,兩掌掌心相對如抱球狀,這時要感覺兩掌間如抱著個輕輕的、薄薄的球體。(如下圖)

2.兩腳不動,以腰為軸,抱球左右轉動。動作可大可小。兩掌距離寬,意念中的球體則大,反之則小;腰的轉動幅度應與之相應。無論如何轉動,兩掌心始終相對。

具體做法是:身體緩緩左轉;同時,左掌劃弧向下成掌心向上,右掌劃弧向上成掌心向下。(如下圖)

3.身體緩緩右轉;同時,右掌劃弧向下成掌心向上,左掌劃弧向上成掌心向下。(如下圖)

如此左右運轉為一次,可重複12、24 或36 次。

第五勢:水火既濟

開始時同預備勢,然後兩掌心對向地面,指尖向前,兩臂緩緩提起、下落,意覺兩掌、兩臂有氣感。(如下圖)

收功

練完功後必須收功,一是使思想、骨骼、肌肉再度放鬆;二是使氣歸元,以防有些練功者氣散氣串。

1.接“水火既濟”放下雙掌,自然垂於體側。(如下圖)

2.兩掌外旋從身體兩側舉至頭頂處,掌心向前。隨即轉掌,掌心向後,從面前繞之下落,至小腹前時變指尖向下,導引至丹田處。(如下幾圖)

3.如此兩遍,然後兩掌疊於小腹前(丹田處),左掌在裡,右掌在外,先順時針摩腹12 圈,再逆時針摩腹12 圈。(如下圖)

4.然後,雙掌後伸用掌心貼于腰部腎俞穴,上下摩擦12 次。(如下圖)

5.再抬起兩掌,使兩掌心(勞宮穴)對兩眼貫氣(意念)12 次。(如下圖)

最後再重複一次兩掌外旋,從身體兩側掌心向前上舉至頭頂處。然後掌心向後從面前緩緩下落,至胸前時變指尖向下,導引至丹田處。再向體側兩邊分,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