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咖猥瑣發育!這些“窩點”正成為年輕人的新江湖

本文已獲得騰訊傳媒全媒派授權。

等你發現的時候, 網吧已經飛鳥化鳳了。 改了名的“網吧”進入2.0時代。 連鎖的門店們正以電競和社交為引擎, 在巨頭的泛娛樂佈局之下經歷著一場傷筋動骨的轉型, 而這背後是一個建設中的年輕人的新江湖。 本期全媒派切片泛娛樂鏈條, 邀你一起圍觀這場早有預謀的“猥瑣發育”。

網咖眾生鑒

開黑、擼稿、閉關修煉…

誰也沒想到, 在一個人類與WiFi建立了“血緣聯繫”的時代, 2.0版的網吧居然退去年少時的中二色彩, 成為年輕小夥伴們的低配版“私人會所”。

據說, 如今去網咖開黑就像打籃球、逛街一樣, 成為年輕人約線下的社交方式。 其實不止, 在這次採訪中, 還發現了不少被“開發”出來的新功能。

考研閉關修煉

皮蛋 中央財經大學 准研究生

皮蛋剛剛考上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的研究生, “最後衝刺的一個星期都是在網咖度過的,

對於一個懶到極致卻又財迷的人來說, 花錢買的時間我才一分鐘都不敢浪費。 ”皮蛋半開玩笑的說。

“我那時候需要背很多東西, 還有一個突擊的網上課程, 但自習室環境太差而且吸引注意力的地方太多, 我意識到得給自己找個閉關的地方。 ”學校附近、有獨立封閉空間、上網方便、解決吃喝......幾個條件一綜合, 皮蛋找了學校附近的一間網咖, 開了個小單間, 每小時38塊。 “因為剛開張, 我和老闆磨了磨, 每天10個小時, 每小時30塊。 ”皮蛋說他覺得這2100塊花得讓自己找到了武俠小說的感覺, “真是一分鐘都沒浪費, 而且我還白喝了老闆不少咖啡, 第七天晚上走出網咖門的時候, 我覺得自己就快成仙了。 ”

組隊開黑

十一 大四 學生

上中學的時候,

十一時不時跟幾個哥們去網吧打打遊戲。 白天那兒不開燈, 屋裡黑黢黢的, 鍵盤滑鼠也都很便宜, “加起來可能不超過50”。 對比升級後的網咖, 十一說, “網咖現在已經是高端的電子競技中心了。 如果不是去上網, 就覺得是進了一個餐廳或者咖啡店一樣, 裡面已經沒有以前那種電腦室的感覺了。 ”大二的時候, 他假期還經常跑去家鄉小縣城的一個網咖, 組隊打LOL, 得過冠軍。

做畢業設計這陣兒, 滑鼠壞了, 十一就跑去網咖接著弄, 5元一小時, 一待一個上午。 雖然現在還會去網咖, 但自己一個人的話也就只是查查資料, “拿過冠軍後, 感覺獲得了所有成就, 就不怎麼去了。 ”十一回想那段沉迷遊戲的時光, 感歎道, 那段組隊開黑的日子都成了青春的回憶, “當年那是我們的第二個家”。

圈養式憋稿

陳小翔 某黨報 記者

“去網吧趕過幾次稿子, 效率都出奇的高, 後來稿子壓力比較大的時候都去網吧趕。 ”用陳小翔的話來說, 網吧趕稿的好處有二:“一是可以得到某種放鬆狀態下的聚精會神,

相比之下在家裡總是懶惰, 在咖啡館裡總是端著;二是因為按時長收費, 時長花完就斷網了, 所以會給自己一個暗示:兩小時內寫完。 ”

陳小翔說, 選擇坐大廳還是坐包間, 完全取決於稿子的長短。 “大稿的話就一個人在包間裡盤著腿、弓著背狂寫;小稿子大廳裡會比較快。 我這種不會玩遊戲的, 真的覺得把我扔在網吧裡還挺清心寡欲的, 就像一株植物。 ”

熬夜剪片

木木 南開大學 大四

去年接了一個緊急的片子,是學校一個大活動的視頻,為了不耽誤事兒,木木拉上組裡另一個妹子在網咖開了一個包間,“從下午7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一直在剪片”。這個奇特的通宵剪輯日過後,木木覺得,雖然累,但也值。

那次緊急情況逼迫做出的選擇,也讓木木發現,網咖是個剪片的好地方,“自己電腦不行,又只有網吧可以通宵商量剪輯,桌上型電腦也畢竟快一些。”於是,要合作剪輯的活兒一來,木木就主動帶上小夥伴,在網咖裡一剪大半天的,當然,也賺了不少(微笑)。

網咖的猥瑣發育

來自娛樂&社交的雙核驅動

網咖正在如藤蔓般的開到你的身邊。如果你在學校或者商業區附近,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以北京市為例,在大眾點評上以“網咖”作為關鍵字進行搜索,會發現僅在朝陽區和海澱區的分佈就有超過500家。

這意味著你在街上隨機碰到一家網咖的概率約等於碰到一家書店的概率。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跌損期之後,網咖們似乎嗅到了一點中興的氣息。

電競的東風吹到了下游

據中國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協會最新發佈的《2016中國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共有網吧場所15.2萬家,使用者規模達1.22億。而非職業電競市場的興起,給網咖帶來了更多的潛在消費。

一是雖然直播軟體、聊天工具可以解決遠端組隊交流的問題,但是對於Dota、LOL,包括《王者榮耀》等電競類遊戲的玩家而言,約在一個網咖包房中,點好咖啡、零食,開著冷氣開黑的體驗更好。

二是不少網咖直接“改銜易幟”作電競館,直接切入電競市場,定制賽事。如傑拉網咖舉辦“傑拉杯”全國電子競技大賽,打造自己的品牌。而盛天網路則通過打造“戰吧電競”的平臺,直接將網咖納入生態閉環。“通過全新的電競娛樂社交平臺盤活網吧用戶,為網吧提供個性化的區域賽事定制服務,降低參賽和辦賽門檻,讓普通玩家也體驗到高端的專業電競比賽氛圍,在保持網吧場所活力的同時,提升網吧附加價值。”(來源DoNews)

三是對於有心佈局電競產業的巨頭們而言,重新在下游落地場館成本太高,而且會產生因重複建設而帶來的不必要的競爭消耗,於是與網咖合作便成為一個最優選項。如IG、LGD等著名戰隊造就與網咖形成了賽事上的合作關係。

隨著熱錢流入電競領域,網咖也面臨著新一重的洗牌:靠著拼設備和服務並不能帶來更多的盈利上的想像力,而另一方面,連鎖化的進程也讓單體的網咖顯得越來越勢單力薄。

網咖社交:下一個星巴克?

評價一家網咖的維度越來越多了,以前頂多兩個方面“網速”“環境”;如今居然會細緻到:咖啡好不好喝,椅子舒服不舒服,包間佈置如何等等。對環境和服務要求標準的提高,本質上是社交需求在起作用。

除了軟體層面的更新,在交友主題和硬體設計上,社交屬性也在被有意放大。比如獨特的交友分區,可採取單人卡座形式,把顧客按照男性女性進行間隔並排坐。男女顧客可以根據雙方意願,單人卡座就會巧妙的變成雙人卡座,進行互動交流,實現陌生人交流的目的。

而從水吧的設計和功能來看,網咖就像是一個強化主題版的星巴克,人們以一種或多種的娛樂方式為紐帶,捆綁或建立著聯繫。

風往哪兒吹

靠做加法就能俘獲年輕人嗎?

在電競風潮的帶領下,作為這一生態的下游佈局環節,網咖也確實贏得了不少資本的青睞。2014年,目光集中在整合電競產業的王思聰入股網魚網咖;2017年4月,周傑倫也入局其中,在深圳開起了第一家“魔傑電競館”,號稱“地表最強”。電競主火,明星吸睛效應的助燃之下,新生代網咖還有機遇迎來一次“浴火重生”。

除了主攻電競產業,餐飲、視頻服務也在“快馬加鞭”追趕之中。走進不少網咖,都能發現有餐吧、飲吧,配套了點餐服務。而與國內各大視頻網站的合作,也吸引了不少咖內“清流”,通過網咖機位上線,就能直接去廣告、看電影,享受會員相等的待遇,可見網咖也在努力朝著追劇人士的“拋媚眼”。

配有浴室、VR體驗、桌游等豐富的娛樂項目,越來越“全能高端”的網咖也正在嶄露頭角。在越發多元的服務融入網咖生態背後,其實正昭顯了這一曾在移動網路攻陷下被唱衰的產業的崛起雄心。但只靠做加法就能贏得年輕人的歡心嗎?恐怕真相並沒有那麼簡單粗暴。

相對於輻射各種各樣的功能,恐怕最核心的還是形成一種可期、持續的商業模式:以場景社交為基礎,建立以遊戲互動為載體的平臺,打造“基於年輕圈層的社交服務”,塑造集娛樂、社交、線下於一體的新型俱樂部式網咖。終端建設好了,才可能和上游無縫對接,形成健康的泛娛樂生態鏈。

從下游的小小網咖遙望上游的佈局,幾乎每一個環節滿溢著對年輕人的渴望,可年輕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採訪中,他們表達了這樣一種相似的訴求——合適的社交空間。這便也不難理解,何以網咖既能成為他們組隊開黑的熱血戰場,又同時會成為另一些人的閉關修煉雪洞。

熬夜剪片

木木 南開大學 大四

去年接了一個緊急的片子,是學校一個大活動的視頻,為了不耽誤事兒,木木拉上組裡另一個妹子在網咖開了一個包間,“從下午7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一直在剪片”。這個奇特的通宵剪輯日過後,木木覺得,雖然累,但也值。

那次緊急情況逼迫做出的選擇,也讓木木發現,網咖是個剪片的好地方,“自己電腦不行,又只有網吧可以通宵商量剪輯,桌上型電腦也畢竟快一些。”於是,要合作剪輯的活兒一來,木木就主動帶上小夥伴,在網咖裡一剪大半天的,當然,也賺了不少(微笑)。

網咖的猥瑣發育

來自娛樂&社交的雙核驅動

網咖正在如藤蔓般的開到你的身邊。如果你在學校或者商業區附近,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以北京市為例,在大眾點評上以“網咖”作為關鍵字進行搜索,會發現僅在朝陽區和海澱區的分佈就有超過500家。

這意味著你在街上隨機碰到一家網咖的概率約等於碰到一家書店的概率。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跌損期之後,網咖們似乎嗅到了一點中興的氣息。

電競的東風吹到了下游

據中國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協會最新發佈的《2016中國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共有網吧場所15.2萬家,使用者規模達1.22億。而非職業電競市場的興起,給網咖帶來了更多的潛在消費。

一是雖然直播軟體、聊天工具可以解決遠端組隊交流的問題,但是對於Dota、LOL,包括《王者榮耀》等電競類遊戲的玩家而言,約在一個網咖包房中,點好咖啡、零食,開著冷氣開黑的體驗更好。

二是不少網咖直接“改銜易幟”作電競館,直接切入電競市場,定制賽事。如傑拉網咖舉辦“傑拉杯”全國電子競技大賽,打造自己的品牌。而盛天網路則通過打造“戰吧電競”的平臺,直接將網咖納入生態閉環。“通過全新的電競娛樂社交平臺盤活網吧用戶,為網吧提供個性化的區域賽事定制服務,降低參賽和辦賽門檻,讓普通玩家也體驗到高端的專業電競比賽氛圍,在保持網吧場所活力的同時,提升網吧附加價值。”(來源DoNews)

三是對於有心佈局電競產業的巨頭們而言,重新在下游落地場館成本太高,而且會產生因重複建設而帶來的不必要的競爭消耗,於是與網咖合作便成為一個最優選項。如IG、LGD等著名戰隊造就與網咖形成了賽事上的合作關係。

隨著熱錢流入電競領域,網咖也面臨著新一重的洗牌:靠著拼設備和服務並不能帶來更多的盈利上的想像力,而另一方面,連鎖化的進程也讓單體的網咖顯得越來越勢單力薄。

網咖社交:下一個星巴克?

評價一家網咖的維度越來越多了,以前頂多兩個方面“網速”“環境”;如今居然會細緻到:咖啡好不好喝,椅子舒服不舒服,包間佈置如何等等。對環境和服務要求標準的提高,本質上是社交需求在起作用。

除了軟體層面的更新,在交友主題和硬體設計上,社交屬性也在被有意放大。比如獨特的交友分區,可採取單人卡座形式,把顧客按照男性女性進行間隔並排坐。男女顧客可以根據雙方意願,單人卡座就會巧妙的變成雙人卡座,進行互動交流,實現陌生人交流的目的。

而從水吧的設計和功能來看,網咖就像是一個強化主題版的星巴克,人們以一種或多種的娛樂方式為紐帶,捆綁或建立著聯繫。

風往哪兒吹

靠做加法就能俘獲年輕人嗎?

在電競風潮的帶領下,作為這一生態的下游佈局環節,網咖也確實贏得了不少資本的青睞。2014年,目光集中在整合電競產業的王思聰入股網魚網咖;2017年4月,周傑倫也入局其中,在深圳開起了第一家“魔傑電競館”,號稱“地表最強”。電競主火,明星吸睛效應的助燃之下,新生代網咖還有機遇迎來一次“浴火重生”。

除了主攻電競產業,餐飲、視頻服務也在“快馬加鞭”追趕之中。走進不少網咖,都能發現有餐吧、飲吧,配套了點餐服務。而與國內各大視頻網站的合作,也吸引了不少咖內“清流”,通過網咖機位上線,就能直接去廣告、看電影,享受會員相等的待遇,可見網咖也在努力朝著追劇人士的“拋媚眼”。

配有浴室、VR體驗、桌游等豐富的娛樂項目,越來越“全能高端”的網咖也正在嶄露頭角。在越發多元的服務融入網咖生態背後,其實正昭顯了這一曾在移動網路攻陷下被唱衰的產業的崛起雄心。但只靠做加法就能贏得年輕人的歡心嗎?恐怕真相並沒有那麼簡單粗暴。

相對於輻射各種各樣的功能,恐怕最核心的還是形成一種可期、持續的商業模式:以場景社交為基礎,建立以遊戲互動為載體的平臺,打造“基於年輕圈層的社交服務”,塑造集娛樂、社交、線下於一體的新型俱樂部式網咖。終端建設好了,才可能和上游無縫對接,形成健康的泛娛樂生態鏈。

從下游的小小網咖遙望上游的佈局,幾乎每一個環節滿溢著對年輕人的渴望,可年輕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採訪中,他們表達了這樣一種相似的訴求——合適的社交空間。這便也不難理解,何以網咖既能成為他們組隊開黑的熱血戰場,又同時會成為另一些人的閉關修煉雪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