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天巨構:愛德華多·奇裡達的環境雕塑

■王洪義

愛德華多·奇裡達(Eduardo Chillida, 1924-2002)是西班牙巴斯克人雕塑家, 以其不朽的抽象作品而聞名。 他主要使用鋼鐵、混凝土和木材進行創作, 他的相互扭結的造型風格反映出他對空間和物質的興趣。

1924年1月10日, 愛德華多·奇裡達出生在聖·塞巴斯蒂安, 在他祖父母擁有的比亞里茨酒店附近長大。 奇裡達年輕時是西甲球隊皇家社會隊的守門員, 因為膝蓋嚴重受傷, 做了5次手術, 所以結束了一個充滿希望的足球明星生涯。 隨後, 從1943年到1946年, 他在馬德里大學學習建築學。 但在1947年他因為喜愛藝術而放棄建築, 第二年移居巴黎,

建立了自己的第一間工作室, 使用石膏和粘土工作。 他從未接受過正規藝術訓練, 只是上過短期的私人藝術課。 1948-1955年他長期住在法國北部瓦茲省的維萊納森林地區, 並在1950年與皮拉爾·貝厄恩絲(Pilar Belzunce)結婚, 後來又回到聖·塞巴斯蒂安住在埃爾尼裡村附近。 1959年後他回到出生的城市, 一直住在那裡直到在78歲時去世。

奇裡達最早的雕塑集中在人類形態上(主要是軀幹和半身像), 後來的作品更大更抽象, 是一些永恆和不朽的公共藝術作品。 但奇裡達拒絕“抽象”的標籤, 他說自己是“現實主義的雕塑家”。 1951年他回到巴斯克鄉村後, 很快就放棄了在巴黎工作室中常用的媒介——石膏, 因為這種媒介只適合用來研究盧浮宮裡那些古老具象的雕塑。

回到家鄉的他住在埃爾納尼的村子裡, 開始在當地鐵匠的説明下以鍛鐵方式從事創作, 很快他的畫室就成了一個鐵匠鋪。 從1954年到1966年, 奇裡達一直在創作名為《夢之鐵砧》(Anvil of Dreams)的系列作品, 他開始時用木頭作模型, 在這個基礎上, 金屬獲得了爆炸性的節奏曲線。 他開始用雪花石膏創作雕塑是在1965年。

與許多現代藝術家一樣, 奇裡達從不把作品模型交給鑄造工人, 而是在工廠裡與鑄造工人緊密合作。 他通常會在鑄造時添加一種合金, 使金屬在氧化時呈現出耀眼的鐵銹色。 從很早開始, 奇裡達的雕塑就得到了公眾的認可。 1954年, 他為阿蘭特薩蘇的長方形會堂製作了四扇門, 其他的巴斯克雕塑家——豪爾赫·奧泰伊紮(Jorge Oteiza)、阿古斯汀·伊巴羅拉(Agustin Ibarrola)和内斯特·布林斯特蕾西婭(Nestor Basterretxea)也在那裡工作。

第二年, 他在聖·塞巴斯蒂安的一個公園裡為青黴素發現者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Sir Alexander Fleming)雕刻了一座石碑(這件作品後來不見了, 但在聖·塞巴斯蒂安灣的步道上出現了一個新版本)。 到20世紀70年代初, 他的鋼鐵雕塑已經安裝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杜塞爾多夫的蒂森克虜伯集團大廈以及華盛頓世界銀行寫字樓前的院子裡。

這些最經典的作品, 巨大而威猛, 暗示著運動和張力, 這是因為奇裡達受到西班牙巴斯克地區鑄鐵文化的影響, 鋼筋鐵骨成為他的作品的基本風格, 他的許多雕塑作品也都使用巴斯克語言來命名。 例如, 他在美國最大的作品是一件81噸重的鋼雕塑,

上面有兩根柱子相對著伸出來, 但不碰觸。 他在1959年之後也創作一些卓越的銅版畫、石版畫和木刻版畫, 包括為喬治·吉倫(Jorge Guillen)的《瑪斯阿拉》和其他各種書籍作插圖。

在上世紀90年代, 奇裡達還為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巴斯克鄉村的一個舊農舍建立了奇裡達·勒庫(Chillida Leku)中心, 現在這裡有一個戶外雕塑花園, 專門用來陳列他的作品。

《寬容紀念碑》(1993), 是奇裡達在富埃特文圖拉島上實施的一個龐大計畫:一直被荒島居民所尊崇的一座山中開鑿出一個巨大的人工洞穴, 這個立方體洞穴每邊長有40米, 開鑿後大約64000立方米的岩石將被帶走, 用來在這個島嶼北部乾旱地區堆出一座小山——《寬容紀念碑》。 奇裡達最初的想法是讓遊客在荒島上體驗太空的浩瀚,

該專案從1994年開始規劃(奇裡達死亡前8年), 到2011年, 儘管有很多環保主義者擔心, 當地政府仍然決定在富埃特文圖拉島的廷達雅火山啟動奇裡達的這個項目;到2013年, 當地政府尋求到7500萬歐元的私人贊助。

20世紀60年代早期, 愛德華多·奇裡達與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有過較為深入的對話, 因為他們發現從不同角度看, 他們是用同樣的方式在工作。 與傳統的空間觀念不同, 海德格爾把空間理解為身體運動的容器, 他認為奇裡達的作品表達出在空間作為物質聯繫媒介的世界中, 身體已經超越了自身, 雕塑向我們展示了我們是如何屬於這個世界的, 這個世界正處於被連根拔起和無家可歸的技術過程中。 海德格爾提出我們仍能找到可以棲居的空間,而奇裡達說:“我的全部工作是在空間中的旅行。空間是充滿活力的,是環繞我們的事物。我不太相信經驗。我認為這是保守的。我相信生理知覺,它是了不起的。它是冒險的和更有進步意義的。它包含了仍想前進和成長的東西。同樣,我認為這就是你所感知到的,感知對當下有直接作用,但同時也指向未來。另一方面,經驗卻恰恰相反:你是在當下,但它只停留在過去。換句話說,我更喜歡感知的狀態。我所有的作品都是這個狀態下的結果。我是提出問題的專家,有些沒有答案。”除了海德格爾之外,其他對奇裡達和他的作品表達敬意的哲學家還有加斯頓·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和奧克塔維奧·帕茲(Octavio Paz)。

奇裡達平生完成很多重大的公共工程項目,這些工程出現在巴賽隆納、柏林、巴黎、法蘭克福和達拉斯等地。更有不少作品出現在他的家鄉聖·塞巴斯蒂安,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鑄鐵作品《風的梳子》(1976),由奇裡達與巴斯克建築師路易士·佩納·加切吉(Luis Pena Ganchegui)合作完成,它是三座大型鋼雕塑,狀若鐵鉗,每件重達10噸,深深嵌在從坎塔布裡亞海升起的天然岩石中,其面向大海、搏擊風浪的豪邁之姿,永遠吸引著前來參觀的人群。

從藝術市場的資訊看,2006年,奇裡達經典雕塑《謠傳的限制》(1961)在倫敦以超出估價兩倍的200萬英鎊價格賣給一位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收藏家。2001年,他的耐候鋼雕塑《尋找光線4號》在倫敦佳士得拍賣行以410萬英鎊價格售出。當然,奇裡達的大多數在地性作品是無法被個人收藏的,因為它們已經成為城市或鄉村景觀的一部分,這些位於廣闊空間中的巨大雕塑,傳達出德里達特有的對自然的理解和尊敬,其剛硬、執拗和堅忍的氣質,正如研究者說的“在人類藝術史中並不多見”,奇裡達自己說,“我的作品是對重力的反抗”。

海德格爾提出我們仍能找到可以棲居的空間,而奇裡達說:“我的全部工作是在空間中的旅行。空間是充滿活力的,是環繞我們的事物。我不太相信經驗。我認為這是保守的。我相信生理知覺,它是了不起的。它是冒險的和更有進步意義的。它包含了仍想前進和成長的東西。同樣,我認為這就是你所感知到的,感知對當下有直接作用,但同時也指向未來。另一方面,經驗卻恰恰相反:你是在當下,但它只停留在過去。換句話說,我更喜歡感知的狀態。我所有的作品都是這個狀態下的結果。我是提出問題的專家,有些沒有答案。”除了海德格爾之外,其他對奇裡達和他的作品表達敬意的哲學家還有加斯頓·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和奧克塔維奧·帕茲(Octavio Paz)。

奇裡達平生完成很多重大的公共工程項目,這些工程出現在巴賽隆納、柏林、巴黎、法蘭克福和達拉斯等地。更有不少作品出現在他的家鄉聖·塞巴斯蒂安,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鑄鐵作品《風的梳子》(1976),由奇裡達與巴斯克建築師路易士·佩納·加切吉(Luis Pena Ganchegui)合作完成,它是三座大型鋼雕塑,狀若鐵鉗,每件重達10噸,深深嵌在從坎塔布裡亞海升起的天然岩石中,其面向大海、搏擊風浪的豪邁之姿,永遠吸引著前來參觀的人群。

從藝術市場的資訊看,2006年,奇裡達經典雕塑《謠傳的限制》(1961)在倫敦以超出估價兩倍的200萬英鎊價格賣給一位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收藏家。2001年,他的耐候鋼雕塑《尋找光線4號》在倫敦佳士得拍賣行以410萬英鎊價格售出。當然,奇裡達的大多數在地性作品是無法被個人收藏的,因為它們已經成為城市或鄉村景觀的一部分,這些位於廣闊空間中的巨大雕塑,傳達出德里達特有的對自然的理解和尊敬,其剛硬、執拗和堅忍的氣質,正如研究者說的“在人類藝術史中並不多見”,奇裡達自己說,“我的作品是對重力的反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