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潛艇是老爺車,美軍潛艇是跑車?

詹姆斯·霍姆斯是海軍戰爭學院的戰略教授, 在美國國家利益網站撰文, 他提到在美國海軍研究所的“前進”雜誌上, 退休的美國太平洋司令情報局局長吉姆·凡內爾認為過去和現在太平洋司令部司令都存在著蔑視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心理。

凡內爾認為, 美國應該尊重潛在的敵人,採取最審慎的態度, 才能在未來立於不敗之地。

筆者希望我們的軍迷們, 也能看看在美國戰略研究人員的眼裡, 怎樣看待中國海軍才是正確的。

霍姆斯認為:

美國軍方必須意識到自己的傲慢是最糟糕的戰略習慣。 正如古希臘人所警告的那樣, 傲慢會有報應, 那是神聖的報應。 特別是像美國海軍這樣的軍隊, 傲慢得無可附加。

畢竟, 冷戰已經二十六年了。 現在的美軍大多數水手或海軍飛行員除了知道美國的海上霸主地位以外, 啥都不知道。 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對對手的誤判。

例如, 上個月, 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尼斯·布雷爾上將在一個海軍會議上大談, 中國軍方未能實現“海上和空中優勢”, 不可能削弱美國在遠東的威懾能力或對盟國的安保承諾。

大約在同一時間, 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 在現任的太平洋司令部老大, 日裔美軍上將哈裡斯認為, 中國海軍與美國海軍的潛艇相比較, 就好比福特汽車第一輛T型老爺車和克爾維特跑車相比。

這兩件事傳達的印象都是:西太平洋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

哈裡斯

凡內爾不敢苟同這些觀點:

第一、低估中國海軍艦隊日益增長的戰鬥精神和裝備實力。

第二、總是暗示中國不值一戰, 犯了政治大忌。 對中國海軍力量挑戰的藐視一定會降低國會和民眾對美國大海軍計畫的支持, 特朗普政府和海軍部領導人一直在推動海軍擴張。

因此,海軍上將對中國海軍的表述造成了錯誤的印象,使得重建美國海軍的政治支持前景堪憂!這種做法是美國海軍的自我毀滅。

如果中國的海軍翻不起什麼大浪的話,那些美國政治軍事評論家的評論卻總是提出相反觀點呢,那為什麼議員們要提出昂貴的海軍重建計畫來反制中國海軍呢?

霍姆斯先從海軍上將布雷爾的觀點開始反駁,來支持凡內爾的觀點。布雷爾所說的“海上優勢”,通常意思是“海上控制”。米蘭·維戈教授將海上控制定義為“有能力使用海洋中的某一部分和相關的空氣(空間)進行軍事和非軍事目的,並在戰時能拒止敵人。

而根據美國空軍的原則,將“空中優勢”描述為“一方空軍力量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控制某空域,不受空中干擾和導彈威脅”。這兩者的共同點是物理空間,海上優勢和空中優勢意味著充分控制物理空間,以達到己方目的,同時防止敵人實現其目的。

純屬討論的話,不妨先假設布雷爾是正確的,中國軍方不能從美國軍方及其合作夥伴手中,甚至在中國自己的周邊地區奪取海空優勢。是否應該得出結論,甘拜下風的中國海軍無法削弱美軍的威懾或美國對盟國安全的保障?

其實,這也不對。

中國海軍的指揮官熟練靈活地部署一些數量較少的艦隊,就可以在美國盟友中播撒懷疑的種子,擔心會在關鍵時候被美國霸主放棄,而獨自惹怒亞洲未來的霸主中國。

亨利·基辛格的精妙威懾戰略法則提供了一個可行的威懾方程式。基辛格寫道:“威懾是三個變數的產物,權力,使用意願,以及潛在侵略者對兩變數的評估”,這三個變數都很重要,而且因為“威懾是這三個變數的產物而不是簡單的總和”,所以如果有一個變數為零,威懾就會降到零。

那麼威懾是落實到用強大能力和足夠的勇氣來實現。能力和意志力是任何戰鬥人員力量的兩個基本組成部分。但是,如果使得對手對自己充滿信心,這種威懾自然就削弱甚至消失不見了。最弱勢的,你再孔武有力,都沒有辦法威懾到根本不相信你能力的人。

安撫盟友也一樣,只是目標受眾不同。一個盟友必須說服其合作夥伴,他力量強大並且完全可以保障其安全。如果一個盟友懷疑盟主的力量,或是盟軍領導人的鬥志,那麼這個聯盟就絕對會搖擺不定。不信任將擊垮聯盟的基石。

如果中國海軍還處在很弱的狀態,中國如何在美國的各個盟國之間散播懷疑的種子呢?

太簡單了,它可以堅決執行其反介入和區域拒止的長期戰略,這一戰略的前提是讓美國領導人們深信:無論美國付出什麼代價,美國都打不贏這一場太平洋戰爭。

戰略大師卡爾·馮·克勞塞維茨認為:

戰鬥人員對其政治目標的估值決定了他為實現這些目標投資的資源數量以及時間。換句話說,戰鬥人員希望達到目標的願望有多強烈,決定了他們花費多少精力和時間。

如果東亞戰場的風險太高,或者說是中國軍隊推高了這個風險,美國領導人可能會認為這個風險不值。如果這樣,克勞塞維茨會建議他們放棄。

因此,中國不需要控制海洋或者空域,哪怕是部分或全部,以求在真正的戰事中獲勝,更不用說在和平時期拒止,中國只需要令華盛頓深信,這些群島帶給美國人的價值何其微不足道,而為了一個釣魚島同中國開戰風險又有多高,久足夠了。

北京只需要低估幾句,多少條美國士兵的命,多少航空母艦和驅逐艦,為了這麼一貧瘠的無人小島值得嗎?如果解放軍能夠成功地威脅,美國打贏戰爭的代價還有可能遠遠超過這些呢(核戰),那麼美國的領導人們就根據克勞塞維茨原則,放棄這個嘗試了。

鑒於這種可能性,東京可能會質疑華盛頓保持捍衛釣魚島的承諾。懷疑一旦傳播開,美日聯盟將波及。中國完全沒有通過戰鬥奪取海上或空中優勢。這是中國反介入和區域拒止的邏輯。

弱的一方不需要在海洋戰場上勝出。他們只需要在他們的敵人的頭腦中占上風,把成本/效益計算轉換成對中國有利就好了。所以中國通過討價還價就可以遏制和離間美國領導的聯盟。布雷爾對中國的軍事力量的低估帶來的就是這個結果。

現在再來看看哈裡斯上將,凡內爾認為其中國潛艇和美國潛艇相比較,哪個比喻是誤導?中國海軍指揮官們可以設想使用柴電潛艇在戰爭時期伏擊遠道而來的美國太平洋水面艦隊,提高美軍進入西太平洋的代價。基洛級或元級潛艇將以反艦巡航導彈一頓猛炸,打完就跑,盡可能多造成美軍傷亡。

海底作戰是中國反介入戰略的支柱之一。中國潛艇艦隊不是一支用來與其他潛艇作戰的艦隊,但偷襲絕對不含糊。這就是為什麼說海軍上將哈裡斯那個笑話純粹是自欺欺人。事情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的,單純的艦艇比較看不出什麼道道來。

當前,美國海軍的核動力攻擊潛艇在戰時能夠獵殺中國海軍的潛艇,而且也確實體現了它們最先進的技術。但是美軍潛艇的數量不斷減少,而且只攜帶短程攻擊彈藥。

事實上,美國的潛艇必須在大約十海裡內才能發射他們的魚雷。在太平洋地圖上的一個點周圍十海裡畫一個圈,那是美國海軍潛艇巡航到那一點時能夠得著的區域。比起浩瀚的太平洋,這個區域太渺小了。

美國的反潛部隊真能像哈裡斯所暗示的那樣,輕鬆獵殺分散在這個廣闊海域的中國柴電潛艇?令人懷疑。

美國海軍彈道導彈核潛艇比起中國的柴電潛艇來說,可能真是克爾維特跑車對福特T老爺車,但然並卵,原始工具也可以做很多工作。克爾維特是一種昂貴美觀的跑車,土豪們買的,T型老爺車是一種廉價的汽車,美國普通老百姓買的。

克爾維特和T型老爺車

然而,兩輛車上各自的司機和乘客,都能以他們可接受的速度和舒適度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現在把哈裡斯的比喻轉到海軍的戰爭上。長期戰略競爭,中國使用廉價的武器,卻迫使美軍投入昂貴的成本。美國海軍是否計算過成本效益?那麼最新型的克爾維特Z06超過8萬美金。想像一下,某個汽車製造商可以把1927年的老爺車重新投入生產,費用就是跑車的零頭呢!

道理一樣,一艘維吉尼亞級的彈道導彈核潛艇讓美軍使花費27億美元。先不管北京生產一柴電潛艇需要多少錢,但日本海上自衛隊可以約5.4億美元購買到一艘蒼龍級柴電潛艇,是維吉尼亞級價格的五分之一。日本蒼龍級潛艇與中國海軍的柴電潛艇算是不相上下,所以用它作為尺規。

維吉尼亞級和蒼龍級

如果中國能夠以相同的價格購買滿足其需求的五艘潛艇,美國只可以購買一艘,那麼誰的競爭更有效率呢?這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基本論點:“夠用就好”是軍事硬體的卓越標準。

如果中國海軍能夠用“老爺車”型潛艇執行戰略,而美國海軍就有可能在努力獲得足夠的克爾維特跑車型潛艇過程中破產,誰笑到最後?答案是很難確定的。競爭策略的踐行者應該運用降低己方成本推高對手成本的藝術,一定會對節約者表示讚賞,對揮霍者的前景感到擔憂。

從霍姆斯教授與凡內爾局長文字表述來看,哈裡斯和布雷爾兩屆太平洋司令部大佬,內心深處還是很瞧不起中國海軍的,不過,從這麼正式的聽證會上的表述來看,美國海軍對中國的海軍確實還停留在群狼柴電潛艇戰力上面,也就是說我們的094核潛艇,美軍認為尚未形成戰鬥力,而且對我們下餃子的022導彈艇,054A驅逐艦,052D導彈驅逐艦、055巡洋艦甚至遼寧艦、001A等,貌似不值一提,這的確顯示了馳騁全球多年的海洋霸主目空一切的傲慢,但是同時也對我們是一種觸動,我們的軍工造船業,還得加足馬力,一刻都不能停!

還有一點,不愧是美國海軍戰略教授,有些問題看得很透,美國與其盟國之間的信任,原來也不是那麼堅不可摧的,文在寅要奪回軍權,杜特爾特下決心購買中國軍工,泰國坦克戰車網上下單沒停,還有日本(對了,日本這條狗,美國真敢把它完全放開麼?);還有一點,霍姆斯教授提到了,中國只需要讓美國領導人深信,來西太開戰,代價遠不止釣魚島這麼大!別忘了,中國之前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已經修改了前提!這個,真可以有!

因此,海軍上將對中國海軍的表述造成了錯誤的印象,使得重建美國海軍的政治支持前景堪憂!這種做法是美國海軍的自我毀滅。

如果中國的海軍翻不起什麼大浪的話,那些美國政治軍事評論家的評論卻總是提出相反觀點呢,那為什麼議員們要提出昂貴的海軍重建計畫來反制中國海軍呢?

霍姆斯先從海軍上將布雷爾的觀點開始反駁,來支持凡內爾的觀點。布雷爾所說的“海上優勢”,通常意思是“海上控制”。米蘭·維戈教授將海上控制定義為“有能力使用海洋中的某一部分和相關的空氣(空間)進行軍事和非軍事目的,並在戰時能拒止敵人。

而根據美國空軍的原則,將“空中優勢”描述為“一方空軍力量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控制某空域,不受空中干擾和導彈威脅”。這兩者的共同點是物理空間,海上優勢和空中優勢意味著充分控制物理空間,以達到己方目的,同時防止敵人實現其目的。

純屬討論的話,不妨先假設布雷爾是正確的,中國軍方不能從美國軍方及其合作夥伴手中,甚至在中國自己的周邊地區奪取海空優勢。是否應該得出結論,甘拜下風的中國海軍無法削弱美軍的威懾或美國對盟國安全的保障?

其實,這也不對。

中國海軍的指揮官熟練靈活地部署一些數量較少的艦隊,就可以在美國盟友中播撒懷疑的種子,擔心會在關鍵時候被美國霸主放棄,而獨自惹怒亞洲未來的霸主中國。

亨利·基辛格的精妙威懾戰略法則提供了一個可行的威懾方程式。基辛格寫道:“威懾是三個變數的產物,權力,使用意願,以及潛在侵略者對兩變數的評估”,這三個變數都很重要,而且因為“威懾是這三個變數的產物而不是簡單的總和”,所以如果有一個變數為零,威懾就會降到零。

那麼威懾是落實到用強大能力和足夠的勇氣來實現。能力和意志力是任何戰鬥人員力量的兩個基本組成部分。但是,如果使得對手對自己充滿信心,這種威懾自然就削弱甚至消失不見了。最弱勢的,你再孔武有力,都沒有辦法威懾到根本不相信你能力的人。

安撫盟友也一樣,只是目標受眾不同。一個盟友必須說服其合作夥伴,他力量強大並且完全可以保障其安全。如果一個盟友懷疑盟主的力量,或是盟軍領導人的鬥志,那麼這個聯盟就絕對會搖擺不定。不信任將擊垮聯盟的基石。

如果中國海軍還處在很弱的狀態,中國如何在美國的各個盟國之間散播懷疑的種子呢?

太簡單了,它可以堅決執行其反介入和區域拒止的長期戰略,這一戰略的前提是讓美國領導人們深信:無論美國付出什麼代價,美國都打不贏這一場太平洋戰爭。

戰略大師卡爾·馮·克勞塞維茨認為:

戰鬥人員對其政治目標的估值決定了他為實現這些目標投資的資源數量以及時間。換句話說,戰鬥人員希望達到目標的願望有多強烈,決定了他們花費多少精力和時間。

如果東亞戰場的風險太高,或者說是中國軍隊推高了這個風險,美國領導人可能會認為這個風險不值。如果這樣,克勞塞維茨會建議他們放棄。

因此,中國不需要控制海洋或者空域,哪怕是部分或全部,以求在真正的戰事中獲勝,更不用說在和平時期拒止,中國只需要令華盛頓深信,這些群島帶給美國人的價值何其微不足道,而為了一個釣魚島同中國開戰風險又有多高,久足夠了。

北京只需要低估幾句,多少條美國士兵的命,多少航空母艦和驅逐艦,為了這麼一貧瘠的無人小島值得嗎?如果解放軍能夠成功地威脅,美國打贏戰爭的代價還有可能遠遠超過這些呢(核戰),那麼美國的領導人們就根據克勞塞維茨原則,放棄這個嘗試了。

鑒於這種可能性,東京可能會質疑華盛頓保持捍衛釣魚島的承諾。懷疑一旦傳播開,美日聯盟將波及。中國完全沒有通過戰鬥奪取海上或空中優勢。這是中國反介入和區域拒止的邏輯。

弱的一方不需要在海洋戰場上勝出。他們只需要在他們的敵人的頭腦中占上風,把成本/效益計算轉換成對中國有利就好了。所以中國通過討價還價就可以遏制和離間美國領導的聯盟。布雷爾對中國的軍事力量的低估帶來的就是這個結果。

現在再來看看哈裡斯上將,凡內爾認為其中國潛艇和美國潛艇相比較,哪個比喻是誤導?中國海軍指揮官們可以設想使用柴電潛艇在戰爭時期伏擊遠道而來的美國太平洋水面艦隊,提高美軍進入西太平洋的代價。基洛級或元級潛艇將以反艦巡航導彈一頓猛炸,打完就跑,盡可能多造成美軍傷亡。

海底作戰是中國反介入戰略的支柱之一。中國潛艇艦隊不是一支用來與其他潛艇作戰的艦隊,但偷襲絕對不含糊。這就是為什麼說海軍上將哈裡斯那個笑話純粹是自欺欺人。事情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的,單純的艦艇比較看不出什麼道道來。

當前,美國海軍的核動力攻擊潛艇在戰時能夠獵殺中國海軍的潛艇,而且也確實體現了它們最先進的技術。但是美軍潛艇的數量不斷減少,而且只攜帶短程攻擊彈藥。

事實上,美國的潛艇必須在大約十海裡內才能發射他們的魚雷。在太平洋地圖上的一個點周圍十海裡畫一個圈,那是美國海軍潛艇巡航到那一點時能夠得著的區域。比起浩瀚的太平洋,這個區域太渺小了。

美國的反潛部隊真能像哈裡斯所暗示的那樣,輕鬆獵殺分散在這個廣闊海域的中國柴電潛艇?令人懷疑。

美國海軍彈道導彈核潛艇比起中國的柴電潛艇來說,可能真是克爾維特跑車對福特T老爺車,但然並卵,原始工具也可以做很多工作。克爾維特是一種昂貴美觀的跑車,土豪們買的,T型老爺車是一種廉價的汽車,美國普通老百姓買的。

克爾維特和T型老爺車

然而,兩輛車上各自的司機和乘客,都能以他們可接受的速度和舒適度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現在把哈裡斯的比喻轉到海軍的戰爭上。長期戰略競爭,中國使用廉價的武器,卻迫使美軍投入昂貴的成本。美國海軍是否計算過成本效益?那麼最新型的克爾維特Z06超過8萬美金。想像一下,某個汽車製造商可以把1927年的老爺車重新投入生產,費用就是跑車的零頭呢!

道理一樣,一艘維吉尼亞級的彈道導彈核潛艇讓美軍使花費27億美元。先不管北京生產一柴電潛艇需要多少錢,但日本海上自衛隊可以約5.4億美元購買到一艘蒼龍級柴電潛艇,是維吉尼亞級價格的五分之一。日本蒼龍級潛艇與中國海軍的柴電潛艇算是不相上下,所以用它作為尺規。

維吉尼亞級和蒼龍級

如果中國能夠以相同的價格購買滿足其需求的五艘潛艇,美國只可以購買一艘,那麼誰的競爭更有效率呢?這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基本論點:“夠用就好”是軍事硬體的卓越標準。

如果中國海軍能夠用“老爺車”型潛艇執行戰略,而美國海軍就有可能在努力獲得足夠的克爾維特跑車型潛艇過程中破產,誰笑到最後?答案是很難確定的。競爭策略的踐行者應該運用降低己方成本推高對手成本的藝術,一定會對節約者表示讚賞,對揮霍者的前景感到擔憂。

從霍姆斯教授與凡內爾局長文字表述來看,哈裡斯和布雷爾兩屆太平洋司令部大佬,內心深處還是很瞧不起中國海軍的,不過,從這麼正式的聽證會上的表述來看,美國海軍對中國的海軍確實還停留在群狼柴電潛艇戰力上面,也就是說我們的094核潛艇,美軍認為尚未形成戰鬥力,而且對我們下餃子的022導彈艇,054A驅逐艦,052D導彈驅逐艦、055巡洋艦甚至遼寧艦、001A等,貌似不值一提,這的確顯示了馳騁全球多年的海洋霸主目空一切的傲慢,但是同時也對我們是一種觸動,我們的軍工造船業,還得加足馬力,一刻都不能停!

還有一點,不愧是美國海軍戰略教授,有些問題看得很透,美國與其盟國之間的信任,原來也不是那麼堅不可摧的,文在寅要奪回軍權,杜特爾特下決心購買中國軍工,泰國坦克戰車網上下單沒停,還有日本(對了,日本這條狗,美國真敢把它完全放開麼?);還有一點,霍姆斯教授提到了,中國只需要讓美國領導人深信,來西太開戰,代價遠不止釣魚島這麼大!別忘了,中國之前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已經修改了前提!這個,真可以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