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及時檢測大腦運動信號,這款機械臂可以讓中風患者的癱瘓手臂“行動自如”

)】5月31日報導(編譯:葉展盛)

每年, 全世界大約有1500萬人會患上中風, 其中500萬人會留下永久性殘疾。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些研究人員設計出了一種設備,

它由一個帽子和一個手部支架組成, 帽子能檢測大腦發出的電信號, 讓患者大腦未受損的部分能通過該支架來控制已經癱瘓的手臂。

這款設備是建立在一個十幾年前的發現的基礎上, 除了眾所周知的左半腦控制右側身體的運動, 反之亦然, 該理論還發現了, 在異側身體運動前的幾毫秒裡, 大腦的一小塊區域能對同側身體進行運動規劃。

簡單舉個例子, 一個人的左半大腦受傷了, 那麼他的右側身體很有可能會發生癱瘓。 但是他的右半大腦仍然會發射出正常的運動意圖電信號, 這些信號並不會控制身體進行運動, 但這支研究者團隊發現, 通過檢測這些信號或許可以讓這些未受損的大腦部位來重新控制癱瘓的肢體。

在此基礎上, 他們開發了一款名叫Ipsihand的設備, 它能檢測患者腦部的運動規劃信號, 並與手部的支架進行交互。 當檢測到信號時, 手部支架就能做出一個類似抓取的動作。

這個研究小組招募了一批中風患者, 並訓練他們在家裡使用這款設備。

這些患者患中風的時間都超過了6個月, 並在3個月前進入了穩定期。 他們被要求每週至少使用5天, 每天的使用時間要在10分鐘到2小時之間。

在經過12周的大腦訓練後, 這些患者的運動技能評分提高了6.2分(總分57分)。 該評分主要是評價患者抓、握、捏等手部動作的能力。 儘管最終的評分都不高, 但每一位患者的運動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對於某些人來說, 借助這個設備就能靠自己穿上褲子。 ”研究小組中的Leuthardt教授說道。

有趣的是這些病人運動能力的提升不在於他們每週花多少時間去用Ipsihand, 而是取決於這個系統能否更好地讀取患者的大腦信號。 這意味著這支團隊接下來必須要去提高技術水準, 從而更好地讀取大腦信號。

本文來自獵雲網, 如若轉載, 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1755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