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茶山種菌開闢脫貧路

秸稈食用菌種植合作社、生態富硒茶種植合作社、生態黃牛養殖合作社、植保服務合作社、農機合作社……2年多來, 安徽省石台縣河口村幾乎把全村貧困戶都納入了合作社。 在合作社的帶動下, 村民不僅脫了貧, 還走上了致富路。 從2014年至2016年年底, 還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從141戶減至10戶, 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以下。 河口村順利實現脫貧目標。

2014年, 河口村對口幫扶單位領導、安徽省民委主任孫麗芳多次到河口村走訪調研。 她發現, 當地村民最愛種茶和黑木耳。 茶葉利潤微薄, 想靠黑木耳種植實現脫貧致富也不容易。

木耳的菌棒原料需要闊葉林的木屑, 而整個石台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禁止砍伐闊葉林——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

2014年10月, 河口村的秸稈食用菌種植合作社正式成立。 針對河口村的特點, 安徽省民委建議合作社選擇種植平菇作為突破口。 平菇的菌棒原料是棉籽皮、玉米芯、鋸末, 還能把黑木耳菌棒廢料利用起來。 對村民而言, 平菇可以秋冬季節種植, 不會誤了自家的茶葉和水稻的農時。

2014年第一次種植平菇就迎來豐收, 堆滿了大棚的平菇讓村幹部喜在眉梢, 愁在心頭。 喜的是產量, 愁的是銷路。 村幹部們各顯神通, 大家輪流到池州市內周邊縣城以及銅陵、安慶、蕪湖、合肥跑市場。 功夫不負有心人。

幹部們跑了大半個月, 終於打通多條銷路。 現在, 全村共有41戶貧困戶加入了食用菌種植合作社。 合作社也開始種植香菇。

根據合作社和社員的協定, 未來香菇種植產生的收益, 除去包括社員工資在內的所有成本後, 將由村集體、合作社和社員按照4:3:3分紅。

“現在社員在合作社勞動一天工資是100元。 未來社員的收入將由分紅和工資兩部分組成。 ”李朝陽說。 看著合作社越來越紅火, 社員馬宏喜開心地說:“我們合作社越來越好。 現在就像有了主心骨。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