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看廣元技術工如何“逆襲”成種養達人

看技術工如何“逆襲”成種養達人

他是最美新型職業農民。

他是任田坤, 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肉牛養殖達人。

他做過家電維修、家電銷售, 而後轉行做肉牛養殖。

他艱辛創業, 不畏困苦, 破繭成蝶, 卻情系家鄉, 在助力群眾脫貧奔康的道路上步履堅定。

二次創業 家電維修轉行肉牛養殖

“我生在農村, 長在農村, 倍感農村生活的艱辛, 所以少年時, 我就立志要跳出農村, 脫掉‘農皮’。 ”

1990年高中畢業後, 任田坤到成都學習了家電維修技術, 學成歸來, 便在雲峰場鎮租了間門面做維修家電, 開始了他人生第一次創業。

因為其熟練的技術和熱情的服務, 生意很火爆。 做生意不能安於現狀, 本著這樣的理念, 他大膽創新和探索, 不局限于單一的發展模式, 從家電維修到家電銷售再到產業化經營, 通過滾雪球式的發展, 不斷壯大經營規模。

隨著時間的推移, 生意越來越難做, 2011年, 任田坤決定進行人生的第二次創業。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 牛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而牛肉的來源又是靠農民養殖, 加之大量農民外出務工, 養牛的人越來越少了, 農村的耕牛幾乎快絕種了, 荒蕪的土地也越來越多, 這些都有利於從事規模肉牛養殖。 ”

2012年3月, 任田坤在韓家坪流轉土地10畝, 建了2000平方米的肉牛養殖場。 4月, 便從東北引進良種小牛80頭, 一直育肥到年底後全部出欄,

賺了近20萬元。

2013年1月, 引進了100頭小牛, 之後, 長勢良好, 任田坤心裡樂滋滋。

突來意外走上自繁自養新路子

任田坤的牛兒養得順順當當, 牛肉賣得紅紅火火, 而後, 他決定繼續擴大養殖規模, 2013年3月, 又從外地引進了100頭小牛。

創業之路並非一番風順。

不過幾天, 平日裡活蹦亂跳的小牛好像被霜打了的茄子, 有的不吃不喝, 有的萎靡不振……

“由於當時心存僥倖, 未按科學引種, 未採取隔離措施, 把病菌傳染到全場牛身上, 損失了60多萬元, 差點讓我們沒了活下去的勇氣。 ”這次引種給任田坤帶來很大的打擊。

家人是任田坤最大的精神支柱。 “我的家人並沒有怨恨我, 而是不斷的給我鼓氣, 說損失的是錢, 錢是身外之物, 只要有人,

錢還可以再找回來。 這就讓我堅定了信心, 而後通過積極防控治療, 最終把損失降到了最低。 ”

通過這次打擊, 任田坤不斷地思考和總結如何防範養殖風險, 降低養殖成本, 通過多方學習瞭解, 任田坤決定走自繁自養的路子。

而後, 任田坤得到了蒼溪縣現代農業發展專案的支援, 又在北門村一組流轉土地近10畝建起良種肉牛繁育場, 養殖良種母牛75頭。 通過不斷發展, 選優配良, 現在繁育有成欄母牛80頭, 年產小牛70多頭。 小牛4個月隔奶, 體重達400斤左右, 價值7000至8000元。 或將小牛養殖兩年後賣出, 每頭價值15000元以上。 每年銷售收入150萬元, 淨收入達20萬元左右。 根據市場行情, 任田坤可適時調整銷售方案。

此外, 任田坤還註冊了自己的家庭農場。

迴圈發展 致力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產業發展越來越好, 糞便產生的也越來越多。

為了解決養殖糞便對環境的污染, 2013年, 任田坤又在韓家坪村三、四、五組流轉土地二百餘畝, 投資220萬元, 建立了種養業相結合迴圈產業發展的綠色生態有機獼猴桃果園。

每年, 獼猴桃園區可為牛場提供青草50噸, 節約養殖成本5萬元, 養殖場為獼猴桃園提供生物肥料150噸, 節約種植成本10萬元, 這樣既可以解決環境污染, 又可增收, 實現雙贏。 從而開闢了一條資源迴圈利用、種養生態結合的產業發展新路子。

經過三年的精心培育, 2016年, 任田坤種植的獼猴桃初掛果, 今年全面投產後收入可上百萬。

而今, 在任田坤的帶動下, 雲峰鎮已發展肉牛規模養殖戶4家,

全縣發展起上百家規模養殖戶。

任田坤的獼猴桃產業園還能解決剩餘勞動力近五十人, 每戶年增收近五千元。 同時, 還帶動了周邊農戶種植獼猴桃二百餘畝, 其中建卡貧困戶26戶, 每戶增收近4000元。

“在發展產業, 引導群眾致富的道路上, 我願追夢不停, 奮鬥不止, 帶動更多有創業致富願望的人投入到農村產業發展中來, 共謀雲峰的發展。 ”任田坤說道。

隨著其產業的不斷發展, 下一步, 任田坤還構想註冊自己的商標, 在網上建立銷售平臺, 做到足不出戶就能把產品賣出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