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端午節:要麼說愛我,要麼做羮肴!

—01—

沒有人天生愛做飯, 他似乎是個例外。

認識他的最大好處, 就是被帶著吃遍了城市的大小美味。 開心, 難過, 沮喪, 孤單, 吃上一頓,

味蕾知足了, 情緒也好了。

但他更喜歡在家裡做飯, 尤其是給她做, 看她吃完, 等待被點評。 他說, 其實做飯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 這麼多食材, 怎麼搭配, 煎煮蒸炸, 都需要構思。

那時候覺得, 這人真逗, 做個飯而已, 還提構思, 真是典型的傻呆工科男思維。 多年後, 忙於工作, 無暇煙火, 才懂得:重視吃飯, 是因為珍惜和一個人的時光。

—02—

古人語:君子遠廚笣。

我不是君子, 卻極少紮進廚房。 家裡一直都是母親在做飯, 後來請了阿姨, 就完全不插手了。

直至最近, 小五月兩周歲體檢, 醫生她說體重不達標。 於是買了N本書, 開始專心研究, 小孩要怎麼吃才會營養, 飯要怎麼做才好看又好吃?

一直以為, 做飯是一件極其麻煩和浪費時間的事情, 最近堅持每天給她做早餐, 卻在麻煩之外, 有了其它的感觸。

第一次發麵醒面擀餃子皮, 第一次做雙皮奶, 烙各種蔬菜餅, 看著女兒滿懷開心地跑過來, 接過裝滿食物的盤子, 然後特別真誠地說:媽媽又給我烙餅了, 謝謝媽媽!

而後興沖沖藏起來, 自己專心開吃,

那一刻的幸福, 勝過任何一篇爆文帶給我的滿足。 我很慚愧, 從她開始添加輔食, 到什麼食物都可以吃, 我除了買買買, 極少親力親為的做做做。

每一個從單身走到有家有娃的女性, 都會有無數個瞬間, 期盼自己可以再回單身。 因為, 孩子對於母親來說, 是天生無法割捨的牽掛, 以及無窮的時間精力投入。

女性為母則剛, 可面對孩子, 又會變得異常柔軟, 矛盾的兩面, 唯有這個小小的生命會成就。

為你我甘做廚娘, 許你一縷晨光, 願你記憶的畫面, 有媽媽的味道。

—03—

我羡慕那些爸爸會做飯的女孩子。

在我幼小的認知中,

一個爸爸如果親手為女兒做飯, 那這個爸爸一定是異常溫柔的。

我的爸爸, 從不做飯。 他總是很忙碌, 很厲害, 但是, 也很遙遠。

有一次, 母親出去走親戚, 留我們父女兩在家。 爸爸說:今天我燒魚給你吃。 爸爸在廚房裡面忙活了很久, 不僅燒了魚, 還炒了青菜。 他端菜出來的時候特別高興, 很是顯擺地遞給我筷子:嘗嘗我的手藝!

魚沒燒熟, 我看到魚頭周圍的肉還帶著血紅色, 白拉拉的魚身子, 有煎過的痕跡, 還有很多沒有融化的鹽。 那是記憶中唯一一次父親下廚, 這次失敗的經歷, 變成日後我們嘲笑父親的梗, 時不時被提及。

其實那時候太小, 不夠懂父親, 無論他那頓飯做得有多難吃, 但是他想給女兒做頓好吃的, 以及期盼女人給以肯定的眼神,和我現在給小五月做早餐的忐忑,如出一轍。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願意對當年的自己說:父親不說愛,但都在這頓飯裡。

—04—

十三歲開始離家,父母對我的瞭解還停留在小時候,他們總以為我不會做飯,以為我照顧不好自己。卻不知,我早已做得一手好菜。我不在他們身邊的日子,曾經背著包,走過了大半個中國。

我慢慢長大了,他們慢慢老了。

猶記得給父母親做第一頓飯時,他們驚喜的感動;記得第一次帶他們看病,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母親緊緊地拽著我的手;記得第一次帶他們吃各式料理,給他們講很多不瞭解的知識。

我們開始勸慰父母,少工作,多注意休息。然後自己接過責任的接力棒,開始早出晚歸的忙碌。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幾乎不再踏進廚房,而是每天在鍵盤上,十指飛舞。最忙的時候,早上六點多起床離家,中午半個小時吃飯,其它時候,他們都見不到我。

我曾經以為,這就是我們這個年紀該有的姿態,直到最近給小五月做早餐,在早晨那一兩個小時裡,我在母親臉上,看到了多年前的笑容和溫馨。

母親說:你在廚房的樣子,才會讓家裡有溫馨的感覺。這句話,莫名戳中我的淚點。

是的,無論我多麼努力,其實想要的,也不過是,在忙碌疲憊的時刻回到家,廚房裡有個人在做飯。穿過城市車水馬龍,撕開忙碌和高壓,我們內心裡,都渴望一抹溫馨的煙火味。

—05—

我依然羡慕別人家的爸爸會做飯,這是我童年記憶中最遺憾的缺失,但我已經不再懷疑,不會做飯的父親是不是就不愛我。

我依然忙忙碌碌,但我也終於懂得,為一個人,或者說,為一家人,做頓飯,是生活中極其重要的部分。

真正的君子,要學會為愛的人,洗手做羮肴,在清晨黃昏,許她嫋嫋炊煙。

因為,繁華背後,它是我們最終的歸宿。

以及期盼女人給以肯定的眼神,和我現在給小五月做早餐的忐忑,如出一轍。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願意對當年的自己說:父親不說愛,但都在這頓飯裡。

—04—

十三歲開始離家,父母對我的瞭解還停留在小時候,他們總以為我不會做飯,以為我照顧不好自己。卻不知,我早已做得一手好菜。我不在他們身邊的日子,曾經背著包,走過了大半個中國。

我慢慢長大了,他們慢慢老了。

猶記得給父母親做第一頓飯時,他們驚喜的感動;記得第一次帶他們看病,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母親緊緊地拽著我的手;記得第一次帶他們吃各式料理,給他們講很多不瞭解的知識。

我們開始勸慰父母,少工作,多注意休息。然後自己接過責任的接力棒,開始早出晚歸的忙碌。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幾乎不再踏進廚房,而是每天在鍵盤上,十指飛舞。最忙的時候,早上六點多起床離家,中午半個小時吃飯,其它時候,他們都見不到我。

我曾經以為,這就是我們這個年紀該有的姿態,直到最近給小五月做早餐,在早晨那一兩個小時裡,我在母親臉上,看到了多年前的笑容和溫馨。

母親說:你在廚房的樣子,才會讓家裡有溫馨的感覺。這句話,莫名戳中我的淚點。

是的,無論我多麼努力,其實想要的,也不過是,在忙碌疲憊的時刻回到家,廚房裡有個人在做飯。穿過城市車水馬龍,撕開忙碌和高壓,我們內心裡,都渴望一抹溫馨的煙火味。

—05—

我依然羡慕別人家的爸爸會做飯,這是我童年記憶中最遺憾的缺失,但我已經不再懷疑,不會做飯的父親是不是就不愛我。

我依然忙忙碌碌,但我也終於懂得,為一個人,或者說,為一家人,做頓飯,是生活中極其重要的部分。

真正的君子,要學會為愛的人,洗手做羮肴,在清晨黃昏,許她嫋嫋炊煙。

因為,繁華背後,它是我們最終的歸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