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物聯網(IoT)中的低功率廣域(LPWA)網路技術設計介紹

引言

物聯網(IoT)承諾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這可以幫助我們克服人口爆炸, 能源危機, 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等全球面臨的挑戰。 為了實現這一願景, 事物(Things)需要感知他們的環境, 在人與人之間分享這些資訊, 使智慧決策能夠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積極的影響。 由於這一承諾, 使得業界對物聯網的興趣正在驚人的增加。 多項獨立研究預測, 未來十年, 物聯網和機對機(M2M:Machine-to-Machine)行業的數量和收入將大幅增長。 到2020年, 連接的M2M設備和消費電子產品的數量將超過使用手機, 個人電腦, 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的人員數量(參見圖1)。

展望未來, 到2024年, 整個物聯網產業預計將在不同行業(如設備製造, 連接和其他增值服務)產生4.3萬億美元的收入(參見:https://machinaresearch.com/news/press-release-global-internet-of-things-market-to-grow-to-27-billion-devices-generating-usd3-trillion-revenue-in-2025/)。 傳統和致動技術的最新改進以及新型通信技術的出現都是推動物聯網發展的積極因素。

圖1、連接設備的增長

低功率廣域(LPWA:Low Power Wide Area)網路

低功率廣域(LPWA:Low Power Wide Area)網路代表了一種新穎的通信範例,

它將補充傳統的蜂窩和短距離無線技術, 以滿足物聯網應用的各種需求。 LPWA技術提供獨一無二的功能, 包括低功耗和低資料速率設備的廣域連接, 這種連接是與傳統無線技術所提供的連接是不同的。 LPWA的市場預計將是巨大的:總共300億IoT / M2M設備中的大約四分之一將使用專有或者蜂窩技術的LPWA網路連接到互聯網(參見圖2)。

圖2、LPWA技術支援的連接數(單位:10億)

圖3強調了可以利用LPWA技術連接其終端設備的多個業務部門的各種應用。 這些業務部門包括但不限於智慧城市, 個人物聯網應用, 智慧電網, 智慧計量, 物流, 工業監控, 農業等。

圖3、LPWA能夠支援的各種應用

LPWA網路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它們與物聯網領域普遍存在的傳統技術(如短距離無線網路, 例如Zig-Bee, 藍牙, Z-Wave, 傳統無線局域網(WLAN)例如Wi-Fi, 以及蜂窩網路例如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 長期演進(LTE)技術等是有所不同的。 傳統的非蜂窩無線技術不是連接分佈在大地理區域的低功率設備的理想選擇。 這些技術的範圍最多限於幾百米。 因此, 這些設備不能隨意部署或移動到智慧城市, 物流和個人健康保健的許多應用都是需要的任何地方中。 這些技術的覆蓋是範圍通過使用多跳網狀網路連接的設備和密集部署的閘道進行擴展的。 因此,

大量部署的成本昂貴。 另一方面, 舊式WLAN的特點是機器類型通信(MTC: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的覆蓋區域更短, 功耗更高。

廣域覆蓋可以由蜂窩網路來提供, 這也是廣泛採用第二代(2G)和第三代(3G)移動蜂窩技術進行M2M通信的原因。 然而, 一些移動網路運營商(MNOs:mobile network operators)宣佈的這些技術即將退役(參見圖4), 此舉將擴大連接低功耗設備的技術差距。 一般來說, 傳統蜂窩技術的能源效率不足以提供十年的電池壽命。 蜂窩設備的設計複雜, 並且成本高昂, 因為它們需要能夠處理複雜的波形, 針對語音, 高速資料服務和文本通信需求進行優化。 對於低功率的MTC(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顯然需要剝離複雜性以降低成本。 3GPP正在朝著讓蜂窩網路滿足這些技術需求的方向努力, 我們將在後續的文章中對此進行闡述。

圖4、3G移動活躍連接的份額,按地區,2014和2019年

LPWA技術具有數十到幾十公里的驚人覆蓋距離,電池壽命十年以上,對於實現低功耗,低成本和低輸送量的互聯網而言是有希望的技術(參見下面的圖5)。一系列LPWA技術使設備能夠在大的地理區域上傳播和移動。通過LPWA技術連接的IoT和M2M設備可以隨時隨地在其環境中立即進行感測和交互。值得澄清的是,LPWA技術以低資料速率(速率通常為幾十千比特每秒的量級)和更高的延遲(通常以秒或分鐘的等級)為代價來實現遠距離和低功耗操作的。因此,顯而易見的是,LPWA技術並不意味著它能夠解決每一個物聯網(IoT)的應用場景,而是適應物聯網(IoT)景觀中的一些細分領域。具體來說,LPWA技術被認為是能夠容忍延遲,不需要高資料速率,通常需要低功耗和低成本的應用場景,後者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課題。與需要超低延遲和超高可靠性的Critical MTC 應用相比,這種MTC的應用被分類為大規模MTC (Massive IoT)(參見圖6和圖7)。後者絕對不屬於LPWA技術的應用範圍,因為低成本和低功耗解決方案無法保證其嚴格的性能要求,如高達五個9(99.999%)的可靠性要求以及高達1-10 ms的延遲性能要求。雖然LPWA技術因此不適用於許多工業IoT,車輛到車輛(V2V)和車輛到基礎設施(V2I)應用要求,但它們仍然滿足智慧城市應用的諸多應用,如智慧化計量,家庭自動化,可穿戴電子,物流,環境監測等需要交換資料量少,交換的頻率也不高的應用。因此,LPWA技術的吸引力雖然受到低資料速率的限制,但仍然有很廣泛的應用。這就是為什麼LPWA技術在諸如SIGFOX (參見:http://www.sigfox.com/)和LORa (參見:https://www.lora-alliance.org/portals/0/specs/LoRaWAN%20Specification%201R0.pdf)等專有技術打入市場之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興趣的原因。

圖5、以基站位置為中心的芬蘭Oulu不同地點的接收信號強度

圖5、以基站位置為中心(PTX = 14 dBm,GRX = 2 dBi)的芬蘭Oulu不同地點的接收信號強度,R = 293bps,hTX = 2m,hRX = 24m)。

圖6、IoT的應用分類

圖7、MTC的通信類型分類

在這個時刻,有幾個競爭的LPWA技術,每個都採用各種技術來實現長距離,低功耗操作和高可擴展性。下面我們將介紹這些設計目標,並描述了不同的新技術的組合如何實現這些設計目標的。

LPWA的設計目標和技術

LPWA技術的成功在於他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向大面積的地理區域中分佈的大量設備提供低功耗連接。下面將介紹用於實現這些經常衝突的目標的LPWA技術,與實現更高資料速率,更低延遲和更高可靠性的其他技術相比,LPWA技術的關鍵目標是實現低功耗和低成本的長覆蓋距離。

A、長的覆蓋距離

LPWA技術被設計用於廣泛的覆蓋範圍和優良的信號傳播特性以到到其它技術難以到達的室內場所,如地下室。針對這一目標,其鏈路預算增益通常超過傳統蜂窩系統的+20 dB。這允許終端設備根據其部署環境(農村,城市等),距離其連接的基站有幾公里到幾十公里的距離。利用低於1GHz頻率的頻帶和特殊調製方案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1)使用Sub-1GHz即低於1GHz的頻段:除了幾個LPWA技術(例如,WEIGHTLESS-W (參見:http://www.weightless.org/)和IN-GENU (參見:http://theinternetofthings.report/Resources/Whitepapers/4cbc5e5e-6ef8-4455-b8cd-f6e3888624cb_RPMA%20Technology.pdf))之外,大多數使用Sub-GHz頻段即低於1GHz的頻段,在低頻下可以在低功率預算的情況下提供健壯的和可靠的通信鏈路;因為首先,與2.4GHz的頻帶相比,較低頻率的信號經歷較少的衰減以及由障礙物和緻密表面(如混凝土牆壁)引起的多徑衰落。其次,低於1GHz的頻段比2.4GHz頻段更寬鬆,這是由大多數流行的無線技術(例如Wi-Fi,無繩電話,藍牙,ZigBee和其他家用電器)使用的是2.4GHz頻帶。由此產生的更高的可靠性使得能夠實現遠距離和低功率通信。然而,INGENU的RPMA技術(RPMA,全稱Random Phase MulTIple Access,官方中文翻譯為“隨機相位多址接入”,它是由美國Ingenu公司開發的低功耗廣域網路技術。)是一個例外,該技術仍然使用的2.4 GHz頻帶,因為它可以利用這個頻帶中的無線電占空比方面更寬鬆的頻譜規則以及多個區域採用最大的傳輸功率。

2)調製技術:LPWA技術旨在實現150±10 dB的鏈路預算,分別在城市和農村地區實現幾公里和幾十公里的覆蓋範圍。實體層在實現高資料速率上需要進行折中,減慢的調製速率可以在每個傳輸的資訊bit位元中(或符號中)放入更多的能量。由於這個原因,接收機可以正確解碼嚴重衰減的信號。現有技術的LPWA接收機的典型靈敏度達到低至-130dBm。不同的LPWA技術已經採用了兩類不同的調製技術,即窄帶調製技術和擴頻調製技術。

窄帶調製技術通過在低頻寬(通常小於25kHz)下對信號進行編碼來提供高的鏈路預算。通過為每個載波分配非常窄的頻帶,這些調製技術在多個鏈路之間能夠非常有效地共用整個頻譜。單個窄帶通道帶內經歷的噪音水準也很小。因此,不需要通過頻率去擴展的處理增益來對接收機處的信號進行解碼,這導致簡單且便宜的收發信機設計。 NB-IoT和WEIGHTLESS-P是窄帶技術的例子。

一些LPWA技術把每個載波信號擠壓在寬度為100Hz的窄帶(UNB:ultra narrow band)信號中(例如,在SIGFOX中),這將進一步減少經歷的雜訊並增加每單位頻寬支援的終端設備的數量。然而,單個終端設備的有效資料速率也隨之降低了,從而增加無線電接通需要保持的時間量。這種低資料速率與共用底層頻段的頻譜規則相結合可能會限制資料分組包的最大大小和傳輸頻率,從而限制業務應用場景的數量。 SIGFOX,WEIGHTLESS-N和TELENSA (參見:http://www.telensa.com/)是使用UNB調製的LPWA技術的幾個例子(參見專利文檔:http://www.freepatentsonline.com/EP2092682.html)。

擴展頻譜技術是在較寬頻帶上擴展了窄帶信號,但具有相同的功率強度。擴頻技術實際的傳輸是一種類似雜訊的信號,使得它難以被竊聽者檢測到,因此更能抵禦干擾,並且能夠強大地對干擾進行攻擊。然而,在接收機側需要更多的處理增益來解碼通常埋在底噪( noise floor)之下接收的信號。在寬頻上傳播窄帶信號導致頻譜效率較低。但是,這個問題通常通過使用多個正交序列來克服。只要多個終端設備使用不同的通道和/或正交序列,則可以同時解碼,這將導致更高的總體網路容量。現有標準使用了擴展頻譜技術的不同變體,例如LORa和RPMA分別使用的啁啾擴頻(CSS:Chirp Spread Spectrum)和直序擴頻(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

B.超低功耗操作

超低低功率運行是利用由電池供電的IoT / M2M設備提供的巨大商機的關鍵要求。期望使用AA或紐扣電池的電池壽命到達10年或者10年以上,以降低維護成本。

1)拓撲結構:網狀拓撲已被廣泛用於擴展短距離無線網路的覆蓋範圍,它們的高部署成本是連接大面積地理位置中的大量分散式的設備的主要缺點。此外,隨著業務在向閘道轉發的多個跳躍上,一些節點由於其在網路中的位置或者網路流量模式而導致比其他節點具有更多的擁塞概率。因此,它們很快耗盡電池,將網路使用壽命限制在僅有幾個月到幾年。

另一方面,一系列LPWA技術通過將終端設備直接連接到基站來克服這些限制,從而避免了對密集部署的昂貴的中繼器和閘道的需要。這樣所得到的拓撲結構是一種廣泛應用於蜂窩網路的星形架構,具有巨大的節能優勢。與網狀拓撲架構相反,星形架構中的設備不需要浪費寶貴的能量來偵聽需要通過它們來傳輸流量的其它設備。始終線上的基站能夠在終端設備需要時提供方便快捷的接入。除了星形架構之外,一些LPWA技術支援樹形和網格拓撲架構,但是這些架構在協定設計中需要增加額外的複雜性。

2)占空比週期:低功耗操作是通過機會地關閉M2M / IoT設備中的耗電元件(例如資料收發信機)來實現的。無線電信號週期迴圈允許LPWA終端設備在不需要時關閉其收發信機。只有當要發送或者接收資料時,收發信機才會打開。

系統可以基於應用,電源類型以及業務模式等因素來對LPWA占空比機制進行調整。如果某個應用僅需要通過上行鏈路傳輸資料,則僅當資料準備好傳輸時才能喚醒終端設備。相反,如果需要下行鏈路傳輸時,則終端設備確保在基站實際發送時才偵聽。終端設備通過同意偵聽計畫來實現這一點。例如,終端設備可以在其上行鏈路傳輸之後進行短時間監聽以接收回復。或者,它們可以在與基站同意的預定時間中喚醒。對於下行鏈路通信需要超低延遲的主電源供電的終端設備,無線電收發信機可以始終保持在開啟模式。不同的LPWA標準,如LORAWAN [10]根據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的通信需求定義了多種類型的終端設備(參見:https://www.lora-alliance.org/portals/0/specs/LoRaWAN%20Specification%201R0.pdf)。

在LPWA技術的領域,資料收發信機的占空比週期迴圈不僅是節電機制,而且也是監管立法的要求。共用頻譜的區域規則可能會限制單個發射機的佔用時間,以確保其與共用相同通道的其他設備之間共存。

如許多低功耗嵌入式網路的背景下,占空比週期迴圈也可以擴展到收發信機之外的其他硬體元件中。模組化硬體設計可以提供選擇不同操作模式的能力,具有打開或者關閉各個硬體元件(如輔助元件和存儲和微控制器)。通過利用這些電源管理技術,LPWA應用開發人員可以進一步降低功耗並增加電池壽命。

3)輕的介質存取控制(Lightweight Medium Access Control):用於蜂窩網路或短距離無線網路中廣泛使用的媒體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協議對於LPWA技術來說太複雜了。例如,蜂窩網路準確地同步基站和使用者設備(UE),從利用頻率和時間分集的複雜MAC方案中受益。這些方案的控制開銷雖然對於強大的蜂窩UE來說是合理的,但對於LPWA終端設備來說具有實質性的影響。換句話說,這些MAC協議的控制可能比這些的短期和不經常使用的機器類型通信的LPWA設備更加昂貴。此外,這些方案所需的非常緊密的同步難以通過具有低品質廉價振盪器的超低成本($ 1- $ 5)LPWA終端設備來實現。訪問頻譜時,這些設備在時域和頻域都會出現漂移,從而使獨佔訪問共用介質成為這些競爭設備的主要挑戰。由於這個原因,簡單的隨機接入方案(random access schemes )對於LPWA技術來說更為合適也更加流行。

具有衝突避免的載波偵聽多址訪問(CSMA / 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是成功部署在WLAN和其他短距離無線網路中的最流行的MAC協議之一。對於這樣的網路每個基站的設備數量是有限的,保持克服隱藏的節點問題。然而,隨著這些設備的數量在LPWA網路中的增長,載波偵聽在可靠地檢測正在進行的傳輸方面變得不那麼有效並且變得昂貴起來,並且會對網路性能產生不利影響。雖然使用請求發送/清除發送(RTS / CTS:Request to Send/ Clear to Send )的虛擬載波偵聽機制來克服這個問題,但它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上會引入額外的通信開銷。由於要連接大量的設備,因此LPWA技術通常不能承受這種過度的信令開銷。此外,鏈路不對稱性是當今許多LPWA技術的特性,這也降低了虛擬載波感測的實用性。

由於這些原因,諸如SIGFOX和LORAWAN之類的多個LPWA技術使用ALOHA,即隨機接入MAC協議,其中終端設備在不進行任何載波感測的情況下傳輸。 ALOHA的簡單性被認為是使收發信機的設計簡單且成本低廉。然而,INGENU和NB-IoT也考慮了基於TDMA的MAC協議來更有效地分配無線電資源,儘管犧牲了最終設備的複雜性和成本。

4)從終端設備卸載複雜性:大多數技術人員通過將複雜任務卸載到基站或者後端系統來簡化終端設備的設計。為了使終端設備的收發信機的設計簡單且成本低,基站或者後端系統必須更加複雜。通常,基站利用硬體分集,並且能夠同時使用多個通道或者正交信號發送到和偵聽多終端設備。這允許終端設備可以使用任何可用通道或者正交信號來發送資料,並且仍然能到達基站,而不需要昂貴的信令來發起通信。通過在後端系統中嵌入一些智慧,終端設備可以進一步受益於更可靠和節能的最後一公里通信。一個顯著的例子是LORAWAN,其中後端系統自我調整通信參數(例如資料速率/調製參數)以維持良好的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連接。此外,後端系統還負責為終端設備提供支援以跨多個基站移動,並抑制重複接收(如果有的話)。在數量較少的基站和後端系統中選擇保持複雜性為許多終端設備實現了低成本和低功耗的設計。

除了通信之外,資料處理也可以從終端設備卸載,但是我們需要先瞭解其中的一些權衡。鑒於物聯網應用的多樣性,每個應用可能有不同的要求,特別是資料包告頻率。可能存在一些需要終端設備經常報告資料(例如每隔幾分鐘一次)的應用。而另一方面,我們可能會有一些應用程式要求終端設備不頻繁地報告資料,例如也許要求每天一次。從能量消費的角度來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通信操作比處理操作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一個經常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是按原樣報告所有的資料,還是先執行一些本地處理後再報告處理後的結果(減少通信需求)。前一種方法在終端設備上不需要任何顯著的處理能力,這意味著可以實現低成本設備。然而,在後一種情況下,取決於所需處理的複雜性,終端設備的成本可能會上升,儘管降低了傳輸資料所需的能量消耗。兩者之間的選擇確實是由底層商業應用場景所驅動的。雖然總是期望具有低成本的終端設備,特別是考慮到設備的數量比較大的時候,但是如果通信成本很大,則可能有一些本地處理是有益的。類似地,如果通信成本不依賴於資料量(由於統一的價格定價),則具有更簡單的終端設備可能是有益的。還需要估計與具有和不具有精密處理要求的操作相關的終端設備的成本。換句話說,如果終端設備經常被更換,由於頻繁的通信導致的電池耗盡,如果首先部署稍微更昂貴的終端設備,而不會由於經常通信導致耗盡其電池,則成本將如何疊加。從網路運營商的角度來看,可能希望通過節點上的本地處理來減少其網路上的業務量,因為這可能降低出現性能問題的可能性。然而,如果運營商的商業模式依賴於不是基於資料量的定價那麼這可能是不希望的。

處理資料更接近終端設備(最近被稱為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的模式似乎越來越受歡迎,這一點可以從OpenFog (參見:https://www.openfogconsortium.org/)和移動邊緣計算(參見:http://www.etsi.org/technologies-clusters/technologies/mobile-edge-computing)等計畫的興起中可以看出來。話雖如此,對於是傳輸原始資料還是傳輸本地處理後的結果的問題還沒有簡單的一刀切的非此即彼的解答。如前所述,這真的歸結為對於那些想要部署這樣的解決方案的應用程式的要求和對投資回報率(ROI:return on investment)的分析。

C.低成本

LPWA網路的商業成功與連接的大量的終端設備有關,需要同時保持硬體成本低於5美元,每單位的連線費用低至1美元。這種負擔能力使得LPWA技術不僅可以解決廣泛的應用問題,而且還可以在短距離無線技術和蜂窩網路已經建立的領域中處於有利的競爭位置。 LPWA技術採用多種方法來減少最終使用者和網路運營商的資本支出(CAPEX)和運營費用(OPEX)。終端設備的低成本設計可以通過幾種技術來實現,其中一些技術已經在上面已經討論過。例如使用星型(而不是網狀)的連接,簡單的MAC協議以及從終端設備中卸載複雜性的技術使製造商能夠設計出簡單且成本低廉的終端設備。另外一些技術,機制和方法的討論如下:

1)降低硬體複雜性:與蜂窩和短距離無線技術相比,LPWA收發信機需要處理較不複雜的波形。它能夠減少收發信機佔用的空間,峰值資料速率和記憶體大小,從而最大程度降低硬體複雜性,從而降低成本。 LPWA晶片製造商瞄準大量連接終端設備,並且還可以降低成本同時實現規模經濟。

2)最小化的基礎設施:傳統的無線和有線技術的覆蓋範圍有限,需要密集部署,因此基礎設施(閘道,電源線,中繼節點等)的部署成本昂貴。然而,單個LPWA基站連接數萬個分佈在幾公里的終端設備,大大降低了網路運營商的成本。

3)使用無許可證或者自己擁有許可證的頻段:網路運營商為LPWA技術申請新許可頻譜的成本與低成本部署,縮短上市時間以及向用戶提供有競爭力的訂閱消費相衝突。因此,大多數LPWA技術被認為是要在許可證豁免的頻段中的部署,包括工業,科學和醫療(ISM: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頻段或者電視白頻譜(TV-white spaces)中部署。 NB-IoT這個來自3GPP的LPWA標準可以共用MNOs(移動運營商)擁有的蜂窩頻段,以避免額外的頻譜許可成本。然而,為了獲得更好的性能,也可以獲得獨立的許可頻帶,一種趨勢專有的LPWA技術可能最終會遵循相關的規範,以避免由於使用共用頻譜的連接設備數量的增加而導致性能下降。

D.可擴展性

支援大量發送低流量的設備是LPWA技術的關鍵要求之一。這些技術應該隨著連接設備的數量和密度的增加而正常工作。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技術來應對這種可擴展性問題。

1)多樣性技術:為了適應盡可能多的連接設備,有效地利用通道,時間,空間和硬體的多樣性至關重要。由於終端設備的低功耗和便宜性,其中大部分是通過與LPWA網路(如基站和後端系統)中更強大的元件的合作來實現的。 LPWA技術採用多通道和多天線通信來平行傳輸到和連接到設備。此外,通過使用多個通道並進行冗餘傳輸,使通信對於干擾更具有抵抗力。

2)緻密化:為了應對某些領域終端設備的密度增加,像傳統蜂窩網路這樣的LPWA網路將採用密集的基站部署。然而,問題是這樣做要確保不會造成終端設備和密集部署的基站之間有太多的干擾。 LPWA網路的新型密集部署方法需要進一步研究,因為現有的蜂窩技術依賴於社區內和社區之間協調良好的無線電資源管理,但對於大多數LPWA技術來說這種假設是不正確的。

3)自我調整通道選擇和資料速率:不僅LPWA系統應該隨著連接設備的數量增加而擴展,而且還應該優化單個鏈路以實現可靠和高能效的通信。自我調整調製方案,選擇更好的通道達到距離可靠,或進行自我調整傳輸功率控制需要有效監控鏈路的品質以及進行終端設備與網路之間的協調。

自我調整通道選擇和調製的可能程度取決於基礎的LPWA技術。不同的因素,例如鏈路不對稱和最大可降低的無線電占空比可能會限制採用非常魯棒的自我調整機制的可能性。在基站無法對上行鏈路通信品質給出回饋和/或通知終端設備適應其通信參數的情況下,終端設備採用非常簡單的機制來提高鏈路品質。這種機制包括經常在多個隨機選擇的通道上多次發送相同的分組,這樣希望至少一個副本能夠成功到達基站。這種機制可以提高這種盡力而為的上行鏈路通信的可靠性,同時保持終端設備的複雜性和成本非常低。在某些下行鏈路通信可以實現上行鏈路參數調整的情況下,基站或後端系統在選擇最優參數(如通道或最優資料速率)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提高可靠性和能量效率。

總之,在網路可擴展性和低成本終端設備的簡單性之間存在有明顯的折衷。大多數LPWA技術使用低功耗終端設備來以大部分不協調和隨機的方式訪問有限的無線電源,這限制了網路可以支援的設備數量。越來越多的最近發表的研究揭示了LPWA網路的可擴展性的實際限制。

E.服務品質

LPWA技術滿足不同需求的多種應用程式。在一個極端情況下,它可以是對延遲能夠容忍的智慧電錶應用程式,而在另一端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的警報的提供家庭安全的應用程式。因此,網路應該在相同的底層LPWA技術上提供某種服務品質(QoS)。對於在LPWA和移動寬頻應用之間共用底層無線電資源的蜂窩標準,應為不同業務類型的共存定義相應的機制。據我們所知,目前的LPWA技術沒有提供任何那怕是有限的QoS。

圖8、巨量IoT的應用

(完)

圖4、3G移動活躍連接的份額,按地區,2014和2019年

LPWA技術具有數十到幾十公里的驚人覆蓋距離,電池壽命十年以上,對於實現低功耗,低成本和低輸送量的互聯網而言是有希望的技術(參見下面的圖5)。一系列LPWA技術使設備能夠在大的地理區域上傳播和移動。通過LPWA技術連接的IoT和M2M設備可以隨時隨地在其環境中立即進行感測和交互。值得澄清的是,LPWA技術以低資料速率(速率通常為幾十千比特每秒的量級)和更高的延遲(通常以秒或分鐘的等級)為代價來實現遠距離和低功耗操作的。因此,顯而易見的是,LPWA技術並不意味著它能夠解決每一個物聯網(IoT)的應用場景,而是適應物聯網(IoT)景觀中的一些細分領域。具體來說,LPWA技術被認為是能夠容忍延遲,不需要高資料速率,通常需要低功耗和低成本的應用場景,後者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課題。與需要超低延遲和超高可靠性的Critical MTC 應用相比,這種MTC的應用被分類為大規模MTC (Massive IoT)(參見圖6和圖7)。後者絕對不屬於LPWA技術的應用範圍,因為低成本和低功耗解決方案無法保證其嚴格的性能要求,如高達五個9(99.999%)的可靠性要求以及高達1-10 ms的延遲性能要求。雖然LPWA技術因此不適用於許多工業IoT,車輛到車輛(V2V)和車輛到基礎設施(V2I)應用要求,但它們仍然滿足智慧城市應用的諸多應用,如智慧化計量,家庭自動化,可穿戴電子,物流,環境監測等需要交換資料量少,交換的頻率也不高的應用。因此,LPWA技術的吸引力雖然受到低資料速率的限制,但仍然有很廣泛的應用。這就是為什麼LPWA技術在諸如SIGFOX (參見:http://www.sigfox.com/)和LORa (參見:https://www.lora-alliance.org/portals/0/specs/LoRaWAN%20Specification%201R0.pdf)等專有技術打入市場之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興趣的原因。

圖5、以基站位置為中心的芬蘭Oulu不同地點的接收信號強度

圖5、以基站位置為中心(PTX = 14 dBm,GRX = 2 dBi)的芬蘭Oulu不同地點的接收信號強度,R = 293bps,hTX = 2m,hRX = 24m)。

圖6、IoT的應用分類

圖7、MTC的通信類型分類

在這個時刻,有幾個競爭的LPWA技術,每個都採用各種技術來實現長距離,低功耗操作和高可擴展性。下面我們將介紹這些設計目標,並描述了不同的新技術的組合如何實現這些設計目標的。

LPWA的設計目標和技術

LPWA技術的成功在於他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向大面積的地理區域中分佈的大量設備提供低功耗連接。下面將介紹用於實現這些經常衝突的目標的LPWA技術,與實現更高資料速率,更低延遲和更高可靠性的其他技術相比,LPWA技術的關鍵目標是實現低功耗和低成本的長覆蓋距離。

A、長的覆蓋距離

LPWA技術被設計用於廣泛的覆蓋範圍和優良的信號傳播特性以到到其它技術難以到達的室內場所,如地下室。針對這一目標,其鏈路預算增益通常超過傳統蜂窩系統的+20 dB。這允許終端設備根據其部署環境(農村,城市等),距離其連接的基站有幾公里到幾十公里的距離。利用低於1GHz頻率的頻帶和特殊調製方案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1)使用Sub-1GHz即低於1GHz的頻段:除了幾個LPWA技術(例如,WEIGHTLESS-W (參見:http://www.weightless.org/)和IN-GENU (參見:http://theinternetofthings.report/Resources/Whitepapers/4cbc5e5e-6ef8-4455-b8cd-f6e3888624cb_RPMA%20Technology.pdf))之外,大多數使用Sub-GHz頻段即低於1GHz的頻段,在低頻下可以在低功率預算的情況下提供健壯的和可靠的通信鏈路;因為首先,與2.4GHz的頻帶相比,較低頻率的信號經歷較少的衰減以及由障礙物和緻密表面(如混凝土牆壁)引起的多徑衰落。其次,低於1GHz的頻段比2.4GHz頻段更寬鬆,這是由大多數流行的無線技術(例如Wi-Fi,無繩電話,藍牙,ZigBee和其他家用電器)使用的是2.4GHz頻帶。由此產生的更高的可靠性使得能夠實現遠距離和低功率通信。然而,INGENU的RPMA技術(RPMA,全稱Random Phase MulTIple Access,官方中文翻譯為“隨機相位多址接入”,它是由美國Ingenu公司開發的低功耗廣域網路技術。)是一個例外,該技術仍然使用的2.4 GHz頻帶,因為它可以利用這個頻帶中的無線電占空比方面更寬鬆的頻譜規則以及多個區域採用最大的傳輸功率。

2)調製技術:LPWA技術旨在實現150±10 dB的鏈路預算,分別在城市和農村地區實現幾公里和幾十公里的覆蓋範圍。實體層在實現高資料速率上需要進行折中,減慢的調製速率可以在每個傳輸的資訊bit位元中(或符號中)放入更多的能量。由於這個原因,接收機可以正確解碼嚴重衰減的信號。現有技術的LPWA接收機的典型靈敏度達到低至-130dBm。不同的LPWA技術已經採用了兩類不同的調製技術,即窄帶調製技術和擴頻調製技術。

窄帶調製技術通過在低頻寬(通常小於25kHz)下對信號進行編碼來提供高的鏈路預算。通過為每個載波分配非常窄的頻帶,這些調製技術在多個鏈路之間能夠非常有效地共用整個頻譜。單個窄帶通道帶內經歷的噪音水準也很小。因此,不需要通過頻率去擴展的處理增益來對接收機處的信號進行解碼,這導致簡單且便宜的收發信機設計。 NB-IoT和WEIGHTLESS-P是窄帶技術的例子。

一些LPWA技術把每個載波信號擠壓在寬度為100Hz的窄帶(UNB:ultra narrow band)信號中(例如,在SIGFOX中),這將進一步減少經歷的雜訊並增加每單位頻寬支援的終端設備的數量。然而,單個終端設備的有效資料速率也隨之降低了,從而增加無線電接通需要保持的時間量。這種低資料速率與共用底層頻段的頻譜規則相結合可能會限制資料分組包的最大大小和傳輸頻率,從而限制業務應用場景的數量。 SIGFOX,WEIGHTLESS-N和TELENSA (參見:http://www.telensa.com/)是使用UNB調製的LPWA技術的幾個例子(參見專利文檔:http://www.freepatentsonline.com/EP2092682.html)。

擴展頻譜技術是在較寬頻帶上擴展了窄帶信號,但具有相同的功率強度。擴頻技術實際的傳輸是一種類似雜訊的信號,使得它難以被竊聽者檢測到,因此更能抵禦干擾,並且能夠強大地對干擾進行攻擊。然而,在接收機側需要更多的處理增益來解碼通常埋在底噪( noise floor)之下接收的信號。在寬頻上傳播窄帶信號導致頻譜效率較低。但是,這個問題通常通過使用多個正交序列來克服。只要多個終端設備使用不同的通道和/或正交序列,則可以同時解碼,這將導致更高的總體網路容量。現有標準使用了擴展頻譜技術的不同變體,例如LORa和RPMA分別使用的啁啾擴頻(CSS:Chirp Spread Spectrum)和直序擴頻(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

B.超低功耗操作

超低低功率運行是利用由電池供電的IoT / M2M設備提供的巨大商機的關鍵要求。期望使用AA或紐扣電池的電池壽命到達10年或者10年以上,以降低維護成本。

1)拓撲結構:網狀拓撲已被廣泛用於擴展短距離無線網路的覆蓋範圍,它們的高部署成本是連接大面積地理位置中的大量分散式的設備的主要缺點。此外,隨著業務在向閘道轉發的多個跳躍上,一些節點由於其在網路中的位置或者網路流量模式而導致比其他節點具有更多的擁塞概率。因此,它們很快耗盡電池,將網路使用壽命限制在僅有幾個月到幾年。

另一方面,一系列LPWA技術通過將終端設備直接連接到基站來克服這些限制,從而避免了對密集部署的昂貴的中繼器和閘道的需要。這樣所得到的拓撲結構是一種廣泛應用於蜂窩網路的星形架構,具有巨大的節能優勢。與網狀拓撲架構相反,星形架構中的設備不需要浪費寶貴的能量來偵聽需要通過它們來傳輸流量的其它設備。始終線上的基站能夠在終端設備需要時提供方便快捷的接入。除了星形架構之外,一些LPWA技術支援樹形和網格拓撲架構,但是這些架構在協定設計中需要增加額外的複雜性。

2)占空比週期:低功耗操作是通過機會地關閉M2M / IoT設備中的耗電元件(例如資料收發信機)來實現的。無線電信號週期迴圈允許LPWA終端設備在不需要時關閉其收發信機。只有當要發送或者接收資料時,收發信機才會打開。

系統可以基於應用,電源類型以及業務模式等因素來對LPWA占空比機制進行調整。如果某個應用僅需要通過上行鏈路傳輸資料,則僅當資料準備好傳輸時才能喚醒終端設備。相反,如果需要下行鏈路傳輸時,則終端設備確保在基站實際發送時才偵聽。終端設備通過同意偵聽計畫來實現這一點。例如,終端設備可以在其上行鏈路傳輸之後進行短時間監聽以接收回復。或者,它們可以在與基站同意的預定時間中喚醒。對於下行鏈路通信需要超低延遲的主電源供電的終端設備,無線電收發信機可以始終保持在開啟模式。不同的LPWA標準,如LORAWAN [10]根據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的通信需求定義了多種類型的終端設備(參見:https://www.lora-alliance.org/portals/0/specs/LoRaWAN%20Specification%201R0.pdf)。

在LPWA技術的領域,資料收發信機的占空比週期迴圈不僅是節電機制,而且也是監管立法的要求。共用頻譜的區域規則可能會限制單個發射機的佔用時間,以確保其與共用相同通道的其他設備之間共存。

如許多低功耗嵌入式網路的背景下,占空比週期迴圈也可以擴展到收發信機之外的其他硬體元件中。模組化硬體設計可以提供選擇不同操作模式的能力,具有打開或者關閉各個硬體元件(如輔助元件和存儲和微控制器)。通過利用這些電源管理技術,LPWA應用開發人員可以進一步降低功耗並增加電池壽命。

3)輕的介質存取控制(Lightweight Medium Access Control):用於蜂窩網路或短距離無線網路中廣泛使用的媒體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協議對於LPWA技術來說太複雜了。例如,蜂窩網路準確地同步基站和使用者設備(UE),從利用頻率和時間分集的複雜MAC方案中受益。這些方案的控制開銷雖然對於強大的蜂窩UE來說是合理的,但對於LPWA終端設備來說具有實質性的影響。換句話說,這些MAC協議的控制可能比這些的短期和不經常使用的機器類型通信的LPWA設備更加昂貴。此外,這些方案所需的非常緊密的同步難以通過具有低品質廉價振盪器的超低成本($ 1- $ 5)LPWA終端設備來實現。訪問頻譜時,這些設備在時域和頻域都會出現漂移,從而使獨佔訪問共用介質成為這些競爭設備的主要挑戰。由於這個原因,簡單的隨機接入方案(random access schemes )對於LPWA技術來說更為合適也更加流行。

具有衝突避免的載波偵聽多址訪問(CSMA / 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是成功部署在WLAN和其他短距離無線網路中的最流行的MAC協議之一。對於這樣的網路每個基站的設備數量是有限的,保持克服隱藏的節點問題。然而,隨著這些設備的數量在LPWA網路中的增長,載波偵聽在可靠地檢測正在進行的傳輸方面變得不那麼有效並且變得昂貴起來,並且會對網路性能產生不利影響。雖然使用請求發送/清除發送(RTS / CTS:Request to Send/ Clear to Send )的虛擬載波偵聽機制來克服這個問題,但它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上會引入額外的通信開銷。由於要連接大量的設備,因此LPWA技術通常不能承受這種過度的信令開銷。此外,鏈路不對稱性是當今許多LPWA技術的特性,這也降低了虛擬載波感測的實用性。

由於這些原因,諸如SIGFOX和LORAWAN之類的多個LPWA技術使用ALOHA,即隨機接入MAC協議,其中終端設備在不進行任何載波感測的情況下傳輸。 ALOHA的簡單性被認為是使收發信機的設計簡單且成本低廉。然而,INGENU和NB-IoT也考慮了基於TDMA的MAC協議來更有效地分配無線電資源,儘管犧牲了最終設備的複雜性和成本。

4)從終端設備卸載複雜性:大多數技術人員通過將複雜任務卸載到基站或者後端系統來簡化終端設備的設計。為了使終端設備的收發信機的設計簡單且成本低,基站或者後端系統必須更加複雜。通常,基站利用硬體分集,並且能夠同時使用多個通道或者正交信號發送到和偵聽多終端設備。這允許終端設備可以使用任何可用通道或者正交信號來發送資料,並且仍然能到達基站,而不需要昂貴的信令來發起通信。通過在後端系統中嵌入一些智慧,終端設備可以進一步受益於更可靠和節能的最後一公里通信。一個顯著的例子是LORAWAN,其中後端系統自我調整通信參數(例如資料速率/調製參數)以維持良好的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連接。此外,後端系統還負責為終端設備提供支援以跨多個基站移動,並抑制重複接收(如果有的話)。在數量較少的基站和後端系統中選擇保持複雜性為許多終端設備實現了低成本和低功耗的設計。

除了通信之外,資料處理也可以從終端設備卸載,但是我們需要先瞭解其中的一些權衡。鑒於物聯網應用的多樣性,每個應用可能有不同的要求,特別是資料包告頻率。可能存在一些需要終端設備經常報告資料(例如每隔幾分鐘一次)的應用。而另一方面,我們可能會有一些應用程式要求終端設備不頻繁地報告資料,例如也許要求每天一次。從能量消費的角度來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通信操作比處理操作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一個經常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是按原樣報告所有的資料,還是先執行一些本地處理後再報告處理後的結果(減少通信需求)。前一種方法在終端設備上不需要任何顯著的處理能力,這意味著可以實現低成本設備。然而,在後一種情況下,取決於所需處理的複雜性,終端設備的成本可能會上升,儘管降低了傳輸資料所需的能量消耗。兩者之間的選擇確實是由底層商業應用場景所驅動的。雖然總是期望具有低成本的終端設備,特別是考慮到設備的數量比較大的時候,但是如果通信成本很大,則可能有一些本地處理是有益的。類似地,如果通信成本不依賴於資料量(由於統一的價格定價),則具有更簡單的終端設備可能是有益的。還需要估計與具有和不具有精密處理要求的操作相關的終端設備的成本。換句話說,如果終端設備經常被更換,由於頻繁的通信導致的電池耗盡,如果首先部署稍微更昂貴的終端設備,而不會由於經常通信導致耗盡其電池,則成本將如何疊加。從網路運營商的角度來看,可能希望通過節點上的本地處理來減少其網路上的業務量,因為這可能降低出現性能問題的可能性。然而,如果運營商的商業模式依賴於不是基於資料量的定價那麼這可能是不希望的。

處理資料更接近終端設備(最近被稱為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的模式似乎越來越受歡迎,這一點可以從OpenFog (參見:https://www.openfogconsortium.org/)和移動邊緣計算(參見:http://www.etsi.org/technologies-clusters/technologies/mobile-edge-computing)等計畫的興起中可以看出來。話雖如此,對於是傳輸原始資料還是傳輸本地處理後的結果的問題還沒有簡單的一刀切的非此即彼的解答。如前所述,這真的歸結為對於那些想要部署這樣的解決方案的應用程式的要求和對投資回報率(ROI:return on investment)的分析。

C.低成本

LPWA網路的商業成功與連接的大量的終端設備有關,需要同時保持硬體成本低於5美元,每單位的連線費用低至1美元。這種負擔能力使得LPWA技術不僅可以解決廣泛的應用問題,而且還可以在短距離無線技術和蜂窩網路已經建立的領域中處於有利的競爭位置。 LPWA技術採用多種方法來減少最終使用者和網路運營商的資本支出(CAPEX)和運營費用(OPEX)。終端設備的低成本設計可以通過幾種技術來實現,其中一些技術已經在上面已經討論過。例如使用星型(而不是網狀)的連接,簡單的MAC協議以及從終端設備中卸載複雜性的技術使製造商能夠設計出簡單且成本低廉的終端設備。另外一些技術,機制和方法的討論如下:

1)降低硬體複雜性:與蜂窩和短距離無線技術相比,LPWA收發信機需要處理較不複雜的波形。它能夠減少收發信機佔用的空間,峰值資料速率和記憶體大小,從而最大程度降低硬體複雜性,從而降低成本。 LPWA晶片製造商瞄準大量連接終端設備,並且還可以降低成本同時實現規模經濟。

2)最小化的基礎設施:傳統的無線和有線技術的覆蓋範圍有限,需要密集部署,因此基礎設施(閘道,電源線,中繼節點等)的部署成本昂貴。然而,單個LPWA基站連接數萬個分佈在幾公里的終端設備,大大降低了網路運營商的成本。

3)使用無許可證或者自己擁有許可證的頻段:網路運營商為LPWA技術申請新許可頻譜的成本與低成本部署,縮短上市時間以及向用戶提供有競爭力的訂閱消費相衝突。因此,大多數LPWA技術被認為是要在許可證豁免的頻段中的部署,包括工業,科學和醫療(ISM: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頻段或者電視白頻譜(TV-white spaces)中部署。 NB-IoT這個來自3GPP的LPWA標準可以共用MNOs(移動運營商)擁有的蜂窩頻段,以避免額外的頻譜許可成本。然而,為了獲得更好的性能,也可以獲得獨立的許可頻帶,一種趨勢專有的LPWA技術可能最終會遵循相關的規範,以避免由於使用共用頻譜的連接設備數量的增加而導致性能下降。

D.可擴展性

支援大量發送低流量的設備是LPWA技術的關鍵要求之一。這些技術應該隨著連接設備的數量和密度的增加而正常工作。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技術來應對這種可擴展性問題。

1)多樣性技術:為了適應盡可能多的連接設備,有效地利用通道,時間,空間和硬體的多樣性至關重要。由於終端設備的低功耗和便宜性,其中大部分是通過與LPWA網路(如基站和後端系統)中更強大的元件的合作來實現的。 LPWA技術採用多通道和多天線通信來平行傳輸到和連接到設備。此外,通過使用多個通道並進行冗餘傳輸,使通信對於干擾更具有抵抗力。

2)緻密化:為了應對某些領域終端設備的密度增加,像傳統蜂窩網路這樣的LPWA網路將採用密集的基站部署。然而,問題是這樣做要確保不會造成終端設備和密集部署的基站之間有太多的干擾。 LPWA網路的新型密集部署方法需要進一步研究,因為現有的蜂窩技術依賴於社區內和社區之間協調良好的無線電資源管理,但對於大多數LPWA技術來說這種假設是不正確的。

3)自我調整通道選擇和資料速率:不僅LPWA系統應該隨著連接設備的數量增加而擴展,而且還應該優化單個鏈路以實現可靠和高能效的通信。自我調整調製方案,選擇更好的通道達到距離可靠,或進行自我調整傳輸功率控制需要有效監控鏈路的品質以及進行終端設備與網路之間的協調。

自我調整通道選擇和調製的可能程度取決於基礎的LPWA技術。不同的因素,例如鏈路不對稱和最大可降低的無線電占空比可能會限制採用非常魯棒的自我調整機制的可能性。在基站無法對上行鏈路通信品質給出回饋和/或通知終端設備適應其通信參數的情況下,終端設備採用非常簡單的機制來提高鏈路品質。這種機制包括經常在多個隨機選擇的通道上多次發送相同的分組,這樣希望至少一個副本能夠成功到達基站。這種機制可以提高這種盡力而為的上行鏈路通信的可靠性,同時保持終端設備的複雜性和成本非常低。在某些下行鏈路通信可以實現上行鏈路參數調整的情況下,基站或後端系統在選擇最優參數(如通道或最優資料速率)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提高可靠性和能量效率。

總之,在網路可擴展性和低成本終端設備的簡單性之間存在有明顯的折衷。大多數LPWA技術使用低功耗終端設備來以大部分不協調和隨機的方式訪問有限的無線電源,這限制了網路可以支援的設備數量。越來越多的最近發表的研究揭示了LPWA網路的可擴展性的實際限制。

E.服務品質

LPWA技術滿足不同需求的多種應用程式。在一個極端情況下,它可以是對延遲能夠容忍的智慧電錶應用程式,而在另一端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的警報的提供家庭安全的應用程式。因此,網路應該在相同的底層LPWA技術上提供某種服務品質(QoS)。對於在LPWA和移動寬頻應用之間共用底層無線電資源的蜂窩標準,應為不同業務類型的共存定義相應的機制。據我們所知,目前的LPWA技術沒有提供任何那怕是有限的QoS。

圖8、巨量IoT的應用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