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技之光:名人回顧——斯蒂芬·威廉·霍金

科學界裡被稱為宇宙之王的人也就是斯蒂芬·威廉·霍金, 霍金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 被世人譽為“宇宙之王”。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1942年1月8日), ALS患者,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

成就

奇性定理(指在現在的宇宙膨脹相的開端, 時空被高度地畸變, 並且具有很小的曲率半徑), 黑洞理論(認為黑洞是可以“重新開放”的, 所吞噬的資訊可以以另一種形式釋放出來, 就像我們生活中的燃燒一樣, 只是資訊的轉化而已), 無邊際宇宙論。 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 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 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成就事蹟

1973年, 他考察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 發現黑洞會像天體一樣發出輻射,

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品質成反比, 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 而溫度卻越變越高, 最後以爆炸而告終。 黑洞輻射或霍金輻射(包括de Sitter空間中的霍金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 它將廣義相對論、量子場論和熱力學統一在一起, 其為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

1973年以後, 他的研究轉向了量子引力論。 雖然人們還沒有得到一個成功的理論, 但是它的一些特徵已被發現。 例如, 空間-時間在普朗克尺度下不是平坦的, 而是處於一種粉末的狀態。 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純態, 因果性受到破壞, 因此使不可知性從史蒂芬·威廉·霍金認為他一生的貢獻是在經典物理的框架裡, 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 黑洞越變越大, 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裡, 他指出, 黑洞因輻射而越變越小, 大爆炸的奇點不斷被量子效應所抹平, 而且整個宇宙空間正是起始於此。 理論物理學的細節在未來的20年中還會有變化, 但就觀念而言, 已經相當完備了。

1980年以後, 霍金的興趣轉向了量子宇宙論, 提出了能解決宇宙第一推動問題的無邊界條件。 儘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 他的思想卻使人們遨遊到廣袤的時空, 漸漸解開宇宙之謎。

1988年, 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發行, 從研究黑洞出發, 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

2006年6月在香港科技大學發表《宇宙的起源》時, 轟動一時, 被戲稱為受到“搖滾巨星”級的接待。 霍金的聲望, 令他多次獲邀到外地演說, 常獲國家元首接見。

2001年10月又一部作品《果殼中的宇宙》發行, 訴說宇宙起源。

2002年, 在北京作主題為“膜的新奇世界”科普報告, 向公眾闡釋他的關於天體演化的“M理論”。

人物評價

史蒂芬·威廉·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出生於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紀念日, 劍橋大學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 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 榮獲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席, 這是自然科學史上繼牛頓和狄拉克之後榮譽最高的教席。 在科學成就上, 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 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他也是我們值得一直 尊敬的科學家。

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他也是我們值得一直 尊敬的科學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