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皮克斯電影裡的成長【好奇心日報】

在美國動畫片裡, 成長始終是一個重要的主題。 這是因為動畫片的受眾群以少年兒童為主, 成長是他們生活中面臨的頭號問題。

有太多的動畫片圍繞著成長的話題做文章, 這裡就先說迪士尼的做法。

很多觀眾都發現, 迪士尼電影裡的主角通常都是父母雙亡。 數來數去, 只有《彼得潘》和《101 真狗》等寥寥幾部是雙親健在的。 《獅子王》《小鹿斑比》《白雪公主》《仙履奇緣》《美女與野獸》都是著名的因為父母去世, 主人公從小孤苦無依的例子。 剝奪主角的父母或至少其中一方, 這是出於顯而易見的情節需求——當失去父母的庇護後, 孩子們在危機四伏的世界上必須加倍地鼓起勇氣, 迅速成長起來。

在皮克斯的動畫電影中, 成長也是非常核心的一個命題, 甚至比對迪士尼更重要, 不過這兩家片廠處理成長的態度和手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迪士尼是借成長的挫折經歷來說明奮鬥、友誼和愛的意義,

而皮克斯則關心成長這個苦中帶甜的過程。

皮克斯的創業作《玩具總動員》為這家公司奠定了「告別童年」的基調, 後來《玩具》的兩部續集都是這個主題的反復變奏。 《怪獸電力公司》和《怪獸大學》, 以及《海底總動員》亦不脫成長的題旨。 皮克斯今年的新作《頭腦特工隊》將成長概念拍到了極致, 讓我懷疑皮克斯自己也難以超越了。 如果說之前那些關於成長的電影都借助了各種特定事件來展開, 《頭腦特工隊》是直接將成長的心理機制當作了故事的情節, 成長就是文本本身, 不僅僅是潛文本, 因此在這個意義上, 它是關於成長的「元電影」。

《頭腦特工隊》的導演皮特·道格特(Pete Docter)也是《怪獸電力公司》和《飛屋環遊記》的導演。

《飛屋環遊記》是皮克斯難得的以老年人為主角的作品, 但仔細分析的話, 我們可以發現這同樣是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 影片主角卡爾從年少時就一直想和妻子去南美洲的仙境瀑布探險, 但直到妻子去世也沒有實現, 結果在耄耋之年, 他在一個少年的陪同下倒無意中完成了這次探險。 這部電影說的就是人一定要向自己的少年時代做一次告別, 如果在我們正當年華的時候沒有進行這個儀式, 那麼總有一天會重新經歷的, 不管是什麼時候完成, 這個過程都會伴隨著苦澀和甜蜜, 完成這個儀式後, 我們才算是真正「成長」了。

皮克斯在講成長的同時, 一定會同時講失去和犧牲。 《玩具總動員》系列裡「犧牲」的是小主人成長後被打入冷宮的各種玩具,

在《頭腦特工隊》裡, 我們記得那個最可愛的粉色大象「冰棒」, 它是小女孩萊莉頭腦裡虛構的一個朋友, 但最後為了完成「樂樂」重返大腦中樞的任務, 它「犧牲」了自己——讓自己在萊莉的記憶裡永久消失了。 這就是皮克斯電影希望向孩子們傳達, 但看上去只是若有若無的一層教育意義:人生充滿了無奈和悲傷, 我們只有學會接受失去, 才算真的長大。

關於作者

magasa, 影評人, 電影史研究者, 《虹膜》電影雜誌主編。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