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阮族樂器領銜,《龍之聲》演繹“新國風”(附視頻)

歷時2年打造的民族室內樂多媒體劇場《龍之聲》5月30日、31日在上海大劇院連演兩場。 《龍之聲》以華夏“龍”圖騰為主題, 彙聚了上海音樂學院老中青三代作曲家7部匠心之作。 獨特的室內樂編制、兼具民族性和時代感的作品, 音畫交融的現場表達, 讓觀眾領略“新國風”的魅力。

民族室內樂多媒體劇場《龍之聲》的作曲家們與演奏者一起向觀眾致意。

讓跑龍套的唱花旦?

《龍之聲》中由徐堅強作曲的《天風地歌》演奏現場。

上海音樂學院有著悠久的民族室內樂傳統。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胡登跳先生就確立了絲弦五重奏的表演形式。 此次演出《龍之聲》的“金豈組合”, 是一支由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組成的民族室內樂組合。 “金豈組合”成立於2007年, 當年獲得中央電視臺首屆民族器樂電視大賽金獎。

“金豈組合”以彈撥樂器阮為主。 作曲家徐堅強說:“阮是容易被忽視的樂器, 它就像西方樂隊中的中提琴, 謙虛低調, 在樂隊中常常處於伴奏的地位, 並不被作曲家關注。 金豈組合把阮推到舞臺中心, 就好像讓跑龍套的來唱花旦, 這就是一種創新。 ”

跑龍套的唱得了花旦嗎?作曲家周湘林說, “阮這種樂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雖然這件樂器不太被作曲家關注,

但它的演奏技巧和表現力其實非常豐富。 阮族樂器有大阮、中阮、小阮、高音阮之分, 這些同質樂器放在一起, 音色又和諧又充滿層次。 添加上柳琴、笛子、古箏、笙等其他樂器, 既有縱向的、也有橫向的張力。 ”

今年恰逢“金豈組合”創立10年。 《龍之聲》專案總監、“金豈組合”創辦者吳強教授回憶起當年這個組合誕生時的背景。 10年前, 吳強著手組建室內樂團參加比賽時發現, 學生們常常缺席, 忙著準備各自樂器的獨奏比賽。 只有阮和柳琴的學生比較有空, 因為這兩件樂器沒有單項比賽。 於是, 她便召集起自己的學生們, 組建了以阮和柳琴為主的室內樂團, 沒想到一舉奪得金獎。 如今的“金豈組合”, 常規編制14-16人,

由上音的本科生、研究生和上音附中學生組成。 周湘林讚歎:“他們是無可替代的一流演奏家, 我寫出的每個音符都能得到完美的呈現, 甚至超越我的想像。 ”

“新國風”是繼承更是創新

《龍之聲》中由E.宋歌作曲的《徒息》演奏現場。

吳強介紹說, “新國風”概念的提出,

是對中國民族好音樂歷史積澱的繼承, 更希望能進行符合當代觀眾審美的創新。 《龍之聲》的7部作品都是近年來的新作, 其中宋歌的《徒息》、趙光的《初初的色彩瞬間》、何訓田的《琵琶圖》和周湘林的《索瑪》均為新作首演。 這些作品既體現了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和思考, 又融入了現代的技巧和形式, 兼具民族性和時代感。

《龍之聲》追求室內樂的“交響化”, 在傳統室內樂精緻的音色的多變的色彩之上, 追求更加豐富雄厚的音響效果。 為了演好《龍之聲》, “金豈組合”已經排練了半年的時間。 吳強告訴記者:“她們每天都要練幾個小時, 才能保證手指的力度和速度。 ”室內樂一般在較小的場所演出, 演奏家之間距離較近, 相互傾聽達成演奏的默契。 這一次,《龍之聲》卻要登上上海大劇院的大舞臺。演奏家之間距離被拉遠了,開放式的聲場給演奏家們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只要天不下雨,“金豈組合”就到上音的籃球場裡練習,在更“艱巨”的聲場環境中訓練,確保觀眾得到最好的聽覺體驗。

《龍之聲》的舞臺上有7塊投影幕,色彩以黑、灰、白、紅色為主,簡潔大氣。上海音樂學院數位媒體學院(籌)負責人尤繼一說:“多媒體設計的宗旨是,既要創新視覺表達,又不能搶音樂的風頭,所以我們完全根據作曲家音樂中不同的情緒來進行視覺設計。《龍之聲》很傳統,又很現代。”

文/吳桐

這一次,《龍之聲》卻要登上上海大劇院的大舞臺。演奏家之間距離被拉遠了,開放式的聲場給演奏家們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只要天不下雨,“金豈組合”就到上音的籃球場裡練習,在更“艱巨”的聲場環境中訓練,確保觀眾得到最好的聽覺體驗。

《龍之聲》的舞臺上有7塊投影幕,色彩以黑、灰、白、紅色為主,簡潔大氣。上海音樂學院數位媒體學院(籌)負責人尤繼一說:“多媒體設計的宗旨是,既要創新視覺表達,又不能搶音樂的風頭,所以我們完全根據作曲家音樂中不同的情緒來進行視覺設計。《龍之聲》很傳統,又很現代。”

文/吳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