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孩子們寫的兒童文學作品

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 “童書”是一個恰到好處的話題。

本版選取多部由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所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 為讀者一一介紹。

這些大家寫的童書, 隨著時間的流逝, 逐漸沉澱為難以逾越的經典, 為無數讀者的成長插上了翅膀。 這些故事, 無論古老還是新鮮, 無論憂傷還是歡樂, 無論平實還是瑰麗, 都散發出令讀者怦然心動的力量。

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際, “童書”是一個恰到好處的話題。 這個話題既富有瑰麗的想像, 也不乏現實的思索。

對每一個生命來說, 存儲著純真、想像和歡樂的兒童文學作品,

如同為成長插上的翅膀, 自由而珍貴。 就像有人說, “關於人生, 我所知道的一切都來自童書”。

據統計, 目前童書已成為圖書市場銷量增速最快的領漲力量, 全國每年出版的童書總數超4萬種。 童書的海洋浩瀚, 但真正能滋養童年的, 只有那些優秀的作品。

今天, 本版選取多部由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所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 為讀者一一介紹。 這些大家寫的童書, 隨著時間的流逝, 逐漸沉澱為難以逾越的經典, 為無數讀者的成長插上了翅膀。 這些故事, 無論古老還是新鮮, 無論憂傷還是歡樂, 無論平實還是瑰麗, 都散發出令讀者怦然心動的力量。

翻開它們中的任何一本, 都像是把尋常的日子, 領進了一個豐富而美妙的世界。

讀者可以隨著尼爾斯騎鵝遨遊世界, 也可以體驗猶太女孩艾斯苔爾的顛沛流離;可以像《小紅馬》裡的喬迪一樣直面成長中的痛苦、迷茫、恐懼甚至死亡這樣的現實命題, 也可以沉浸于《蜜蜂公主》那樣純真的夢境裡, 與現實的世界變得遙遠……原來, 故事有各種美妙的寫法, 情感有幽微深邃之分, 而緩緩流淌的文字背後, 蘊藏著作家想要傳遞的情感與價值。

對於生命的成長來說, 這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所寫的兒童文學作品, 就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艱難現實中的底色

《戴眼鏡的女孩》

[法]派翠克·莫迪亞諾 著

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戴眼鏡的女孩》被稱作莫迪亞諾的童年寓言, 是一部寫給青少年的成長小說。 短短一萬多字, 從紐約一個下雪的午後開始, 追憶戴眼鏡的小女孩和父親一起在巴黎度過的童年時光。

和莫迪亞諾的其他作品一樣, 這部成長小說也籠罩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 小說主人公卡琳特和父親住在巴黎一間倉庫的樓上, 父親進行著神秘的轉運工作,

母親遠在紐約……那樣的童年時光,充滿著來自情感世界與真實世界的雙重豐富,比如,父親神秘的工作、一家團聚的嚮往, 以及與父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平實的情節, 卻閃爍出一種關於生命的深度。 在作者筆下, 童年時代的這份父女溫情, 慢慢滲透成為艱難現實中的溫暖底色, 迷人、溫情、憂傷。

法國著名畫家桑貝為這部小說傾心繪圖, 以簡潔的線條、清新的色彩, 勾勒出一個小女孩回憶中的童年, 與溫情的敘述相得益彰。

►在追尋中獲得成長

《流浪的星星》[法]勒·克萊齊奧 著

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流浪的星星》是克萊齊奧代表作之一, 講述了一個猶太小女孩大半生的人生經歷。

故事開端於1943年法國一個被義大利管轄的猶太人聚居區。 小女孩艾斯苔爾在父母的照顧下幸福地生活著。 然後, 戰爭卻把這份幸福瞬間擊碎。

為了活下去, 艾斯苔爾必須隨家人離開將被德國人控制的家園。 於是, 碧藍的天空、燦爛的陽光、清澈的小溪, 在小女孩的生命中退場了, 離別、艱辛、絕望開始佔據她生命的主調。 但也因為一路上的種種磨難,艾斯苔爾的心靈迅速地成熟起來。

顛沛流離中,無論身處貧民窟,還是面對饑餓和死亡,艾斯苔爾都不曾放棄希望,正是在漫漫的等待和不放棄的追尋過程中,她獲得一種深刻的成長,也獲得了關於自由的真諦。

►恰似一橋架在兩山之間

《小紅馬》

[美]約翰·斯坦貝克 著

196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小紅馬》是斯坦貝克的兒童文學名著,深受讀者喜愛,獲得了評論者的肯定:“這組有關一個男孩的故事,雖然只是薄薄的一本書,但從其深邃的寓意來看,它卻恰似一橋架在兩山之間——男孩在少年與青年之間的門檻前,經歷了一件件痛苦的、甚至可以說受到了傷害的事情。它不僅使作者躋身于美國主要小說家之列,也為表現少兒天地的小說創作開拓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

《小紅馬》的故事很簡單,由關於小男孩喬迪的4個獨立成篇的故事組合而成,講述了喬迪4段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這部以成長為主題的小說裡,充滿了少年成長時期淡淡的傷感,也流露出少年對於世界的嚮往和迷惑。

儘管是為兒童讀者而寫,但作者並沒有刻意回避痛苦、迷茫、恐懼甚至死亡這樣的命題,直面生命與成長。“這些故事雖然寫的是孩子成長的經歷,但是其中並沒有離奇的情節,沒有樂觀的結尾,沒有道德的說教,不回避成人的缺點和失敗,只把生活真實地描述出來,而這恰恰是它受到青少年讀者喜愛的原因。”

►獻給小毛驢的抒情詩

《小毛驢與我》

[西班牙]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著

195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這是一部與《小王子》《夏洛的網》齊名的心靈讀本,曾感動無數讀者。

這是一幅關於西班牙南方的風情畫,更是作者獻給小毛驢的一首長長的抒情詩。

《小毛驢與我》是西班牙詩人希梅內斯關於自己與心愛的小毛驢情感歷程的散文集。全書共有100多個短篇,文字典雅深情,具有一種詩意的憂鬱氣質。

在作品中,作者娓娓講述自己與小毛驢齒唇相依的真摯情感。在西班牙的一個鄉村裡,小毛驢與“我”,親密無間、相依為命,他們結伴走過美麗的原野、村莊、山崗、教堂、街巷……一路上,故事不斷地發生著,友誼也在悄悄生長著。

在希梅內斯的心目中,小毛驢充滿靈性,高貴、善良,被賦予了人性化的特色與內涵。而在他的筆下,兩者之間一生的情誼如此細膩而美好,真切而動人。此書出版後不久,即被譯成英、法、德、意等文字,在西班牙國內,自1937年起幾乎每年都有再版,是一本家喻戶曉的讀物。

►或許帶有作者童年的印記

《如夢初醒》

[英]高爾斯華綏 著

193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小說以一個孩子稚嫩的眼光來看待家庭和社會,讓純真的生命去感觸人物之間的微妙情感,字裡行間流露出真與美好。人們認為,“這種自然流暢的感情描述,或許帶有作者童年的印跡,不然,他怎麼會如此細膩又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一個敏銳的孩童形象呢?”

故事的主人公福爾賽是一個調皮可愛、又充滿想像力的小男孩,他對世界充滿好奇,對生活充滿困惑。他試圖用自己的想像力來理解這個世界,但一再遭遇困頓。在經歷種種挫折之後,他如夢初醒,開始逐步學會如何去接納這個世界、接納自己……

►與童真無比地親近

《蜜蜂公主》

[法]阿納托爾·法郎士 著

192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蜜蜂公主》如同一個純真的夢境。

在這個夢境裡,讀者與現實的世界變得遙遠,而與童真無比地親近。

在這個夢境裡,公主和王子的故事精彩曲折地進行著:在一次探險過程中,公主和王子分別被小矮人和水妖帶走了,不得相見。在被迫分離的7年時間裡,他們堅守信念和情感,抵禦住各種誘惑,最終,衝破重重困難走到了一起。

公主、王子、會說話的貓狗、矮人國、冒險、愛和勇敢……所有這些傳統而夢幻的關鍵字,構築起一部經典,吸引了一代代的讀者。閱讀這個故事,不僅可以讓孩子體驗一段充滿想像力的奇妙旅程,也能感受到關於愛的無私與執著,溫暖而有力。

►“青鳥”並不在遠方

《青鳥》

[比利時]莫里斯·梅特林克 著

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青鳥》原是比利時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寫的童話劇本。後來,他的妻子為了讓孩子們更方便地閱讀,把它加工改寫成了散文童話。

童話是隨著一對兄妹對青鳥的尋找而展開的。耶誕節前夜,蒂蒂爾和米蒂爾的家裡非常安靜,因為窮,他們沒錢買禮物,也沒錢過節。此時,來了一位仙女,她對兄妹倆說自己的女兒病得厲害,只有找到青鳥,身體才會好起來。她給了孩子們一頂魔帽,讓他們出發去尋找青鳥。

於是,兄妹倆在光神的指引下,一路跋涉去尋找青鳥。他們歷經了種種艱險,青鳥卻不見身影,只好失望地回到了家。最後,他們卻驚喜地發現,幸福的“青鳥”並不在遠方,其實就在自己身邊。

這個作品糅合了童話、寓言和幻想,處處閃爍著梅特林克對人生、幸福和現實問題進行哲學思考的亮光。而青鳥成為一種象徵,指引著主人公們千辛萬苦地追尋。

故事的旅程結束,關於幸福的真諦落到讀者心頭——給人以幸福,自己才更接近幸福。

►童話史上難以逾越的經典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瑞典]塞爾瑪·拉格洛芙 著

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唯有一部童話作品折桂,這就是《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童話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尼爾斯的14歲小男孩,他不愛讀書,調皮搗蛋,家住瑞典南部。初春的一天,尼爾斯的父母上教堂去了,獨自在家的他,因為捉弄一個精靈而被精靈施法術變成拇指般大小。

這時,一群大雁飛過,家中的一隻雄鵝也想展翅跟隨大雁飛行。為了不讓鵝飛走,“拇指男孩”尼爾斯緊緊抱住它的脖子,卻被它帶上了高空……他騎在鵝背上走南闖北,漫遊了瑞典各地。

在旅行中,他看到了祖國的奇峰異川、旖旎風光,學習了不同的地理歷史知識,聽說了許多故事和傳說。同時,他還從旅伴和其他動物身上學到了不少優點,當然,也吃了不少苦頭。當他重返家鄉時,不僅變回高大帥氣的樣子,而且成了一個善良、勤勞的好孩子。

創作這一經典童話的拉格洛芙,從小喜歡讀書,立志要當一名作家。長大後,她在一座小城裡當了10年的地理教師,並應教育部的要求創作了這部地理教育讀物《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結果它出乎意料地成為了世界文學史的一個珍品。這部作品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將美麗的自然風光與心靈的陶冶巧妙熔於一爐,是童話史上一個難以逾越的經典。在瑞典,有一項重要的兒童文學獎就是用“尼爾斯”這個名字來命名的。

►叢林裡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叢林故事》

[英]拉迪亞德·吉卜林 著

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叢林從來就是迷人而驚險的所在,發生在叢林裡的故事總是引人入勝。英國詩人、小說家吉卜林的這部兒童文學作品,由7個既獨立成篇、又相互呼應的故事所組成,帶領讀者進入了一個神奇而又真實動人的熱帶叢林。這些故事包括《白海豹》《大象的圖表》《女王的僕人們》等。

在書中,作者以超凡的語言和傑出的敘事才能,描繪了大自然的美妙畫面、動物之間溫暖的友誼和充滿生趣的冒險。這樣充滿活力和生趣的故事,不僅受到了青少年的喜愛,也引發成年人對童年的美妙回味。

追隨著作者的文字,讀者一步步走進這個“叢林”世界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切都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樣。那裡,不僅有一段段叢林冒險的神奇經歷,還蘊藏著人類對大自然、對生命的認知與理解。

文/黃瑋

但也因為一路上的種種磨難,艾斯苔爾的心靈迅速地成熟起來。

顛沛流離中,無論身處貧民窟,還是面對饑餓和死亡,艾斯苔爾都不曾放棄希望,正是在漫漫的等待和不放棄的追尋過程中,她獲得一種深刻的成長,也獲得了關於自由的真諦。

►恰似一橋架在兩山之間

《小紅馬》

[美]約翰·斯坦貝克 著

196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小紅馬》是斯坦貝克的兒童文學名著,深受讀者喜愛,獲得了評論者的肯定:“這組有關一個男孩的故事,雖然只是薄薄的一本書,但從其深邃的寓意來看,它卻恰似一橋架在兩山之間——男孩在少年與青年之間的門檻前,經歷了一件件痛苦的、甚至可以說受到了傷害的事情。它不僅使作者躋身于美國主要小說家之列,也為表現少兒天地的小說創作開拓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

《小紅馬》的故事很簡單,由關於小男孩喬迪的4個獨立成篇的故事組合而成,講述了喬迪4段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這部以成長為主題的小說裡,充滿了少年成長時期淡淡的傷感,也流露出少年對於世界的嚮往和迷惑。

儘管是為兒童讀者而寫,但作者並沒有刻意回避痛苦、迷茫、恐懼甚至死亡這樣的命題,直面生命與成長。“這些故事雖然寫的是孩子成長的經歷,但是其中並沒有離奇的情節,沒有樂觀的結尾,沒有道德的說教,不回避成人的缺點和失敗,只把生活真實地描述出來,而這恰恰是它受到青少年讀者喜愛的原因。”

►獻給小毛驢的抒情詩

《小毛驢與我》

[西班牙]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著

195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這是一部與《小王子》《夏洛的網》齊名的心靈讀本,曾感動無數讀者。

這是一幅關於西班牙南方的風情畫,更是作者獻給小毛驢的一首長長的抒情詩。

《小毛驢與我》是西班牙詩人希梅內斯關於自己與心愛的小毛驢情感歷程的散文集。全書共有100多個短篇,文字典雅深情,具有一種詩意的憂鬱氣質。

在作品中,作者娓娓講述自己與小毛驢齒唇相依的真摯情感。在西班牙的一個鄉村裡,小毛驢與“我”,親密無間、相依為命,他們結伴走過美麗的原野、村莊、山崗、教堂、街巷……一路上,故事不斷地發生著,友誼也在悄悄生長著。

在希梅內斯的心目中,小毛驢充滿靈性,高貴、善良,被賦予了人性化的特色與內涵。而在他的筆下,兩者之間一生的情誼如此細膩而美好,真切而動人。此書出版後不久,即被譯成英、法、德、意等文字,在西班牙國內,自1937年起幾乎每年都有再版,是一本家喻戶曉的讀物。

►或許帶有作者童年的印記

《如夢初醒》

[英]高爾斯華綏 著

193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小說以一個孩子稚嫩的眼光來看待家庭和社會,讓純真的生命去感觸人物之間的微妙情感,字裡行間流露出真與美好。人們認為,“這種自然流暢的感情描述,或許帶有作者童年的印跡,不然,他怎麼會如此細膩又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一個敏銳的孩童形象呢?”

故事的主人公福爾賽是一個調皮可愛、又充滿想像力的小男孩,他對世界充滿好奇,對生活充滿困惑。他試圖用自己的想像力來理解這個世界,但一再遭遇困頓。在經歷種種挫折之後,他如夢初醒,開始逐步學會如何去接納這個世界、接納自己……

►與童真無比地親近

《蜜蜂公主》

[法]阿納托爾·法郎士 著

192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蜜蜂公主》如同一個純真的夢境。

在這個夢境裡,讀者與現實的世界變得遙遠,而與童真無比地親近。

在這個夢境裡,公主和王子的故事精彩曲折地進行著:在一次探險過程中,公主和王子分別被小矮人和水妖帶走了,不得相見。在被迫分離的7年時間裡,他們堅守信念和情感,抵禦住各種誘惑,最終,衝破重重困難走到了一起。

公主、王子、會說話的貓狗、矮人國、冒險、愛和勇敢……所有這些傳統而夢幻的關鍵字,構築起一部經典,吸引了一代代的讀者。閱讀這個故事,不僅可以讓孩子體驗一段充滿想像力的奇妙旅程,也能感受到關於愛的無私與執著,溫暖而有力。

►“青鳥”並不在遠方

《青鳥》

[比利時]莫里斯·梅特林克 著

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青鳥》原是比利時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寫的童話劇本。後來,他的妻子為了讓孩子們更方便地閱讀,把它加工改寫成了散文童話。

童話是隨著一對兄妹對青鳥的尋找而展開的。耶誕節前夜,蒂蒂爾和米蒂爾的家裡非常安靜,因為窮,他們沒錢買禮物,也沒錢過節。此時,來了一位仙女,她對兄妹倆說自己的女兒病得厲害,只有找到青鳥,身體才會好起來。她給了孩子們一頂魔帽,讓他們出發去尋找青鳥。

於是,兄妹倆在光神的指引下,一路跋涉去尋找青鳥。他們歷經了種種艱險,青鳥卻不見身影,只好失望地回到了家。最後,他們卻驚喜地發現,幸福的“青鳥”並不在遠方,其實就在自己身邊。

這個作品糅合了童話、寓言和幻想,處處閃爍著梅特林克對人生、幸福和現實問題進行哲學思考的亮光。而青鳥成為一種象徵,指引著主人公們千辛萬苦地追尋。

故事的旅程結束,關於幸福的真諦落到讀者心頭——給人以幸福,自己才更接近幸福。

►童話史上難以逾越的經典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瑞典]塞爾瑪·拉格洛芙 著

190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唯有一部童話作品折桂,這就是《尼爾斯騎鵝旅行記》。

童話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尼爾斯的14歲小男孩,他不愛讀書,調皮搗蛋,家住瑞典南部。初春的一天,尼爾斯的父母上教堂去了,獨自在家的他,因為捉弄一個精靈而被精靈施法術變成拇指般大小。

這時,一群大雁飛過,家中的一隻雄鵝也想展翅跟隨大雁飛行。為了不讓鵝飛走,“拇指男孩”尼爾斯緊緊抱住它的脖子,卻被它帶上了高空……他騎在鵝背上走南闖北,漫遊了瑞典各地。

在旅行中,他看到了祖國的奇峰異川、旖旎風光,學習了不同的地理歷史知識,聽說了許多故事和傳說。同時,他還從旅伴和其他動物身上學到了不少優點,當然,也吃了不少苦頭。當他重返家鄉時,不僅變回高大帥氣的樣子,而且成了一個善良、勤勞的好孩子。

創作這一經典童話的拉格洛芙,從小喜歡讀書,立志要當一名作家。長大後,她在一座小城裡當了10年的地理教師,並應教育部的要求創作了這部地理教育讀物《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結果它出乎意料地成為了世界文學史的一個珍品。這部作品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將美麗的自然風光與心靈的陶冶巧妙熔於一爐,是童話史上一個難以逾越的經典。在瑞典,有一項重要的兒童文學獎就是用“尼爾斯”這個名字來命名的。

►叢林裡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叢林故事》

[英]拉迪亞德·吉卜林 著

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叢林從來就是迷人而驚險的所在,發生在叢林裡的故事總是引人入勝。英國詩人、小說家吉卜林的這部兒童文學作品,由7個既獨立成篇、又相互呼應的故事所組成,帶領讀者進入了一個神奇而又真實動人的熱帶叢林。這些故事包括《白海豹》《大象的圖表》《女王的僕人們》等。

在書中,作者以超凡的語言和傑出的敘事才能,描繪了大自然的美妙畫面、動物之間溫暖的友誼和充滿生趣的冒險。這樣充滿活力和生趣的故事,不僅受到了青少年的喜愛,也引發成年人對童年的美妙回味。

追隨著作者的文字,讀者一步步走進這個“叢林”世界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切都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樣。那裡,不僅有一段段叢林冒險的神奇經歷,還蘊藏著人類對大自然、對生命的認知與理解。

文/黃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