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連冰箱都能訂制 直擊海爾最先進基地 淨利5年成長88%

海爾最先進的工廠乾淨明亮, 員工稱為創客, 顧客意見能立即傳送到製造崗位, 能更快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你想過有一天,

家裡的冷氣、冰箱、乾衣機都是自己設計出來的嗎?

在中國, 訂制化家電已經成真, 海爾則是市場的先行者。

過去, 家電商的營運方式是由企業設計產品, 再賣給使用者;現在, 海爾則讓用戶決定海爾該生產什麼;它先用網站(眾創匯平臺)搜集用戶需求, 再由互聯工廠做出產品。

海爾集團副總裁陳錄城說, 傳統的模式, 做產品都是在做庫存, 不一定賣得出去, 現在是為用戶生產, 每一台做出來都知道要賣給誰。

全球家電龍頭, 革自己的命

自問:怎麼知道未來還需冰箱?

目前海爾已建立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八座互聯工廠, 工廠數約占全球工廠的七%;取名互聯工廠, 意味著海爾想把使用者跟工廠連結起來, 透過大規模訂制化生產,

滿足用戶需求。

坐穩全球大型家電的第一品牌, 海爾為何要革自己的命, 把商業模式“倒”過來?答案就是危機感。

翻開海爾上市財報, 可以看出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的憂慮, 其家電營收雖超過人民幣1800億元, 但淨利率始終在5%左右, 若是無法提高附加價值, 恐步上日本東芝、索尼的後塵。

更可怕的是, 風起雲湧的平臺企業正在侵蝕家電市場, 像是愛奇藝與小米紛紛跨入電器行業, 此外, 分享經濟的盛行, 也讓海爾如坐針氈。

海爾集團製造總監趙立國說:“你怎麼知道, 未來還需要冰箱、洗衣機?”

導入定制生產

提高售價, 兼賺服務財

趙立國解釋, 像是分享單車, 一夜之間“佔領”青島, 中國平臺企業的快速興起, 若未來出現分享冰箱、分享洗衣機,

何必要買家電?

於是, 他們導入了定制生產的革命。 定制家電, 一來可提高售價, 如, 母親社群專用的乾衣機, 價格比同業高出15%;二為把家電當成上網工具, 連結生態圈, 提供顧客整體解決方案, 還可以賺到服務的錢。

現在, 你可以透過iPad購買海爾智慧冰箱, 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尺寸、材質, 還可以印上名字。 海爾想賣的不只是冰箱, 而是圍繞冰箱形成的生態系;智慧冰箱就像是個大管家, 結合了愛奇藝、蘇甯易購, 可以推薦食譜、追劇, 它還連結美食網, 使用者可購買產地直送的水果。 此外, 海爾還從137冰箱用戶的使用行為, 找到用戶的煩惱加以改進, 如, 透過App可以在下班前調節冰箱溫度, 先解凍晚餐要用的肉品。

在青島, 《商業週刊》獨家進入海爾最先進的第八座智慧工廠。

在占地約十二個足球場大的工廠, 我們最先看到的, 不是機器手臂, 而是一個各項數字不斷跳動著的大螢幕;全中國使用海爾中央空調的飯店和大樓的耗電量、設備穩定度等資料, 即時傳輸到這裡。 可以偵測空調異狀, 海爾可提前派人維修, 避免停機造成客戶損失, 客戶也能輕易算出空調節省的電費。

再往工廠走, 自動化設備上裝著上萬個感測器, 幾千項資料不斷回傳到監控室, 若產線發生異常, 監控人員立即可處理。

“用戶為王”, 貫穿智慧工廠的主軸。 在這棟互聯工廠裡, 用戶可以參與空調設計與製造, 上網即可知道生產進度, 透過攝影機看到製造過程。

產線上,

組裝不同型號的空調, 電腦螢幕上, 每一個產品都附有顧客檔案, 系統會依據員工的生產品質、不良率與用戶滿意等給予排名, 這個排名連結個人績效。 八條產線, 僅用了三百位員工, 比過去整整少了四成。

設計、製造, 使用者都參與

研發時間縮短, 四個月可推新品

在這個模式下, 海爾的中央空調產品雖較同業貴五成, 但是因為可以提供客戶預警維修、監控異常與省電服務, 讓它的銷售量三年成長四倍, 成為中國成長最快的品牌。

大規模的定制, 最難的就是拿捏成本與數量, 訂制化的程度越高, 成本越高。 海爾透過社群經營, 解決這個難題。

以海爾的定制平臺“眾創匯”為中心, 當用戶提出點子的按贊數、討論量達到一定規模後, 平臺會衡量現有產能與成本,決定是否承接;再由設計師提案,交由用戶票選;得票數最高提案,由電腦模擬產品後,再請教使用者意見;之後做出樣機,抽選用戶試用,聽取回饋,改造產品。

當產品定型後,再放出預購價,邀請用戶下單,訂金三成,累積到足夠下單量後,用戶支付尾款,海爾就下單請工廠生產。

這種訂制化生產的優勢在效率。過去家電產品開發期長達一年,現在靠著集結用戶、外部供應商的平臺力量,四到六個月就可以開發出一款商品,研發時間至少縮短50%以上。

海爾定制平臺總經理王曉虎說,今年海爾的新機種幾乎都是用這種方式誕生,約占全體產品的10%。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戰略學副教授陳威如認為,過去賣家電講求的是效率,現在講求的是給解決方案,兩者需要的能耐很不一樣,賣解決方案必須很瞭解消費者需求。

然而,家電是冰冷的產品,重購率不如消費電子,這個模式的挑戰在於,如何黏住粉絲?陳錄城指出,海爾有專門操作社群的十人團隊,為了創造話題,他們舉辦各式的比賽,例如,為了凸顯洗衣機的穩定性,比賽誰在洗衣機轉盤中心立的錢幣、香檳杯最多。

員工績效不再看多會掙錢

現在KPI“看創造多少用戶”

這套訂制化模式,也改變了海爾看待員工績效、選擇供應商的標準。

海爾將設計師、供應商、工廠分級,根據滿意度、產品品質、成本等不同指標,等級最高者,在平臺上可優先選案。

對員工的績效評等方式也翻新。張瑞敏曾說:“現在海爾的損益表變了,過去看掙多少錢,現在看創造多少用戶。”海爾的會議室裡,都貼了張“共贏增值表”,這是海爾的新損益表,不再單純用淨利去看經營成績,還要再加上顧客價值,如用戶資源(包括活躍用戶數、回購率)、場景收入(因解決客戶困擾所得的收入)、生態收入(跟社群合作的收入)等項目。個人績效演算法也因此而改寫。

貼近用戶需求,讓海爾近五年的淨利成長了88%,效果逐漸顯現。

但這條路並不好走。陳威如分析,海爾走的平臺模式,創造銷售額多半被生態圈的合作方拿走,平臺則靠收取服務費用獲利,因此營業額小、毛利率高,跟對手美的靠代工的規模成長模式不同。

只是,家電市場逐漸形成寡頭壟斷,海爾若要持續成長,必須找到家電的藍海市場,才能顯示平臺的威力,所以海爾近來切入成長最快的智慧家電市場,以求成長。

“我們不是在做一個工廠,我們是在經營一個生態圈,“趙立國強調。提高附加價值的策略之路,比起降成本之路難了許多,海爾用這十二年來的自我顛覆,證明它是個勇敢的先行者,要建起一個別人無法模仿的家電生態體系。

延伸閱讀:

37人小團隊做媒 幫53歲工廠賺物聯網的錢

通用電氣 CEO 16年努力 終成工廠數位化先驅

富士重工飛機工廠應用物聯網技術 生產效率可望增加50%

智慧製造不會是無人工廠

物聯網安全危機:一個拇指大U盤,就能摧毀一座工廠

靠物聯網預測未來 月營業多收入一百萬美元

關於我們:網站內容更精彩!

物聯之家(www.iothome.com)一個有態度的物聯網科技新媒體。我們關注物聯網領域的價值發現和趨勢,關注該領域的大小公司和大小人物,這裡有跟物聯網相關的深度觀點、測評和剖析。物聯網改變世界,我們將參與和忠實的記錄改變的過程,見證物聯網帶給人類的豐碩成果。

平臺會衡量現有產能與成本,決定是否承接;再由設計師提案,交由用戶票選;得票數最高提案,由電腦模擬產品後,再請教使用者意見;之後做出樣機,抽選用戶試用,聽取回饋,改造產品。

當產品定型後,再放出預購價,邀請用戶下單,訂金三成,累積到足夠下單量後,用戶支付尾款,海爾就下單請工廠生產。

這種訂制化生產的優勢在效率。過去家電產品開發期長達一年,現在靠著集結用戶、外部供應商的平臺力量,四到六個月就可以開發出一款商品,研發時間至少縮短50%以上。

海爾定制平臺總經理王曉虎說,今年海爾的新機種幾乎都是用這種方式誕生,約占全體產品的10%。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戰略學副教授陳威如認為,過去賣家電講求的是效率,現在講求的是給解決方案,兩者需要的能耐很不一樣,賣解決方案必須很瞭解消費者需求。

然而,家電是冰冷的產品,重購率不如消費電子,這個模式的挑戰在於,如何黏住粉絲?陳錄城指出,海爾有專門操作社群的十人團隊,為了創造話題,他們舉辦各式的比賽,例如,為了凸顯洗衣機的穩定性,比賽誰在洗衣機轉盤中心立的錢幣、香檳杯最多。

員工績效不再看多會掙錢

現在KPI“看創造多少用戶”

這套訂制化模式,也改變了海爾看待員工績效、選擇供應商的標準。

海爾將設計師、供應商、工廠分級,根據滿意度、產品品質、成本等不同指標,等級最高者,在平臺上可優先選案。

對員工的績效評等方式也翻新。張瑞敏曾說:“現在海爾的損益表變了,過去看掙多少錢,現在看創造多少用戶。”海爾的會議室裡,都貼了張“共贏增值表”,這是海爾的新損益表,不再單純用淨利去看經營成績,還要再加上顧客價值,如用戶資源(包括活躍用戶數、回購率)、場景收入(因解決客戶困擾所得的收入)、生態收入(跟社群合作的收入)等項目。個人績效演算法也因此而改寫。

貼近用戶需求,讓海爾近五年的淨利成長了88%,效果逐漸顯現。

但這條路並不好走。陳威如分析,海爾走的平臺模式,創造銷售額多半被生態圈的合作方拿走,平臺則靠收取服務費用獲利,因此營業額小、毛利率高,跟對手美的靠代工的規模成長模式不同。

只是,家電市場逐漸形成寡頭壟斷,海爾若要持續成長,必須找到家電的藍海市場,才能顯示平臺的威力,所以海爾近來切入成長最快的智慧家電市場,以求成長。

“我們不是在做一個工廠,我們是在經營一個生態圈,“趙立國強調。提高附加價值的策略之路,比起降成本之路難了許多,海爾用這十二年來的自我顛覆,證明它是個勇敢的先行者,要建起一個別人無法模仿的家電生態體系。

延伸閱讀:

37人小團隊做媒 幫53歲工廠賺物聯網的錢

通用電氣 CEO 16年努力 終成工廠數位化先驅

富士重工飛機工廠應用物聯網技術 生產效率可望增加50%

智慧製造不會是無人工廠

物聯網安全危機:一個拇指大U盤,就能摧毀一座工廠

靠物聯網預測未來 月營業多收入一百萬美元

關於我們:網站內容更精彩!

物聯之家(www.iothome.com)一個有態度的物聯網科技新媒體。我們關注物聯網領域的價值發現和趨勢,關注該領域的大小公司和大小人物,這裡有跟物聯網相關的深度觀點、測評和剖析。物聯網改變世界,我們將參與和忠實的記錄改變的過程,見證物聯網帶給人類的豐碩成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