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儘管生活艱辛 困境兒童仍然積極樂觀快樂前行

“六一”國際兒童節是全世界所有小朋友們的節日。 這一天, 他們本該載歌載舞, 買衣服、吃零食, 無拘無束地度過快樂的一天。 但璧山有這樣一群小朋友, 他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 小小年紀背負了太多生活的壓力, 可他們沒有向困難低頭, 他們積極樂觀的精神更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本期, 讓我們一起走近璧山幾位困境兒童, 看看他們是如何度過兒童節的。

故事一:一聲“媽媽” 足已寬慰所有艱辛

可哥和“媽嗎”一起參加社區舉辦的活動。

“媽, 直走直走。 ”5月23日下午, 在璧城街道城中社區活動室, 可哥正“指揮”著母親進行一項任務。

在這項任務裡, 家長需要蒙上眼睛, 在孩子的指揮下取水、倒水, 在規定時間內看最終水量的多少而確定勝負。

在這場比賽裡, 可哥和母親獲得了第一名。

“聽孩子的指令走就是了。 ”可哥媽吳女士表示, 把自己交給女兒, 正如女兒把生命交給自己一樣,

沒什麼不放心的。

伯父伯母收養了可哥

其實, 可哥並不是吳女士的親生孩子。 可哥六歲那年, 父母離開了她, 也是那一年, 她來到伯母家。

可哥剛來家裡的時候, 吳女士擔心孩子心裡有想法, 於是安慰說, “別的孩子有的你都會有。 ”吳女士盡力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我真害怕自己沒家了, 還好伯父伯母收留了我。 ”可哥說。

後來的日子裡, 吳女士給可哥買漂亮的衣裙、鞋子。 每天接送她上下學, 煮飯, 洗衣……吳女士默默地做著這一切。

“媽媽!”終於有一天, 可哥對伯媽改口了, 稱呼她為媽媽。 因為在可哥看來, 伯母做的這一切都是母親對女兒做的一切。

可哥說自己也是有媽的孩子了。 時至今日, 吳女士依然覺得這聲“媽媽”,

已經足已寬慰所有的艱辛。

有媽媽才有幸福的家

這些年來, 因為要照顧老人, 自家孩子還在上大學, 吳女士一家經濟壓力挺大。 吳女士說, 多虧女兒乖巧聽話, 為她排解不少煩擾。

前段時間, 一直忙於照顧生病的婆婆, 吳女士也有些焦頭爛額。 而剛好上大學的兒子回來因為言語不和, 兩人吵了起來。

“媽, 別生氣了。 ”每每此時, 可哥總是第一時間湊到吳女士跟前, 捶捶腿、撒撒嬌, 這讓她所有的憂愁都煙消雲散。

“如果時光倒退二十年, 我就只要你不生哥哥了。 ”吳女士開玩笑說, 可哥越來越懂事, 如果再選擇一次, 她就直接要這個乖女兒了。

7月即將迎來可哥12歲生日, 吳女士打算給她買件有意義的禮物, “女兒總是要富養的。 ”吳女士說,

她希望能給可哥一個幸福的童年。

“我希望快點長大可以孝順媽媽, 這些年生活不容易, 有了她我才有了家。 ”可哥感激地說

故事二:她的生日願望: 希望父親留在身邊

小熙想再見爸爸一面, 但她知道這個願望永遠無法實現了。

屋裡蠟燭映照, 淡淡的光線下,

小熙站在最前面, 面對蛋糕雙手合十, 她閉上眼睛, 許下了一個心願。

這一天是小熙12歲生日, 但小熙知道自己許下的心願卻永遠不能實現了。

父親腦溢血離開人世

“爸爸, 爸爸。 ”這一個多月來, 小熙反復從夢中驚醒。

每次醒來, 枕頭又濕了一大片, 這樣的夜, 她睡不著, 因為想念父親, 想他回來。

可如今, 這樣的夢想卻再也不能實現了。

小熙原本有一個溫馨的家, 家裡有爸爸、媽媽、奶奶和姐姐, 雖然生活不算富裕, 但也平凡且溫馨。

但4月中旬, 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

當天下午放學回家路上, 小熙碰上媽媽正好帶著奶奶從醫院就診回來, 因為奶奶的手摔了, 小熙有些著急, 急忙攙著奶奶。

然而到家以後, 小熙卻看到父親倒在地上, 不省人事。

於是,她急忙跑過去,想扶起父親,撥打急救電話,卻再也沒能挽回父親的生命。

小熙的父親因為腦溢血,永遠地離開了家人。

願用所有節日換父親

“父親是不要我們了嗎?”小熙問姐姐。姐姐抱著她只能哭泣。

小熙看到媽媽整天躲在屋子裡哭,奶奶也不停地抹眼淚,小熙只能把思念壓在心裡。

“去年,父親曾住院一段時間,但沒想到……”小熙說,如果平日裡多關注父親一些,也許不會走到今天。

5月15日,小熙迎來了自己12歲生日。在不久之前,她還曾計畫要邀上幾個好友好好玩一玩,還想找爸爸要一份生日禮物,但這一切,如今幾乎不可能實現了。

生日當天,小熙家人還是給她買了蛋糕,做了一桌好菜。

對著蛋糕,她悄悄許下自己的願望:爸爸,你快回來。

5月30日是農曆端午節,看著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小熙在家裡埋頭做著作業,她說,這個節日家裡沒有辦,也不準備過。

“最近幾年都不會吃粽子了。”小熙說,她願用所有節日的歡樂,換回父親留在身邊。

故事三:我想快快長大 照顧爺爺奶奶

小蠔拿到禮盒很開心,想和爺爺奶奶分享粽子。

5月24日下午4點過,提著一大包禮物從正則中學出來,小蠔快速地上了回正興的車。

在車上,小蠔小心翼翼地打開禮盒,他開心地笑了,裡面有粽子、餅乾等禮物,還有自己最愛的少兒書。

“爺爺一定喜歡。”小蠔又把這些東西原封不動地放回禮盒裡。他想,粽子是爺爺的最愛,等端午節的時候和爺爺奶奶一起分享。

小蠔很少笑,在他兩歲多時,父親因白血病去世,隨後母親也離開了這個家。從那時起,小小的他臉上就少了笑容。

這些年,小蠔就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小蠔說,爺爺奶奶就是他最親最親的人。

“他們都老了,我想快點長大了幫幫他們。”小蠔說他要早一點長成男子漢,要幫爺爺奶奶分擔生活的重擔。

這些年,小蠔家種植了草坪,每年有四五千元的收入。這些收入,小蠔的爺爺不敢亂用,除了必要的生活開支,他捨不得花一分錢。

小蠔爺爺告訴記者,雖然年齡大了幹活不容易,但好在孩子乖巧,從沒有讓自己擔心過。

在生活上小蠔也習慣了節約,小蠔更多的衣服是親戚家孩子的舊衣服,有時候小蠔爺爺想給他件新的,他卻說還能穿。

小蠔爺爺感歎說,讓孩子受苦了。

“還好他學習積極,也不用操心。”小蠔爺爺告訴記者,自己文化不高,隨著孩子年級升高,很多作業想指導也幫不上忙。另一方面,他還想趁閒置時間,在外打打零工。這樣一來就更沒有時間輔導小蠔的作業。

但每次放學回家,小蠔都規規矩矩地完成作業,然後幫著奶奶幹活。

有時候,小蠔也會拿出心愛的葫蘆絲,吹上一曲。更多的時候,小蠔做完作業都會幫著爺爺奶奶做些家務。

除草、背東西,小蠔爺爺總是說這孩子幹起活來最賣力,他知道,這是孩子心疼老兩口呢。

“我已經是男子漢了,我想快點長大了幫爺爺奶奶。”小蠔說,爺爺告訴自己,不要畏懼眼前的困難,要努力學習才能改變環境。

小蠔說他已經有一兩年沒見過母親了,如果暑假能夠見上母親一面,他還有好多話想告訴她。

故事四:能幫父母分擔,再苦再累我也不怕

她是不幸的,父母都是殘疾人;但她卻是幸福的,因為她生活在有愛的家庭裡。

5月30日是農曆端午節,這一天,天林在廚房裡忙進忙出,十一歲的她洗碗、洗菜都很認真。

中午時刻,一大桌香噴噴的飯菜上桌,一大家人都圍在了一起。這一天,天林的爸爸媽媽,還有奶奶都在大伯家裡過節。

天林從小就知道自己家和別人不一樣,她從小就自己拿著梳子梳頭發,自己拿著臉盆洗衣服。

“爸爸,我幫你。”父親視力不好,天林總會主動上前幫忙,有些父親做不到的事情,她都搶過來幫忙完成。

家裡只種了一畝水稻,即便如此,遇上插秧、收割等農忙季節,還是要請人幫忙。每每此時,天林就像小大人一樣,幫著做飯拖地。

“我希望能幫父母分擔一點。”天林說,再苦再累她也不怕。

去年,因為家庭原因,有社會愛心人士向他家捐贈了三千多元。“感謝社會好心人的幫助。”天林父親說。

現在,天林父母低保收入加起來每個月有600多元。但天林父親告訴記者,即便如此,他們也不敢隨便給孩子買禮物,因為自己還有80多歲的老母親,只能節省著用。

天林說她已經長大了,不再需要節日禮物了。她想長大後好好孝順父母,如果可能,她希望能治好父親的眼睛。

不省人事。

於是,她急忙跑過去,想扶起父親,撥打急救電話,卻再也沒能挽回父親的生命。

小熙的父親因為腦溢血,永遠地離開了家人。

願用所有節日換父親

“父親是不要我們了嗎?”小熙問姐姐。姐姐抱著她只能哭泣。

小熙看到媽媽整天躲在屋子裡哭,奶奶也不停地抹眼淚,小熙只能把思念壓在心裡。

“去年,父親曾住院一段時間,但沒想到……”小熙說,如果平日裡多關注父親一些,也許不會走到今天。

5月15日,小熙迎來了自己12歲生日。在不久之前,她還曾計畫要邀上幾個好友好好玩一玩,還想找爸爸要一份生日禮物,但這一切,如今幾乎不可能實現了。

生日當天,小熙家人還是給她買了蛋糕,做了一桌好菜。

對著蛋糕,她悄悄許下自己的願望:爸爸,你快回來。

5月30日是農曆端午節,看著家家戶戶都包粽子,小熙在家裡埋頭做著作業,她說,這個節日家裡沒有辦,也不準備過。

“最近幾年都不會吃粽子了。”小熙說,她願用所有節日的歡樂,換回父親留在身邊。

故事三:我想快快長大 照顧爺爺奶奶

小蠔拿到禮盒很開心,想和爺爺奶奶分享粽子。

5月24日下午4點過,提著一大包禮物從正則中學出來,小蠔快速地上了回正興的車。

在車上,小蠔小心翼翼地打開禮盒,他開心地笑了,裡面有粽子、餅乾等禮物,還有自己最愛的少兒書。

“爺爺一定喜歡。”小蠔又把這些東西原封不動地放回禮盒裡。他想,粽子是爺爺的最愛,等端午節的時候和爺爺奶奶一起分享。

小蠔很少笑,在他兩歲多時,父親因白血病去世,隨後母親也離開了這個家。從那時起,小小的他臉上就少了笑容。

這些年,小蠔就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小蠔說,爺爺奶奶就是他最親最親的人。

“他們都老了,我想快點長大了幫幫他們。”小蠔說他要早一點長成男子漢,要幫爺爺奶奶分擔生活的重擔。

這些年,小蠔家種植了草坪,每年有四五千元的收入。這些收入,小蠔的爺爺不敢亂用,除了必要的生活開支,他捨不得花一分錢。

小蠔爺爺告訴記者,雖然年齡大了幹活不容易,但好在孩子乖巧,從沒有讓自己擔心過。

在生活上小蠔也習慣了節約,小蠔更多的衣服是親戚家孩子的舊衣服,有時候小蠔爺爺想給他件新的,他卻說還能穿。

小蠔爺爺感歎說,讓孩子受苦了。

“還好他學習積極,也不用操心。”小蠔爺爺告訴記者,自己文化不高,隨著孩子年級升高,很多作業想指導也幫不上忙。另一方面,他還想趁閒置時間,在外打打零工。這樣一來就更沒有時間輔導小蠔的作業。

但每次放學回家,小蠔都規規矩矩地完成作業,然後幫著奶奶幹活。

有時候,小蠔也會拿出心愛的葫蘆絲,吹上一曲。更多的時候,小蠔做完作業都會幫著爺爺奶奶做些家務。

除草、背東西,小蠔爺爺總是說這孩子幹起活來最賣力,他知道,這是孩子心疼老兩口呢。

“我已經是男子漢了,我想快點長大了幫爺爺奶奶。”小蠔說,爺爺告訴自己,不要畏懼眼前的困難,要努力學習才能改變環境。

小蠔說他已經有一兩年沒見過母親了,如果暑假能夠見上母親一面,他還有好多話想告訴她。

故事四:能幫父母分擔,再苦再累我也不怕

她是不幸的,父母都是殘疾人;但她卻是幸福的,因為她生活在有愛的家庭裡。

5月30日是農曆端午節,這一天,天林在廚房裡忙進忙出,十一歲的她洗碗、洗菜都很認真。

中午時刻,一大桌香噴噴的飯菜上桌,一大家人都圍在了一起。這一天,天林的爸爸媽媽,還有奶奶都在大伯家裡過節。

天林從小就知道自己家和別人不一樣,她從小就自己拿著梳子梳頭發,自己拿著臉盆洗衣服。

“爸爸,我幫你。”父親視力不好,天林總會主動上前幫忙,有些父親做不到的事情,她都搶過來幫忙完成。

家裡只種了一畝水稻,即便如此,遇上插秧、收割等農忙季節,還是要請人幫忙。每每此時,天林就像小大人一樣,幫著做飯拖地。

“我希望能幫父母分擔一點。”天林說,再苦再累她也不怕。

去年,因為家庭原因,有社會愛心人士向他家捐贈了三千多元。“感謝社會好心人的幫助。”天林父親說。

現在,天林父母低保收入加起來每個月有600多元。但天林父親告訴記者,即便如此,他們也不敢隨便給孩子買禮物,因為自己還有80多歲的老母親,只能節省著用。

天林說她已經長大了,不再需要節日禮物了。她想長大後好好孝順父母,如果可能,她希望能治好父親的眼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