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永定村第一書記張邦奎:為民辦實事(上)

2015年7月, 合江縣望龍鎮永定村的村民發現村上來了一個陌生的年輕人, 常常挎著一個包下村, 和貧困戶們拉家常聊天。 當時他們並不知道這個帶著眼鏡的斯文年輕人, 在未來的兩年內將和他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這個年輕人就是張邦奎, 瀘州市教育局下派到永定村的第一書記。 來到村上, 張邦奎用一個周的時間走訪了14個居民組, 對101個貧困戶家庭進行了詳細摸底, 他許下了自己的承諾。

張邦奎說:“跟學校一起把貧困兒童名單建立起來, 建檔之後, 爭取一點資金來為孩子們做愛心午餐或營養餐。

張邦奎知道, 教育不僅能增長知識, 更能改變一個人的未來。 由於貧窮, 永定村不少貧困家庭的孩子在接受了最基礎的教育後早早外出打工, 幹著最簡單的勞動, 拿著微薄的工資, 卻很難改變家裡的命運, 因而造就了一個心酸的稱呼“貧二代”。 在張邦奎的規劃中, 對貧困戶產業要扶, 教育也要扶。

張邦奎說:“孩子們有了知識, 以後出去能夠學點兒技術, 找的工作更好一點, 工資更高一點, 這樣的脫貧致富才真正是有希望的。 ”

村裡的不少孩子都在梧桐小學讀書, 但由於是村小, 學校的環境和硬體設施跟不上。 張邦奎和市教育局爭取了65萬元用以改善梧桐小學的硬體設施。 很快, 孩子們發現, 學校大變樣了, 操場硬化了, 他們可以在平坦的操場盡情奔跑;課桌也換成了嶄新的,

不用再往不平整的桌子腳下墊書本;校園新設置的文化展示區讓他們多了展示自己的機會。 張邦奎還帶著學校老師“走出去”, 到外面的學校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

張邦奎還和村裡的孩子結下了不解之緣。 瞭解到一位貧困戶家的孩子孟文靜因為想減輕家裡負擔, 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到外地打工後, 張邦奎就成了這家裡的“釘子戶”, 常常上門和孟文靜的父母交流, 勸他們讓孩子重回校園。

張邦奎說:“進村入戶以來, 瞭解到孟文靜輟學在家, 我就上門做孟文靜父母的工作, 然後他們才勉強同意了孟文靜繼續入學。 ”

在張邦奎的聯繫下, 孟文靜重回校園複讀一年。 在瀘州天立學校完成了初中學業。

畢業以後, 來到了西南醫科大學護理學院繼續就讀, 家裡有了盼頭。

在村裡, 因為張邦奎的幫扶, 陸續有輟學的孩子重新回歸了校園。 在一步步規劃實施教育扶貧的同時, 張邦奎還在走村串戶想辦法解決貧困戶的產業發展問題。 他在村上的知名度, 是靠“走”出來的。 張邦奎下村, 晴天走是一腳泥, 雨天穿著雨靴更容易陷進泥坑裡。 但就是這樣, 他堅持著拜訪了所有貧困戶, 在行路難中張邦奎也看到了村民的難。

張邦奎說:“進村的時候, 遇到下雨天的話, 路就相當泥濘難走, 我就想, 我走著都這麼惱火, 村上的老百姓, 他們要賣點什麼東西或者做點什麼產業肯定更惱火, 我就想路都修不好, 產業何從談起呢。

永定村的路一直是所有村民的一塊心病, 路太爛, 發展產業太難。 曾經被張邦奎請來村上看專案、搞產業的企業們都被這路“嚇”了回去。

合江台:王江 馮嵐 杜明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