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毛和她牽掛的鼓樓

鼓樓並不是三毛的出生地

但卻是她一直牽掛的地方

。 。 。 。 。 。

她在這裡第一次見到了死亡

她在這裡第一次見到了愛情

她在這裡第一次懂得了離別

一別南京, 自此, 去哪裡都是流浪

南京, 鼓樓

成了她魂牽夢繞期盼重逢又不忍重逢的故土

三毛(1943—1991), 女, 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 中國現代作家, 1943年出生于重慶, 1948年, 隨父母遷居臺灣。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 後去德國、美國等。 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 1981年回台後, 曾在文化大學任教, 1984年辭去教職, 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 1991年1月4日, 三毛在醫院去世, 年僅四十八歲。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實, 沒有太多的粉飾, 而是展現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與趣味。 在她的作品中, 沒有一般愛情作品所描寫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語, 即使在《結婚記》裡寫到她與荷西婚前談戀愛時的生活,

最多也只寫到他們如何在寒風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園的長椅上, 想著如何解決溫飽問題。 三毛經歷了灰暗的少女時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時期, 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調。 這種對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來, 並對她日後的寫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她用善良、憂傷、憐憫的目光關注自我, 關注周遭的世界, 因此, 她作品的字裡行間總是溢滿了悲情的美麗。 如在《啞奴》中, 三毛成功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生活在深重苦難之中毫無人身自由, 卻又充滿了愛和智慧的黑人奴隸形象。

(下滑右邊按鈕查看更多)

這個城市有她抹不掉的身影, 她曾經寫過一篇《但有舊歡新怨——金陵記》,

回憶她在南京的生活, 字字感人, 看完幾乎讓人落淚。

她在此文中極富感情地描述過她在南京的住處:

“那個房子是獨幢的, 成為一個回字形。 有圍牆, 不算太高, 如果我爬上假山, 站在假山頂上就可以看見外面的街道。 如果我不爬假山只站在院子裡,

我能看見鼓樓那幢建築以及在空中飄揚的英國旗子和蘇聯的國旗, 英國人和俄國人是我們的鄰居。 ”

頭條巷4號

“我的家, 在南京、鼓樓、頭條巷、4號。

這個小園成了三毛生活的一個重要場所, 她在這裡追跑玩鬧、看家人離別前在這裡收拾行裝。

但在今天鼓樓頭條巷已經無從尋覓。

在她的記憶裡, 初到南京, “那馬蹄的聲音催人放心入夢, 空氣中充滿著樹林般的清香。 ”“前院種了梧桐樹、桑樹和花草。 那分隔前後院的籬笆成了一面花搶——爬牆玫瑰。 ”

鼓樓幼稚園“我以為,在南京鼓樓的一切,就是我的全部;而我不是剛剛被送進鼓樓幼稚園通過了一場考試嗎?

三毛在南京就讀的鼓樓幼稚園還在老地方,依然在北京西路上。這所由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於1923年創辦的幼稚園,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開展教育科學研究的幼稚園。

(三毛的鼓樓幼稚園成績單,但由於經歷戰爭等多種原因,三毛在鼓樓幼稚園的原始資料已毀於戰火,再也查不到了。)

現如今,鼓樓幼稚園已經建園90多周年了,幼稚園也從原先的北京西路校區發展成為本部、聚福園分園、瑞園分園、親子園、南外附屬幼稚園五個園所。幼稚園開展有二十多項教育科學研究,碩果累累。其中,《幼稚園和小學的銜接研究》獲國家教委“有突出貢獻的專案小組”的表彰;《單元教育課程》成為我國主 要的幼教課程模式,90多年來,鼓幼的全體教工繼承和發揚陳老的辦園精神,遵循陳老“一切為孩子”的教誨,努力進取、勤奮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成為教學科研並重、內外交流廣泛、教育改革領先的現代化幼稚園。

(下滑右邊按鈕查看更多)

南京火車站(南京西站)

當時的三毛並不能明白,中國人的命運和那永不停止的戰爭,和小小的她有什麼關係。這之後,她將自己的生活描述為“做了幾十年的夢”。

““當我被舉著放進車廂裡去時,我看見家中不可分離的人拼命向車廂內的我們遞塞吃的東西,人群中車外送行的老家人,叫喊起來:‘——快快回來——三五個月——就快回來——快去快回呀——不過又是一場逃難’。他們哭了,車速漸漸加快,我們被拉得快斷掉的手,啪一下松了。我們就這樣離開了南京。””

2012年3月24日,隨著南京西至廈門的K161次列車駛離南京西站,這座百年老站已經宣告退出歷史舞臺。南京西站承載著老一輩南京人的記憶,1908年建成投用,目前已經有百年歷史,作為南京最早的火車站,它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寸牆壁上,都沉澱了濃濃的歷史印跡。

離開南京,小小的愛看書的小女孩,從此日夜想著: “正用自己的腳跟,再度走向南京的故居,在那夕陽將盡的黃昏。我輕輕按鈴,站在門外等待。夜茫茫。讓我進去可不可以?我是以前這幢房子的住客。重尋無處。”

鼓樓微訊

有態度 | 有溫度 | 有特點

鼓樓幼稚園“我以為,在南京鼓樓的一切,就是我的全部;而我不是剛剛被送進鼓樓幼稚園通過了一場考試嗎?

三毛在南京就讀的鼓樓幼稚園還在老地方,依然在北京西路上。這所由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於1923年創辦的幼稚園,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開展教育科學研究的幼稚園。

(三毛的鼓樓幼稚園成績單,但由於經歷戰爭等多種原因,三毛在鼓樓幼稚園的原始資料已毀於戰火,再也查不到了。)

現如今,鼓樓幼稚園已經建園90多周年了,幼稚園也從原先的北京西路校區發展成為本部、聚福園分園、瑞園分園、親子園、南外附屬幼稚園五個園所。幼稚園開展有二十多項教育科學研究,碩果累累。其中,《幼稚園和小學的銜接研究》獲國家教委“有突出貢獻的專案小組”的表彰;《單元教育課程》成為我國主 要的幼教課程模式,90多年來,鼓幼的全體教工繼承和發揚陳老的辦園精神,遵循陳老“一切為孩子”的教誨,努力進取、勤奮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成為教學科研並重、內外交流廣泛、教育改革領先的現代化幼稚園。

(下滑右邊按鈕查看更多)

南京火車站(南京西站)

當時的三毛並不能明白,中國人的命運和那永不停止的戰爭,和小小的她有什麼關係。這之後,她將自己的生活描述為“做了幾十年的夢”。

““當我被舉著放進車廂裡去時,我看見家中不可分離的人拼命向車廂內的我們遞塞吃的東西,人群中車外送行的老家人,叫喊起來:‘——快快回來——三五個月——就快回來——快去快回呀——不過又是一場逃難’。他們哭了,車速漸漸加快,我們被拉得快斷掉的手,啪一下松了。我們就這樣離開了南京。””

2012年3月24日,隨著南京西至廈門的K161次列車駛離南京西站,這座百年老站已經宣告退出歷史舞臺。南京西站承載著老一輩南京人的記憶,1908年建成投用,目前已經有百年歷史,作為南京最早的火車站,它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寸牆壁上,都沉澱了濃濃的歷史印跡。

離開南京,小小的愛看書的小女孩,從此日夜想著: “正用自己的腳跟,再度走向南京的故居,在那夕陽將盡的黃昏。我輕輕按鈴,站在門外等待。夜茫茫。讓我進去可不可以?我是以前這幢房子的住客。重尋無處。”

鼓樓微訊

有態度 | 有溫度 | 有特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