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你的工作生活一團糟?陽明心學可解憂

你肯定會有這樣的疑問, 如今生活物質條件都比過去好, 但為什麼很多人卻活得越來越累呢?

王陽明說, 那是因為你沒有“良知”,

人一門心思只為追求外物, 諸如金錢、名利、地位, 看似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 實際上卻挑起了人無盡的欲望, 飲鴆止渴。

在他看來, 人追求什麼都是可以的, 但前提是過要心中的一個檻, 換言之, 就是良知。

1、做事是最靠譜的修煉

【原文】人須在事上磨, 方立得住,

方能“靜亦定, 動亦定”。

什麼是人生修行的法門?有人會盲信宗教, 有人會遁世隱居, 也有人麻木不仁, 得過且過。

但王陽明告訴我們, 入世做事就是最靠譜的修行, 因為只有做事時才能引起心中的躁動, 但要把一件事做好, 勢必要儘量調整自己的內心, 磨練自己的耐性, 如此才能修正心性, 很多人怕事, 實不知只有經歷過事情的人才能成大器, 否則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2、不留一毫私心

【原文】克己須要掃除廓清, 一毫不存, 方是。 有一毫在, 則眾惡相引而來。

人有私心, 符合人性, 這不必諱言, 但應該清楚, 眾惡皆因私欲而來, 若沒有一點自製力, 很容易因小失大。

所以, 王陽明告訴我們, 應與私欲無情地作鬥爭, 時時反省, 不能放過一毫私心, 善於反省自己的人才活得明白, 過得灑脫。

3、工作生活一團糟, 皆因得失之心。

【原文】凡處得有善有未善, 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 皆是牽於毀譽得喪, 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處理事情時難免有好有壞, 起起伏伏本是常態, 但如今的人得失心太重, 只想獲得好的結果, 唯恐得到壞的結局, 每每被手頭上的事所累, 苦不堪言。

做事太功利, 心自然就會受拖累, 就不能實際地獲得良知, 就失去那顆本來可以泰然處之, 平和應對的心。

王陽明說, 盡力而為、順應自然, 如此便好。

4、少發怒方能正心。

【原文】凡人忿懥, 著了一分意思, 便怒得過當, 非廓然大公之體了。 故有所忿懥, 便不得其正也。

常言道, 人在發怒的時候, 智商為零。 事實上, 多數情況下的怒氣, 皆可歸因於自己的無能。 但人卻不願意承認這一點, 而把過錯歸咎於外在他人身上。

所以說, 人在生氣發怒時, 尤其那種易怒、愛怒、暴怒的人, 都會失去廓然大公的本體,久而久之,就會讓憤懣之氣霸佔自己的內心,無法清楚地面對外在與自我。

5、沒有人對不起你。

【原文】汝若以厭外物之心去求之靜,是反養成一個驕惰之氣了。如若不厭外物,複於靜處涵養,卻好。

有人看似是看破紅塵,習慣在靜中尋求正心,這其實不過是一種逃避,本能地認為外在事物是今人生厭的,實不知只是自己驕橫怠惰罷了。

在王陽明看來,要想在靜處涵養,那首先要在外物上歷練,只有不生厭惡外物之心,方稱得上無私心私欲,動靜皆能處之。

6、修行無須他途,好好吃飯就是正道。

【原文】今人于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如今,提起修行,多數人會認為是靜坐,或是遠行,但少有人會意識到,方寸之間皆可修行。

王陽明說,別說其他方式的修行了,現在的人吃飯都慌亂不定,無事慌亂,有事更慌亂。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心忙碌慣了,收攝不住。

所以,修行不要好高騖遠,從安安靜靜享受當下開始,吃飯的時候好好吃飯,走路的時候好好走路,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如此,方是修心的開始。

都會失去廓然大公的本體,久而久之,就會讓憤懣之氣霸佔自己的內心,無法清楚地面對外在與自我。

5、沒有人對不起你。

【原文】汝若以厭外物之心去求之靜,是反養成一個驕惰之氣了。如若不厭外物,複於靜處涵養,卻好。

有人看似是看破紅塵,習慣在靜中尋求正心,這其實不過是一種逃避,本能地認為外在事物是今人生厭的,實不知只是自己驕橫怠惰罷了。

在王陽明看來,要想在靜處涵養,那首先要在外物上歷練,只有不生厭惡外物之心,方稱得上無私心私欲,動靜皆能處之。

6、修行無須他途,好好吃飯就是正道。

【原文】今人于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如今,提起修行,多數人會認為是靜坐,或是遠行,但少有人會意識到,方寸之間皆可修行。

王陽明說,別說其他方式的修行了,現在的人吃飯都慌亂不定,無事慌亂,有事更慌亂。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心忙碌慣了,收攝不住。

所以,修行不要好高騖遠,從安安靜靜享受當下開始,吃飯的時候好好吃飯,走路的時候好好走路,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如此,方是修心的開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