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都叫它歪把子,它是抗日戰爭中曝光率非常高的輕機槍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因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 因其槍托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 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槍管上有螺紋狀散熱片, 使用與三八式步槍相同的6.5×50毫米步槍彈以及標準5發彈夾, 使用方便, 射程較遠, 精度較高, 但槍彈威力不大。

歪把子最為獨特的是彈鬥供彈原理, 開放的供彈彈鬥容量為30發, 彈鬥位於機槍槍身左側, 可以容納6個水準放置的5發彈夾, 彈鬥上方的蓋子向下施加壓力使最底層彈夾打完後疊在上面彈夾會進入輸彈位置。

“歪把子”在戰鬥使用中暴露出一些問題, 比如裝彈程式複雜, 射速較慢, 動作拖泥帶水, 對副射手的依賴性比較大。

“歪把子”的兩腳架過長, 火線過高, 而且位置非常靠前, 不便於發揚火力, 正、副射手位置過於緊密, 戰場生存能力弱。

“歪把子”全槍的結構佈局, 都是以服從于使用步槍彈夾供彈這一陸軍的要求出發的,

因此其它一切佈局問題都圍繞裝彈機甚至讓位於裝彈機。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在使用中暴露出的問題不能適應作戰需要, 被昭和天皇十一年(1936年, 日本神武紀元2597年)定型的用30發彈夾供彈的九六式輕機槍替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