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雜技與跳水的結合 晉江安海鎮端午比拼“水上捉鴨”

新華社福州5月30日電一根六七米長的竹竿, 橫著固定在一處高臺上, 露出外面有四五米長, 竹竿離水面大約3米高, 末端吊著一個籠子, 裡面裝著一隻白色番鴨。 選手起步上竿, 移至末端, 然後打開鴨籠, 番鴨落水時, 選手也得淩空跳水, 抓住“戰利品”, 方為成功。

端午節時福建晉江市安海鎮延續三百餘年的競技遺風——水上捉鴨, 30日再次在存世近千年的“安平石橋”附近水域上演。

相傳該習俗與鄭成功有關。 鄭成功曾在安海鎮生活二十餘載, 領軍後便以此法操練水師, 讓水兵既身手敏捷, 平衡感強, 又能諳熟水性,

搏風衝浪, 戰力極佳。

對海邊長大的人來說, 跳水不是難事, 競技的難度更多體現在走竿環節。 和跳板比賽的跳板不同, 竹竿本身柔韌圓滑, 寬不過五指, 赤腳“立足”就已不易。

參賽者走竿千姿百態, 有的欲以速度取勝, 疾步快沖, 但往往快到竿末時, 因竹竿的上下起伏幅度變大而難以把控, 功虧一簣, 失足落水;有的穩紮穩打, 爬、溜、吊、騎, 趔趔趄趄又戰戰兢兢, 能順利挪到竿頭的十之一二。

安平橋畔, 遊客如織。 但有勇士落水, 一片歎息嬉笑;遇有成功者, 掌聲雷動。

參賽者中不乏兒童, 也有來自國內外的遊客。 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男子也按捺不住, 以跨騎方式上竿前挪, 儘管小心翼翼, 接近竿頭時還是重心翻轉。 不過, 主辦方還是以一隻鴨作為獎勵。

安平橋建於1138年, 橫跨安海和南安水頭海灣, 因長度接近五華里, 又名“五裡橋”, 是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 “水上捉鴨”也是當地沿襲上百年的端午節競技活動, 當地群眾參與度極高。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