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積極應對“一帶一路”挑戰 充分發揮審計監督職能

5月14日至15日,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舉行, 引起國內外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共鳴。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 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審計要主動適應“一帶一路”戰略的特點, 積極應對困難和挑戰, 充分發揮審計促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重要作用。

“一帶一路”戰略下審計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企業境外資產審計監管難度加大。 首先, 企業境外資產規模巨大。 國資委的資料顯示, 中央企業境外投資額約占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70%,

已成為對外投資的主力軍。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之後, 境外投資會進一步擴大。 其次, 企業境外資產面臨較大風險。 “一帶一路”是一項龐大的工程, 延伸國內18個省, 覆蓋沿線60多個國家, 穿越亞洲文明、伊斯蘭文明、歐洲文明, 沿線國家發展水準參差不齊, 不同國家的制度、法律、文化之間也存在著差異。 境外投資決策、金融投資、利益尋租、惡性競爭、政治與社會動亂等因素都會使境外資產面臨較大風險。

公共投資審計的任務加重。 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首先, 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擴大。 “一帶一路”戰略涉及沿線地區道路、橋樑、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 加上電網、通訊網、油氣管網等互聯互通專案, 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倡議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上指出, 我國將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 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將分別提供2500億元和13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 用於支援“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 面對如此巨額的投資, 專案建設資金管理是否規範、工程品質是否達標和投資效益等問題將會成為公共投資審計關注的重點。 其次, 投資審計與金融審計的結合度提高。 “一帶一路”中投資的基礎設施專案大多帶有公共產品屬性,社會效用較高,但投資週期長, 需要發揮開發性金融的力量, 拓寬金融合作領域, 創新金融服務方式。 用於支持“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的絲路基金、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提供的專項貸款,
都離不開金融創新的支援。 所以, 在實際審計工作中, 需要投資審計與金融審計有效結合, 共同服務於“一帶一路”戰略。

政策落實跟蹤審計尚需同步跟進。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現必須依靠合理有效的政策來引導。 這些重大政策執行情況的跟蹤審計是國家審計服務於“一帶一路”戰略, 推動和完善國家治理的重要途徑。 2015年3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作為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綱領性檔, 需要多方面政策配套才能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上提出, 要促進政策、規則、標準三位一體的聯通。

相關部門將會逐步制定一系列政策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發展, 對這些政策落實情況的跟蹤審計是國家審計推動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目標的重要保證。

“一帶一路”戰略下國家審計應採取的措施

公共投資審計與金融審計相結合, 發揮綜合審計效果。 “一帶一路”戰略涉及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投資, 審計中, 應充分考慮金融審計和公共投資審計的特點, 努力做到有機結合, 發揮綜合效果。 金融審計要關注於保障“一帶一路”資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揭示和防範金融風險;公共投資審計關注於保障每筆資金用在“一帶一路”專案實處, 督促相關單位加強資金和專案管理, 提高投資效益,

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建設性意見。 首先, 要建立金融審計和投資審計的聯動機制, 創建“一帶一路”審計的新平臺, 整合審計資源, 形成監督合力, 避免互相割裂, 各自為戰。 其次, 要充分發揮審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 根據“一帶一路”審計的實際情況以及每個具體審計專案時空狀態的不同, 創新兩類審計技術方法上的結合。

積極開展“一帶一路”相關政策落實跟蹤審計, 確保政策發揮實效。 政策落實跟蹤審計是目前國家審計的工作重點, 是國家審計發揮“免疫系統”功能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 在“一帶一路”戰略引領下, 國家審計應積極關注相關政策的落實情況, 推動“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 重點關注與“一帶一路”戰略緊密相關的政府部門, 是否根據綱領性檔《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制定本部門規劃及配套政策;是否確立部門的工作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並加以分解細化,明確職責;是否統籌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發揮政府部門的引導作用、市場的主導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是否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利用周邊國家市場拓展發展空間,充分發揮國際、國內市場調節機制,建立風險防範機制。相關地方省市政府部門是否科學制定規劃和實施意見,是否存在利用“一帶一路”戰略盲目上項目、忽視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造成新的潛在投資風險的問題。企業等政策落實主體在投資、生產和經營等環節是否充分考察市場環境、合理規避風險因素,是否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助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

積極開展跨國協同審計,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一帶一路”沿線涉及60多個國家,需要各國審計機關以服務於“一帶一路”戰略目標為導向,以“一帶一路”戰略、政策的落實為重點,以協同發展為特徵,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首先,建立沿線各國政府審計的合作機制。積極構建多層次溝通交流機制,研究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有關政府審計協同作用的實施方案,充分發揮現有的亞洲審計組織、最高審計機關組織等雙邊機制作用,達成跨國協同審計新共識。中國審計署作為世界審計組織和亞洲審計組織的重要成員,應勇於挑起重任,協調沿線各國開展跨國協同審計,積極應對“一帶一路”戰略給各國帶來的挑戰和問題。其次,發揮國家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共同揭示投資貿易和資金流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化解經濟隱患,防範各個階段可能出現的風險,共同推進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目標的實現。(王玉鳳 審計署審計科研所)

是否根據綱領性檔《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制定本部門規劃及配套政策;是否確立部門的工作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並加以分解細化,明確職責;是否統籌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發揮政府部門的引導作用、市場的主導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是否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利用周邊國家市場拓展發展空間,充分發揮國際、國內市場調節機制,建立風險防範機制。相關地方省市政府部門是否科學制定規劃和實施意見,是否存在利用“一帶一路”戰略盲目上項目、忽視投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造成新的潛在投資風險的問題。企業等政策落實主體在投資、生產和經營等環節是否充分考察市場環境、合理規避風險因素,是否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助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

積極開展跨國協同審計,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一帶一路”沿線涉及60多個國家,需要各國審計機關以服務於“一帶一路”戰略目標為導向,以“一帶一路”戰略、政策的落實為重點,以協同發展為特徵,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首先,建立沿線各國政府審計的合作機制。積極構建多層次溝通交流機制,研究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有關政府審計協同作用的實施方案,充分發揮現有的亞洲審計組織、最高審計機關組織等雙邊機制作用,達成跨國協同審計新共識。中國審計署作為世界審計組織和亞洲審計組織的重要成員,應勇於挑起重任,協調沿線各國開展跨國協同審計,積極應對“一帶一路”戰略給各國帶來的挑戰和問題。其次,發揮國家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共同揭示投資貿易和資金流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化解經濟隱患,防範各個階段可能出現的風險,共同推進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目標的實現。(王玉鳳 審計署審計科研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