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4大中醫藥大學

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

中醫藥(含民族醫藥)強調整體把握健康狀態, 注重個體化, 突出治未病, 臨床療效確切, 治療方式靈活, 養生保健作用突出, 是我國獨具特色的健康服務資源。 中醫藥健康服務是運用中醫藥理念、方法、技術維護和增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活動, 主要包括中醫藥養生、保健、醫療、康復服務, 涉及健康養老、中醫藥文化、健康旅遊等相關服務。 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

加快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 是全面發展中醫藥事業的必然要求, 是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對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2號)和《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 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 制定本規劃。

發展目標。 到2020年, 基本建立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 中醫藥健康服務加快發展, 成為我國健康服務業的重要力量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醫藥健康服務提供能力大幅提升。

中醫醫療和養生保健服務網路基本健全, 中醫藥健康服務人員素質明顯提高, 中醫藥健康服務領域不斷拓展, 基本適應全社會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

——中醫藥健康服務技術手段不斷創新。 以中醫藥學為主體, 融合現代醫學及其他學科的技術方法, 創新中醫藥健康服務模式, 豐富和發展服務技術。

——中醫藥健康服務產品種類更加豐富。 中醫藥健康服務相關產品研發、製造與流通規模不斷壯大。 中藥材種植業綠色發展和相關製造產業轉型升級明顯加快, 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醫藥企業和產品。

——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環境優化完善。 中醫藥健康服務政策基本健全, 行業規範與標準體系不斷完善,

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機制更加有效, 形成全社會積極支援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良好氛圍。

這是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的2015至2020規劃, 今天我們就看5所中國最好大中醫藥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藥學為主幹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

是唯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 也是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 直屬教育部管理, 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 學校現任黨委書記吳建偉, 校長徐安龍。

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於1956年, 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 是國務院批准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藥院校;1960年, 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71年, 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合併;1977年, 兩院分開, 恢復獨立辦學;1993年, 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1996年, 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 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併, 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藥大學;2011年, 入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 學校現有3個校區, 分別為和平街校區、望京校區和良鄉校區。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濟生”校訓,宣導“人心向學、傳承創新”理念,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揚“追求卓越、止於至善”精神,彰顯特色、強化優勢,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中醫藥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的示範基地、中醫藥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難疾患的醫療基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基地、推進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國際交流基地,為人類健康事業發展和文明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已經成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集教學、科研、醫療於一體的著名中醫藥高等學府。 學校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科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均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囊括4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學科授予點,並有45個碩士學位學科授予點。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48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重點學科建設在全國中醫藥院校中保持領先地位。

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學、中藥學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西醫結合基礎、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臨床基礎、中醫醫史文獻、針灸推拿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五官科學、民族醫藥、中藥學、

創立於1956年的上海中醫藥大學,是新中國誕生後國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屬高校中唯一的一所醫科類重點特色院校。1985年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成立,目前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管理機構,學校校級領導兼任研究院院級領導的管理體制。學校位於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科研教育區內,占地500餘畝,教學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在上海建設“創新型城市”戰略佈局中,已成為“張江藥穀”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校是國家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特色專業點”建設高校。有中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中藥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2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3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3個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學位授予專業覆蓋全部中醫藥學科。在2010年的全國博士後流動站評估中,中藥學科被評為全國唯一的中藥一級學科“優秀”流動站;近年,有1篇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4篇博士論文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有14個本、專科專業(方向),除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臨床本科專業外,還設有護理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康復治療學、藥學等專業。學校還有8個繼續教育的本、專科專業。學校已與1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研、教學、醫療等合作關係。學校設有兩個教育部備案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分別是中英合作藥學、中英合作護理學項目。

現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中醫外科學、中藥學、中醫內科學及中醫骨傷科學;國家重點學科(培育)2個:中醫醫史文獻學、針灸推拿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38個;上海市重點學科(上海高校一流學科)10個。有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2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在2012年的國家一級學科評估中,中藥學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中醫學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二,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三。

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於1954年,歷經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江蘇省中醫學校、南京中醫學院、江蘇新醫學院、南京中醫學院等歷史時期,是全國建校最早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是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建校62年來,南京中醫藥大學為新中國高等中醫藥教育培養輸送了第一批師資、主持編寫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學大綱,誕生了新中國中醫藥界最早的學部委員,為新中國中醫高等教育模式的確立和推廣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高等中醫教育的搖籃”。學校現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二期專案立項學科2個、重點序列學科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33個。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是全國首批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授權的單位之一。現擁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一級學位點,學位點覆蓋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所有二級學科,具有博士生導師自審權和主幹學科專業的教授評審權。

廣州中醫藥大學(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外環東路232號。學校成立於1956年,為新中國首批興建的4所中醫藥高等學府之一,原屬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1995年2月由廣州中醫學院更為廣州中醫藥大學。1997年學校正式跨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高校行列。2000年轉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廣東省管理為主,是國內首批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以及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非醫攻博試點 單 位,擁有碩士研究生推薦免試資格,兩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準評估結果均為優秀,廣東“省屬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堅持“大學與附屬醫院一體化發展”,擁有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26所。2015年10月20日,廣州中醫藥大學與康美藥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

重點專業

國家品牌(2個)

針灸推拿學

製藥工程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濟生”校訓,宣導“人心向學、傳承創新”理念,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揚“追求卓越、止於至善”精神,彰顯特色、強化優勢,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中醫藥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醫藥教育改革的示範基地、中醫藥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難疾患的醫療基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基地、推進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國際交流基地,為人類健康事業發展和文明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已經成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集教學、科研、醫療於一體的著名中醫藥高等學府。 學校是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科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設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均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囊括4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學科授予點,並有45個碩士學位學科授予點。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48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8個;重點學科建設在全國中醫藥院校中保持領先地位。

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學、中藥學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西醫結合基礎、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臨床基礎、中醫醫史文獻、針灸推拿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五官科學、民族醫藥、中藥學、

創立於1956年的上海中醫藥大學,是新中國誕生後國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屬高校中唯一的一所醫科類重點特色院校。1985年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成立,目前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管理機構,學校校級領導兼任研究院院級領導的管理體制。學校位於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科研教育區內,占地500餘畝,教學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在上海建設“創新型城市”戰略佈局中,已成為“張江藥穀”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校是國家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特色專業點”建設高校。有中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中藥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2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3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3個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學位授予專業覆蓋全部中醫藥學科。在2010年的全國博士後流動站評估中,中藥學科被評為全國唯一的中藥一級學科“優秀”流動站;近年,有1篇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4篇博士論文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有14個本、專科專業(方向),除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臨床本科專業外,還設有護理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康復治療學、藥學等專業。學校還有8個繼續教育的本、專科專業。學校已與1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研、教學、醫療等合作關係。學校設有兩個教育部備案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分別是中英合作藥學、中英合作護理學項目。

現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中醫外科學、中藥學、中醫內科學及中醫骨傷科學;國家重點學科(培育)2個:中醫醫史文獻學、針灸推拿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38個;上海市重點學科(上海高校一流學科)10個。有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2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在2012年的國家一級學科評估中,中藥學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中醫學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二,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三。

南京中醫藥大學始建於1954年,歷經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江蘇省中醫學校、南京中醫學院、江蘇新醫學院、南京中醫學院等歷史時期,是全國建校最早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是江蘇省重點建設高校,也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建校62年來,南京中醫藥大學為新中國高等中醫藥教育培養輸送了第一批師資、主持編寫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學大綱,誕生了新中國中醫藥界最早的學部委員,為新中國中醫高等教育模式的確立和推廣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高等中醫教育的搖籃”。學校現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二期專案立項學科2個、重點序列學科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33個。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是全國首批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授權的單位之一。現擁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博士一級學位點,學位點覆蓋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所有二級學科,具有博士生導師自審權和主幹學科專業的教授評審權。

廣州中醫藥大學(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外環東路232號。學校成立於1956年,為新中國首批興建的4所中醫藥高等學府之一,原屬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1995年2月由廣州中醫學院更為廣州中醫藥大學。1997年學校正式跨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高校行列。2000年轉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廣東省管理為主,是國內首批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以及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非醫攻博試點 單 位,擁有碩士研究生推薦免試資格,兩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準評估結果均為優秀,廣東“省屬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堅持“大學與附屬醫院一體化發展”,擁有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26所。2015年10月20日,廣州中醫藥大學與康美藥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

重點專業

國家品牌(2個)

針灸推拿學

製藥工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