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痤瘡的局部抗菌治療

痤瘡也叫青春痘、痘痘、暗瘡、黑頭粉刺與白頭粉刺(又稱粟丘疹、脂肪粒)。 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種慢性炎症性常見多發皮膚病。 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症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 治療原則去脂、溶解角質、殺菌、消炎及調節激素水準的藥物。

有效的外用抗菌藥物包括克林黴素、紅黴素、夫西地酸、氯黴素等。 皮損改善後應停藥, 2~3個月後無效應口服抗菌藥物系統治療。 由於外用抗菌藥物易誘導痤瘡丙酸桿菌耐藥, 故不推薦單獨使用, 建議和過氧化苯甲醯或外用維A酸類藥物聯合應用。

克林黴素

克林黴素用乙醇或丙二醇配製, 濃度為1%~2%, 療效較好。 1%克林黴素磷酸酯溶液不含油脂和乙醇的水溶性乳液, 適用於皮膚乾燥和敏感的痤瘡患者。 1%鹽酸克林黴素溶液或乳劑對囊腫性痤瘡療效較好, 近年報導克林黴素和過氧化苯甲醯的混合製劑療效顯著。

不僅快速減少痤瘡丙酸桿菌的數目, 且能抑制克林黴素的痤瘡丙酸桿菌產生, 如5%過氧化苯甲醯+1%磷酸克林黴素的混合劑性質穩定, 室溫下60天性質不變, 2~8℃可保存2年。

紅黴素

紅黴素為最常用的外用治療痤瘡的抗菌藥物藥物之一,

外用製劑常選用4%的濃度, 它通常和維A酸或過氧化苯甲醯聯合應用於有炎性痤瘡的患者, 含有5%過氧苯甲醯及3%紅黴素的凝膠製劑可提高療效, 並可減少局部用紅黴素的耐藥性。

夫西地酸

近年來發現外用夫西地酸乳膏對痤瘡丙酸桿菌有較好的,

殺滅作用及抗炎活性, 且與其他抗生素無交叉耐藥性,也可作為外用抗生素用於痤瘡治療的選擇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