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事有多大?美軍成功測試洲際彈道導彈攔截

美國國防部導彈防禦局30日宣佈, 美軍首次洲際彈道導彈攔截測試取得成功。 美軍當天首先從位於太平洋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的試驗場發射一枚模擬洲際彈道導彈, 基於海基X波段雷達以及其他感測器監測和跟蹤類比導彈搜集到的資料, 美軍隨後從加利福尼亞州範登堡空軍基地發射一枚攔截導彈, 該導彈在外太空釋放“殺傷飛行器”, 通過撞擊, 擊毀了此前發射的模擬洲際彈道導彈。

導彈防禦局局長詹姆斯·敘林說, 此次攔截測試成功是一項“驚人的成就”, 顯示美國有能力、有可靠的方式應對“真正威脅”。

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分為陸基和海基兩大方向, 具體為陸基中段攔截系統(GMD)和海基高層區域防禦系統(NTW), 分別進行了大量試驗, 並已初步進行了部署。 陸基攔截系統方面, 美軍目前在範登堡空軍基地和位於阿拉斯加州的格里利堡美軍基地各配備有4個和32個該導彈攔截系統的攔截器。

美國陸基導彈攔截測試的記錄並不理想, 從1999年到2014年17次的測試中, 只有9次成功。 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難度更大, 原因包括巡航導彈速度更高以及導彈的遠端發射。 軍事專家將其難度比喻為“以子彈打飛行中的子彈”。

美國軍方事前對這次測試並無十足把握。 五角大樓發言人傑夫·大衛斯此前說, 這類攔截是美國能實施的、以導彈防禦消除威脅的戰略的一部分。

美軍高度重視這次測試。 路透社認為, 如果測試失敗, 會進一步引發外界對這一耗資超過400億美元軍事專案的猜忌, 成功則有利於推動美國國會給予更大的支持。 在向國會提交的2018財年預算中, 五角大樓計畫向導彈防禦局劃撥79億美元, 其中15億美元用於陸基中段攔截系統。

對這次美軍攔截測試, 軍事問題專家認為, 這顯示美國擁有了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 這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業已存在的脆弱的全球軍力戰略平穩與穩定, 或將引發一定的不良後果。

兩次世界大戰的教訓告訴人們, 不管是地區性的戰略力量還是全球性的戰略力量出現失衡, 安全都可能出現動盪。

近代以來歐洲地區持續安全動盪, 戰爭連綿, 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出現, 其根源都莫不如此。 冷戰期間, 美國與蘇聯之間在戰略上保持平衡, 世界局勢就基本處於穩定狀態。 同時, 不管美國還是蘇聯, 任何一方擁有了更強大進攻性力量, 也就是美蘇戰略力量出現不平衡了, 都會出現局部戰爭。

軍事專家認為, 這次測試表明美國擁有了攔截高速飛行器的能力。 美國在海灣戰爭期間, 有過“愛國者”導彈成功攔截“飛毛腿”導彈的戰例。 美國也進行過中程彈道導彈攔截試射。 這兩種戰術性導彈和戰役性導彈, 相對洲際彈道導彈而言, 都是慢速導彈。 就洲際彈道導彈來講, 其再入大氣層的速度高達20馬赫左右,

這個速度, 運用傳統辦法是難以捕獲與攔截的。 美國這次能夠成功攔截洲際彈道導彈, 說明對高速飛行捕獲和攔截技術出現突破, 否則無法對再入大氣層的洲際彈道導彈實施攔截。

專家認為, 美國大力發展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 對全球戰略力量的平衡與穩定有負面影響。 一是迫使美國的全球性對手加速發展戰略性進攻性能力;二是隨著力量多極化的不斷發展, 美國這樣做或將迫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大力發展軍力, 追求自己的主導地位, 提升本國的全球影響力;三是面對美國這種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優勢地位, 其它國家或將走追求其它技術優勢之路, 技術軟博弈或將趨於激烈。 面對現實硬實力無法與美國比拼的大勢,

越來越多的國家或將走上追求技術領先之路, 在技術上與美國展開不對稱的競爭。 這或是未來軍事領域競爭的一個新特點。 (夏文輝)(新華社專特稿)

【延伸閱讀】美國波音百年史:曾用運輸機射洲際導彈

本圖集為您簡析波音公司的經典武器裝備。

首先是二戰中的兩種“功勳機”: B-17和B-29轟炸機,兩者幫助確立了波音公司在二戰後美國大型軍機市場的地位。

B-47“同溫層噴氣”(Stratojet)不僅是美國空軍歷史上、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中程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同時還是史上第一種大規模量產的採用後掠翼佈局的噴氣式轟炸機。該型機也是出自波音公司之手。圖為B-47B利用助推火箭進行短距起飛演練,攝於1954年4月。

本圖展示了美空軍20世紀50年代的三大戰略轟炸主力,由遠至近依次是B-36、B-52B和B-47E,其中除B-36外,另外兩員都是波音公司的產品。

2016年4月20日,美軍方證實,美空軍已開始在伊拉克動用B-52H戰略轟炸機使用精確制導彈藥轟炸極端組織。作為波音公司最優秀的代表作之一,自1955年服役以來,B-52系列轟炸機已在全球征戰了半個多世紀。至今其仍是美國空軍的戰略核威懾主力之一。據外媒報導,B-52將服役至2040年,屆時或將獲得服役最長軍機的稱號。

目前美空軍戰略轟炸的“三駕馬車”中有兩員均為波音旗下產品(B-2出自諾格公司),這不禁讓人聯想起前面20世紀50年代的那張展示圖了,可見波音在大型軍機方面非同一般的“龍頭老大”地位。圖為B-52H與B-1B轟炸機編隊飛行。

B-1系列轟炸機由原羅克韋爾公司研發,後者於1996年底將航空部出售給波音公司,B-1B也名正言順地歸入波音旗下。值得一提的是,該機是美軍三大主力轟炸機中載彈量最大的,並且由於採用了變後掠翼佈局,B-1B甚至能飛出一般轟炸機難以完成的“桶滾機動” 。

圖為美國波音公司(羅克韋爾後被波音公司收購))製作的B-1B數圖,其中從2001年至2015年以來,B-1B機群的總出擊架子數超過了1.2萬架次。據美軍統計,在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針對”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空襲行動中,B-1B的投彈量占到了美軍戰機投彈總量的80%。

按原設計,B-1B在機身上實際還有6個外掛點,載彈量達23噸。圖為B-1B掛載ACM巡航導彈外掛架進行飛行測試。但後來由於美蘇《削減性戰略武器條約》的相關規定,B-1B取消了外掛能力,另一大原因是因為掛武器會大幅影響飛行性能。

由於預算緊張,未來美國空軍戰鬥機的缺口將達到數百架,為了保持對中、俄空軍的領先優勢,美空軍計畫將F-22和F-35隱身戰鬥機與升級改造後的B-1B和B-52戰略轟炸機一同協同作戰,這些升級後的轟炸機將被稱為“武庫機”。B-1A的地面武器掛載展示圖,紅框標出的即為AIM-54遠程空對空導彈。

圖為藝術家繪製的B-1R“武庫機”設想圖,可見轟炸機的機腹下呈集束方式掛載的AIM-120空對空導彈。從想像圖看,B-1R僅使用集束式外掛架就能掛載30多枚AIM-120D,如果再加上3個大型內置彈艙,總載彈量或能達到100枚以上。未來若與F-22協同作戰,將大幅提升美軍機群的空對空火力密度。

與其他軍火公司相比,波音公司最大的優勢,就是能直接在自家的民用客機基礎上進行大幅改進,從而派生出多種特殊用途的大型軍用機。接下來介紹的幾種軍機大多都和圖中的波音707和747這兩位元老有關。

E-3系列是基於波音707改進而來的大型預警機,其自1977年服役以來, 至今仍是美國空軍的主力預警機,參加過多場局部戰爭,並有出色表現,被喻為空軍戰力倍增器。

KC-135系列加油機同樣基於707改進而來,其服役時間之長,僅次於B-52,是美空軍的功勳機種之一,從越戰到最近的空襲IS行動,都能看到該型機的身影。

用“多朝元老”來形容KC-135十分貼切,左圖為KC-135為B-52D轟炸機加油,右圖為KC-135為B-2隱身轟炸機加油。

和前兩位“冷戰老將”一樣,RC-135“鉚接”(Rivet Joint)系列電子偵察機也是基於波音707改進而來的,但從編號可看出,該型機與KC-135的關係更為密切一些。其外形最大標誌是在機身兩側有“鼓包”(電子偵察天線艙)。RC-135系列從1961年開始投入服役,至今仍活躍在世界各個熱點地區,進行電子情報搜集任務。

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一直以來也都選用波音公司的產品,圖為VC-25(空軍一號的美軍編號)飛越拉什莫爾山。

圖為KC-135為E-4B“守夜者”核戰指揮機進行空中加油,兩種機型分別由波音707和波音747這兩種經典民航機平臺改進而來。

從P-8A“海神”反潛巡邏機開始是一個例外,該型機是基於波音-737-800ERX客機改進而來。P-8A近年來也成為了新聞上的熱點機型,頻繁出現在中國沿海地區。最出名的一次莫過於2014年8月,在中國海南島附近海域遭到了中國海航殲-11戰機的“專業攔截”。

C-17戰略運輸機由原麥道公司研製,是美空軍現役的主力運輸機之一。2014年該型機成為了中國珠海航展史上第一架參展的美軍現役戰機而受到各方廣泛關注。

關於C-17的運載能力,可以通過這兩張圖來直觀表現,左圖為運載德制Pzh-2000自行榴彈炮,右圖為第82空降師士兵搭乘C-17空投訓練。

F/A-18E/F是波音基於原麥道F-18系列改進研發的多用途艦載戰機,是美海軍航空兵的現役主力機型。

2016年4月27日,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發表評論文章稱,美空軍近期出動4架A-10C攻擊機在中國黃岩島附近空域執行飛行任務,再次引起了世人對這種經典攻擊機的關注。A-10原由美國費爾柴爾德公司研發,後來該型機的相關改進專案被波音公司買斷,也算併入了波音旗下。

F-15系列戰機也是原麥道公司的經典作品之一,波音在接手後,進一步發揚光大,後來還發展出了F-15SE隱身改進型,繼續延長該系列戰機的壽命。由於F-22裝備數量有限,F-15在近期內仍將與F-22搭配作戰。

圖為2016年2月的新加坡航展上,隸屬於新加坡空軍的AH-64D攻擊直升機與F-15SG戰鬥轟炸機同台獻藝表演,能看到同一旗下的戰機和直升機聯合飛行,的確十分難得。

AH-64系列武直也是麥道公司的遺產之一,波音依舊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最新的AH-64E型甚至增加了可遙控多架無人機的能力,又進一步提升了阿帕奇的綜合戰力。

CH-47系列運輸直升機是波音的經典機型之一,從最初投入越戰至今,仍是作為美國陸航的運輸主力,活躍在阿富汗反恐戰場最前線。

KC-46是波音為美空軍打造的新一代加油機,基於波音767-200客機改造而來。其主要用於替代年事已高的KC-135系列加油機,剛於今年1月完成了首次空中加油試驗。預計將於2018年正式服役,美空軍預計將採購179架KC-46。

作為美國“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體系的重要一環,450枚“民兵III”洲際導彈構成了美國陸基(井射)戰略核打擊的核心。值得一提的是,民兵III是美國第三代戰略核導彈(三級固體燃料火箭推進),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種能攜帶分導式多彈頭(MIRV)的洲際導彈。而這種戰略重錘也是出自波音公司旗下。右下圖為已取消的導彈列車設想圖。

冷戰時期,出於提升“民兵”導彈打擊突然性和反應速度的需要,美空軍曾於1974年10月,使用C-5運輸機進行了首次運輸機空投“民兵”導彈空射試驗,最終取得成功,驗證了使用運輸機空投發射洲際導彈的可行性。

圖為1974年,C-5運輸機空投發射“民兵”洲際導彈全過程動圖。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美軍精確制導武器代名詞的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系列制導炸彈也是波音公司的產品,截至2013年8月,波音已交付了25萬套JDAM組件。

X-51A“馭波者”高超音速試驗飛行器也出自波音“鬼怪工廠”。其最大飛行速度超過5.1馬赫,最大射程超過740千米。2013年5月1日,X-51A完成了首次成功試飛(實際為第4次試飛,前3次均告失敗),最後成功達到了5.1馬赫的高超音速速度,並持續飛行了210秒。美空軍稱,這開創了人類高超音速武器發展的新時代。

目前世界上第一種投入服役的軍用空天飛機——X-37B(軌道測試飛行器,簡稱OTV)也出自波音“鬼怪”工廠。第3架X-37B(OTV-3)創下了現役空天飛機的最長在軌運行記錄,達到了675天 。X-37B的潛在軍事用途包括在軌偵察、反衛星、軌道轟炸、捕獲敵方衛星等。圖為X-37B空天飛機在軌運行想像圖。

左圖展示了X-37B的內部結構和整體尺寸,可見其尺寸遠小於太空梭。右圖為2010年4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拉維拉爾角發射中心拍攝的正在總裝(準備發射)的X-37B空天飛機資料圖。

說起波音,大多數人恐怕很難將它和國際空間站(ISS)聯繫起來,但實際上波音也是ISS最主要的產品供應商之一。

實際上,在洛馬研發F-22的過程中,波音也做出了不少貢獻,例如圖中這架綽號“鯰魚”(Catfish)的F-22航電試驗平臺就是在波音757上改裝的(網友AdrenaPolski 獨家供圖。

圖中的FA-XX六代機方案圖出自波音鬼怪工廠之手,未來波音將憑藉該方案與洛馬一同角逐美空海軍的下一代主力戰機,屆時鹿死誰手,我們仍需拭目以待。

(2016-07-15 08:09:00)

【延伸閱讀】戰鬥民族真彪悍!美女玩轉洲際導彈

基地教官向軍官學員介紹洲際導彈相關知識。

軍官學員使用AK-74步槍實彈打靶。

學員演練在生化條件下作戰。

女軍官學員列隊參加新兵入校儀式。

女軍官學員列隊通過體育場接受檢閱。

技術軍官學員演練如何對洲際導彈部件進行檢測。

手槍打靶訓練。

女學員練習如何使用電子後勤系統。

學員練習如何使用精密儀器進行加工。

專家向學員介紹洲際導彈相關知識。

衛星圖像判讀訓練。

女學員練習如何使用電子後勤系統。

學員學習如何維護導彈部件。

負重長跑訓練。

學員學習如何使用精密儀器進行測量。

肉搏戰訓練。

首先是二戰中的兩種“功勳機”: B-17和B-29轟炸機,兩者幫助確立了波音公司在二戰後美國大型軍機市場的地位。

B-47“同溫層噴氣”(Stratojet)不僅是美國空軍歷史上、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中程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同時還是史上第一種大規模量產的採用後掠翼佈局的噴氣式轟炸機。該型機也是出自波音公司之手。圖為B-47B利用助推火箭進行短距起飛演練,攝於1954年4月。

本圖展示了美空軍20世紀50年代的三大戰略轟炸主力,由遠至近依次是B-36、B-52B和B-47E,其中除B-36外,另外兩員都是波音公司的產品。

2016年4月20日,美軍方證實,美空軍已開始在伊拉克動用B-52H戰略轟炸機使用精確制導彈藥轟炸極端組織。作為波音公司最優秀的代表作之一,自1955年服役以來,B-52系列轟炸機已在全球征戰了半個多世紀。至今其仍是美國空軍的戰略核威懾主力之一。據外媒報導,B-52將服役至2040年,屆時或將獲得服役最長軍機的稱號。

目前美空軍戰略轟炸的“三駕馬車”中有兩員均為波音旗下產品(B-2出自諾格公司),這不禁讓人聯想起前面20世紀50年代的那張展示圖了,可見波音在大型軍機方面非同一般的“龍頭老大”地位。圖為B-52H與B-1B轟炸機編隊飛行。

B-1系列轟炸機由原羅克韋爾公司研發,後者於1996年底將航空部出售給波音公司,B-1B也名正言順地歸入波音旗下。值得一提的是,該機是美軍三大主力轟炸機中載彈量最大的,並且由於採用了變後掠翼佈局,B-1B甚至能飛出一般轟炸機難以完成的“桶滾機動” 。

圖為美國波音公司(羅克韋爾後被波音公司收購))製作的B-1B數圖,其中從2001年至2015年以來,B-1B機群的總出擊架子數超過了1.2萬架次。據美軍統計,在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針對”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空襲行動中,B-1B的投彈量占到了美軍戰機投彈總量的80%。

按原設計,B-1B在機身上實際還有6個外掛點,載彈量達23噸。圖為B-1B掛載ACM巡航導彈外掛架進行飛行測試。但後來由於美蘇《削減性戰略武器條約》的相關規定,B-1B取消了外掛能力,另一大原因是因為掛武器會大幅影響飛行性能。

由於預算緊張,未來美國空軍戰鬥機的缺口將達到數百架,為了保持對中、俄空軍的領先優勢,美空軍計畫將F-22和F-35隱身戰鬥機與升級改造後的B-1B和B-52戰略轟炸機一同協同作戰,這些升級後的轟炸機將被稱為“武庫機”。B-1A的地面武器掛載展示圖,紅框標出的即為AIM-54遠程空對空導彈。

圖為藝術家繪製的B-1R“武庫機”設想圖,可見轟炸機的機腹下呈集束方式掛載的AIM-120空對空導彈。從想像圖看,B-1R僅使用集束式外掛架就能掛載30多枚AIM-120D,如果再加上3個大型內置彈艙,總載彈量或能達到100枚以上。未來若與F-22協同作戰,將大幅提升美軍機群的空對空火力密度。

與其他軍火公司相比,波音公司最大的優勢,就是能直接在自家的民用客機基礎上進行大幅改進,從而派生出多種特殊用途的大型軍用機。接下來介紹的幾種軍機大多都和圖中的波音707和747這兩位元老有關。

E-3系列是基於波音707改進而來的大型預警機,其自1977年服役以來, 至今仍是美國空軍的主力預警機,參加過多場局部戰爭,並有出色表現,被喻為空軍戰力倍增器。

KC-135系列加油機同樣基於707改進而來,其服役時間之長,僅次於B-52,是美空軍的功勳機種之一,從越戰到最近的空襲IS行動,都能看到該型機的身影。

用“多朝元老”來形容KC-135十分貼切,左圖為KC-135為B-52D轟炸機加油,右圖為KC-135為B-2隱身轟炸機加油。

和前兩位“冷戰老將”一樣,RC-135“鉚接”(Rivet Joint)系列電子偵察機也是基於波音707改進而來的,但從編號可看出,該型機與KC-135的關係更為密切一些。其外形最大標誌是在機身兩側有“鼓包”(電子偵察天線艙)。RC-135系列從1961年開始投入服役,至今仍活躍在世界各個熱點地區,進行電子情報搜集任務。

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一直以來也都選用波音公司的產品,圖為VC-25(空軍一號的美軍編號)飛越拉什莫爾山。

圖為KC-135為E-4B“守夜者”核戰指揮機進行空中加油,兩種機型分別由波音707和波音747這兩種經典民航機平臺改進而來。

從P-8A“海神”反潛巡邏機開始是一個例外,該型機是基於波音-737-800ERX客機改進而來。P-8A近年來也成為了新聞上的熱點機型,頻繁出現在中國沿海地區。最出名的一次莫過於2014年8月,在中國海南島附近海域遭到了中國海航殲-11戰機的“專業攔截”。

C-17戰略運輸機由原麥道公司研製,是美空軍現役的主力運輸機之一。2014年該型機成為了中國珠海航展史上第一架參展的美軍現役戰機而受到各方廣泛關注。

關於C-17的運載能力,可以通過這兩張圖來直觀表現,左圖為運載德制Pzh-2000自行榴彈炮,右圖為第82空降師士兵搭乘C-17空投訓練。

F/A-18E/F是波音基於原麥道F-18系列改進研發的多用途艦載戰機,是美海軍航空兵的現役主力機型。

2016年4月27日,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發表評論文章稱,美空軍近期出動4架A-10C攻擊機在中國黃岩島附近空域執行飛行任務,再次引起了世人對這種經典攻擊機的關注。A-10原由美國費爾柴爾德公司研發,後來該型機的相關改進專案被波音公司買斷,也算併入了波音旗下。

F-15系列戰機也是原麥道公司的經典作品之一,波音在接手後,進一步發揚光大,後來還發展出了F-15SE隱身改進型,繼續延長該系列戰機的壽命。由於F-22裝備數量有限,F-15在近期內仍將與F-22搭配作戰。

圖為2016年2月的新加坡航展上,隸屬於新加坡空軍的AH-64D攻擊直升機與F-15SG戰鬥轟炸機同台獻藝表演,能看到同一旗下的戰機和直升機聯合飛行,的確十分難得。

AH-64系列武直也是麥道公司的遺產之一,波音依舊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最新的AH-64E型甚至增加了可遙控多架無人機的能力,又進一步提升了阿帕奇的綜合戰力。

CH-47系列運輸直升機是波音的經典機型之一,從最初投入越戰至今,仍是作為美國陸航的運輸主力,活躍在阿富汗反恐戰場最前線。

KC-46是波音為美空軍打造的新一代加油機,基於波音767-200客機改造而來。其主要用於替代年事已高的KC-135系列加油機,剛於今年1月完成了首次空中加油試驗。預計將於2018年正式服役,美空軍預計將採購179架KC-46。

作為美國“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體系的重要一環,450枚“民兵III”洲際導彈構成了美國陸基(井射)戰略核打擊的核心。值得一提的是,民兵III是美國第三代戰略核導彈(三級固體燃料火箭推進),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種能攜帶分導式多彈頭(MIRV)的洲際導彈。而這種戰略重錘也是出自波音公司旗下。右下圖為已取消的導彈列車設想圖。

冷戰時期,出於提升“民兵”導彈打擊突然性和反應速度的需要,美空軍曾於1974年10月,使用C-5運輸機進行了首次運輸機空投“民兵”導彈空射試驗,最終取得成功,驗證了使用運輸機空投發射洲際導彈的可行性。

圖為1974年,C-5運輸機空投發射“民兵”洲際導彈全過程動圖。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美軍精確制導武器代名詞的JDAM(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系列制導炸彈也是波音公司的產品,截至2013年8月,波音已交付了25萬套JDAM組件。

X-51A“馭波者”高超音速試驗飛行器也出自波音“鬼怪工廠”。其最大飛行速度超過5.1馬赫,最大射程超過740千米。2013年5月1日,X-51A完成了首次成功試飛(實際為第4次試飛,前3次均告失敗),最後成功達到了5.1馬赫的高超音速速度,並持續飛行了210秒。美空軍稱,這開創了人類高超音速武器發展的新時代。

目前世界上第一種投入服役的軍用空天飛機——X-37B(軌道測試飛行器,簡稱OTV)也出自波音“鬼怪”工廠。第3架X-37B(OTV-3)創下了現役空天飛機的最長在軌運行記錄,達到了675天 。X-37B的潛在軍事用途包括在軌偵察、反衛星、軌道轟炸、捕獲敵方衛星等。圖為X-37B空天飛機在軌運行想像圖。

左圖展示了X-37B的內部結構和整體尺寸,可見其尺寸遠小於太空梭。右圖為2010年4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拉維拉爾角發射中心拍攝的正在總裝(準備發射)的X-37B空天飛機資料圖。

說起波音,大多數人恐怕很難將它和國際空間站(ISS)聯繫起來,但實際上波音也是ISS最主要的產品供應商之一。

實際上,在洛馬研發F-22的過程中,波音也做出了不少貢獻,例如圖中這架綽號“鯰魚”(Catfish)的F-22航電試驗平臺就是在波音757上改裝的(網友AdrenaPolski 獨家供圖。

圖中的FA-XX六代機方案圖出自波音鬼怪工廠之手,未來波音將憑藉該方案與洛馬一同角逐美空海軍的下一代主力戰機,屆時鹿死誰手,我們仍需拭目以待。

(2016-07-15 08:09:00)

【延伸閱讀】戰鬥民族真彪悍!美女玩轉洲際導彈

基地教官向軍官學員介紹洲際導彈相關知識。

軍官學員使用AK-74步槍實彈打靶。

學員演練在生化條件下作戰。

女軍官學員列隊參加新兵入校儀式。

女軍官學員列隊通過體育場接受檢閱。

技術軍官學員演練如何對洲際導彈部件進行檢測。

手槍打靶訓練。

女學員練習如何使用電子後勤系統。

學員練習如何使用精密儀器進行加工。

專家向學員介紹洲際導彈相關知識。

衛星圖像判讀訓練。

女學員練習如何使用電子後勤系統。

學員學習如何維護導彈部件。

負重長跑訓練。

學員學習如何使用精密儀器進行測量。

肉搏戰訓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