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西藏林芝探索“旅行變革”:巴松措發佈全域生態旅遊規劃方案

世界屋脊的神奇魅力, 使西藏成為旅行者的渴慕之地, 近年來, 大批遊客神往而來。 但隨著人數的與日俱增, 其旅行模式與人文、自然、生態如何更好的並存, 已成為一個焦點。

林芝巴松措景區內的自然生態與人文風光。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近日, 西藏林芝工布江達縣巴松措風景區, 一部最新完成的關於生態人文環境、功能規劃與模式運營的旅遊規劃方案正式對外發佈。

澎湃新聞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 這個擁有著雪山、綠湖、草甸的高原地區, 將迎來一場關於旅行的變革——大巴松措旅遊區將不再以一個措高湖的旅遊景點門票作為盈利點,

今後將在對自然環境最小化使用和消耗的前提下, 針對湖周邊未開發的區域來設計因地制宜的經營模式, 將巴松措創建為西藏第一家以生態景區與資源節約有效利用、群眾增收的全新旅遊景區。

發佈會上, 旅遊發展模式與運營專家李小堅表示, 巴松措旅遊模式的全新探索, 或將改變整個西藏的旅遊運行格局。

跳出售賣門票的單一運營格局

李小堅說, 根據調查顯示, 目前, 我國大多數景區依然在沿用以售賣門票為贏利點的單一的觀光旅遊運營模式, “這種模式不僅限制了景區的發展和付出環境為代價, 也已經無法滿足市場對高端旅遊產品的需求。 ”如何通過創新的運營模式提升旅行的品質、對粗放傳統旅遊業進行轉型升級,

已經成為很多地方發展探索的方向。

西藏巴松措的旅遊運營模式是一場新的探索。 “現在來林芝, 來巴松措, 大家只是看一個湖心島, 只是不到一天的過境游, 其實向裡走, 巴松措的美景目不暇接。 ”工布江達縣委書記甘丹平措介紹, 規劃實施的大巴松措旅遊區, 以巴松措風景區為核心、以尼洋河風光帶為主線, 形成3條多產品形態的旅行線路(318國道-巴措公路旅遊觀光線、娘蒲-朱拉-錯高旅遊觀光線、錯高-魯朗旅遊觀光線), 把全縣50餘處大小景點整體規劃設計和運營管道進行整體推廣, 讓巴松措成為一個多元化的旅行目的地。

未來, 還將統一引進松贊綠谷等知名品牌進駐,

統一管理並行銷規劃區內的村落民宿, 並對村民服務管理培訓, 通過這種合作模式帶動民宿環境管理與服務品質。

值得注意的是, 按照規劃, 大巴松措景區將在結巴村等人口密集區建立污水和垃圾處理中心, 實現在不破壞古村落自然景觀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消耗。

功能設施建設規避一哄而上

甘丹平措介紹, 規劃實施後, 未來巴松措景區將實現諸多轉變, 首先就是讓巴松措成為旅遊休閒綜合體, 從相對單一的觀光向業態更加豐富的複合型景區轉變;而且, 讓巴松措成為旅遊產業的體系區, 從長期依賴門票經濟向綜合發展的產業經濟轉變;更主要的是, 規劃還能讓巴松措成為西藏全域旅遊的示範地和先導區。

“我們將依據專案理念和功能性的規劃設計, 逐步分階段的完成功能設施, 不會一哄而上。 ”甘丹平措表示, 將儘快形成環措高湖公路, 到東久的路線已經籌備開工, 交通的改善, 將使遊客和西藏的距離越來越近。

“完成這樣的理念, 重心不是看景和遊覽, 而是針對現有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依據其特點進行整合規劃, 使其轉化為旅行產品, 針對不同的環境功能、村莊所具備的可延展的人力資源, 來設計產品模式。 同時, 依據實際環境和村民條件來規劃功能設施建設, 使旅客在領略巴松措大自然之美的同時, 體驗優質服務。 ”李小堅說, 這種模式的運行方式重點在於就地轉化,

依據本土人文資源的特性來規劃設計各種服務功能, 通過設計培訓與管理提高本地人口的就業狀況。

“可以按照村落與環境功能, 建立村落中的專業技能培訓學校, 設計專業服務的培訓課程和長期的培訓計畫, 讓農牧民掌握優質的服務技能、專業知識素養。 ”針對規劃, 李小堅分析, 這個模式還可以改變農牧民現在有限的就業及收入格局, 開發出更多的就業途徑, 讓農牧民在大自然中享有城市化的就業模式和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